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上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2020-12-14 陪娃讀詩

我們上次介紹了崔顥的《黃鶴樓》,提高了這是一首連李白都佩服的好詩。其實李白寫的關於黃鶴樓的詩除了之前介紹《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還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詩,就是今天我們準備一起來讀的《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前兩次我們讀的詩都是關於黃鶴樓的,黃鶴樓就在湖北武漢,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這個江城的名字的由來就是從我們今天介紹的這首詩「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中來的。長江中遊,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在武漢城中交匯,市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水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四分之一。武漢市有大小湖泊166個,被稱為「百湖之市。

接下來我們就開始讀這首《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唐 李白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此詩是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李白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牽連,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被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路經江夏(今武漢武昌),老朋友史郎中特意陪他遊覽了當地名勝黃鶴樓。黃鶴樓頭,那悠悠笛聲給憑欄遠眺的詩人李白平添了無限思緒,興會之餘,他寫下了這首詩。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遷客」,被流放或貶謫的官員。西漢的賈誼因指責時政受到權臣的讒毀,貶官長沙為王太傅。而李白也因永王事件受到牽連,流放夜郎,引賈宜自比。同樣被貶官來到長沙,向西望看不到長安。雖然被流放,但是仍然心懷國事,「不見家」體現了對朝廷的眷戀。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落梅花:即古代笛曲名《梅花落》,此因押韻倒置,亦含有笛聲因風散落之意。江城五月,正當初夏,當然是沒有梅花的,但由於《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動聽,便仿佛看到了梅花滿天飄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開放的,景象雖美,但是卻是給人寒意,以此來映襯詩人當時的心情,也是悽涼落寞的。由笛聲想到梅花,由聽覺訴諸視覺,這就是「通感」的寫作手法吧,突顯了詩人去國懷鄉的悲愁情緒。

