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六大茶類分別是哪六類?一文講清楚

2020-12-19 石古蘭白茶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發現並利用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

茶葉在當今三大飲料中,保健功能首屈一指,是咖啡、可可無法比擬的,更是眾多人工合成飲料所不能相提並論的,茶葉含有的營養成分和藥效成分,已被世界醫學界公認為「原子時代的理想飲料」和「當代最佳保健飲料」。

按照我國傳統醫藥學的觀點,茶葉因品種、產地不同,有溫寒甘苦等茶性。面對種類繁多的茶葉,該如何選擇呢?本文通過茶葉分類及製作工藝的介紹,幫助人們選擇到最適合自己的茶葉。

中國茶葉的分類方法較多,可以按照產區、季節、銷路和製作工藝來分類,本文採用的是目前最常用的,被國內外茶界人士普遍接受的「六大茶類」的分類方法。這個分類法是按茶葉發酵程度來劃分的,分為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

1、綠茶

綠茶是不發酵茶,綠茶的製作工藝是:萎凋 - 殺青 - 揉捻 - 乾燥。

「殺青」是形成綠茶品質的關鍵工序,高溫「殺青」鈍化茶青中酶的活性,阻制了酶對茶多酚的氧化作用而保持鮮葉內的天然物質,形成茶湯「清湯綠葉,香高味爽」 的品質特徵。

根據外形的不同,將綠茶分為六種:扁形茶,如西湖龍井、老竹大方、竹葉青等;針形茶,如信陽毛尖、安化松針、南京雨花茶等;捲曲形茶,如碧螺春、都勻毛尖等;圓形茶,如珠茶、泉崗輝白、湧溪火青;芽形茶,如黃山毛峰、金寨翠眉、金山翠芽等;片形茶,如六安瓜片、太平猴魁。

根據殺青和乾燥方法,將綠茶分為四種:炒青綠茶,名優代表如碧螺春、蒙頂甘露、都勻毛尖等;烘青綠茶,大部分用於窨制各種花茶,名優代表如黃山毛峰、顧諸紫筍、峨眉毛峰等;曬青綠茶,利用日光進行乾燥,如滇青、黔青、桂青、鄂青等;蒸青綠茶,如恩施玉露、日式煎茶、抹茶等。

綠茶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暑、降燥去火、止渴生津等功效,適合夏季飲用,在抗衰老、抗輻射方面有特殊功效,為其他茶類所不及。

適合人群:適合工作忙碌、用電腦較多的青年人;體質偏熱、胃火旺、精力充沛的人。

2、白茶

白茶,屬微發酵茶,製作工序簡單,保持了茶葉最原始的滋味,素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美稱。

「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質的關鍵工序,將茶青薄薄地攤放在竹蓆上置於微弱的陽光下,或置於通風透光效果好的室內,讓其自然萎凋至七八成幹時,再用文火慢慢烘乾即可。

白茶製法的特點是既不破壞酶的活性,又不促進氧化作用,因而幹茶有毫色銀白,芽頭肥壯的特點,素有「綠妝素裹」之美感,形成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質特點。主要產區在福建閩東閩北一帶。

白茶因茶樹品種、鮮葉採摘的標準不同,可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

李時珍在 《本草綱目》 中記載:「白茶性寒涼,功同犀角。」中醫藥理證明,白茶味溫性涼,具有退熱降火、祛溼敗毒的功效。

長期以來,在福鼎等白茶產區,白茶燉冰糖常用來降火去燥,治療牙疼、便秘、水土不服等疾病,陳年白茶甚至用來治療小兒麻疹、發燒。

適合人群:適合精神緊張、壓力大者;少年兒童喝白茶有利於保護眼睛。

3、黃茶

黃茶屬輕發酵茶類,其製作過程為:萎凋 - 殺青 - 揉捻 - 悶黃 - 乾燥,加工方法近似於綠茶。

「悶黃」是形成黃茶「黃葉黃湯」品質特點的關鍵工序,是指將殺青或揉捻或初烘後的茶葉趁熱堆積,在熱化反應及外源酶的共同作用下,內含成分發生顯著變化,滋味變得更加醇和,被茶葉專家推薦為最適宜飲用的茶類。

黃茶是中國獨有的茶類,其金黃色澤和醇香滋味為廣大消費者所喜愛,按鮮葉老嫩度、芽葉大小,又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

黃芽茶主要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黃芽、遠安黃茶等;

黃小茶主要有溈山毛尖、平陽黃湯、秭歸黃芽等;

