佛前供花,這4條「禁忌」,千萬要注意!

2020-12-17 蓮荷居士

身處佛門淨地,花朵幾乎無處不在。比如大雄寶殿內,佛陀端坐在蓮花臺上,眉眼低垂,慈眉善目。此外,寺院內的牆壁欄杆、幡蓋拜墊、香案桌圍,蓮花的圖案更是隨處可見,實際上我們也常見到善男信女,手捧各式各樣的鮮花禮佛。佛前的香案上,經常花團錦簇,諸佛菩薩宛如在花叢中微笑,顯得極為清淨、莊嚴。那麼,是不是佛菩薩跟凡夫一樣,也貪戀嬌豔美麗的花朵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佛菩薩是出世間的聖人,以慈悲心平等加持世間一切眾生,並不會因為誰上供鮮花,就對誰格外偏愛。其實,這樣的想法,更多的是自己心中的妄想顛倒。佛前供花,下面四條「禁忌」,千萬要注意。

其一,發心要清淨。

佛前供花,屬於供養法門,意為將鮮花盛於器皿內,擺放於佛前,是佛門中極為常見的儀軌。此外,香、燈、果、塗等等世間美好之物,也經常被用來供養佛菩薩。實際上,不管哪種方式供佛,都是佛菩薩以無量慈悲,用種種方便善巧,啟發我們。

佛前供花,最為首要的是發心要清淨。花表法的是「因」,通過佛前供花的方式,提醒大眾播下成佛之因,才能收穫圓滿佛果。《華嚴經》中「花」代表了十波羅蜜,是通往菩提涅槃的究竟之路。心地越清淨,在修行上越精進,那麼收穫的法益也就越大,這就是所謂佛法的「加持力」。所以,鮮花不是給諸佛受用的,佛也不貪戀世人的供養,萬不可有用供品作為「籌碼」,與佛菩薩做交易的發心。

其二,枯萎的花不要供佛。

佛言世間諸行無常,滄海桑田、海枯石爛,在佛眼看來可能就在轉瞬之間。當然,花朵的盛放和枯萎,也是世事無常,難以逆轉、改變的。經常有善信留言,提問能否用乾花供佛,目的是不用經常替換,而且方便打理。

不過,這樣做並不如法,首先乾花在這裡有向道之心乾枯、退轉的寓意。其次,佛經中講,鮮花供佛得妙相莊嚴之報。譬如,昔日玉琳國師為救他人,自身受傷,後來他以鮮花供養藥師佛,而後得妙相莊嚴,人天共贊,一時傳為佛門美談。但是乾花供佛的典故,佛經中並無開示。

其三,供花要勤清理。

鮮花的另外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莊嚴道場。當你看到花朵吐露芬芳、展現美好姿容,進而心生歡喜時,那是因為它具有布施的精神,提醒世人布施者得福,被世人讚嘆、景仰。就如回向偈中所說,所謂布施者,必得其利益;若為安樂施,後必得安樂。

所以,當鮮花凋謝、枯萎,或者沾染灰塵時,要及時清理。這種精進心,就如同一朵花,不論花期長短,都在不遺餘力地向外散發芬芳。即便凋零落地,也是「化作春泥更護花」,花的境界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參究。

其四,不用氣味過濃的花供佛。

那麼,是不是一切鮮花都能供佛呢?也不盡然。鮮花靜謐地開放,於無聲處吐露幽香,這種寧靜安詳的氣質,實際是一種「禪定」的氣質。《楞嚴經》云:「狂心頓歇,歇即菩提。」安住一顆妄想紛飛的心,禪定方得自在。

故而,氣味過於濃鬱,容易擾亂心神,甚至讓人起嗔念,生厭離心的花朵,就不適宜供佛。應當知道,通過供花令眾生歡喜,乃至對佛法一念生信,都有無量功德。同樣的道理,若令眾生對佛法生厭離心,斷人善根、慧命,同樣損福報無量。

