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紅茶、巖茶,分別需要什麼水溫衝泡?

2020-12-06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冬日暖陽,窗簾外蕩漾著柔柔的光,眼之所及,全是洋洋灑灑的散光。

照在身上,讓人覺得軟綿綿的,好不愜意。

前些天,北京下雪上了新聞熱搜。

圖片上,初雪與故宮古建築相遇,別有一番韻味。

漫天的飛雪配上故宮的紅牆碧瓦,讓人想起來了那一句「宮城團回凜嚴光,白天碎碎墮瓊芳。」

身為一個南方人,只能坐在家中羨慕北方的茶友們,能享受如此美麗的雪景。

北方大雪紛飛,而南方的氣溫一直處於一個比較平和的狀態,不冷也不熱。

偶爾來個小高溫,豔陽高照,讓人重新又回到了那如溫暖和煦的春風般的季節。

午後,正在刷著茶友們的留言,突然收到了一條新消息,「泡茶要用什麼水溫才好喝?」

「綠茶和白茶都很嫩,水溫是不是要降低到85℃?巖茶和紅茶可以用沸水嗎?」

面對茶友的一連串問題,三言兩語肯定是說不清的。

於是,今天就專門來說一說,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紅茶和巖茶,分別需要什麼水溫衝泡?

《2》

綠茶,白茶太嫩了,只能用85℃溫水衝泡?

不對。

在許多人的心中,都存在著這麼一個想法:茶葉越嫩,水溫越低;而茶葉越粗老,水溫越高。

但這種觀念完全是個人的主觀臆斷,並不準確。

六大茶類不是按茶葉的細嫩程度劃分,而是按照製作工藝以及發酵程度來分類。

那麼綠茶和白茶究竟該用什麼樣的水溫衝泡呢?

一般來說,水溫越高,茶葉的芳香物質和營養物質釋放得越快,茶湯中的風味就會更好。

綠茶,屬於不發酵茶,其中保留了大量鮮葉內的天然物質,茶多酚、咖啡鹼等物質存留在了體內,也因此形成了綠茶喝「鮮」的慣例。

之前與小夥伴們做過一個實驗,分別用剛燒開的沸水,以及85℃的水溫分別衝泡綠茶。

在相同的茶具、茶水比例、出湯時間下,溫度高泡出來香氣更濃鬱,而用稍微低一些的溫度,不容易把綠茶泡出苦澀味來。

實際上,經常聽說有人將綠茶泡苦泡澀,因為其中含有著鮮葉中的苦澀物質,稍有差池,就容易喝到苦澀味。

所以在還未掌握熟練的泡茶技巧前,用稍低溫度衝泡,更不容出錯。

且衝泡綠茶也可以用玻璃杯,欣賞、品飲兩不誤,只要控制好投茶量,就能泡出一杯鮮滑爽口的綠茶。

而衝泡白茶呢,毫無商量的餘地,必須用沸水!

泡白茶用沸水,已經成為了一個約定俗成的規則了。

但仍然有一部分人認為,「白毫銀針太嫩,不能用沸水」、「新白茶太嫩,不能用沸水」……

關於這些問題,在這裡做個統一回覆:不論是新白茶或老白茶,春白茶或秋白茶,白毫銀針,白牡丹或壽眉,都適合用沸水衝泡。

想要將一杯白茶泡的好喝,泡出鮮香醇爽的風味,少不了沸水的幫助。

以最常被大家誤會的「白毫銀針容易被燙壞」為例,來具體說一說。

作為一款高山白毫銀針,那麼它的芽頭上,必然是覆蓋著密實的白毫。

這些白毫具有超強的防水效果,就像穿了一件厚實的雨衣一樣。

若是用溫水衝泡,內質釋放不足,白毫掉落少,對茶湯的滋味起不到太大作用。

唯有沸水,才能將白毫打溼,並且大量脫落至茶湯之中,帶來鮮爽的口感,泡出優質白茶的精髓。

並且,茶葉中的香氣是按照沸點釋放的,沸水衝泡,才能完全激發白茶當中那些天然的芳香物質。

於是,白茶所有高、中、低沸點的香氣,鮮爽感,淳和感,在沸水衝泡下,一覽無餘。

《3》

紅茶和巖茶可以用沸水衝泡嗎?

