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裡的這3句精華,值得反覆品讀,功德無量

2020-12-22 千面略懂先生

《金剛經》作為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的智慧精華,一直在佛學領域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它裡面所包含的理論,是佛教理論的基礎也是最高的境界。

經文中有很多佛教經典名句,直到今天也廣為流傳。其中有三句,一直以來被奉為《金剛經》中的精華,反覆品讀這三句話,功德無量。

01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第一句話就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首先解釋一下它的意思是:「世間一切因緣而生的法相都是像夢和泡影一樣虛幻,也有如朝露和閃電,眾生應當看清其本質,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簡單來說就是,世間萬物皆虛幻,帶不走也得不到。有人說功名利祿可以享受,那也是虛幻的嗎?

明明自己可以實實在在感受到,這就是被表象迷惑了,就功名利祿這些東西本身而言,都是虛無的,它們不會隨著受者的消失而消失,也不會隨著某人的到來而到來,一切來自世間,又終將消失在世間。

關於這點,有個佛學小故事:

從前有個財主,家裡很有錢,他什麼都可以買到,自認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有一次出行遇到一位老僧人,財主趾高氣昂地說:「大師,你看我是不是最富有的人?這世界上還有什麼我沒有的嗎?」

老僧說:「施主什麼都有,家財萬貫,可待百年以後,也不過是一杯黃土。」財主聽完很不開心,覺得這人就是在胡說八道。

時間慢慢流逝,財主老了,臨死的時候,自己身邊一個人都沒有,他的後人眼睜睜期待著他死,還為他的財產鬧得不可開交。那一刻,財主終於明白了,其實自己以前所擁有的一切都是虛幻的,到最後真的一無所有。