佛家常講「花開見佛」,所謂花開,即指代智慧開啟的境界。希望大家牢記以花供佛時的禁忌,發菩提心,清淨供養,那麼佛性亦將顯現。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用水果供佛時,這三條「禁忌」,一定要注意!
    深究起來,供養屬於菩薩六度中的布施,將世間種種美好之物擺放在佛前,感念佛恩的同時,克服自己內心的慳吝,又能累積巍巍功德,這就是供養。為了方便修行,在家的佛子常把佛像請回家中,並且用新鮮可口的水果供佛。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白,水果並非給佛「享用」的,諸佛菩薩是出世間的聖人,並不貪戀世人的供奉。
  • 佛教:佛前供水,這3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真正與佛菩薩感應道交,是要用心。佛前供養,只是佛門裡一種渡人的善巧方便法,不可執著。供養全憑發心,不要為了供養而供養,帶著一顆恭敬之心,精進修行、覺悟人生,就是對佛菩薩最好的供養。佛門供養類別主要有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樂等等,本篇文章,咱們來談一談佛前供水的3條「禁忌」,希望大家注意。
  • 佛前供奉花果,這3點「禁忌」,一定要注意!
    佛前所供任何物品,佛菩薩是不會食用的,供養表面上是利益佛菩薩,實則是在培養大眾的慈悲利他心。有善意的發心,自會有好的功德。佛前供養有多種形式,主要有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樂、供香、供食等等。每一種供養都代表著一定的法義,起到好的表法,利益大眾燻修。
  • 佛教:佛前上香,這3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我們都知道,佛門裡有幾種供養方式,包括佛前供花、供果、供香、供水、供燈等等。每一種供養都有其特殊的法義,起到一定的表法作用,利益大眾精進修行,也在供養的過程中培養了大眾的布施利他心。雖然供養只是形式,但是也要如理如法,才能積攢到功德。
  • 在家供佛有何講究?這些禁忌千萬要注意
    這是唐朝詩人張籍在雲遊寺廟時,描繪了唐朝佛教鼎盛時期,廟堂門庭若市的景象,當時各地的廟堂古剎香火不斷,朝拜人流熙熙攘攘,佛教受到朝廷推崇,民間膜拜。燒香拜佛不是迷信,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供養形式有其依據的。香火是檀香製作,能淨化身心,給人安寧的氛圍。拜佛是對佛的敬仰,放低自己,對信仰的敬畏。
  • 佛前上供水果,這三點「禁忌」,不可不知!
    供養之物包括世間眾多美好之物,譬如香、燈、花、果。很多在家學佛的人,都有在佛前上供水果的習慣,可是佛前供果,有三點「禁忌」,佛子不可不知!其一,不執著於相。在我看來,學佛首先要明佛理,供佛則要知其義。學佛是為了作佛,覺悟空性、無我,對世間虛幻不生執著。水果供佛是表法「因果」,暗含明因識果,斷惡修善之意。
  • 佛教:這些東西不要拿來供佛,對「佛」不敬,折損功德!
    如果我們要供養齋食,記住一定要素食,不可有葷食或者腥食,葷食主要指各種肉類和蔥姜蒜。為什麼蔥姜蒜也不可以?因為吃了蔥姜蒜,嘴裡會有股難聞的惡臭味,自己聞到或他人聞到,都是不清淨的。腥食主要指蛋奶類,像雞蛋牛奶這類東西也儘量不要供佛。
  • 佛前供花果,注意這幾點,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就像佛前供水,代表修持清淨平等心;佛前供香 代表皈依佛法僧三寶、勤修戒定慧三學;佛像供燈,代表照破世間無明黑暗,點亮智慧一樣,佛前供花果也有更深的法義指引眾生修行。那麼,佛前供花果有什麼特殊含義,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佛前供花果,注意這幾點,讓你的功德更圓滿!首先,我們要明白佛前上供「花果」其中的深意。
  • 佛教:佛前「上香」,這3條常識,一定要清楚!
    很多善信一到寺院就會燒香,其實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只是覺得大家都這樣做,自己不做怕「佛菩薩」怪罪,出於人云亦云的心理而去供香,這就違背佛教的初衷了。很多人不明佛法,認為燒香就是燒給佛菩薩看的,供養的香越大越粗越高,就越能得佛菩薩歡喜,自己的功德也會越大。這完全是顛倒妄想。
  • 佛前供水,注意這幾點,功德無量!
    在佛教裡,眾生對佛菩薩的供養有很多種,比如供水、供花、供果、供香、供燈、供食等等,種種供養皆是利益眾生的善巧方便法。我們需要明白,這供養不是做給佛看的,佛福慧兩足尊,根本不需要眾生的供養。本篇文章,小編要和大家談談的便是這諸多供養中的水供養。佛前供水,注意這幾點,功德無量!佛經中記載,水有八種不可思議之功德。一者清涼,表戒德清淨;二者味甘,表得享百味食;三者性輕,表身心壯健;四者質軟,表意念柔順;五者清澈,表意念清明;六者無臭,表障礙消除;七者益喉,表成就妙語;八者養胃,表健康無病。這八種利益,各有其表義和吉祥的緣起。
