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四招,輕鬆鑑別白茶、綠茶、紅茶、普洱茶、巖茶的品質優劣

2020-12-16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將茶字拆開來,是人在草木間。

「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

紅樓裡,秦可卿稱王熙鳳是脂粉隊裡的英雄。

而茶,飲之能提神解膩,清爽去燥,可謂是天然植物裡的菁華。

作為茶葉的發源國,我國的茶文化歷史很淵源。

發展迄今,主流的傳統茶類分為六大類。

綠茶,黃茶,紅茶,白茶,青茶,黑茶。

此外在各屆的評比裡,又有N多版本的十大名茶之分。

有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版。有1959年全國評比會版。有1999年《解放日報》版。還有2001年《紐約時報》版……

每一版的「十大名茶」,都所不同。

傳統名茶裡,西湖龍井、碧螺春、六安瓜片等,在任一版本裡均有出現。

而恩施玉露、茉莉花茶、雲南普洱等,上榜的次數不多。

另外,在非官方渠道選出來的「十大名茶」、地方名茶,更是不計其數。

何為名茶?每個愛茶人的心裡都有不同的定義。

但如何選好茶?卻擁有著共同點。

選好茶,要學會區分優劣。

那究竟在分類眾多的茶類裡,該如何辨別茶葉的好壞呢?

大致上看,無非是看觀茶、察色、聞香、嘗味這四點。

《2》

選茶第一步,觀茶。

觀茶,指觀賞茶葉的幹茶形態,通過外在的第一印象,看出好壞。

分類龐雜的茶葉體系裡,不同的茶葉之間形態千差萬別。

有條形天然的,有扁平的,有針形的,有螺形、珠形、球形、條索形的。

五花八門,形態各異,無所不包,看得人眼花繚亂。

像是分布廣泛的綠茶,扁平形的茶葉以西湖龍井、安吉白茶出名。呈現螺形捲曲狀的是碧螺春。還有長片形的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等。

而制茶時加入揉捻及其他特定工序的武夷巖茶、桐木紅茶等,以條索狀為主。

傳統工藝加工的白茶,不殺青,不揉捻,主要制茶工序在於萎凋、乾燥,制出來的茶葉成品條形天然。

白毫銀針,取單芽製成,粗壯的芽頭旁貼著小葉殼,一旗一槍模樣標準。白牡丹是一芽一、二葉,芽葉俏麗。壽眉的外形,梗葉舒展。

總而之,不同的茶葉之間,外形各異。

但從基礎的分辨茶葉好壞而言,不論是哪一種茶,外觀上都要符合以下的特徵。

1、茶葉不能有大範圍的破碎。

茶葉是易碎品,在幹度合格的前提下,出現適當碎葉是正常的。如果一整箱茶完全沒有碎葉的存在,那也不現實。

但如果出現較多碎葉,甚至一箱茶裡很少有完整的葉片,有出現不少碎成粉末狀的茶屑,那往往說明這樣的茶品質較差,並非上品。

2、茶葉裡不能出現雜質。

茶,作為入口的東西,對衛生的品質要求高。

如果在成品茶裡出現較多的「非茶物質」,雜草,或者粗老茶梗、老葉、渣沫、小木棍等,那肯定不是好茶,做工太差勁。

3、幹茶摸起來要乾爽。

不同茶葉之間,制茶工藝大不相同。

白茶要萎凋,綠茶要殺青,巖茶要焙火,黑茶要渥堆,黃茶要悶黃。

但任何的茶葉在制茶時都繞不開「乾燥」這一環節,要不然制不出含水量合格的成品。

工藝到位的好茶,幹度極低的成品茶,摸上去手感是乾爽的,輕輕捏一些葉片就能碎裂成渣沫狀。

反之如果幹茶摸起來不清爽,那這樣的茶葉買到手後根本不好保存,風味也不會出色!