當然可以。

有人說,用太高的水溫衝泡紅茶,內含物質容易過量析出,導致滋味苦澀。

紅茶屬於全發酵茶,在加工過程中,茶葉內部的茶多酚大量減少,產生了一些新的成分和香氣物質。

因此,只要在正確的衝泡方式下,紅茶並不會被泡出苦澀味。

而沸水,非但不會阻擋紅茶散發出自己香甜可口的魅力,反而還會助其一臂之力,讓茶湯更醇和,香氣更高揚。

藉助沸水的高溫,讓紅茶的香氣層次更豐富,更精彩。

優質紅茶內的物質大量浸出,茶香更加高揚,茶湯鮮醇飽滿,滋味濃鬱。

而若是用溫水衝泡,則會讓好茶的表現大大減分,失去了優質紅茶的風骨。

沸水泡紅茶,是世界紅茶發源地:桐木村的村民們老早發現,並且一直在堅持的習慣,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而衝泡武夷巖茶,尤其是正巖茶,想要體驗到那份特殊的「花香巖骨」,就必須用沸水衝泡。

巖茶,完全不畏懼高溫,在製作時,經歷了幾個小時的高溫焙火,區區的100℃沸水,對巖茶來說根本不算什麼。

中低水溫,連巖茶的毛孔都不能完全打開,又如何讓茶葉中的那些芳香物質和營養物質釋放呢?

若是只用溫水,快速出湯,那麼滋味必然寡淡,香氣也不顯;想要增加茶湯的滋味,就必然要延長出湯時間,如此一來,形成悶泡,茶湯又苦又澀。

所以,泡巖茶的精髓,便是用沸水激發出茶葉中的各式香型,香清甘活。

《4》

為什麼有的人一直堅持溫水泡茶?

第一,前面也提到了,溫水可以成為一款劣質茶的遮羞布。

像是內質不豐厚、苦澀味濃重的白茶,或是出酸味的紅茶,在溫水的衝泡下,這些缺點統統消失不見了。

所以,原本一款品質不佳的白茶,溫水衝泡,香氣清清淡淡,茶湯不苦不澀,便會讓大多數人認為,這款茶的品質尚且過得去。

一款由於工藝或是儲存不當,從而發酵過頭的紅茶,在溫水作用下,也能得到一杯酸味不顯的茶湯。

但是,優質白茶即便沸水衝泡也依然鮮香醇爽,不苦不澀,不需要用溫水來打掩護。

優質紅茶也不應該有酸味,而只有那些因為工藝或儲存過程中出現問題,會自帶酸味。

這些劣質茶,在溫水的作用下才會重新變得清新甜潤。

但我們為什麼要幫劣質茶遮羞,為優質茶擋路呢?

品茶的真正目的,難道不是為了直觀的判斷出一款茶的優劣,感悟其中的真諦嗎?

既然溫水可以抵擋住劣質茶身上的那股怪味,那茶農們又何須用心做茶,品飲者又何須認真品鑑呢?

