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期,蘇聯完全有能力佔領整個歐洲,為什麼沒有選擇佔領呢?

2020-12-18 鮮花暢談歷史

二戰後期蘇聯確實有能力佔領整個歐洲,之所以不佔領歐洲,是因為這樣一來必然會與美英開戰,而面對美英,蘇聯認為自己勝算不足。

對於美國來說,沒有與蘇聯開戰,一方面是美國認為與蘇聯開戰勝算不大,尤其是陸軍方面,蘇聯優勢明顯。另一方面對於美國內部來說,在打敗了德國和日本等軸心國後,美國人認為和平已經來到了,人們也不願意繼續打仗了,總統無法發動國家進行一場新的世界大戰。當然,除非蘇聯率先向美國發動進攻,那麼情況就會和珍珠港時期差不多,美國人會重新團結一起一致對戰蘇聯。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先看下當時的形勢:

▲二戰後蘇聯與美英等國在歐洲的勢力範圍

各方主力

先看蘇聯的一方,當時蘇聯雖然佔領了整個東歐,但東歐的東德、波蘭、捷克、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的軍事實力在二戰中基本被摧毀,而且這些國家在戰前是蘇聯的敵對國家,蘇聯剛佔領這些國家不久,根基不穩,一旦開戰這些國家很可能不但不會成為蘇聯的戰爭助力,反而會成為蘇聯潛在的威脅,所以指望這些國家幫上忙是不現實的。唯一能幫上忙的或許只有南斯拉夫,但南斯拉夫畢竟實力有限,在面對美英這樣的列強國家的時候很難堅定地站到蘇聯的一方,南斯拉夫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選擇中立,坐山觀虎鬥。

而美國一方來說,能馬上幫上忙的無疑是英國,雖然英國的實力在二戰中受損,但也沒有大傷元氣,還是有力量進行一場大戰的。其他國家當中,德國被打殘,義大利是法西斯國家,也是牆頭草兩邊倒的國家,軍隊戰鬥力奇差無比,要幫忙他們都指望不上。只有法國雖然在二戰前期就戰敗,但整個二戰期間至少人員損失不大,死亡了大約30萬人,如果與蘇聯開戰,法國在一開始的時候會處在後方,並且如果美英能加強對法國的援助,那麼法國在戴高樂的帶領下很可能會被迅速動員起來,再加上法國本身也是列強國家,很可能會在戰爭中成為主力國家。

所以如果真的打起來的話,基本應該是蘇聯對戰美英兩國,此外法國也很可能成為一個參戰的主力國家。

當時的軍事實力

二戰結束的時候,美國擁有大約1200萬軍隊,其中陸軍為830萬人,劃分為89個師,其中61個師駐紮在歐洲,21個師駐紮在亞洲,7個師在地中海和北非,英軍則擁有總兵力452萬人,兩國合計兵力為1652萬人左右。美軍擁有12800輛坦克自行火炮,英國擁有5400輛坦克自行火炮,合計18400輛。美國擁有67700架第一線作戰飛機,英國擁有8400架第一線作戰飛機,合計76100架。

而蘇聯方面則擁有1136.2萬人的兵力,擁有坦克自行火炮15700輛,一線作戰飛機22600架。

此外,美國的海軍擁有上百艘航空母艦,各類戰艦共有2000餘艘,對蘇聯有著絕對碾壓的實力。

所以從當時的軍事實力上來說,美英聯軍無論從兵力上還是從坦克、火炮、飛機等重型裝備上來說,對蘇聯都有著碾壓性的實力,同時蘇聯的海軍也完全不是美英的對手。當然,如果開戰後,法國被動員起來的話,美英法的實力顯然會大大蓋過蘇聯了。

戰爭潛力

一旦開戰,雙方的武器裝備、軍火以及人員上的損耗將會非常大,剛開始時候所擁有的軍事力量會很快消耗完,這個時候就看誰的戰爭潛力更大了,戰爭潛力大的一方,將會在戰爭中越來越佔優,而潛力小的一方,則會越來越弱,戰爭潛力將會是決定雙方勝負的關鍵。

