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的前弘期大約自公元7世紀至公元838年朗達瑪禁佛,約200餘年。前弘期是佛教初步輸入階段,佛教在與藏民族原本的苯教信仰的鬥爭中逐漸進入藏民族的信仰,但尚沒有確立自己的特色,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各宗思想,包括漢傳佛教都有輸入。
藏傳佛教的前弘期,始於公元7世紀初葉至中葉松贊幹布迎娶尼泊爾尺尊公主與唐朝文成公主。兩位公主都虔信佛教,松贊幹布為她們分別修建了大昭寺和小昭寺。這是佛教正式傳人吐蕃的開端。
松贊幹布死後,佛教受到苯教勢力的壓制,但赤德祖贊、赤松德贊等贊普仍然盡其所能支持佛教。特別是赤德祖贊迎娶了唐朝金城公主,也使漢傳佛教繼續發生影響。
同時,因為中亞地區伊斯蘭教興起並向東擴張,於及中亞等地原有的佛教受到重創,大批佛教僧徒逃往吐蕃。崇信佛教的赤德祖贊對他們也都樂意收留。
到赤祖德贊的兒子赤松德贊時期,赤松德贊又從印度先後迎請來寂護和蓮花生,為他們營建了桑耶寺。這兩位大師成為藏傳密教的開基之祖。
其時漢傳佛教在西藏頗為流行,歷代贊普也很重視向中原學習佛法。松贊幹布時期有一位大天壽大和尚,被松贊幹布迎請赴藏,與藏族譯師吞米桑布札、達摩廓霞、拉壟金剛祥、印度學僧孤薩惹論師等共譯佛經。
赤德祖贊時期金城公主嫁入時也有隨行的漢僧。亦德祖贊晚年,還派桑希到漢地請高僧取佛經。赤松德贊時期,也派出大臣巴·賽囊率三十個人到唐朝去請佛法。
當時的皇帝唐肅宗對他們熱情款待,贈送了大量藍紙金字的佛教經典和很多貴重禮物,其中包括送給赤松德贊的一頂頗羅彌帽子、一萬匹錦緞,直徑為一庹的彩紋木盤,以及送給巴·賽囊的一百兩烏雀圖案的金紙、五百匹綢緞、一庹長的珍珠鏈十根,以及頗羅彌寶瓶、一百兩重頗羅彌盤各一。
在冊府元龜卷980外臣部,也有關於吐蕃向唐朝請佛法的記載,「吐蕃遣使求沙門之善講者,至是遣僧良繡、文素,一人行,二歲一更之」。可見唐朝政府向吐蕃派出過漢僧輪流前往傳法。
唐朝和吐蕃之間,雖有公主和親,但時戰時和,常有衝突。據說吐蕃也曾通過戰爭俘虜過一批漢僧到吐蕃去。總之到赤松德贊晚年,除了印度傳入的密教,漢地佛教在吐蕃也很有勢力。
此時西藏流傳的漢地佛教,以禪僧大乘和尚影響最大。大乘和尚也稱摩訶衍那,據說本生活於沙州(今敦煌)一帶,公元781年被赤松德贊請到邏些城(拉薩)傳教。
因為他帶來的是漢傳的主張「頓悟」的禪宗思想,他代表這一支佛教流派被稱為頓門巴。而寂護為代表的印度密乘佛教流派,主張逐漸的修持,被稱為漸門巴。
最初,大乘和尚傳教十分順利,赤松德贊的妃子沒廬氏及貴族婦女三十餘人都從他受戒出家。但印僧攜密教入藏,與漢傳佛教的顯宗大異其趣,必然產生衝突。
這時苯教仍然極力反對佛教。為了解決這些思想上的紛爭,赤松德贊召集了佛教徒與苯教徒進行辯論在辯論中,蓮花生同支持苯教的恩蘭,達扎路恭等人進行了辯論,結果蓮花生獲得了勝利。
於是赤松德贊下令全國廢除苯教信仰,改信佛教;廢止苯教的祭祀並將苯教的經書丟入河中,還將達扎路恭鞭打一頓,流放北方。接下來,公元792年,寂護的弟子蓮花成與禪宗僧人大乘和尚又在邏些城(拉薩),關於「頓漸」問題進行了長達三年的激烈辯論。
因為亦松德贊偏袒漸門,大乘和尚辯論失敗了被迫返回了沙州。又因為赤松德贊下令,有關漢地佛教的經典也不許流通,不許學習禪宗的教法,自此漢傳佛教退出了雪域,對藏傳佛教很少產生影響了。
大乘和尚還在藏傳佛教的很多壁畫和唐卡中被描繪成惡鬼形象。不過他留下的禪法,在藏法佛教中仍有所遺存。
在苯教、漢傳佛教和密教之間,藏民族統治階層最終選擇了密教,是有其文化原因的。密教是印度佛教與印度教及民間信仰結合而成的,其多咒術秘法等近於巫術的特性,與原本信奉原始宗教性質的苯教的藏民族文化心理比較契合。
在文化形態上又比原始的苯教更為複雜和完善有利於社會組織和統治,特別是有利於中央政權對信奉苯教的地方貴族階層的爭權和控制。
於是在赤松德贊在位時期,印度佛教相繼戰勝了苯教和漢地佛教,在吐蕃取得了優勢地位。赤松德贊也因為對藏傳佛教的積極弘揚,與松贊幹布、赤祖德贊被後世尊為「吐蕃三法王」。
不過密教保留的一些原始信仰中的野蠻習俗也傳播進來擔任贊普的半個世紀,佛教又有了一個全面的發展,大量佛經被翻譯,但因為傳入的佛經源於不同的地區和文化,佛經譯詞和譯法出現很大差別,需要有一個整理。
赤祖德贊在位時,從印度請來積那彌遮、蘇熱遮菩提、達那希拉等多位高僧,與藏僧一起改革藏文的文字和語法,統一佛經譯名作為標準於境內推行,還校訂了已譯經典,編定丹噶、欽浦、旁塘三大譯經目錄。
他又規定「七戶養僧」,就是每七戶人家要養一位僧人。赤祖德贊的這些措施使藏傳佛教迅速興盛起來,但也給人民生活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並受到信奉苯教、反對佛教的貴族的反對。
唐會昌元年,大臣韋甲多熱等叛亂者謀殺了赤祖德贊,擁立其兄朗達瑪嗣位,時年赤祖德贊僅三十六歲。朗達瑪雖然不久就被一個僧人暗殺,但其親信展開了對佛教更瘋狂的報復。此後吐蕃限入了內亂。
藏傳佛教進入了100多年的禁佛期,歷史上被稱為「滅法期」或「黑暗時代」。這一時期,佛教被禁止流傳,寺院被大量破壞,僧侶被驅逐或迫害,連文成公主也被他們誣衊為是羅剎鬼轉世,她帶來的佛像被埋入沙土。
仍然堅持信仰的僧人只有四處逃亡,有的逃往印度,也有更多逃往安多、康區及滇西北地區—這些地區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在長江流域。
總之,在前弘期,多位贊普的名字比較相似,要注意辨別。這一時期,長江流域的藏區是佛教傳入的要道之一,也是在滅法禁教時,僧侶逃避於此,來保存佛教力量的地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