  • 佛教:佛前供水,注意這幾點,功德無量!
    比如佛前供花果,「花」代表善因,「果」代表善果,這意在告誡眾生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斷一切惡習、修一切善法。佛前供香,香為「戒定真香」,香支一燃,三界受益,佛法之利益傳遍虛空法界,令一切眾生燻修。佛前點燈,寓意照破世間無明黑暗,點亮智慧心燈。那麼,佛前供水又是何表法呢?如何供水才如理如法呢?本篇文章,小編為您解答。佛前供水,注意這幾點,功德無量!
  • 一位老僧的告誡:佛前供花果,這3點千萬牢記,功德無量!
    此文「一千餘字」,閱讀預計需要4分鐘!「供養」一詞為佛門術語,意指用飲食、香花、水果、幡蓋等等美好之物,供給諸佛和善知識。佛是世人的無上福田,種下一念善心,就是為將來得度培植善因。所以,佛經中講,即便以細微之物供養佛,亦有大福報。若能「不住於相」而行供養,則有功德。
  • 佩戴珠寶首飾時千萬要注意的這9個禁忌
    戴珠寶首飾時一定要注意的這9個禁忌。1.佩戴琥珀時,千萬不要遇到高溫。因為佩戴琥珀時遇到一百多度的高溫,琥珀它會融化的。2.珍珠最怕潮溼。因為在存放時如果要是潮溼的話,它就會容易變色。4.水晶最怕輻射,放水晶時千萬不要和家用電器放在一起。5.瑪瑙佩戴最怕汗液,在大家佩戴之後,一定要把瑪瑙擦乾淨。6.歐泊它的硬度低,脆性也不是很好,所以歐泊最怕磕磕碰碰,7.鑽石不能經常接觸油汙,因為鑽石經常接觸油汙之後,火彩它就不閃了。
  • 佛教:佛前「供水」,這些常識,一定要注意!
    之前咱們已經說過其它供養,如供花果、供香等的注意事項,那麼本篇文章小編要和大家談及的是佛前供水的含義及需要注意的一些常識和細節問題。我們要明白的是,不論我們在佛前供養什麼,都要明白這樣做的意義,不能人云亦云、盲目無知,「知其然,必要知其所以然」,如此才能功不唐捐,增長福報。佛前供水,這些常識,一定要注意!
  • 為什麼要在佛前供燈,我們為誰而供燈?
    為什麼佛門特別強調要在佛前供燈?尤其在這新舊年份交替之時,更要在佛前供燈?而燈,便是代表著智慧,我們在佛前點燈,點的就是智慧之燈,破除黑暗,燃起眾生心中的智慧,本具的覺性。而一切眾生原本都具有覺性,只是受制於五毒而無法覺醒。通過供燈這樣一個緣起,便是讓眾生有覺悟之機,在覺性當中獲得解脫,離苦得樂。我們都知道,佛是什麼?
  • 經常燒香拜佛的人,這三個拜佛「禁忌」,再忙也要看看
    每逢過年過節,很多人都喜歡去寺廟拜一拜佛,如果你也經常去拜佛,這三個拜佛「禁忌」,再忙也要看看,否則容易求福報不成反遭災禍。很多人去寺廟拜佛時,都把重點放在了拜佛時的禮節上,其實我們真正需要注意的地方,反而是這三件事。
  • 佛教:佛前上供水果,有4條不成文「規矩」,一定要知道!
    為了表達對佛祖的信奉,人們都會擺上供品,寺廟中是由僧人擺放的,自己就不必在意,可是當在自己家中擺佛堂時,一定要知道上供水果的這四條""禁忌"1, 破損的水果不可以擺"花開結果"照應了因果關係,而"種豆得豆,種瓜得瓜"則照應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 佛前的供品什麼時候收是最好的?供佛的水是否十二點前收?
    問:佛前的供品什麼時候收是最好的?供佛的水是否十二點前收?請法師開示。達照法師答:一般情況下都在十二點之前要把它收掉最好,十二點以後就不是佛吃的,中午是佛吃的。下午這個是畜生吃的,晚上夜裡是餓鬼吃的,所以最好不要供佛。
  • 寺院法會後供佛的水果能吃嗎?請勿用這類水果供佛
    相信很多師兄們都有過佛前供果的經歷,特別是家中有佛像的師兄,日常的供燈、供花、供果等,都會有接觸過,那我們平時供養佛菩薩的水果還可以吃嗎?佛前供果一次參加完法會後,一個學佛初學者蓮友來問我:供佛的水果能吃嗎?供佛的水果,當然要吃掉啊(莫非還會拿去扔掉?)
  • 佛教:佛前參拜,這3條「禁忌」一定要提前知道,犯錯了難收場
    其實我們到寺廟當中去燒香拜佛,有這三條規矩,一定要提前知道,否則犯錯了很難收場。1、 佛門弟子是不能夠沾染葷腥的。我們都知道出家人,他們是不會吃肉類食物的。其實我們作為一名佛教信仰者,雖然說有些規矩可以不用與佛者一樣嚴格,但是我們至少也不要去違反這個規矩。不食用葷腥的東西,是去拜佛的最基本的一個佛門規矩。因為葷腥之物,在佛教當中看來是非常髒的。因此我們去佛門聖地拜佛的時候,儘量不要食用葷腥之物。因為在佛教當中,佛門聖地是非常聖潔的,如果一個人踏實用了葷腥,那麼這就是讓佛門聖地受到玷汙的事情。所以這一點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是卻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