從人口情況來說,美英法等國在二戰中死亡人數分別為40萬人、40萬人和30萬人,在二戰中死亡人數並不多。而蘇聯則在二戰中付出了865萬人死亡的慘痛代價,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精壯年男性,可以說二戰下來,蘇聯的人口結構直接斷層。

就1946年的情況來說,即便不算上法國,只算上美英兩國,其人口總數為1.9億左右,蘇聯為1.67億,美英可以說無論在人口總數還是人口結構上來說,都明顯優於蘇聯,在戰爭中能夠動員的參戰人數明顯會強於蘇聯。

從工業情況來說,在整個二戰期間,世界各國的工業都受到了極為嚴重的打擊,唯獨美國由於其本土遠離戰場,美國的工業不但沒有受到損失,反而在戰爭中得到了更為迅速的發展。二戰初期,美國的工業佔了全世界的一半,蘇聯僅為百分之十幾,與英國差不多。

1941年-1945年,美國生產了29.6 萬架飛機、10.23萬輛坦克及自行火炮、238.23萬輛各類車輛和37.2萬門火炮。而同時期的蘇聯則生產了15.8萬架飛機、10.84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20.5萬輛各類汽車和83.4萬門火炮。就軍工生產情況來說,美國佔據了一定的優勢,如果再加上英國和法國,那麼顯然美英法在戰爭中的軍工產量會明顯強於蘇聯。

從經濟狀況來說,美國在1945年的GDP就佔了全世界的56%,並且擁有全世界三分之二的黃金,是世界上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遠遠超過了蘇聯。因此從經濟情況來說,蘇聯明顯處於劣勢。

以上綜合人口、工業和經濟情況來說,一旦開戰,美英等國的戰爭潛力明顯強於蘇聯。

戰爭形勢推演

從當時的戰略形勢來說,蘇聯唯一的勝機就在於陸戰,當時蘇聯擁有全世界最為強大的陸軍,並且在四年殘酷的蘇德戰爭中培養出了一大批作戰素質高超、戰鬥力強悍的部隊,同時蘇聯當時還擁有如朱可夫、崔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等一大批優秀的將領,以及大批指揮能力和實戰經驗都非常優質的基層指揮員,部隊的作戰士氣也非常地高昂。從戰術來說,當時的蘇聯陸軍已經充分吸收並消化了德國人的閃電戰,如果開戰的話,蘇聯陸軍將毫無疑問會使用德軍的閃電戰術。

▲一旦開戰,蘇軍戰神朱可夫將會成為蘇軍的旗幟

而美英等盟軍方面來說,雖然他們的陸軍相對於蘇聯處於一定的劣勢,但是美英的空軍力量非常強大,能完全碾壓蘇聯空軍,因此在開戰的時候,即便一開始陸軍處於劣勢,但由於有空軍的優勢,蘇聯的閃電戰效果不會很理想。

同時在指揮官層面上,盟軍的艾森豪、蒙哥馬利、巴頓等人雖然也是百戰名將,但總體素質相對於蘇聯來說還有一定的差距。畢竟蘇聯陸軍經歷的血戰要遠多於美英陸軍,戰爭經驗明顯強於美英盟軍。

▲對於戰敗,古德裡安表示不服,很可能會與朱可夫大戰一場

好在當時德軍中的一些非常優秀的指揮官如曼施坦因、古德裡安等人都投降了美英,美英也很可能在戰爭期間會啟動這些人作為他們的高級軍事顧問,這些人也很可能會在戰爭中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此外還不排除美軍可能會重新將德軍組織起來對抗蘇軍。

總的來說,戰前由於蘇聯陸軍方面佔有優勢,蘇聯很可能會在歐洲陸地戰場首先發動攻勢,這個時候美英也很可能會丟失中歐地區,但是到了後期在美英空軍的掩護下,蘇聯的攻勢會被逐漸削弱,雙方將會逐漸進入對峙態勢。而蘇聯和美英之間爭奪的焦點將會是法國。

