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科技工作者」李東:十年磨一「箭」 鑄航天強國夢

2021-01-12 中國科協

11月24日凌晨4: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準時點火,擎著嫦娥五號,劃破幽暗的天空,劍指月宮。

「飛行過程非常圓滿,入軌精度創歷史新高,可以說是正中十環,為探測器後續的順利飛行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在發射現場難掩興奮之情。

事實上,在過去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四發四中,一飛沖天。它們的表現,讓李東十分滿意。這一系列成功的發射,是整個長五研製團隊日以繼夜精細化的安排、科學的組織、高效的工作換來的。

李東在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現場

作為團隊負責人,李東獲評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面對這份熱騰騰的榮譽,李東表示:「最美的不是我,屬於長五研製團隊,屬於長五系列運載火箭。」

如履薄冰 如臨深淵

2006年的10月,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工程正式立項。立項的前一年,李東被任命為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總設計師。那一年,他39歲。

「當年國家立項這個型號的火箭時,目的就是要大幅提升中國人進入空間的能力。長五要比中國上一代長徵系列火箭的運載能力提高兩倍以上,達到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地球低軌道25噸」,李東說。

負責如此重大的中國運載火箭升級換代項目,李東充滿了豪情壯志。儘管他也意識到長五的研製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沒想到的是,過程如此之坎坷,困難如此之大。

在火箭總裝廠房工作

「從事長五研製的十四年,特別是到了後期組織正式發射的時候,那種時時刻刻都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感覺,伴隨著團隊的每一個成員。」既是研製隊伍的一員,又擔任總設計師,李東的責任和壓力更是不言而喻。

「一個是如期完成任務的壓力」,李東表示,火箭研製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整個過程要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包括時間的約束、進度的約束、經費的約束、資源的約束等情況下完成。工作量大,周期又緊,每一天都在跟時間賽跑。

工作瞬間

「另一個壓力更為巨大,那就是確保成功」,李東說道,要完成國家給長五下達的運載能力大幅提升的指標,簡單的在原有火箭基礎上放大樣是不行的,必須採用創新的辦法。長五使用新技術的比例超過了此前任何一個火箭型號,達到了90%以上,這麼高的新技術比例也就意味著極大的風險。

「所有這些核心的關鍵技術能否突破;對所有新技術能否真正做到吃透見底;火箭系統能否協調有效地工作;在飛行過程中,所有風險是否已經辨識全面,並得到有效控制;如何確保火箭最終能夠完成飛行任務......」關乎國之重器的成敗,這些年李東承受的壓力非常人所能想像。

擔得起多少成功,就經得住多少失敗

歷經十年研製,2016年11月3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終於迎來了它的「首秀」。儘管過程充滿波折,但最終還是取得了圓滿成功。李東認為,這次發射全面驗證了長五方案的正確性和系統間的匹配性,意味著中國火箭技術迎來了巨大的飛躍。

長五首飛成功後,受到了世界各航天大國的關注和讚譽。國外媒體紛紛指出,「長徵五號火箭的技術指標使它與美國目前最強大的德爾塔4重型火箭並駕齊驅」「該火箭的性能超過了歐洲的阿麗亞娜5型火箭和計劃2020年發射的阿麗亞娜6型火箭」「這是改變遊戲規則的一次發射」「是中國航天的新篇章」。

然而,擔得起多少成功,就要經得住多少失敗。

2017年,長徵五號遙二運載火箭由於發動機技術問題發射失利,經過幾個月的故障排查與定位以及試驗驗證,失利原因終於確認:火箭芯一級氫氧發動機在複雜力熱環境下,局部結構發生異常,發動機推力瞬時大幅下降,致使發射任務失利。

針對故障採取措施後,氫氧發動機又在後續長程試車過程不斷發現改進,消除隱患,提高可靠性完成了發動機第二輪技術改進,最終徹底解決了發動機的所有隱患。在後續的各次的發動機試車中,氫氧發動機再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李東與他的團隊成員

2019年12月27日,在歷經908天故障查找和改進後,長徵五號遙三火箭發射成功,實現了「王者歸來」,在那一刻,承受許多常人難以想像的壓力、付出常人難以想像艱辛的長五人,流下了激動的淚水。總設計師李東在那一夜,輾轉難眠,寫下了一首《青玉案·復飛》:

怎堪回首說斷箭,

淚滿面,

肝腸斷。

風雨寒暑十三年,

一夕霜過,

江東父老,

愧疚無顏見。

枕戈飲膽九百天,

萬般磨礪難盡言。

今夜可敢片刻閒?

