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國沒有捲入二戰,日本和德國會戰敗嗎?

2020-12-22 中華網軍事頻道

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不參戰,對最終的結果我想並不會有什麼改變,最終的勝利依舊屬於熱愛和平的我們,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二戰已經過去了70多年,但它依舊令人記憶猶新。原因無他,因為這是一場人類有史以來爆發的最大規模的戰爭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這場戰爭中,作戰區域面積達到可怕的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二戰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經濟損失達5萬多億美元……好在這場戰爭,最後以中國、美國、蘇聯、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共同戰勝了法西斯侵略者告終。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當初美國不參戰,二戰發展到最後又會怎樣?英國和蘇聯能打敗納粹德國麼?中國又能打敗日本侵略者麼?要3知道,二戰結束的標誌性一役是美國在日本長崎、廣島投下兩顆原子彈,逼迫日本投降,二戰這才結束的。

其實要我說,二戰中無論美國參與與否最終的結果是不變的

首先我們來說下歐洲戰場上德國與蘇聯、英國的戰爭

歐洲戰場,乍看之下德軍所向披靡,憑藉著閃電戰與先進的武器裝備,納粹僅數年時間內,便將大半個歐洲大陸給佔據了。雖說,最後還是戰敗了,但那個時候的德軍真的是所向披靡,那時的德國也是真的不可一世。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日本如果不騷擾美國,直接攻打蘇聯,歷史會改變嗎?
    每一次戰爭,都是一場浩劫,也會給人帶來沉重的反思。目前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戰爭莫過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幾乎燒到世界上每一個角落,從亞洲到歐洲,大國都被捲入其中。美國一開始處於中立地位,但日本被當時的軍國主義光環衝昏了頭腦,決定偷襲珍珠港,攻打美國。
  • 二戰時如果德國打美國,日本打蘇聯有沒有打贏的可能?看完後明白了!
    我說一個結果,可能你會不愛聽,如果在二戰當中真的是德國打美國,然後日本打蘇聯。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也只能像日本那樣不在背後對蘇聯下手,那麼說實話德國與日本戰敗的時間可能更快,甚至可以說二戰根本就不會爆發。
  • 二戰時日本如果不招惹美國,德國和日本結局是否會不一樣?
    二戰時期日本也不想主動招惹美國,也知道自己國力不行,主要是在對我國發動侵略以後,沒有發現大量的石油資源;雖然當時日本佔領了我國東北,但是沒有在東北找到石油。據說當時在大慶附近鑽探,快要找到石油的時候突然停止了,不得不說上帝跟日本開了一個玩笑。
  • 如果美國沒有加入二戰,沒有使用原子彈,中國能夠打敗日本嗎?
    最後被迫無條件投降,二戰也因此提前結束,中國在二戰也成為了五大戰勝國之一,那麼如果美國沒有加入二戰,沒有使用原子彈,中國能夠打敗日本嗎? 在二戰之前美國在武器、石油、技術上等都是日本的最大供應商,日本和中國之間的距離最近,不得不說的是日本人確實很聰明學到了中國很多文化
  • 二戰前,德國科學家遠多於美國!卻為什麼沒能造出原子彈?
    相信我們都知道二戰後美國投入日本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當時這兩顆原子彈是美國投入數十億美元,調集了數以千計的科學家和科研技術人員研製。美國也迫切的想看到原子彈的威力,這種沒有先見預測的東西總不能在本國測試吧,所以美國把目光看向了更易檢測成效的日本地區,至於為什麼不是別的國家是因為日本正好撞上了他們的槍口。
  • 二戰中如果日本和德國共同夾擊蘇聯,蘇聯會滅亡嗎?
    而且,這時候蘇聯還沒有對德宣戰。如果時間到了1941年,德國攻擊蘇聯後,日本也北進夾擊,似乎也有可能把蘇聯乾死,然而極有可能扭轉整個二戰的結局。但為何日本沒有北進配合德軍進攻蘇聯呢?日本其實也想過北進。
  • 假如沒有義大利和日本掣肘,二戰中強大的德軍能否稱霸歐洲?
    德國在二戰中徹底戰敗,但暫時拋開戰爭屬性及交戰國立場不談的話,其過程中表現出的強大軍事實力、軍工水平和戰術運用水準始終令人感嘆。很多人把德國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歸結為兩個主要盟友表現太糟糕,如果德軍一開始就是自己作戰,不被盟友義大利日本拖後腿,二戰中能否橫掃歐洲?
  • 二戰損失最慘的國家,並非日本德國!該國打光了幾百年的家底
    那麼二戰中損失最慘重的國家是哪國呢?並非德國和日本,接下來小編帶大家一起聊一聊到底哪個國家損失最慘重。 傷亡更加慘重,捲入戰爭的國家也越來越多。造成了數千上萬的人們無家可歸,四處逃難。甚至全球傷亡總人數達到了將近1億人。也給各個國家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有個國家打光了自己幾百年的家底。 在二戰中最大的贏家可謂是美國。不僅損失不大,反而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迅速大增。為最終打敗法西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並且在二戰後美國迅速崛起,超過英國,成為了世界第一大國。
  • 二戰結束後,戰敗的德國能建立軍隊,為何日本卻只能成立自衛隊