一方面法國的馬奇諾防線在當時還能發揮一定的作用,美英可以以此守住德法邊境,同時調集大量的兵力部署在法國北部,防禦蘇聯從荷蘭、比利時等方向發動的攻勢。同時如果能將法國組織和動員起來的話,作為列強國家之一的法國在戰爭中也很可能會發揮出重要作用,美英法等國只要守住了法國,那麼接下來隨著蘇聯站在潛力不足的弱點逐漸暴露,越到後期,形勢就會越對美英法等國有利。同時德國、波蘭、羅馬尼亞、匈牙利、捷克等國明顯是不服蘇聯的(二戰前與蘇聯都是敵對狀態),也不排除他們在後方反水的可能。同時,美國當時還有原子彈這個大殺器,蘇聯直到1949年才研製出原子彈,在1946年到1949年間,在蘇聯研製出原子彈之前,美軍很可能會使用原子彈攻擊蘇聯,如此一來,蘇聯就是再多的軍隊也白搭。

▲戰前,三巨頭已經瓜分了世界範圍,對於彼此來說都是非常好的結果

綜合以上來說,如果蘇聯與美英等國開戰,大概率最終會輸掉戰爭。因此在當時的蘇聯來說,他們極力避免與美英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因為他們對自身的情況以及美英的實力是有著清醒的了解的,與對方通過商議,獲得東歐地區作為勢力範圍其實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即避免了開戰戰敗的後果,同時也獲得了大量的好處。至於還要去攻佔西歐,則明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相關焦點