第二,害怕沸水泡茶,令蓋碗太燙手。

實際上,即便是將沸水注入蓋碗,但只要掌握好正確的手法和衝泡方式,就不會燙手。

比如,有些茶友日常用的蓋碗不趁手,容積太大,無法輕鬆的抓握。

那麼在出湯的時候,就很容易因為出湯角度不當或是其它一些原因,難以掌控蓋碗,從而燙到手。

所以,出於這個問題,我們在泡茶前就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趁手的蓋碗,多加練習,就不會燙手了。

再比如,由於反覆強調好茶需要快出水,但自己又還未熟練,所以只能用溫水練習。

其實,在短短的7-8秒之內,只要注水位置不要超過碗沿,熱量還未蔓延,邊緣是不會燙手的。

而若是坐杯悶泡了,那麼沸水的溫度就會出現傳導作用,漸漸蔓延至碗沿,使蓋碗成為一個燙手山芋。

沸水泡茶,並不是蓋碗燙手的主要原因,真正的元兇,是使用不當。

《5》

相傳煎茶只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

煎茶重在煎水,水煎得好,能讓茶的色、香俱美而味更美。

到了如今,出現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規則,美其名曰,可以讓茶變得更好喝。

可事實上,一點用處都沒有,華而不實。

而一些真真正正的學問,被一直流傳下來的真理,卻總是被人忽略。

就比如今天所說的,關於泡茶水溫的問題。

大部分茶葉,都適合用沸水衝泡,只要自身品質過關,就不懼怕高溫的考驗。

只有那些本身內質不足,有怪味的茶,才會將溫水作為遮羞布。

若是真的用沸水狠狠的衝泡它,缺點則會暴露無遺,將其打回原形。

因此,希望大家在品茶的同時,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

練就一雙火眼金睛,不管是優質茶或是劣質茶,都能一眼看穿真面目。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白茶、巖茶、綠茶、紅茶、普洱茶,六大茶類裡,哪一泡茶好喝?
    特別是高山白茶、名優綠茶等,第一道茶湯內包含著不少的養分、風味物質,平白倒掉不喝實在可惜。至於六大茶類裡,是不是所有的茶都適用「三衝四衝是精華」的說法,有待商榷。因為不同形態,不同泡茶水溫,不同喝茶情況下。
  • 六大茶類的最佳衝泡水溫,你掌握了多少?
    高溫可以激發茶香,是因為茶葉的香氣成分中很多是高沸點的物質,高溫下才會被激發,溫度不足或溫度過低時會錯失很多香型;而冷泡茶一個重要的缺點就是香氣熱茶高揚的香氣。六大類茶衝泡的最佳水溫既然溫度越高,有效成分浸出越多,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都用最高的水溫來衝泡就可以了?為什麼還會有不同的茶對應不同的水溫這樣的說法?
  • 春茶上市在即,白茶、紅茶、綠茶、普洱茶,衝泡方法你都備好了嗎
    恍然間,直感覺漫山遍野的春色,都匯入了杯中。春日嘗鮮,春天的味道少不了茶的參與!2020年度的春茶,綠茶、白茶、黃茶、紅茶、普洱茶、烏龍茶正在緩緩回歸。然而,要想盡情體會春茶的美妙滋味,少不了搭配正確的衝泡方法。
  • 白茶、巖茶、紅茶、綠茶、普洱茶,怎麼泡好喝?請掌握正確投茶量
    那不論綠茶、黃茶、紅茶、白茶、黑茶、青茶等等,掌握好合適的投茶量,特別關鍵。為了確保投茶量數量的準確,得出最佳的茶水比例,泡茶桌上備一把克秤稱茶,很有必要。那什麼是茶水比例呢?茶水比例是茶與水的搭配。我國傳統的茶葉,可以分成六大類。綠茶、黃茶、紅茶、白茶、黑茶、青茶。六大類茶之間,加工方式不同,發酵程度不同,口感滋味特色不同。所以,衝泡六大茶類時,要實事求是,要具體分析。