硝煙才散,

舉眸廣寒,

何日月又圓?

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首飛成功;2020年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火箭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了我國的行星探測時代。再加上剛剛帶著月壤完美歸來的嫦娥五號,長五在近一年時間裡,四發四中,穩定性和安全性已經得到了重要檢驗。特別是成功運送8噸多重的嫦娥五號,充分證明了它的運力性能。

科學家精神撐起中國「火箭人」的使命

「航天界有一句話: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李東表示,運載火箭是人類進行空間活動的基本前提,而火箭的運載能力決定了一個國家航天的規模和水平。

李東(左)在指控大廳與隊員討論工作

「長五是我國獨立研製的,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整體水平處於國際領先。它的成功研製,使得中國進入空間的工業能力成倍提升,也使得將來中國建造一座適度規模、長期在軌、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成為可能。」

「天文一號、嫦娥五號對長五來說只是一個開始」,李東認為,中國「火箭人」身上所肩負的使命,是要確保中國人具有獨立自主、自由地進入空間的能力,從而使得一切行業活動成為可能,使得航天服務於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成為可能。

那麼,如何完成這項使命?

「中國航天能夠走到今天,有兩點我體會最深。一個是科技工作者愛國、愛崗、敬業、奉獻的精神;另一個是始終堅持獨立自主、勇於創新的精神。」這正是與李東理解的「最美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內核是一致的。

李東表示,「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絕不僅僅是對個人的肯定,而是對整個長五團隊的肯定。「如同火箭上成千上萬個零件必須協調有效工作,才能準確把衛星送到軌道上一樣,研製火箭的成千上萬的科研工作者,他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拼盡全力做好本職工作,密切合作,相互協同,才能共同完成這樣一項無比艱巨的科技工程。」

「從去年10月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入場,一直到今年底嫦娥五號發射,很多同志在靶場的時間超過了10個月,顧不上自己的家庭、親友,凡事以國家為重、事業為重」,李東動情地說,「一切最美的榮譽都是他們的」。