黃大茶主要有皖西金寨、湖北英山和廣東大葉青等。

主要出產於湖南、湖北、四川、安徽、浙江和廣東等省,湖南岳陽為中國黃茶之鄉。

適合人群:經常使用電腦者、脾胃不好者、需要減脂者和牙齒敏感者飲用。黃茶茶性寒涼, 鮮爽適口,香氣怡人,適宜在夏天飲用。

4、青茶

青茶,也稱烏龍茶,是半發酵茶類。青茶綜合了綠茶和紅茶的製法,其品質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既有紅茶濃鮮味,又有綠茶清芬香,並有「綠葉紅鑲邊」的美譽,有齒頰留香,回味甘鮮的品質特點。

其製作工藝為:萎凋 - 做青 - 炒青 - 揉捻 - 乾燥,其中「做青」是形成青茶品質特徵的關鍵工序,是奠定香氣和滋味的基礎。

做青是將萎凋後的茶葉通過手臂或搖青機的搖動,促使葉緣組織遭受摩擦,破壞葉細胞,有效控制多酚類發生酶促氧化縮合,生成茶黃素和茶紅素等物質,形成綠葉紅邊的特徵,而且散發出一種特殊的芬芳香味,再經高溫炒青,徹底破壞酶活性,並且經過揉捻,使青茶形成緊結粗壯的條索,最後烘焙,使茶香進一步發揮。

青茶主要產於閩北、閩南、廣東、臺灣等,花色品種眾多,以茶樹品種命名:如烏龍品種採制的稱為烏龍,水仙品種採制的稱為水仙,鐵觀音品種採制的稱鐵觀音。

閩北烏龍茶,以武夷巖茶為代表,「大紅袍」最為有名。

閩南烏龍的代表有:鐵觀音、本山、黃旦、毛蟹、大葉烏龍、梅佔、水仙等。

廣東烏龍的代表有:以潮安的鳳凰單叢和饒平的嶺頭單叢最為著名。

臺灣烏龍的代表有:以青心烏龍和凍頂烏龍茶享譽茶界。

青茶性適中,有潤膚益肺、生津潤喉、清除餘熱等功效,適合秋季飲用,青茶的藥理作用,突出表現在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方面,在日本被稱之為「美容茶」「健美茶」。

適合人群:體力勞動者、用腦過多者、降血脂體脂者和預防動脈硬化者飲用。

5、紅茶

紅茶是一種全發酵茶,創製時稱為「烏茶」,其製作工藝為:萎凋 - 揉捻 - 發酵 - 乾燥,其中 「發酵」是形成紅茶茶品質特徵的關鍵工序。

發酵是指茶葉在空氣中氧化,發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為中心的化學反應,鮮葉中的化學成分變化較大,茶多酚減少90%以上,產生了茶黃素、茶紅素等新的成分和醇類、醛類、酮類、酯類等芳香物質,因此紅茶具有紅湯、紅葉和香甜味醇的特徵。

我國紅茶按照加工的方法與出品的茶形,一般可分為三大類: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

小種紅茶,是福建省的特產,有正山小種和外山小種之分。正山小種產於 1000 米以上的高山,如今那裡已經實行了「原產地保護」。

工夫紅茶,分為祁門工夫、滇紅工夫、閩紅工夫、湖紅工夫、寧紅工夫、川紅工夫、宜紅工夫、越紅工夫、浮梁工夫、湘紅工夫、臺灣工夫、江蘇工夫、鐵觀音紅茶、粵紅工夫。

紅茶具有較強的殺菌、消炎、降血糖血壓的作用,性質溫和,擅溫中驅寒,溫胃驅寒,能化痰、消食、開胃,適合冬季飲用。

最適合人群:適宜身體較虛、脾胃功能差、手腳發涼者。

6、黑茶

黑茶屬後發酵茶,黑茶的製作工藝是:殺青- 初揉 - 渥堆 - 復揉 - 烘焙,

「渥堆」是形成黑茶品質的關鍵工序。渥堆是將初揉過的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 (通常在 70CM 左右)後灑水,蓋上麻布,在微生物作用、溼熱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共同作用下,發酵 24 小時左右,待茶葉轉化到一定的程度後,再攤開來晾乾。

經過渥堆後的茶 葉,隨著渥堆程度的差異,顏色已經由綠轉黃、慄紅、慄黑,形成黑茶特有的風味和品質。

按地域分布,黑茶可分為湖南黑茶、湖北黑茶、四川藏茶(邊茶)、雲南黑茶 (普洱茶)、廣西六堡茶、陝西茯茶和安徽古黟黑茶(安茶)等七大黑茶。

黑茶又稱邊銷茶,主要適用於長期食用牛羊肉或奶酪,飲食中缺少蔬菜水果的人群。對少數民族地區而言,長期飲用黑茶是補充必需礦物質和維生素的一個重要來源,在西北地區有「生命之茶」的美稱。