  • 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青茶,六大茶類的分類是按顏色區分嗎?
    綠茶紅茶是按不同顏色分嗎? 還是說,用綠茶樹做出來才是綠茶,紅茶樹做出來就是紅茶? 為什麼白茶看起來不太白,為什麼還叫白茶? 烏龍茶到底又是什麼茶? 上述有關六大茶類的基礎分類知識,下文就來好好細說。
  • 各類茶葉衝泡的水溫是多少?原來泡茶這麼講究!
    現在人越來越喜歡喝茶,對於喝茶也越來越講究,講究茶類,講究茶具,講究茶藝,講究水溫等等。在這些講究裡,似乎講究水溫都大家排在後面,其實衝泡茶葉,茶具倒還不是那麼緊要的,水溫的控制小約認為要僅次於講究茶類的後面。
  • 紅茶、綠茶、烏龍茶……六大類茶第幾泡最好喝?原來是有講究的
    我們都知道,我國茶葉劃分為六大類,根據製作方式的不同,分為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黑茶,而且這六大茶類也是各具特色,比如綠茶的鮮、紅茶的醇、烏龍茶的香等等。再者,它們的衝泡方式也是不同的,之前已經給大家講過六大茶類的衝泡方法,但是漏了一點,因為它們的耐泡度也是存在區別的。比如,第幾泡最好喝?不同類茶葉的耐泡度是多少呢?茶葉的精華是哪一泡呢?這些都沒有詳細介紹。所以,今天就給大家補上!
  • 六大茶類可以存多久?掌握好四個技巧,再也不怕綠茶、紅茶過期了
    在六大茶類中,綠茶,黃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和黑茶,這些茶葉可以存放的時間不同。 並不是所有茶都可以存上個五年,十年。 六大茶葉究竟分別可以存多久?
  • 紅茶加牛奶、煮老白茶加陳皮、溫水泡巖茶,三種喝茶方式耽誤好茶
    透淨的玻璃杯泡,看著茶葉在杯中浮沉,飲一杯清香。又或者,時間稍微寬裕些,建議用蓋碗衝泡。找一處鄰窗臺,有微風吹拂的角落,慢慢的享受一泡茶。我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發展迄今已衍生出了六大茶類。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青茶、黑茶,滋味風採不一。不過並非全世界的人,喝茶的風格都相同。英國人愛喝紅茶,這三百多年來形成的飲茶習慣,已逐漸滲透進他們的日常生活裡。早餐喝紅茶,下午喝紅茶,晚上還是泡紅茶。
  • 白茶、巖茶、紅茶、綠茶、普洱茶,可以根據茶湯湯色判斷品質嗎?
    有的人,喜歡白茶的那股鮮爽滋味。 有的人,喜歡紅茶清甜的湯水。 ………… 六大茶類中,白茶、紅茶、烏龍茶,綠茶等等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華。
  • 綠茶三衝,紅茶五衝,老白茶七衝?茶葉能泡幾衝究竟和什麼有關?
    最近看到了這樣的說法,六大茶類裡綠茶一般三泡左右,而紅茶能泡五次上下,老白茶泡七次左右。那這樣的說法,究竟靠不靠譜呢?其實不太準確。《2》從嚴謹的角度看,六大茶類裡不同的茶能泡多少次,給不出具體的數字。
  • 綠茶、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它們的適飲期在這裡,別耽誤了
    說說今天的主題——茶什麼時候最好喝?《2》每個愛茶的人都知道,茶,有六大類。綠、黃、白、青、紅、黑。每一種茶,都有獨特的魅力。下文,將與茶友們一同分享目前最為流行的五種茶,它們分別什麼時候最好喝。《3》綠茶,當年喝完最好。深諳綠茶習性的茶友都知道——綠茶,是要存在冰箱裡的。
  • 學會這四招,輕鬆鑑別白茶、綠茶、紅茶、普洱茶、巖茶的品質優劣
