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上次介紹了崔顥的《黃鶴樓》,提高了這是一首連李白都佩服的好詩。其實李白寫的關於黃鶴樓的詩除了之前介紹《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還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詩,就是今天我們準備一起來讀的《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前兩次我們讀的詩都是關於黃鶴樓的,黃鶴樓就在湖北武漢,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這個江城的名字的由來就是從我們今天介紹的這首詩「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中來的。長江中遊,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在武漢城中交匯,市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水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四分之一。武漢市有大小湖泊166個,被稱為「百湖之市。
接下來我們就開始讀這首《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唐 李白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此詩是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李白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牽連,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被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路經江夏(今武漢武昌),老朋友史郎中特意陪他遊覽了當地名勝黃鶴樓。黃鶴樓頭,那悠悠笛聲給憑欄遠眺的詩人李白平添了無限思緒,興會之餘,他寫下了這首詩。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遷客」,被流放或貶謫的官員。西漢的賈誼因指責時政受到權臣的讒毀,貶官長沙為王太傅。而李白也因永王事件受到牽連,流放夜郎,引賈宜自比。同樣被貶官來到長沙,向西望看不到長安。雖然被流放,但是仍然心懷國事,「不見家」體現了對朝廷的眷戀。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落梅花:即古代笛曲名《梅花落》,此因押韻倒置,亦含有笛聲因風散落之意。江城五月,正當初夏,當然是沒有梅花的,但由於《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動聽,便仿佛看到了梅花滿天飄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開放的,景象雖美,但是卻是給人寒意,以此來映襯詩人當時的心情,也是悽涼落寞的。由笛聲想到梅花,由聽覺訴諸視覺,這就是「通感」的寫作手法吧,突顯了詩人去國懷鄉的悲愁情緒。
這首就欣賞完了。下次繼續陪娃讀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