黑茶的藥理作用,突出表現在降三高、護肝腎、助消化、減脂肪等方面,被韓國人稱為「瘦身茶」,臺灣人稱為「消食茶」,適合冬季飲用。

最適合人群:肥胖者、三高患者、抽菸喝酒者、便秘者、虛寒體質者。

隨著社會進步,人民對食品飲品的要求逐漸從「溫飽型」轉向「保健型」,茶這種奇妙的飲料,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了福音,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喝茶。

了解茶葉分類,可以幫助我們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和季節特徵,選擇到最適合自己的 茶葉,取得最佳保健效果。

相關焦點

  • 經常說的六大茶類是哪六種,怎麼劃分的?
    我們現在所講的六大茶類是: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青茶(民間更多用的烏龍茶這個詞)、黑茶,這六大類,這個分類是由茶界泰鬥安徽農業大學已故陳椽教授提出來的。並且根據茶葉的製作工藝來歸類劃分的。
  • 六個字讓你了解六大茶類!
    中國是茶的故鄉,不僅因為這裡培植出了世界上第一株茶樹,更因為茶已經成為一種文化,成為中國人文化和性格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川茶集團「天府龍芽」融綠、紅、黑、青、白、黃六大茶類於一身,每一類都有其風格,如果長篇大論,可能可以講一本書的厚度。
  • 從六大茶類來看有哪些?(值得收藏)
    茶店鋪 我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而且茶類豐富大到六種類茶,小到千萬種茗茶。我們要知道六大茶類分別包括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青茶、黑茶。在價格和存放時間方面六大茶類中,也是各不相同的。其中最貴的當屬六大茶類分別包括青茶,也成烏龍茶,旗下代表的一款武夷山母樹大紅袍,價格高達1040萬元/公斤。不過,這款茶屬於有價無市的狀態,因由於基於保護的目的,現存的共有6棵母樹大紅袍茶樹被列入到了《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 茶科普 | 六大基本茶類——綠茶
    茶科普 | 六大基本茶類——綠茶 2021-01-12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白茶、巖茶、綠茶、紅茶、普洱茶,六大茶類裡,哪一泡茶好喝?
    至於六大茶類裡,是不是所有的茶都適用「三衝四衝是精華」的說法,有待商榷。因為不同形態,不同泡茶水溫,不同喝茶情況下。一泡茶葉的舒展情況,不可能完全一樣。對壓制過的黑茶磚,沱茶,或者是形態捲曲如螺的綠茶(碧螺春等),在衝泡時茶味緩緩釋放。
  • 是中國六大茶類之一
    白茶又稱福鼎白茶,是中國六大茶類之一。白茶屬輕微發酵茶,是中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根據採摘芽葉的不同,白茶可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新工藝白茶等,近年來,根據市場需要又推出緊壓白茶等。白茶種類之一:白牡丹白牡丹茶,採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為原料,經傳統工藝加工而成。
  • 六大茶類中的哪幾種茶,適合秋冬季節來喝?
    轉眼間我們就邁入了秋冬這個季節了,各個地方都飄起了大雪,我們都穿上了厚厚的毛衣了,我們知道現在是天寒地凍,萬物蟄伏,寒邪襲人,遇到這種寒冷的天氣,喝一壺屬於這個季節的熱茶,應該是一項不錯的選擇,那麼在六大茶類中哪幾種茶是比較適合秋冬季節來喝的呢,在說這個問題前,我們就需要知道,秋冬季節是比較乾燥、寒冷的,那麼我們就需要補水,保暖,起到這兩者作用的茶,莫過於紅茶、普洱茶和黑茶。
  • 紅茶、綠茶、烏龍茶……六大類茶第幾泡最好喝?原來是有講究的
    我們都知道,我國茶葉劃分為六大類,根據製作方式的不同,分為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黑茶,而且這六大茶類也是各具特色,比如綠茶的鮮、紅茶的醇、烏龍茶的香等等。再者,它們的衝泡方式也是不同的,之前已經給大家講過六大茶類的衝泡方法,但是漏了一點,因為它們的耐泡度也是存在區別的。比如,第幾泡最好喝?不同類茶葉的耐泡度是多少呢?茶葉的精華是哪一泡呢?這些都沒有詳細介紹。所以,今天就給大家補上!
  • 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青茶,六大茶類的分類是按顏色區分嗎?
    上述有關六大茶類的基礎分類知識,下文就來好好細說。 4.綠黃白青紅黑,六大茶類到底是按什麼區分的? 六大茶類的區分,加工工藝是因,氧化發酵程度是果。 了解了因果來由,才是區分六大茶類的關鍵。