《3》

選茶第一步,察色

鬼谷子的識人術裡,寫到了四個關鍵詞,察言觀色。

察言,指傾聽對方的言辭。觀色,即觀察對方的表情。

而「識茶術」裡,觀察幹茶、茶湯、葉底的顏色,也很重要。

1、看幹茶,綠茶不是越綠越好,白茶也並非都是白色。

傳統的六大茶類,包含了綠紅白黃青黑。

從名字上,很多茶友會認為能靠顏色就區分出不同的茶葉。

但事實上這樣的方法不靠譜。

像是福鼎白茶裡的壽眉和貢眉,看起來「白」色的部分不多,白毫分布不密,但它們從分類上仍屬於白茶。

而多年前盛行於大江南北的清香型鐵觀音,看起來顏色「綠綠的」,但它卻不是綠茶,而是閩南烏龍茶裡的一類。

至於選綠茶,綠茶的分類特別多。記得杭州的老朋友曾我們提過,買龍井不能看越綠越好,真正的龍井茶是「糙米色」,翠綠裡隱黃。

另外的其他綠茶,主要是黃綠,墨綠居多。如果看起來顏色太綠,像青草地那樣的綠油油顏色,很可能就是殺青不足的影響。

2、看茶湯,任何的好茶都要茶湯清澈透亮

品質好的茶,雜質含量少。

衝泡出來的茶湯,清澈明亮。

既不會渾濁,肉眼能看出茶湯裡有雜質,也不會色澤發暗,像料子不太好的翡翠。

此外,從茶湯的顏色看。

綠茶,綠葉綠湯。紅茶,紅葉紅湯。黃茶,黃葉黃湯。

再往深一點說,不發酵的綠茶,發酵程度不高的白茶、黃茶,正常泡出來的茶湯不應該發紅。

茶湯顏色發紅,往往意味著茶葉的發酵程度高,生成的茶紅素、茶黃素等可溶性色素物質較高。

像是白茶,特別是老白茶,泡出來的茶湯如果發紅,像紅酒色,像鐵鏽色,那麼它的被故意渥堆做舊發酵的嫌疑就特別大。

這樣做舊出來的白茶,失去了一泡好白茶應有的鮮醇甘爽,品質沒保障,不適宜飲用。

3、看葉底,好茶的葉底要軟亮鮮活。

等一泡茶味道泡淡後,就適合觀察葉底。

品質好的茶,不論品類再如何變化,葉底一定要鮮活,有光澤,有彈性。

如果葉底出現僵硬,幹茶泡不開,甚至幹茶炭化的情況,那這樣的茶工藝太糟糕。

而如果是葉底軟爛,一搓就破,沒有彈性的現象,也說明它的制茶過程有缺陷!

《4》

選茶第三步,聞香

喝茶,香氣是一泡好茶的靈魂。

梅雖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品茶過程中聞不到任何一絲的茶香,那這樣的茶葉品質也不高。

迄今為止,已被分離鑑定的茶葉芳香物質約有700多種。

這些不同的芳香物質裡,包含了芳香醇,香葉醇,烴類物質等等,表現出來的香氣各異。

但從共同點看,不同的香氣物質擁有不一樣的釋放沸點。

有的芳香物,需要在高溫下才能釋放。所以要用沸水衝泡才能激發出來。

而有的芳香物質,釋放沸點不高,在常溫狀態下就能聞到。

在選購茶葉時,通過香氣分辨茶葉的品質,主要看三點。

1、聞幹茶,看茶香是否清爽,有雜味?

買茶時,當好幾款茶葉放在面前時,可以多聞聞茶香。

打開包裝,屏住呼吸後,再深深的嗅聞感受。

正常來看,雖然不同的茶葉擁有不同的香型,但好茶的香氣共性一定是清爽、馥鬱、帶有乾燥植物氣息的。

如果茶香聞起來太衝,像是劣質香水的氣味,那這樣的茶葉品質值得打上問號。

而若是在幹茶上聞不到什麼香氣,反而聞到了怪味、臭味、焦味、發酸發悶的味道,那說明茶葉的品質太爛了。

要麼是工藝太糟糕,要麼是儲存太差勁,將茶葉存壞變了味。

對這樣聞起來發酸發臭的茶,從安全起見,當然不能太飲用。

2、衝泡後,多部位聞香,感受茶香的馥鬱程度。

以常見的白瓷蓋碗衝泡為例。

將茶葉泡開後,可以從多處聞香。

聞杯蓋香,聞掛壁香,聞葉底香。

正常的情況下,品質優異的好茶,內部擁有的芳香物質充足。

在不同的狀態去聞香,聞到的香氣是不一樣的。

倒出茶湯後,趁熱揭蓋聞香,以及稍微將蓋碗放涼後聞香,香型層次有變化。

有一回喝過一次正巖的大紅袍,出湯後一開始熱聞是梔子茉莉的花香,再一聞又變成了木質香。

茶香馥鬱,香氣持久,香型多變,層次豐富,這十二個字,涵蓋了一泡好茶的要點!

