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如果日本和德國共同夾擊蘇聯,蘇聯會滅亡嗎?

2020-12-25 七弦泠泠上

1939年,日本在偽滿洲與蒙古的邊界諾門罕與蘇聯打了一仗。這場戰役雙方投入了近20萬兵力,在蘇聯超過7:1的坦克裝甲車、6:1火炮數量,3:1兵力優勢下,蘇聯戰勝了日本。

蘇聯雖然贏了,但是傷亡比日軍高,消耗的軍事物資也比日軍高很多。

短暫的交手之後,雙方很有默契地籤訂了停戰協定,一直到二戰後期雅爾達會議後,蘇聯才再次出兵東北,進攻關東軍。

這場戰役,日軍在軍事重工業上的劣勢暴露無遺,面對蘇聯的重型坦克、火炮,被壓製得很慘,打得十分艱苦,但日軍的頑強作戰意志,也使蘇軍承受了巨大損失,雙方對比下來,蘇聯贏也是慘勝而已。

而且,這時候蘇聯還沒有對德宣戰。

如果時間到了1941年,德國攻擊蘇聯後,日本也北進夾擊,似乎也有可能把蘇聯乾死,然而極有可能扭轉整個二戰的結局。

但為何日本沒有北進配合德軍進攻蘇聯呢?

日本其實也想過北進。

1941年6月22日,德國隊蘇聯發起了大規模進攻,而這時候,日軍統帥部情報機構有這樣一份報告認為:

「在幾個月內結束戰爭將有很大可能,其結果將有可能促進蘇聯政權的崩潰。」

一開始,日本軍政當局主張配合德國立即對蘇聯開戰的北進戰略論還是比較活躍的,大家都很樂觀地估計到年底,蘇聯這個政權就能從世界上抹掉。

但是,日本軍方大佬們,卻不怎麼認可北進戰略。

第一,對蘇進行武力需要相應的準備時間,實際難於過早和過急地加以實施。日軍參謀本部認為至少要到8、9月份才能判斷歐戰的形勢結局以及蘇軍在遠東究竟呢能保留多少兵力。

而日本海軍部比起毫無發揮餘地的北進,更加支持南進,至於蘇聯,等德軍打得差不多的時候,再去摘桃子即可。

日軍統帥部的心思其實很好理解,就是搞機會主義。他們覺得等蘇聯對德作戰吃緊的時候,把遠東兵力西調時,也就是其兵力從70萬減少到30萬的時候,就是對蘇進攻最有利的時候。

而且,相比較北進,南進對於日本改善被美國經濟封鎖的窘境更加迫切,東南亞豐富的資源,特別是石油,是日本將戰爭進行下去的物質保障。

日本在陸軍方面的實力不如蘇聯,進攻蘇聯核心區域不太現實,只能在遠東地區為德國打打邊鼓,而遠東白茫茫一片,打下來又不能及時反哺其他戰場。

基於日本的利益,北進蘇聯或許有助於德國,但在歐洲戰局不明朗的前提下,屬於一場出力不討好的事情。

而且日本在中國戰場也有事情要做。

東北是日本在中國佔領區內的戰略基地,為日本擴大戰爭承擔軍需後勤,但這一區域的抗日遊擊戰爭從沒有停止過,日軍需要長期維持一直兵力不低的部隊,進行鎮壓。

而另一方面,還要繼續挺進華中的腹地,也需要足夠的兵力,這樣一來,日軍可以調往北進蘇聯的兵力就很緊張。

要麼,抽調大部分兵力與蘇聯遠東兵力做決戰,但前提是能速戰速決,要麼只能繼續與蘇聯維持現有關係。

而反觀南進,按照日軍大本營的計劃,只需要消滅掉美國海軍,就能夠完全擁有東南亞,怎麼看可行性都要比北進高一些。

北進、南下都是在賭,日軍陸軍裝備比不過蘇聯,戰線拉得太長,兵力也捉襟見肘,而海軍對美海軍還可以打一打,說不定就賭贏了呢?