  • 廣電關注丨我國傳統茶類的劃分 您知道嗎?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歷史的瑰寶,如今茶文化更是風靡全世界。這不僅僅是因為喝茶對人體有很多好處,更因為品茶本身就是一種極優雅的藝術享受。而且,茶葉是大自然賜予人類健康的飲品,不但提神醒腦、預防三高,還有不同的養生效果,茶的種類繁多,每種茶都會有不同的口味和藥物作用。那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茶的文化。
  • 1分鐘讀懂六大茶類工藝歷史演變
    本文由吾雨茶課堂原創,首發於百家號茶源於中國,伴隨著茶的發現和利用,它幾乎貫穿了中華上下五千的歷史。從生嚼到曬乾烘乾,再到蒸青發酵,逐漸形成了以綠、青、黃、黑、紅、白六大茶類,那我國的茶葉製作工藝是如何演變的呢?制茶工藝演變史一、生嚼到烘乾「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 【白茶】為何六大茶類中白茶最特殊?
    白茶一直是六大茶類中比較特殊的存在,跟其它五大茶類相比,白茶,可謂是中國茶裡的極簡主義:製作最為簡單自然,工序最少。 白茶雖工藝至簡,但內涵卻很豐富。 關於白茶的幾個核心問題:工藝、品類、等級、樹種,你都了解嗎?下面就用數字來解析這幾個問題。
  • 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紅茶、巖茶,分別需要什麼水溫衝泡?
    於是,今天就專門來說一說,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紅茶和巖茶,分別需要什麼水溫衝泡?《2》綠茶,白茶太嫩了,只能用85℃溫水衝泡?不對。六大茶類不是按茶葉的細嫩程度劃分,而是按照製作工藝以及發酵程度來分類。那麼綠茶和白茶究竟該用什麼樣的水溫衝泡呢?一般來說,水溫越高,茶葉的芳香物質和營養物質釋放得越快,茶湯中的風味就會更好。
  • 茶分六大類,那麼不同種類的茶葉可以混合在一起喝嗎?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傳統茶類分為六大類,也正是因為加工工藝的不同,所以分為了這紅綠黃青黑白六大茶類,每個茶類有每個茶類的特點,每一種類的茶也都有他們獨特的香氣跟口感。有喜歡獵奇的追求新鮮滋味的,也並非完全不能混著喝,各種滋味自己知道便罷了。
  • 六大茶類可以存多久?掌握好四個技巧,再也不怕綠茶、紅茶過期了
    在六大茶類中,綠茶,黃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和黑茶,這些茶葉可以存放的時間不同。 並不是所有茶都可以存上個五年,十年。 六大茶葉究竟分別可以存多久?
  • 越南五大茶類,你都知道幾種?
    說到中國茶,稍稍有些了解的朋友,大概都能迅速列舉出綠茶、紅茶、黃茶、黑茶、烏龍茶、白茶這六大茶類,也知道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茶葉出口國之一,是當之無愧的茶葉大國。然而鮮有人知的是,我們南邊的鄰居越南,不僅是世界第五大茶葉出口國,還是世界第七大茶葉生產國。
  • 是茶類、品種還是商品名
    烏龍茶是半發酵茶的統稱烏龍茶,其實是個大類,指的就是六大茶類中的青茶(六大茶類包括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紅茶、黑茶)。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發酵程度處於不發酵到全發酵之間。烏龍茶的產區主要集中在我國的福建、廣東、臺灣三省。按照地域來區分,烏龍茶又分為閩南烏龍、閩北烏龍、廣東烏龍和臺灣烏龍。
  • 六大茶類的最佳衝泡水溫,你掌握了多少?
    所以,儘管泡茶過程中,到底是用100℃沸水還是95℃熱水衝泡,看似只是相差幾度的問題,但是對於衝泡好一杯茶而言卻是相當關鍵。泡茶水溫的概念出於何時?茶人對泡茶水溫的重視和講究從茶聖陸羽就開始了,《茶經》當中不僅有對水質有極其細緻的描述,對水溫也多次提及。「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泉湧連珠,為二沸。
  • 六大茶類庫存之謎,不能久存的茶葉竟去了這裡
    幾乎無出口,庫存0.14萬噸,這對龐大的中國市場,算不上庫存。真正令人擔心的是綠茶和紅茶!我國是綠茶大國。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數據,2019年,我國綠茶產量177.29萬噸,佔茶葉總產量的63.47%。綠茶,作為六大茶類中顏值最高的茶葉,宛如花季小姐姐,是最經受不住歲月摧殘的一個,完全沒有陳年能力。原因在於,綠茶的工藝,綠茶經過殺青、揉捻,乾燥製作而成,殺青的時候,綠茶中的活性酶已經被完全殺死,後期根本沒有轉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