來源:中國科協網

相關焦點

  • 完美日記打造「最美航天工作者」,傳遞「WoMen不設限」
    今年9月,逸仙電商旗下品牌完美日記攜手中國航天·太空創想,推出第二代「動物眼影」玉兔盤,引起Z世代關注航天的熱潮。近期,完美日記又聯合時尚COSMO,邀請了5位航天女性,上眼星系浪漫色彩,打造「最美航天工作者」,宣告「WoMen不設限」的女性力量。
  • 【最美科技工作者】李林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五一三所...
    多年來,李林同志以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和擔當,帶領513所科研人員開拓創新、頑強攻關,圓滿完成了以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北鬥導航衛星工程為代表的重大航天項目和防務裝備研製任務。李林一、圓滿完成航天重大任務,為航天強國和國防建設貢獻煙臺力量從一名從事具體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員,到科研單位帶頭人,李林同志親身參與並見證了我國北鬥導航定位衛星
  • 【地評線】潮評|讓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強國的道路上堅實前行
    今年5月30日是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讓全國9100萬科技工作者成為節日主角,既提升自豪感獲得感認同感,也是激發科技報國的使命感責任感。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中華民族在5000多年的文明歷程中,創造了許多聞名於世的科技成果。
  • 2020年河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揭曉!王雲英等10人上榜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王璐丹)近日,由河北省委宣傳部、河北省科協、河北省科技廳、河北省科學院、河北省委軍民融合辦聯合選樹的2020年河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揭曉。王雲英等10人榮獲2020年河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 DING DONG宅配便 哆啦A夢銅像第三彈「哆啦A夢漫畫家造型鑄銅像」
    知名策展單位「AllRightsReserved」旗下的「DING DONG 宅配便」為慶祝哆啦A夢的生日9月3日,特別推出了三款哆啦A夢的主題銅像,今天小編要帶來的是哆啦A夢銅像第三彈「哆啦A夢漫畫家造型鑄銅像」!預計將於2019年9月3日上午11:00於官網開放預訂!
  • │航天詩韻
    《青玉案 • 復飛》作者:李東 長徵五號設計總師(圖中左一)怎堪回首說斷箭,淚滿面,肝腸斷。風雨寒暑十三年,一夕霜過,江東父老,愧疚無顏見。枕戈飲膽九百天,萬般磨礪難盡言。今夜可敢片刻閒?《「胖五」頌》作者:袁克英北京空間信息中繼傳輸技術研究中心黨務工作者九百零八天,苦盡溢甘甜。「胖五」再出徵,國人翹首盼。萬眾赴文昌,只為雄姿見。無數追星人,渴望佳訊傳。「點火」一令發,天光出烈焰。地動山搖時,巨鏑離金弦。
  • 「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12月15日晚發布
    點擊「山東典型發布」快速關注齊魯最美人物發布廳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弘揚「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新時代科學家精神,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迎難而上,勇當科技創新排頭兵,山東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省科技廳聯合開展了「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推選宣傳活動,共評選出十位「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並定於2020年12月15日19點30分舉行發布儀式。
  • 「最美科技工作者」陳厚群:祖國富強是我追夢人生的夙願
    陳厚群在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現場青山在,人未老,不曾停歇的陳厚群當選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歲月增,志愈堅,「只要祖國需要,甘願到任何地方」——這是陳厚群發出的錚錚誓言。一切獻給水利事業60多年投身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陳厚群一直抱有攻堅克難的堅定信心,他始終記得要報效國家,要幹一行愛一行。
  • ...走近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 | 仝小林
    戰鬥,為了祖國和人民 ——走近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 | 仝小林 2020-12-29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 精神抖擻再出發——科技工作者熱議習近平主席...
    中國人要圓「中國夢」,科技當仁不讓地成為引擎。  2019年最後一天,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新年賀詞一經發表,廣大科技工作者倍感溫暖振奮。  中國航天人:堅定航天強國信念2019年末,我國新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發射成功,為國人送上了一份難忘的新年禮物。僅僅4天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朱曦全就在習近平主席發表的2020年新年賀詞中聽到了這個浸透航天人心血和汗水的名字——長徵五號。
  • 科技託起強國夢!梅裡斯舉辦中小學校主題演講比賽
    科技託起強國夢!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12月11日,全區中小學校「科技託起強國夢
  • 【對話最美科技工作者】仝小林:將中醫成果寫在抗疫一線
    編者按:為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胸懷
  • 踐行「航天強國」與「數字中國」 康師傅舉辦航天精神中華行科普展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原黨委書記孫保衛少將,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朱國賢,中國航天基金會副秘書長袁茂富,浙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浙江省社科聯主席盛世豪,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首批航天員陳全,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戚哮虎,北京空天探索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長尚慶國,浙江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陸錦,康師傅控股執行長韋俊賢,康師傅方便麵事業市場總監高鍾秀,康師傅控股公關部班博勳,康師傅華東區董事蘇立榮等領導出席了啟動儀式
  • 《向火而行》為航天強國英勇而戰『航天禮讚原創MV』
    Voyage to Mars 刷新進軍太空的高度 By refreshing space exploration record 飛控人的夢想 BACC people’s ideals 為航天強國英勇而戰
  • 孟津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出爐,你認識嗎?
    5月27日,孟津縣舉行慶祝「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暨「最美科技工作者」表彰大會,隆重表彰10名「最美科技工作者」。市科協副主席關建濤、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宗賢、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魯俊生、縣政協副主席趙浩卿等出席會議為獲獎者頒獎。
  • 首部全景展現30年航天奮鬥史,《大國飛天》飛出國劇新高度
    航天技術和航天裝備作為「重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承載著所有國人的「飛天夢」,能夠為民族復興夯實發展之基、匯聚前行之力,通過講好航天故事,可以讓觀眾真正看見並理解航天事業發展史、航天人的堅持與奉獻、航天精神的無畏與拼搏,從而為實現中國夢積蓄強大正能量。
  • 揭秘「天選之箭」: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眾人矚目,而將火星探測器送入軌道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同樣令人好奇:運載火箭型號那麼多,為何偏偏它成為了「天選之箭」?航天「夢想號」如果說擁有運載火箭是加入「太空俱樂部」的入場券,那麼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則決定了在俱樂部中的會員等級。
  • 2020「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
    12月15日晚,由山東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省科技廳、大眾報業集團、山東廣播電視臺共同主辦的2020「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侯保榮等10人獲評2020「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 《榜樣的力量》——2020「青島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發布
    自豪感和責任感,鼓舞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主戰場,由中共青島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市科技局聯合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20年「青島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榜樣的力量》——2020「青島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在青島電視臺舉行。現場播放了「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的視頻短片,從不同側面採訪講述了他們的工作生活感悟,頒發了榮譽證書。
  • 載人航天精神:勇於攀登,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1992年,黨中央作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戰略決策,並確定了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迄今為止,中國航天員先後11人、14人次徵戰太空。在航天報國和科技強國的偉大實踐中,他們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