3、喝茶時感受茶湯裡的香氣,飲茶後回味茶香是否持久?

認真品嘗一杯好茶,除了聞起來有香氣外,喝茶也要能嘗到香氣。

而這從茶湯裡喝到的茶香,用專業的說法稱為「茶香落水」。

如果一款茶只是聞起來香,喝起來不香,那這樣的香氣太輕飄,並不高級。

最後當連續喝過幾杯茶後,可以認真感受喉嚨裡的回味,看看是否有唇齒留香的感覺。

通常好茶喝過後,口腔裡能留下舒服清爽的茶香。

而劣質茶的芳香物質積累少,喝茶過後留不下明顯的愉悅感受,回味裡沒有茶香!

《5》

選茶第四步,嘗味

唐代的盧仝,寫過一首著名的《七碗茶》。

「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

好茶的滋味,可以給人帶來舒服放鬆的體驗。

品質好,養分和風味物質含量豐富的好茶,搭配上恰當的衝泡方法,泡出來的茶湯滋味分外可口,令人回味無窮,戀戀難忘。

如果是品質不高,產區工藝普通的茶葉,泡不出好的味道。

不同的茶葉,擁有不同的口感。綠茶滋味清爽,紅茶滋味清甜,黑茶濃重厚實,白茶則是鮮醇甘爽。

但在喝茶品嘗時,可以通過以下的共同點,區分茶葉的品質。

1、看茶湯的清爽程度,好茶一定是爽口的。

茶作為健康飲品。

優質的好茶,茶湯滋味會帶來不少愉悅的享受。

不同的茶,不論口味如何再變化,茶湯的口感一定是清爽的。

如果一杯茶,茶湯入口澀,刮舌面,茶湯吞咽入喉時有「鎖喉感」,滋味感覺黏膩等等。

那這類嘗起來不清爽,不好喝的茶,品質註定不會高。

2、一杯好喝的茶,苦澀味不能太重,苦味要能化解開!

伴隨著制茶工藝的發展和進步,古話裡常提到的不苦不澀不是茶已經成為過去式。

真正的好茶,味道嘗起來是不濃烈,苦澀感不重的。

因為茶湯的苦味主要來源自咖啡鹼。澀味主要來源自茶多酚。

如果茶園環境光照強,日照時間長,那麼茶葉內會積累不少苦澀味。

而高山茶,因為多雲霧,所以苦澀味含量高,鮮爽清甜的風味含量更高。

高山雲霧出好茶的背後,擁有科學依據。

當然,在實際喝茶的過程中,不排除個別的茶樹品種嘗起來苦味很重。比如雲南普洱的個別品種。

但在最終喝茶時,苦味要能化開,不在舌面上長時間停留,特別重要!

3、茶湯醇厚飽滿,滋味層次豐富,回甘生津持久,最能檢驗茶葉的硬實力!

鑑別茶葉好壞,要看內質的積累。

內質豐富的好茶,養分豐富,泡茶時能浸出不少的有益物質。

所以,好茶泡出來往往是醇厚飽滿,細膩綿柔,喝起來有「內容」的。

如果是內質寡淡的茶,湯感薄,喝起來沒有內容。

用打比方的對比,就是營養的雞湯和普通白開水的差距。

最後,好茶因為有益成分含量高,所以喝茶過後人體會有舒服的體驗。

回甘生津持久,唇齒留香,口腔清爽,特別舒服!