  • 二戰結束後,為何德國被盟軍分割佔領,而日本卻只被美國佔領?
    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和日本是軸心國的主力,兩國分別在歐洲和亞洲掀起狂風驟雨。然而,戰爭結束後,盟軍對德國和日本的處置卻有著天壤之別。首先,德國是被蘇聯、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分割佔領,一個國家佔據著一塊地區。而日本卻完完全全是被美國佔領的,大家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 如果美國不投原子彈,那麼蘇聯滅了關東軍後,會直接佔領日本嗎?
    論戰力陸軍蘇聯第一海空軍美國第一,單個兵員德國第一,整個二戰,蘇德是最主要的,打敗德國再收拾日本,的主次戰略,美國支持蘇聯也是為戰勝德國,同時蘇聯牽制關東北關東軍,也牽制南下日本兵力,相互制衡。
  • 東南亞是歐美各國殖民地,二戰中為何被日本迅速佔領
    在當時,東南亞除了泰國尚且能保持獨立以外,其餘地區,都分別被荷蘭、英國、葡萄牙、法國、美國佔領。他們在這裡經營多年,根基深厚。在很長時間內,歐洲國家都將東南亞視為重要的輸血動脈。但在二戰爆發以後,日本僅僅用了半年左右的時間,就佔領了這裡。歐美各國,幾乎沒有稍顯反抗的能力。既然東南亞對歐洲國家那麼重要,而且這些國家,實力又不弱,為什麼會眼睜睜的看著東南亞,以這樣的快的速度淪落呢?
  • 法國在二戰前為什麼要出兵佔領德國的「工業心臟」魯爾區?
    「乳法」如今已經成為網絡歷史、國際和軍事圈的名梗,而「乳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法國在一戰後幾乎沒有取得任何像樣的對外勝利,比如法國在二戰中抵抗納粹德國的時間甚至比蘇聯的一座大樓還要短。不過法國在一戰後也不是沒有看起來很厲害的「對外勝利」,比如在1923年1月11日,法國一舉佔領了德國的工業心臟魯爾區,導致德國經濟瀕臨崩潰。那麼法國在二戰前為什麼要出兵佔領德國的魯爾區呢?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協約國對德國實行了「敲骨瀝髓的盤剝(語出列寧)」。
  • 二戰中起到最大作用的是美國還是蘇聯?
    二戰中起到最大作用的只有中國和前蘇聯!中國拖住了絕大部分的日本陸軍,而前蘇聯則把在歐洲搞得天翻地覆的阿道夫拖進了泥潭。試想,如果沒有中國的十四年抗戰死死拖住了絕大部分小鬼子,小鬼子怕是早就佔領東南亞、南亞,甚至整個太平洋、印度洋地區了,哪裡還有後來的是所謂太平洋戰爭?
  • 波蘭與俄羅斯是世仇,二戰後,蘇聯為何不把波蘭納入版圖?
    近兩年,波蘭不斷指責俄羅斯,而且否認蘇聯二戰歷史功績,波蘭認為二戰時蘇聯與德國有過互不侵犯的協議,與德國一樣也是戰爭發起國。波蘭前總理甚至要求俄羅斯進行戰爭賠償。至此波俄之間關係陷入低谷。
  • 德軍大勝為何沒有佔領法國全境?保留維希政權透著德國人四點精明
    如果希特勒的軍隊全面佔領法國,使其事實上成為被滅亡的國家,那麼雖然得到了全部法國本土,卻將永遠失去對法國海外殖民地的間接控制力。幾乎可以肯定,這些殖民地也必然倒向美英或者成為美英的「託管」之地,在整個二戰期間為同盟國服務,如此對德國來說,百分之百得不償失。
  • 二戰期間,蘇聯損失慘重,為什麼戰後迅速成了為超級大國?
    二戰期間,蘇聯的損失可以說是非常大的,根據我國國防部給出的數字,蘇聯在二戰期間死亡2700萬人,其中軍人死亡達866萬餘人,傷亡總計4200萬人,對於當時只有1.6億人口的蘇聯來說,是一個極其巨大的損失,以至於戰爭造成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到了今天還沒有解決。
  • 美國在1945年年末,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時,是否有佔領世界的能力?
    儀式後的海空軍閱兵 那麼如果在二戰結束時,美國與蘇聯就爆發戰爭,美國有能力打下世界嗎?廢棄的發動機和旁邊的B29轟炸機 反觀蘇聯的城市和工業在戰爭中遭受到了德軍的嚴重破壞,整個經濟總量連美國的一半都不到。
  • 印度赫赫一時的莫臥兒帝國,是如何被英國完全佔領的?
    最終,奧斯曼帝國淪為「西亞病夫」,大清帝國淪為「東亞病夫」,波斯被英國和俄羅斯一分為二,而印度則完全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莫臥兒帝國曾是印度歷史上版圖最遼闊的帝國,除了半島最南端外,帝國幾乎佔領了整個南亞次大陸,面積大約在450萬平方公裡,遠大於今天的印度共和國。
  • 德軍士兵在莫斯科凍死一大批,他們為什麼不搶蘇聯人的衣服穿?