    但是,有一點讓人不明白,德國和日本同為二戰的戰敗國,結局卻大不一樣,為什麼德國有自己的軍隊,而日本卻只有自衛隊?今天就為大家來說道說道。 但是日本就不同了,日本的戰後改造和德國相比可以說很不徹底,裕仁天皇在《終戰詔書》中並未使用投降一詞,終戰這個詞很直觀體現了日本掌權者內心的不服氣。 日本沒有將戰爭的罪魁禍首天皇拉下馬來,反而很好地保留了該制度到現今。
  • 二戰時,如果日本選擇和納粹德國南北夾擊蘇聯,蘇聯真的扛得住嗎
    在戰場上,蘇聯紅軍不畏犧牲,勇往直前,同德國侵略者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後來,日本偷襲珍珠港,英美兩國對日宣戰,反法西斯陣營正式形成,二戰的進展也在這個時候達到了高潮,全世界除了幾個宣布永久中立的國家外,其他大多都形成了兩個陣營:同盟國和軸心國,而戰爭的結局自然也是以同盟國的勝利,軸心國的失敗而告終。
  • 二戰時日本和德國的差距有多大,如果單挑誰能贏
    我們僅以工業和經濟為例,二戰前德國的工業產值佔世界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14%,德國在吞併大半個歐洲以後,其工業產值比重上升到30%左右。而日本的工業產值在二戰中巔峰時期的佔比也不超過4%,可以想像日本和德國的差距。二戰期間,德國(不含佔領區)生產鋼鐵18770萬噸、電力4140億千瓦時、石油4620萬噸、煤炭345500萬噸。
  • 兩次世界大戰戰敗,千瘡百孔的德國,為何依舊能成為歐洲的領頭羊
    中歐地區存在這樣一個國家,他是一戰和二戰的發起國,最終的結局卻是以戰敗結束,戰後不僅千瘡百孔,而且還要承擔勝利國的所有戰爭費用,在這樣的窘境中他依舊能夠頑強生長,一躍成為歐洲的領頭羊,他就是德國,一個曾經讓人痛惡的國家,但是至今卻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 二戰後的德國可以擁有軍隊,日本為什麼不可以?
    二戰時,德國在歐洲戰場橫行霸道,讓歐洲陷入了一片水深火熱之中,而日本作為亞太地區的霸主,也對亞洲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然而雖然他們兩個國家都是二戰的戰敗國,可是二戰後的德國可以擁有軍隊,日本為什麼不可以呢?
  • 二戰時,若侵略我國的是德國,中國能打贏嗎?至少會艱難10倍!
    世界第二次大戰雖然將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都捲入了戰爭,但大多數的國家都是為了自保,被迫參戰的,也因此戰爭中主要的戰場和軍事國家都以蘇聯、德國、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和我國組成。
  • 假如,德國和日本打贏了二戰,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假如,德國和日本打贏了二戰,世界會是什麼樣?這個假如我們不敢想像,我們不敢想像那將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但是美劇《高堡奇人》卻從一個腦洞大開的角度為我們描述了德國和日本戰勝了的場面。
  • 二戰時日本與德國結盟,其實更多的還是一種無奈!
    而在軸心國中,又有德國,義大利和日本這三個國家,所以,在一般人們的意識之中,日本這個國家與德國其實是盟友的關係,那麼,在真實的二戰之中,日本與德國真的算是盟友國嗎?其實未必!二戰時期的日本軍隊在這樣的一種前提之下,無論是日本還是德國,他們從自身的利益出發考慮的話,都沒有太多的可能性去幫對方做什麼,當年蘇聯受到德國進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日本真的豁出去為了盟友
  • 二戰日本德國大戰誰會贏?
    二戰日本和德國雖然是盟友,但是如果讓它倆單獨的出來練的話,其實日本根本不是德國的對手,當時日本的綜合實力如果進入歐洲的話,頂多進前五,而德國的綜合實力則是第一。其實二戰日本的海軍艦隊是加分項,能夠進入世界前三的行列,而德國海軍實力不行反之陸軍能力比海軍強。
  • 同樣是二戰戰敗國,為啥德國有軍隊,日本只有自衛隊?
    都是二戰戰敗國,為啥日本不能像德國一樣,擁有軍隊?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世界戰爭,戰爭波及範圍極廣,從歐洲到亞洲,再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共有61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最終,造成的影響也是不可估量的,據不完全統計,在這場戰爭中,至少有9000餘萬的軍民傷亡,經濟損失高達5萬多億美元。
  • 如果沒有中國拖住日本,美國二戰中靠自己能打贏日本麼?
    前段時間,在網上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如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沒有中國的八年抗戰,沒有中國拖住日本,那麼,日本在最後還會失敗嗎?首先,我們必須堅信的是,抗日戰爭是我們中華民族奮盡全力的背水一戰,這一戰,對於我們全民族來說,只有勝利沒有失敗。
  • 這才是日本戰敗的根本原因!和原子彈無關,挑起戰爭時就已經註定
    二戰結束,軸心國戰敗,各國開始總結在這場戰爭中的得失,日本身為戰敗國,更是在國內掀起一股全民總結的潮流,日本人引經據典,針對日本的每場戰爭,總結日本戰敗的根本原因。那麼,日本戰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一、日本軍人掌握了國家大權日本之所以戰敗最為重要核心一個問題就是日本的軍人掌握了國家政權!這和同時期的德國完全不同!軍人掌握國家政權,在制定戰略性方針時是無法與政治家媲美的!軍國主義的軍人除了狂妄的好戰,根本意識不到戰略層面的問題!不顧民生,國力,自然也就必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