相關焦點

  • 二戰時,如果日本選擇和納粹德國南北夾擊蘇聯,蘇聯真的扛得住嗎
    在戰場上,蘇聯紅軍不畏犧牲,勇往直前,同德國侵略者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後來,日本偷襲珍珠港,英美兩國對日宣戰,反法西斯陣營正式形成,二戰的進展也在這個時候達到了高潮,全世界除了幾個宣布永久中立的國家外,其他大多都形成了兩個陣營:同盟國和軸心國,而戰爭的結局自然也是以同盟國的勝利,軸心國的失敗而告終。
  • 二戰中,日本為何不和德國東西夾擊蘇聯?
    然而蘇日之間除了小規模的諾門坎戰役之外,再不見日本對蘇聯有過成規模的進攻嘗試,難道真的是在諾門坎被打怕了嗎?有人會將蘇日之間在二戰期間摩擦不大歸因於日軍在諾門坎戰役中的失敗,如果不是遠東蘇軍對關東軍的痛打,日軍極有可能將矛頭指向廣袤的西伯利亞。屆時納粹德軍自西向東,日本關東軍自東向西,兩方夾擊之下蘇聯定無回天之力。
  • 如果蘇聯與德國一直結盟,二戰會打成怎樣?
    蘇聯和德國都曾加入英國與法國主導的國際聯盟,後來德國退出,蘇聯是被踢出的,兩國都對英法極度不滿,互相關係卻還過得去。蘇德之間徹底鬧掰已經到了1940年11月,此前德國與蘇聯已經瓜分了蘇聯。德國一直有進一步拉攏蘇聯入夥的想法,而蘇聯始終不為所動並不是因為出於正義,而是納粹不能滿足其在東歐和巴爾幹地區的巨大胃口。
  • 二戰時日本如果不騷擾美國,直接攻打蘇聯,歷史會改變嗎?
    每一次戰爭,都是一場浩劫,也會給人帶來沉重的反思。目前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戰爭莫過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幾乎燒到世界上每一個角落,從亞洲到歐洲,大國都被捲入其中。美國一開始處於中立地位,但日本被當時的軍國主義光環衝昏了頭腦,決定偷襲珍珠港,攻打美國。
  •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
    作為德國的盟友,日本深知此戰意義重大,希特勒進攻蘇聯,就是在做一個豪賭,如果賭贏了,德國將成為世界的老大,整個世界或許都會顛覆在希特勒的手中,而如果賭輸了,他將萬劫不復!可以說,當時德國已經集中了他們所有的全部力量,孤注一擲。然而,作為德國的盟友,當希特勒發出邀請後,日本為何坐視不理,反而在幾年後去招惹美國呢?
  • 二戰時,如果德國打下蘇聯,那德國的下一步計劃是什麼?
    阿道夫.希特勒是法西斯主義的締造者,在他發動二戰時,他準備拿波蘭開刀。蘇聯與波蘭恰好又是鄰國,希特勒擔心與波蘭交戰時,蘇聯大軍會趁亂加入戰鬥,從而進入蘇波的包圍圈。所以在1939年8月2日,希特勒與蘇聯通信,表示想與蘇聯籤訂和平條約。當時的蘇聯與西方在意識形態的問題上鬧得不可開交,為了能夠在資本主義包圍圈中生存下來。
  • 二戰,如何德國和日本一起夾擊蘇聯,世界格局是否會發生轉變?
    眾所周知,二戰是迄今為止傷亡最為慘重的一場世界戰爭,其歐洲戰場與亞洲戰場的傷亡情況最為嚴重,而負責侵犯這兩個地區的國家分別是德國與日本,了解過戰爭歷史的人都非常清楚,這兩個國家都與蘇聯展開過戰爭,基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便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倘若德國日本聯手對蘇聯形成夾擊作戰,然後在莫斯科會師,世界格局是否會發生極大轉變呢?
  • 德國一支骷髏軍,敢當面燒死蘇聯戰俘,二戰後被瘋狂報復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中最有實力的成員應該是美國、蘇聯、中國,然而蘇聯和美國都是比較晚才加入戰爭的,美國是因為日軍偷襲其珍珠港才加入,而蘇聯加入二戰,說來過程比較曲折,因為在二戰之前,蘇聯和德國雙方曾有諸多合作,而且蘇聯也不敢貿然加入二戰。
  • 二戰時,德國與日本為何不東西兩面夾擊蘇聯?
    日本在東亞東南亞也進展迅速,打的順風順水,連地大物博的中國亦被侵佔一大半。此時德日兩國都處於人生的巔峰,都忙於侵佔更多的土地,搶奪更多的資源,樂比不彼。如果兩國合併一處,將打一家,反而會出現分贓不均的矛盾。
  • 二戰時如果德國打美國,日本打蘇聯有沒有打贏的可能?看完後明白了!
    我說一個結果,可能你會不愛聽,如果在二戰當中真的是德國打美國,然後日本打蘇聯。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也只能像日本那樣不在背後對蘇聯下手,那麼說實話德國與日本戰敗的時間可能更快,甚至可以說二戰根本就不會爆發。
  • 如果美國沒有捲入二戰,日本和德國會戰敗嗎?