    為了滿足自己的野心,德國很快就向其他歐洲國家發動了進攻,其中就包括英國和法國,在短時間之內德國就佔領了西歐,法國投降,英國被迫退回英吉利海峽另一側的本土,繼續與德國周旋。佔領西歐之後,德國沒有成功攻佔英國,所以這時希特勒就將下一個目標瞄準了蘇聯,不過最後德國和拿破崙一樣在西伯利亞的嚴寒下遭遇滑鐵盧,德國士兵僅僅在莫斯科就凍死了大批,那麼為何在那麼嚴寒的情況下德軍不搶蘇聯人的衣服穿呢?
  • 為何二戰結束後美蘇不把日本一分為二?答:美國和蘇聯各懷鬼胎
    事實上在當時的兩大陣營對於德國都不看好,而這兩大陣營又涉及到了之後的世界冷戰和世界新格局,所以我們會發現當時幾乎是全社會或者全球都在壓制德國,包括美國蘇聯在內的國家,對於德國也都沒有任何好感。這也是為什麼德國進行了柏林圍牆的建立,並且把德國一分為二分成了西德和東德,東德完全交由蘇聯掌控,而西德是由美國、英、法等一些國家掌控。
  • 二戰時,如果德國打下蘇聯,那德國的下一步計劃是什麼?
    這場聲勢浩大的蘇德戰爭,最終以德軍的失敗而告終,這也預示著歐洲戰場終於在經歷無數的摧殘後迎來了結束。有人稱,在二戰的整個過程中,是蘇聯促進了二戰勝利的進程,是蘇聯在戰場上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兵力,將德軍的有生力量有效扼制在在家裡。在蘇聯軍隊上得到的挫敗,並不代表這德軍在此前取得的戰果是假的,二戰剛被發起的時候,德軍就像一道閃電一樣,在歐洲大陸幾乎無人能擋。
  • 二戰,如何德國和日本一起夾擊蘇聯,世界格局是否會發生轉變?
    眾所周知,二戰是迄今為止傷亡最為慘重的一場世界戰爭,其歐洲戰場與亞洲戰場的傷亡情況最為嚴重,而負責侵犯這兩個地區的國家分別是德國與日本,了解過戰爭歷史的人都非常清楚,這兩個國家都與蘇聯展開過戰爭,基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便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倘若德國日本聯手對蘇聯形成夾擊作戰,然後在莫斯科會師,世界格局是否會發生極大轉變呢?
  • 二戰的蘇聯到底有多可怕?德國想贏,幾乎是沒有可能的!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二戰是不可避免的,但將數百萬精銳消耗在蘇聯本來是有可能不發生的。至少德國完全沒必要在1941年6月就倉促地進攻蘇聯,從而為陷入兩線作戰埋下隱患。
  • 日本軍隊在佔領北京期間,為什麼沒有對故宮進行毀壞和劫掠?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的戰爭,在全世界範圍內造成了7000萬人身亡,還有無數家庭流離失所,給世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以至於在數十年後的今天,世界上還殘留著二戰的影響。二戰主要是由法西斯主義軸心國在世界範圍內發動的侵略,在歐洲主要是納粹德國,在亞洲,則主要是日本對中國等國家進行了殘暴的侵略。
  • 二戰時如果日本以全部兵力北上進攻蘇聯結果將會怎樣?
    蘇聯會失去遠東地區,莫斯科也可能會被德軍攻佔,整個二戰進程將會完全不同,二戰後的政治格局也會隨之改變。1941年6月22日,德軍及其盟國出動550萬大軍,兵分三路向蘇聯發起全面進攻,規模宏大的蘇德戰爭正式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進一步擴大。
  • 二戰中如果日本和德國共同夾擊蘇聯,蘇聯會滅亡嗎?
    短暫的交手之後,雙方很有默契地籤訂了停戰協定,一直到二戰後期雅爾達會議後,蘇聯才再次出兵東北,進攻關東軍。這場戰役,日軍在軍事重工業上的劣勢暴露無遺,面對蘇聯的重型坦克、火炮,被壓製得很慘,打得十分艱苦,但日軍的頑強作戰意志,也使蘇軍承受了巨大損失,雙方對比下來,蘇聯贏也是慘勝而已。
  • 二戰後的德國可以擁有軍隊,日本為什麼不可以?
    二戰時,德國在歐洲戰場橫行霸道,讓歐洲陷入了一片水深火熱之中,而日本作為亞太地區的霸主,也對亞洲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然而雖然他們兩個國家都是二戰的戰敗國,可是二戰後的德國可以擁有軍隊,日本為什麼不可以呢?
  • 二戰中日本為什麼不進攻蘇聯?反而要偷襲珍珠港和英美開戰?
    老周摘要:二戰期間,日本和德國是盟友,在德國進攻蘇聯,特別是在1941年下半年,蘇聯最為困難時,如果日本出兵進攻蘇聯,很可能就會將蘇聯徹底打敗,為什麼結果日本不但沒有進攻蘇聯,反而偷襲珍珠港和英美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