    發展迄今,主流的傳統茶類分為六大類。綠茶,黃茶,紅茶,白茶,青茶,黑茶。此外在各屆的評比裡,又有N多版本的十大名茶之分。有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版。有1959年全國評比會版。有1999年《解放日報》版。像是分布廣泛的綠茶,扁平形的茶葉以西湖龍井、安吉白茶出名。呈現螺形捲曲狀的是碧螺春。還有長片形的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等。而制茶時加入揉捻及其他特定工序的武夷巖茶、桐木紅茶等,以條索狀為主。傳統工藝加工的白茶,不殺青,不揉捻,主要制茶工序在於萎凋、乾燥,制出來的茶葉成品條形天然。
  • 綠茶玻璃杯泡,白茶蓋碗泡,普洱紫砂壺泡,這是衝泡固定公式嗎?
    再者說,每種茶的個性不一樣,在衝泡時應該選擇對應的茶具,才能發揮出一款好茶最閃亮的一面。最近收集了一些茶友們的問題,有在問「綠茶是不是只能玻璃杯泡?」,也有問「紅茶是不是只能用壺泡?」,更有問「白茶是不是只能用蓋碗泡?」
  • 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紅茶,日常喝茶,家裡要備這麼多品種嗎
    中國的茶類何其多,除六大茶類之外,還有各種花草茶,再加工茶.....在紅茶、綠茶、黃茶、黑茶、青茶、白茶之外,還有茉莉花茶......如果有一個人,說,這些茶,他都精通,都能喝懂,都非常專業嫻熟,那有很大的概率,是在吹牛。術業是有專攻的。
  • 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紅茶、綠茶,喝茶時,你都稱茶了嗎?
    不同的茶類,它們的投茶量,放多少合適?經驗之談,投茶量分享。以下分享的投茶量,都是用100-110毫升左右的白瓷蓋碗衝泡,如果列位看官的蓋碗容量,大於此容量,或者是小於此容量,請按照等比例換算。白茶——5克散茶、餅茶、新茶、老茶,都可以按照這一投茶量。不建議增加,也不建議輕易調整。這一投茶量下,是能夠比較完整地展示白茶的鮮香與醇爽。
  • 安吉白茶是綠茶還是白茶,按照什麼原則劃分的?
    很多人聽到安吉白茶第一反應都以為是白茶,但是安吉白茶卻是沒有任何異議的綠茶,只是名字裡有個白茶,很容易和六大茶類裡面的白茶混淆。那麼是白茶還是綠茶到底是根據什麼規則來劃分的。 六大茶類:綠茶、白茶、紅茶、青茶、黑茶、黃茶。是由安徽農業大學已故茶界泰鬥陳椽教授提出來的。
  • 不論綠茶、白茶、還是紅茶、巖茶、生普,要不要洗茶,品質說了算
    注水滾水衝泡,快速出湯。這泡出來的第一道茶湯,呈現月牙清輝色,清透晶瑩,湯水裡的白毫非常多。將茶湯分別倒入小杯內,將茶湯遞給朋友。再端起自己的主人杯,湊近鼻息細聞。茶湯表面上嫋嫋升騰的茶香,分外悠揚。「我覺得,喝白茶就和喝綠茶一樣,不需要洗茶。」看來,關於喝茶要不要洗茶這點,我們兩人的觀點一致。不過在村姑陳看來,這並非是白茶像綠茶那樣,可以不要洗茶。而是好茶都不需要洗。
  • 沏茶用多少度水溫合適,分享幾種茶類用水溫度,茶水香醇可口
    本期導讀:沏茶用多少度水溫合適,分享幾種茶類用水溫度,茶水香醇可口很多人有喝茶的習慣,口渴時,飲茶解渴,疲勞時,喝茶提神,空閒時,品茶休閒,煩悶時,飲茶清心,飯後飲茶,可以去膩。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
  • 中國六大茶類分別是哪六類?一文講清楚
    中國茶葉的分類方法較多,可以按照產區、季節、銷路和製作工藝來分類,本文採用的是目前最常用的,被國內外茶界人士普遍接受的「六大茶類」的分類方法。這個分類法是按茶葉發酵程度來劃分的,分為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