    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不參戰,對最終的結果我想並不會有什麼改變,最終的勝利依舊屬於熱愛和平的我們,這點是毋庸置疑的。原因無他,因為這是一場人類有史以來爆發的最大規模的戰爭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這場戰爭中,作戰區域面積達到可怕的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二戰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經濟損失達5萬多億美元……好在這場戰爭,最後以中國、美國、蘇聯、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共同戰勝了法西斯侵略者告終。
  • 如果美國不投原子彈,那麼蘇聯滅了關東軍後,會直接佔領日本嗎?
    而蘇聯既然開始對日本下手,就不會再給它機會和時間,反過來報復。 以蘇聯人和德國人死磕的勁頭來看,蘇聯人八成會佔領日本的。太平洋戰爭損耗了日本絕大部分的兵力和物資,要不小日本哪裡會輕易投降。說什麼還有400萬兵力,太平洋戰爭後期的時候小日本已經被迫招募學生兵和少年兵去做炮灰了,還能有什麼戰力。以蘇聯人的貪婪和野心,怎麼會放過佔領日本的機會。
  •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不幫助德國打蘇聯?這四點是關鍵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不幫助德國打蘇聯?這四點是關鍵 1941年10月,德軍170萬軍隊開赴莫斯科,蘇軍緊急應戰,歷時3個多月的莫斯科保衛戰打響了。
  • 如果蘇聯被德國打敗,德國接下來會攻打哪國?答案出人意料!
    俗話說,一招不慎,滿盤皆輸,對二戰時的德國來說,雖然其軍事實力要遠遠超過大部分國家,甚至是連英法這樣的老牌資本主義強國,都不是德國的對手。然而由於在1941年的蘇德戰爭中,德軍錯誤了低估了蘇聯軍隊的實力,在打了近一年的時間後慘敗了。而在蘇德戰爭中的失敗,不僅讓德軍折損了大量的兵力,同時也讓德國徹底失去了在二戰中獲勝的可能。
  • 二戰時如果日本以全部兵力北上進攻蘇聯結果將會怎樣?
    蘇聯會失去遠東地區,莫斯科也可能會被德軍攻佔,整個二戰進程將會完全不同,二戰後的政治格局也會隨之改變。1941年6月22日,德軍及其盟國出動550萬大軍,兵分三路向蘇聯發起全面進攻,規模宏大的蘇德戰爭正式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進一步擴大。
  • 日本寧願得罪美國,也不願意得罪蘇聯,日本為何害怕蘇聯?(上)
    日本寧願得罪美國,也不願意得罪蘇聯,日本為何害怕蘇聯?二戰進入到了戰爭後期,雖然世界打的一塌糊塗,但是軍事實力特別強的美國依舊保持中立,其實不是因為美國不願意參戰,而是因為法西斯根本不給美國任何的參戰理由,美國其實後期是非常想出來維護和平的,但是根據美國的國情和德國和日本不給他參戰的理由,美國想要出戰的困難非常難,但是在沒辦法的情況下,日本偷襲珍珠港,徹底讓美國突破了重重險阻,也瞬間改變了世界格局。
  • 波蘭與俄羅斯是世仇,二戰後,蘇聯為何不把波蘭納入版圖?
    雖然二戰後,波蘭成為蘇聯的衛星國,也是華約組織成員。但波蘭對俄羅斯之恨是刻骨的。外界始終不明白,為什麼歷史上波蘭與俄羅斯仇恨這麼大,為何俄羅斯不直接吞併波蘭,納入其版圖呢? 德國因素 其實俄羅斯歷史3次滅亡波蘭,主要是三次瓜分有關。但三次瓜分,都與德國有關。
  • 你可能會選錯:二戰中,哪個國家傷亡最大,中國,蘇聯還是德國?
    中國、蘇聯還是德國?按照世界戰爭史記載,二戰是以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為開端,以1945年9月3日日本籤署無條件投降書為結束,前後歷時6年。在二戰開始的八年前,即1931年9月18日,中國的14年抗日戰爭已然打響。據不完全統計,整個抗戰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日本統計日軍共死傷195萬人。其中中國戰場死傷133萬人,佔傷亡總數70%。
  • 二戰奇怪現象:蘇聯士兵喜歡德國衝鋒鎗,德國士兵喜歡蘇聯衝鋒鎗!
    在1942年的冬天,蘇聯步兵與德國軍隊在史達林格勒的廢墟中戰鬥,蘇聯步兵火力非常強大。 質量和尺寸都相對較大,所以在更換部件的時候會有點困難。由於衝鋒鎗子彈槍口速度極快,士兵的耳朵如果離槍口太近,偶爾會耳膜破裂。
  • 二戰中日本為什麼不進攻蘇聯?反而要偷襲珍珠港和英美開戰?
    老周摘要:二戰期間,日本和德國是盟友,在德國進攻蘇聯,特別是在1941年下半年,蘇聯最為困難時,如果日本出兵進攻蘇聯,很可能就會將蘇聯徹底打敗,為什麼結果日本不但沒有進攻蘇聯,反而偷襲珍珠港和英美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