這個故事就是在說,世間一切都是虛幻的法相,眾生所擁有的也終將逝去。

人們能做的就是看清事物的本質,明白自己的存在只是在利用這些東西,並不會永遠擁有,自己活得開心就好,不必執著於轉瞬即逝的物質。

相關焦點

  • 《金剛經》:受持演說這四句偈,功德無量
    布施有三種---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其中又以法布施為最,所以佛陀在《金剛經》裡說,受持經中四句偈,為他人說,功德無量。布施有多重要?印光大師曾說:「布施即一切佛法,佛法自始至終,不外一舍字,布施即舍即放下,推之,持戒舍貪嗔痴,忍辱舍嗔恚,精進舍懈怠、昏沉、掉舉,禪定舍散亂、昏沉,般若舍二邊及我法二執。」
  • 讀不懂金剛經 牢記這一點就足夠了
    不管你只讀了幾遍,或是已經讀了幾年,如果覺得自己讀不懂金剛經,心裡不要著急。更不要認為自己佛緣淺,根器鈍,智慧薄,你只需要記住以下這一點,就足夠了。金剛經是關於如何實現正等正覺的。你只要記住這點就夠了。
  • 理解了《金剛經》這4句話,就掌握了它的精髓,功德無量
    最近我一個朋友迷上了《金剛經》,說《金剛經》裡有很多奧秘,於是便來找我探討。《金剛經》,被奉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眾聖之所依」,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是佛教史上最偉大的佛教經典之一。
  • 《金剛經》8句精華,經常讀誦,煩惱自然消失,好運不請自來!
    南懷瑾先生在《金剛經說什麼》裡講到:「金剛經是佛經典中很特殊的一部,他最偉大之處,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下面與大家分享的就是《金剛經》8句精華,經常讀誦,煩惱自然消失,好運不請自來!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 一百個人讀金剛經有一百種感悟 表示沒有一個人讀懂了金剛經
    佛陀講金剛經,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告訴人們,如何通過去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如何通過無所住而生起自己的心。當能夠做到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時,就能證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就能證得無上的正等正覺,實現看只是看,聽只是聽,想只是想的徹底覺悟和最終解脫。佛陀所講的每一部經文,就是這樣告訴我們一步一步,如何實現覺悟和解脫的。
  • 要想悟得透,恐怕離不開《金剛經》的這3句!
    《金剛經》在佛教界可謂影響巨大,許多人都是因為讀了《金剛經》然後才有所悟,沿著佛陀指引的道路修行,最後有所成就。一般認為「念」為八識的「現行」,只是《金剛經》沒有像唯識宗那樣分得特別地細緻,因此只說「念」和「心」。也許有人會說:「無念之念就是禪」可是《金剛經》卻直接卻說:」念起即覺,覺己不隨。「這又是什麼意思呢?和許多人理解的「無念之念」區別在哪?
  • 《楞嚴經》中這2句話,反覆去讀,你會明心見性,功德也遲早會有!
    每個學佛的人,《楞嚴經》可以說是一部基本必讀的佛經,老話說不讀《楞嚴經》不能開悟;不讀《華嚴經》,不會善巧方便,雖然有些過頭,但也道出了這兩本佛經的本質。所以諸位要想獲得功德,最好就是走明心見性這條路子,而要明心見性就要好好讀讀《楞嚴經》,尤其是楞嚴經上的這兩句話,反覆去讀,遲早會明心見性,功德無量。第一句話:開眼見明,閉眼見暗,所見不同,見性不變。
  • 《金剛經》:讀金剛經的忌諱有什麼
    讀金剛經是需要注意其中禁忌的,而且在誦讀金剛經時,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能虔誠的去誦讀,這樣才能讓自己從金剛經中得到很多的感受,自己堅持的去誦讀的時候,從中感受到的好處也會更多。讀金剛經時是有很多需要自己去了解的,這樣才能從金剛經中了解到更多。
  • 佛教:《金剛經》中的五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金剛經》,又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意思是,以能斷金剛的智慧到彼岸。金剛經是佛教裡非常重要的經典,是一部般若智慧經。它和《心經》一樣,為大乘般若品的經典。如今社會上流傳的版本以後秦鳩摩羅什翻譯的居多。
  • 金剛經中佛陀反覆提及的四句偈,究竟是哪四句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讀過《金剛經》的師兄都知道釋迦佛在裡面反覆提及了「四句偈」,說哪怕一個人用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持用布施,這個功德也遠遠不如為他人誦讀演講金剛經,甚至只是其中的四句偈言來的大。
  • 佛教:讀金剛經,被人輕視,恭喜你這是一件好事!
    大家都知道,金剛經,是佛教裡面,非常重要的一部經書。這部經書,也受到很多人的熱愛,很多人,通過讀金剛經而得道,悟道。也有一些人,讀了金剛之後,反而被別人輕賤。按照佛教裡來說,讀了這部金剛經,本來都是會得到一切天人的恭敬和供養的。那為什麼卻還要被別人輕賤呢?這到底是什麼緣故,讓有一些人,讀了金剛經之後,反而會被輕賤,在金剛經這部經裡,佛給出了答案,佛是這樣說的。
  • 結行回向(普賢行願品8句精華)
    《普賢行願品》八句精華。我們做結行回向基本都是用《大方廣佛華嚴經》中的《普賢行願品》中的精華八句話。普賢菩薩很多人可能會疑惑不解,回向文很多,為什麼偏偏要用《普賢行願品》中的八句精華做回向?現在解釋這八句話的含義。(1)文殊師利勇猛智。
  • 為什麼所有人讀了金剛經都會著相
    佛陀是要我們實際要做到,自己腦子裡要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也就是不能有任何相。佛陀要我們實際做到,沒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也就是自己腦子裡不能有任何見。如果我們執著地認為佛陀在金剛經中說了,不能有我相,不能有任何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等等。這恰恰就在自己腦海裡,增加了很多的我相,增加了更多的我相。
  • 《金剛經》第6品《正信希有分》
    《金剛經》(第6品《正信希有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 《金剛經》釋疑:在家帶孩子能讀金剛經嗎
    在家帶孩子能讀金剛經,因為讀誦金剛經可以在任何的情況,只要我們有誠心和虔誠的態度讀誦金剛經就能獲得金剛經的功德利益,而且在家讀誦金剛經也可以幫助我們驅散家中的邪氣,使家裡更加的祥和,但是,一定要記得孩子的安全問題。那麼讀誦金剛經的好處是什麼呢?
  • 讀誦金剛經的人不可小視
    下品持經,為人輕賤,先世罪業,尚消滅故,如彼金剛能消災毒,如《真諦記》云:「有六種寶,皆名金剛,青碧二色,除災毒故。」(四)【稱求威力】。有目能見,普利眾生,能嚴淨土,得菩提故,如彼金剛滿人所願,如六寶中其餘四色,黃赤白空,隨須遊空,出水火故。(五)【堅實威力】。
  • 佛教:讀《金剛經》,一定要懂得這一點,智慧無量!
    於是很多人為了「法布施」,就用自己的話,來解說《金剛經》的內容。當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經歷,看《金剛經》的方式不同,導致他悟到的含義也有所不同。不管目的如何,大家的心,都想要行善積德。不過,對於看這些解說的人來說,自己在讀《金剛經》的時候,一定要懂得去運用它。讀經只是一種修行的起始,解經只是修行的第二步。
  • 《金剛經》:不可思議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讀過《金剛經》的人都知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一句是《金剛經》的精華所在,相傳六祖惠能就是聽到五祖宏忍法師講解這一句而頓悟的,扼要起來就「無住生心」四個字,這個觀點貫穿全經。這句話是《金剛經》最精妙的部分,如果你學會了這句話,不但對修行學佛有幫助,對我們在平常生活裡觀察事物也有莫大的啟迪意義。如下淺談。我們平常看到的事物,在你眼前以為真,那只是你的認知,《金剛經》上指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站在佛家的角度卻認為是虛妄的,這跟我們平常的觀念不一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誦讀「金剛經」有大福報,如何快速背下金剛經和誦讀金剛經的好處
    想快速背誦下金剛經可以每天專誦一兩品,這樣一品品誦讀同樣具有加持力,尤其在美國這邊生活的道友不要有太大的壓力,我們可以分段背誦。背誦下來金剛經之後,你再來一句一句無聲振動三十二品金剛語就是獲得一次又一次金剛咒語的加持而得到不可思議的各種境界,您的肉身就是一座殊勝的佛塔!
  • 初讀《金剛經》,為什麼不少人會感到害怕?
    初讀此《金剛經》時,我就曾經有過害怕的心理。為什麼害怕?如我昔日,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聽到經中這種空性的描述,而能心無怖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