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教師,大家都會用辛勤的園丁來形容,他們在我們心中是神聖的,是人類知識的啟蒙者,他們也代表著知識分子的正氣和品德,一心一意甚至不求回報地付出,只為保護好祖國的花朵,為祖國的建設輸送人才。
正是因為他們這種教書育人的美好品德,教師一直都是社會上榮譽度極高的職位,然而誰人又知道他們背後的心酸呢?
《中國合伙人》中有一個片段讓我記憶尤深:身為大學教授的成東青依舊難以用工資維持生活,只能在外辦輔導班補貼家用,最終被舉報開除了。
這不得不令人唏噓,大學教授都如此貧寒,那麼普通學校的老師的境地只會更差,長久以來,似乎我們只重視了教師隊伍的品德高尚,卻把教師的生存溫飽忽略了,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悲哀。
心酸的園丁
從育兒班有記憶起,我們各科老師就是除媽媽外最和藹可親的存在,可以包容我們一切的調皮搗蛋,還要辛勤地呵護我們小心成長,年少不知事,卻從來不知道辛勤的園丁背後也有著普通人家的柴米油鹽,但是他們卻在捉襟見肘地生活中用最大的善意對待我們,不得不為之敬佩。
據統計,建國以來教師工資的上升幅度很小,而且學校屬於事業單位,屬於國家財政事業管理,並沒有很多的項目發放工資,俗稱死工資,多年不上調是常有的事情。
如果放在建國初期,教師的工資水平絕對算的上可以,畢竟屬於國家公職人員,與一般的工人和辛苦的農民相比還是比較好的,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要求水平越來越高,學校的不見漲的教師工資似乎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由於教師屬於技術類崗位,必須擁有一定的學識和學習之外的藝術才能,才能教育培養下一代,因此教師的整體素質偏高。
在物質匱乏的時代,憑藉著一股為祖國的花朵奉獻的精神,可以一腔熱血地投入教育事業中,但是物質生活決定上層建築,當工資僅有可憐的一千有餘時,又有誰可以堅持多久呢,因此在21世紀初,不少人想法設法跳出教師這個行業。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當真正放棄教師職業去尋找其他工作崗位時候,才知道有多麼艱難。其一是因為教師的責任是教書,但這項技能與社會工作並不匹配,其二是因為學校是個純淨的職業環境,跳槽去社會崗位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最後一點也是致命的一點,社會其他事業單位招聘的簡章會註明排除在職教師在外。種種道路堵塞和崗位的狹隘性,導致不想做教師時無路可走。
僧多粥少的教師崗位
由於中國體制的原因,在建國初期,需要大量的人才來建設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此時教師隊伍力量急需補充。
據統計,我國大約有140多所師範學校,專門培養教師隊伍,上學期間可以免學費,實習可以去學校,畢業還有教師資格證書。這樣如此優渥的條件自然吸引了大批量的人報考師範學校,不出意料,幾年下來就人滿為患。
根據最近新聞提示,目前我國一年發放的教師崗位為70萬個左右,然而報考人數卻高達500多萬,相當於1比7的比例,這還是在全部崗位基礎上統計出來的數據,那麼由於地域不同師資力量不同而創造出來好的教師崗位競爭只會更加激烈。
在此刻不得不提出的是,儘管教師是一個技術型崗位,但歷年來國家放開了教師資格證書的門檻,即便不是師範學校畢業的群眾也可以報考教師資格證,以至於報考教師資格證書的人數逾千萬,面對如此龐大的求職人群,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僧多粥少的現象,競爭十分的激烈。
峰迴路轉的教師待遇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教師隊伍的薪資問題被提上了日程,經過幾次改革之後,教師薪資又重新回到了較高的水平,再加之教師崗位的神聖感,教師在如今也變成了香餑餑,而今時今日的教師崗位的優勢,大致如下:
其一,擁有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這一項對於996甚至007的上班族而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儘管我們明白這些道理,但是仍會加班加點工作。
而教師不同了,可以按照上下課時間上班,甚至還有寒暑假,這種工作周期模式相當吸引人來報考教師;其二,教師收入的項目逐步提高,目前教師可以憑藉職稱、作品、班主任津貼、獎金、升學率獎勵等多種類型的合法合規途徑提升收入,同時也促進了良好教師隊伍的建成,畢竟業績帶動機制總是能夠創造奇蹟,這一點加上工作時間福利,教師一度成為性價比的崗位之一。
然而,有競爭的地方畢竟不是輕易而舉就可以獲得的,現在教師崗位成為眾人爭奪的對象,但能夠拿下教師崗位的人也需要特別優異。
正驗證了那句話,想做老師的時候同樣無路可走:首先拿到教師資格證書,這是最基本資歷問題,其次目前的教師應聘基本模式是做試卷,像上學期末考試一般,通過高分取勝,比如,如果想應聘高中數學老師,高中數學試卷必須得分145以上才有可能被錄取,可見教師崗位競爭是多麼的激烈。
面對如此龐大的人數競爭教師崗位,教師的錄取不得不提高了學歷門檻,一般縣城的高中老師都得是研究生以上的水平,而那些只是考取了教師資格證書就想當教師的人,只能是更基層學校的臨時編制老師,想晉升為正式老師,難上加難。
解決師範生困境之路
了解了教師崗位的來龍去脈之後,留給師範生的只有深深的同情,不僅要面對龐大同學群的競爭,還要面對來自社會各方面非師範類人群的競爭。
然而方法總比困難多,船到橋頭自然直,面對師範生的窘境,我們也應該思考如何解決這樣的師範生就業現狀問題。
首先,不要局限於國家發放的教師崗位。儘管國家的公立學校林林總總不在於少數,但大家競爭激烈的原因多少有點臉面原因的存在,好似一個鐵飯碗就可以直起腰板做人一樣。
其實大可不必,公職崗位固然有很多福利,也有部分弊端,機制不靈活,工資上升幅度小,此時,非公立學校的崗位就躍然紙上。
其次,排除掉公立或者非公立學校的崗位機會,師範生的眼光也可以放在培訓機構方面。目前孩子精英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除了正常的課業之外,需要各種的課外培訓班進行興趣的培養,素質的提升,這一塊是一個紅海,有很多的就業機會,同樣可以解決師範生的就業困境。
最後,任何困境都是可以用知識來解決的,師範生如果本科畢業有很多的局限性,不妨繼續進行教育,向碩士和博士學歷方向進行專攻,學歷一旦提升,面臨的崗位就有了更大的選擇性和主動權。
比如大學的輔導員、行政人員甚至教授、專家等,也可以在宏觀的教育層面進行制度的研究,這是跟普通師範生不可比擬的境界,自然也是師範生的突破之路,甚至可以說是最終之路。
小結
師範生的就業問題側面反映了社會就業問題,也體現了知識的重要性,無論處於什麼時刻什麼境遇,現在的社會發展不再存在讓你懷才不遇的情況,有的只是不努力趕不上變化,因此,增加知識學習才能始終立於不敗質地,這不僅僅適用於師範生,也適合每一個奮鬥的社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