這首就欣賞完了。下次繼續陪娃讀詩。

相關焦點

  •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漫談古典詩詞中的「通感」
    聲音可以有氣味,如「芳氣隨風結,哀響馥若蘭」;聲音可以有熱度,如「乾風隨馬竹聲焦」;聲音可以有顏色和光亮,如「竹色笑語綠」、「猶吹花片作紅聲」、「風隨柳轉聲皆綠」、「笑語誰家簾幕,鏤冰絲紅紛綠鬧」、「月涼夢破雞聲白,楓霽煙醒鳥話紅」;鳥聲可以利快如剪,如「避人幽鳥聲如剪」、「燕語明如剪」,也可以圓潤如丸,如「鳥拋軟語丸丸落」。
  •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而且因為這一句姜白石寫下了暗香和疏影的名篇啊,而這首詞裡面的「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讓我想起了「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讓我們大武漢有了「江城「的美稱。還有裡面「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我想路遙的名字也許就是從引自這首詞吧!
  •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談談「通感」在古典詩詞中的運用
    聲音可以有氣味,如「芳氣隨風結,哀響馥若蘭」;聲音可以有熱度,如「乾風隨馬竹聲焦」;聲音可以有顏色和光亮,如「竹色笑語綠」、「猶吹花片作紅聲」、「風隨柳轉聲皆綠」、「笑語誰家簾幕,鏤冰絲紅紛綠鬧」、「月涼夢破雞聲白,楓霽煙醒鳥話紅」;鳥聲可以利快如剪,如「避人幽鳥聲如剪」、「燕語明如剪」,也可以圓潤如丸,如「鳥拋軟語丸丸落」。
  • 唐詩中的「梅花落」到底是什麼意思?
    《梅花落》就屬於「橫吹曲辭」,是古代笛子曲的代表作品,傳為西漢李延年所作,又叫《落梅》、《落梅花》等。「橫吹」不僅是橫吹曲的簡稱,也是樂器的稱謂,其形類於笛子。《樂府解題》說:漢「橫吹曲」共二十八解,李延年造。魏晉以後唯傳十八曲。《梅花落》即其一。至唐代,笛曲《梅花落》在市井流傳甚廣,宋元明清幾代也一直流傳。後來流行的琴曲《梅花三弄》也是根據《梅花落》改編。
  • 多面武漢多面江城,比起「武漢」,我更樂意稱她為「江城」
    提起武漢,也許會浮現出熱的乾麵,可能會想起武大櫻,我可能會想起黃鶴樓,其實武漢有很詩的名字,武漢從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長支流漢水橫渡市區,將武漢分為三個,形成武昌、漢口、漢陽三個鎮隔河而隔河而隔河而建,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吹黃鶴樓中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所以武漢自古就稱「江城」。
  • 東風密授看花訣,不在開時在落時,說的是梅花還是櫻花?
    梅花之盛,讓人的喜悅,不是表達,是一種舒展的心足。就算是喝酒,也是一杯而下,盡在不言。2月是梅花的盛期,同時也是她埋在春光裡最後的絢爛。生命的怒放,也會伴隨著怒放的凋零。你二月天去東湖的梅園看一看,那千萬朵的梅花,如雪,一半在枝頭,一半無風笑著飄落。在中國的音樂中,有名曲《梅花三落》,優雅舒緩,是帶淚的微笑,是離別,但並不過分的悽厲,「黃鶴樓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黃鶴樓中吹玉笛,正是人間四月天
    楚天都市報評論員 徐漢雄4月26日,武漢5A級景區黃鶴樓公園管理處發布公告稱,4月29日起,該園將恢復有限開放,園內所有室外區域均為開放區,園內全封閉區域暫不開放。黃鶴樓,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武漢的地標建築,可以說是武漢的標誌與代稱。同樣在26日,武漢在院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宣告清零。這一天,黃鶴樓宣布恢復開放,意味著這座城市乘風而起、振翅可期。可謂,黃鶴歸來日,談笑凱歌時。黃鶴樓名滿天下,詩滿天下,樓以詩傳,詩以樓傳。李白有詩云: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崔顥寫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 如果在黃鶴樓開吐槽大會,崔顥是來當主咖的,李白是來砸場子的?
    黃鶴樓是武漢歷史文化的一面迎風招搖的旗幟。這面旗幟上寫滿了詩。從唐代以來,我們能搜到的有關黃鶴樓的古詩就有上千首,到武漢如果不去黃鶴樓,那肯定不是詩人。所以我們今天請來了最具代表性的幾位詩人故地重遊,召開本期的吐槽大會。
  • 讀詩仙軼事,品千古詩情,解密李白與黃鶴樓的不解情緣
    其中,對於黃鶴樓的熱愛更是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裡長江,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現黃鶴樓公園東側,有一「擱筆亭」,亭名就取自廣為流傳的「崔顥題詩李白擱筆」的軼事典故。
  • 煙火武漢丨黃鶴樓上,熟悉的風景又回來了
    △黃鶴樓隨著武漢疫情的好轉,闊別近百日,黃鶴樓公園在4月29號恢復開放,如今園內也逐漸恢復往日的生機。△入園閘口,遊客掃碼、測溫黃鶴樓前敲鐘祈福、落梅軒內欣賞《鶴舞楚天》、主樓頂層俯瞰全城美景。△黃鶴樓上拍照留意的遊客王女士說,「我在武漢工作,這幾天,我爸媽來武漢看我,他們也沒有來過黃鶴樓。現在黃鶴樓公園開放了,所以特意帶父母來這裡玩一下,感受一下武漢的風景,我覺得這也是武漢正在復甦的一個徵兆。」
  • |李白|黃鶴樓|江山|崔顥_網易訂閱
    當黃鶴樓重回C位,守望江山,就被十四億雙眼睛看見。  曾經武漢人嘴邊「外地人才去」,從煙火江城遙望的風景定格為舉國共渡的燈塔,  靈魂之問在縈繞,什麼是黃鶴樓?  黃鶴樓夜景▼    也曾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神句,隔空為千年後的大武漢留下雅號:江城。  黃鶴樓上的風景,武漢長江大橋▼
  • 一塊兒獨山玉,一曲斷魂玉笛
    給我聽好了,我是四好先生的幕賓紫雲子,我家先生有玉石,你只需將玉笛製作出來,記住,這玉笛必須有聲有色,能吹出樂曲。要是做不出來,你這腦袋難保,限你兩天後到達魯花赤府上回話,哼!」紫雲子揚長而去。張玉君後背一陣陣發涼,「四好先生」,滿城人都知道,好犬好馬好聲好色,自稱「四好先生。」他是大興府達魯花赤的親舅子。
  • 探尋上平韻「東韻」三的平仄、格式和典故
    ⑧鶴舞樓頭,玉笛弄殘仙子月;鳳翔臺上,紫簫吹斷美人風:上聯當化自唐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詩句。關於黃鶴樓吹笛的傳說,明王世貞《有象列仙全傳》卷九有「費文禕」一則,載:「費文禕,字子安,好道得仙。偶過江夏辛氏酒館而飲焉,辛氏復飲之巨觴。明日復來,辛不待索而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