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這個名字,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了。在當時聽歌還用隨身聽的時候,姐姐的磁帶聽最多的就是李健的歌。當家裡有了DVD的時候,不免的又有了李健的歌盤,當時簡稱「碟」。我跟我姐就經常在家裡唱李健的歌《一生有你》和《在他鄉》。當時對碟裡兩個男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一個清秀,一個不羈。這就是我童年對李健所有的印象了,一個很紅的偶像組合。
1.
然後,記憶就到這裡戛然而止。慢慢的就遺忘了這個組合,確切的說是開始聽起了周杰倫,王力宏,林俊傑,水木年華忘到了腦袋後了,甚至組合換人後也是多少年以後才後知後覺。而且李健也好像完全消失了一樣,再沒有看到過任何他的消息。
直到王菲唱了《傳奇》後,我才又記起這個人,再到後來的《風吹麥浪》我才發現,原來他一直在做音樂,寫歌,只是熱度不高。這種通常被稱為「小眾」。但是也沒有過多的關注,只是覺得歌不錯,唱的都挺好聽。
直到2015年李健上了《歌手3》後,一曲《貝加爾湖畔》徹底引爆了媒體。在《父親寫的散文詩》、《月光》、《在水一方》等等一系列演唱後,各大媒體頭條都是他,好評如潮水般湧來:清華哥哥、音樂詩人、白馬王爺、秋褲男神、東北段子手……各種稱呼,各種褒獎。所有聽過他演唱的人都被他的輕吟淺唱,空靈透徹,宛轉悠揚的嗓音折服,他歌聲裡的訴說,輕而易舉便直擊內心。
雖然這之後,李健已經很火了,但是我還是覺得他像一片未被世人發現的絕美風景,他有太多好聽的歌未被眾人熟知,特別喜歡他的同名專輯《李健》,裡面的每一首歌都是可以無限循環的好歌。關於希望、生命、生存、信仰、環境、婚姻、老人等等,每一首歌都在探討一個問題。可卻不是每個人都懂欣賞這些作品,聽李健的歌需要一定的審美和鑑賞能力,要不然只能粗淺地停留在他的嗓音上。
身邊很多女孩子喜歡李健,他們都覺得他有學識又幽默,唱歌也打動人,真的是從內心裡由衷的欣賞跟崇拜,甚至把他作為找男朋友的標準。但是她們聽得基本是《異鄉人》、《父親寫的散文詩》、《貝加爾湖畔》等在節目上表演過的作品,對他作品的了解也僅限於此。我給他們聽《眾妙》、《風吹黃昏》、《迷霧》、《雨後初晴》等歌曲,有人覺得太慢了,有人覺得聽不懂在說什麼,有時候既為自己可以獨享這些好作品而欣喜,偶爾又會為別人不懂欣賞而失落。
2.
再者他的人格魅力,這種人怎麼會讓人不喜歡呢?看似逗比段子手,信手拈來一句話,幽默中總透露著智慧。
當別人叫他男神時他會開玩笑說「不要再叫我男神了,我已經把男神轉讓出去了」;
杰倫在節目中問他有沒有寫過關於吃的歌,意思是沒有的話這個學員就不要爭了。他說「我寫過貝加爾湖,撫仙湖,裡面全是魚,都是吃的」;
有人誇他和小貝殼把日子過成了詩。他說這只是大眾想像出來的,他只是個普通人,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好;
他也會急,說粗口,普通人有的狀態他都有。現在這個追星時代,關於人設這種捧得高摔得也慘,他對此太明白了。
網上有很多很多關於他的段子合集,只能說,他活得太明白了。
他的言行會帶給我很多思考,因為有學識,他隨意引經據典,出口成章,這種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自信幽默,從容淡定,每次看得我心生羨慕。他說「讀書是這個世界門檻最低的富貴」,出於了解,我開始看他他看過的書,推薦過的書,開始真正享受閱讀,也開始把所學轉換到了自媒體來。
3.
最近一直不曾見到過李健的新聞,唯一的一次還是盧庚戌引起的。我就想起李健曾說「我希望我老了的時候,變得更加開闊,能接納一切人,對身份、地位都沒有偏見,對世界還是很好奇,但有正義感,而且能夠很勇敢,這也正是我最自己最大的希望,最希望自己可以達到的理想狀態了。」
李健在不久前的雲享會上這樣說的:『』最近的狀態就是休息休息再休息,趕上一休了。休息一段時間吧,不能永遠休息。其實一個歌手的工作在我看來是一個很高強度的,而且面對工作的環境,經常很複雜,也有很多汙染。所以演唱會之後都需要一個身心上的一個調整和清理吧。對我個人來講,我已經很久沒有這麼長時間的休息過了。體力上然後心態上更放鬆一些。特別像學生時代的寒暑假,終於有了一大塊時間能夠做自己很心儀的事情,比如說練琴、看書、鍛鍊。我去年常常有一個想法就是說,我需要有三個月時間,什麼也不幹,不工作。很按時地休息,每周進行很規律的身體訓練。我想這三個月對我來講,是不是有一個身體上的極大的改變。我們身體有很多靈敏器官,當身體不適的時候會發出警報,但我們在繁忙的工作當中,自我的身體已經出了很多警報了,沒有一個好的心態去整理他。對我來講,這幾年做節目、演出,我個人也覺得是一種透支的邊緣。我需要不斷地去學習,去補充營養,去整理這些事情,能讓自己更言之有物,作品更能夠自我滿足,然後得到大眾的認可。」
所以李健因為身體原因已經休息這麼久調整得差不多了,應該馬上會再回到大家的視野中來。我們只有默默地等待了。
我們又能聽到那仿佛閱進山川湖海,遊歷人間百味的歌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