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總是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毀滅。」嘉實基金董事總經理、價值投資總監張金濤在2020年致投資者的一封信中寫下這段話。
從業17年,涉足滬港深三地市場,張金濤親歷危機,見證歷史,穿越牛熊,看山、看水、看價值,投資之於他是參悟三重境界思辨的過程,也是篤定價值投資堅守的過程。
第一重:看價值是價值
從投資理念來看,張金濤始終秉持著一個核心投資理念:相信均值回歸,努力賺業績成長和估值提升的錢。
2017年,嘉實滬港深精選以51.43%在128隻標準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2,讓張金濤一戰成名。這隻基金在張金濤管理的4年多時間內(2016年5月27日至2020年7月31日),總收益率為104.51%。這是張金濤加入嘉實基金之後發行的第一隻基金,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自如遊走於A股和港股的能力,讓張金濤管理的基金產品取得了遠高於業績比較基準的收益率。同時這也體現出他的另一種能力,利用A股、港股兩地市場差異,通過A+H股輪動來把握市場投資機會的能力。
「在機構投資者佔主導的港股市場,估值較A股有明顯優勢,價值投資策略更容易取得長期回報;而在A股則價值和成長策略均有機會,因此,我的投資風格屬於均衡偏價值的風格。」張金濤表示。
這一風格體現在選股思路上主要是兩條主線:其一是成長與價值兼顧的GARP投資,尋找優質白馬資產,以合理價格買入,長期持有;其二則是追求戴維斯雙擊型投資機會,從公司的估值和基本面改善上,賺業績成長的錢。
價值投資中最重要的函數是時間,成功的投資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和時間。
張金濤說,投資既需要讀萬卷書,看研報、讀數據;又需要行萬裡路,跑實地去調研;還需要閱人無數加名師指路;而最後的核心是靠自己去悟。
價值投資本質是一種反人性的投資方法,人類無法擺脫大腦中追求快速反饋的基因,而價值投資本質是追求長期反饋機制。過去100年價值投資有效,未來依然會很有效。
第二重:看價值不是價值
當眾人恐慌時,富有遠見的逆行者也在為前方的投資之路做準備。
2020年3月19日,美股迎來第五次熔斷。張金濤發了一條朋友圈—— 「帶血的籌碼一定要收下來,尤其是帶著自己血的時候。現在不要丟掉籌碼,不要贖回基金。」
這是一個成熟、老道的基金經理對市場做出的判斷,也是一個從容、善良的基金經理對投資人焦灼的提醒。
「如果你沒有判斷價值的能力,沒有情緒的控制能力,是不太適合做投資的,往往在追漲殺跌中,可能把收益都給耗費掉了。」張金濤說。
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基金經理,張金濤認為最重要的一條特質是「從容淡定」。獨立思考,獨立決策。「在大家都很亢奮的時候,我們要從容,大家都很恐慌的時候,我們更需要淡定。」
市場繁雜的聲音太多,有人高喊行情已過,有人跟風熱門賽道,有人恐懼,有人執迷。「價值」二字被衍生解讀成各種意義。張金濤的價值投資,是賺企業創造的價值,而不是賺交易對手的錢。
剝開迷霧看穿本質,才能發現,所謂的喧鬧 「價值」並不是真正的價值。
第三重:看價值還是價值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價值卻在,燈火闌珊處。
過去幾年,越來越多的人覺得價值投資這條路變得越來越擁擠,用價值投資賺錢變得越來越難。
市場上有兩類價值投資者:一類是真正踐行價值投資的人,這一類永遠是少數派;另一類是基於某一種趨勢的投資者,這一類是大多數。
「市場總在波浪式前進之中,雖然歷史不會簡單的重複,但長期而言『均值回歸』的規律通常有效。」 張金濤表示,「特別是在港股市場,價值投資幾乎就是共識,其他諸如主題投資、短線博弈、技術分析甚至量化投資,在港股市場都不盛行。」
眼下,價值投資之下還有風格區分,或偏向於成長型,或偏向於價值型。張金濤更看重具有成長性的公司,但好公司不一定是好股票,換句話說,投資需要在好公司和合適的價格之間做權衡,大部分時間市場並不會給出一個特別好做的選擇題,最理想的情況是兩者都能兼顧。
「要努力把握兩類投資機會,一方面盈利在改善,另一方面估值會擴張或至少不被壓縮,這樣的投資標的才有更好的安全邊際和上漲空間,也有利於避開價值陷阱。」張金濤表示。
最終價值依然是價值。投資卻不只是數字的漲幅,更是哲學和藝術。
「投資是看透人性,了解自我的一個修行的過程。」張金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