《6》

品茶,是一件陶冶身心的雅事。

一本書,幾杯茶,一段閒暇,幾縷清風。

沉浸在茶香的氛圍裡,天涯漫漫,任你逍遙。

七月的盛夏裡,享受好茶帶來的韻味。

寂寥時光茶裡過,偷得浮生半日閒。

特別的閒適、自在、悠閒、安逸。

紛繁的茶圈裡,學幾招鑑茶的基本功。

選好茶,泡好茶,品好茶。

唯有一杯好茶,能令人相看兩不厭!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綠茶、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它們的適飲期在這裡,別耽誤了
    烏龍茶, 它屬於半發酵茶,最常見的特徵,是它保留了綠茶的鮮爽,及紅茶的醇厚,是一款較為中庸的茶,加上產地多,工藝多變,更給烏龍茶平添了幾分趣味性。紅茶,全發酵茶,經過全發酵後,茶葉當中的茶多酚被大量氧化分解,最大的特點是茶湯醇厚,香氣方面,像正山小種一類,擁有獨特的桂圓香,傳統煙燻工藝的小種紅茶,還有一股松煙香。
  • 白茶、巖茶、紅茶、綠茶、普洱茶,可以根據茶湯湯色判斷品質嗎?
    有的人,喜歡白茶的那股鮮爽滋味。 有的人,喜歡紅茶清甜的湯水。 ………… 六大茶類中,白茶、紅茶、烏龍茶,綠茶等等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華。
  • 白茶、巖茶、綠茶、紅茶、普洱茶,六大茶類裡,哪一泡茶好喝?
    但這對高品質的好茶而言,太浪費。特別是高山白茶、名優綠茶等,第一道茶湯內包含著不少的養分、風味物質,平白倒掉不喝實在可惜。至於六大茶類裡,是不是所有的茶都適用「三衝四衝是精華」的說法,有待商榷。因為不同形態,不同泡茶水溫,不同喝茶情況下。
  • 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紅茶、巖茶,分別需要什麼水溫衝泡?
    「綠茶和白茶都很嫩,水溫是不是要降低到85℃?巖茶和紅茶可以用沸水嗎?」面對茶友的一連串問題,三言兩語肯定是說不清的。於是,今天就專門來說一說,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紅茶和巖茶,分別需要什麼水溫衝泡?
  • 春茶上市在即,白茶、紅茶、綠茶、普洱茶,衝泡方法你都備好了嗎
    2020年度的春茶,綠茶、白茶、黃茶、紅茶、普洱茶、烏龍茶正在緩緩回歸。然而,要想盡情體會春茶的美妙滋味,少不了搭配正確的衝泡方法。究竟,不同的茶該怎樣才能泡得更好喝?下文的內容裡,將會有詳細介紹。品質好的武夷巖茶,泡茶喝茶時不需要洗茶。蓋碗泡茶時,第一道泡出來的茶湯,完全可以放心喝。武夷巖茶裡的頭道茶湯,還有「還魂湯」的說法。等一泡茶的滋味喝到盡頭後,再喝頭道茶湯,別有滋味。
  • 白茶、巖茶、紅茶、綠茶、普洱茶,怎麼泡好喝?請掌握正確投茶量
    然後評出來的結束是,茶葉品質不好,喝起來有苦味。不明就裡的人坐在一旁,感嘆著「大師」的試茶功力。然而,站在客觀的立場看,這投茶量明顯太多了。泡出來的茶湯顏色極深,看起來就特別濃重苦澀。那不論綠茶、黃茶、紅茶、白茶、黑茶、青茶等等,掌握好合適的投茶量,特別關鍵。為了確保投茶量數量的準確,得出最佳的茶水比例,泡茶桌上備一把克秤稱茶,很有必要。那什麼是茶水比例呢?茶水比例是茶與水的搭配。
  • 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紅茶、綠茶,喝茶時,你都稱茶了嗎?
    自然,學會精準投茶,更為重要。沒有精準投茶的,大概是還沒有發現這一因果關係,不知道這小小的投茶量,也是會影響茶葉的印象分。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整個地球。投茶量,就是撬動巖茶品質的那個支點。
  • 普洱茶究竟是黑茶?紅茶?還是綠茶?
    其次要結合茶葉品質的系統性。茶類的發展歷史先後,也可作為茶葉分類依據的參考。根據製法和品質的系統以及應用習慣上的分類,按照黃烷醇類含量多少的次序,可以分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青茶、紅茶六大類。國標「普洱茶」的界定看完了六大茶類的標準,咱們再來看看目前國家標準對於普洱茶的定義。
  • 不論綠茶、白茶、還是紅茶、巖茶、生普,要不要洗茶,品質說了算
    反倒是對這近幾年興起的福鼎白茶,情有獨鍾。村姑陳這邊的白茶,她大部分都喝過。難得她有空過來一趟,就想著用荒野牡丹招待她,這款茶她還沒嘗過。那陳了近四年的荒野茶,去年底臘月的時候,剛剛開箱。「我覺得,喝白茶就和喝綠茶一樣,不需要洗茶。」看來,關於喝茶要不要洗茶這點,我們兩人的觀點一致。不過在村姑陳看來,這並非是白茶像綠茶那樣,可以不要洗茶。而是好茶都不需要洗。
  • 黃梅時節家家雨,梅雨來臨,巖茶、普洱、白茶、綠茶該如何儲存?
    那究竟,梅雨季節來臨後,無論綠茶、紅茶、白茶、巖茶、黑茶、普洱茶。這些不同的茶葉究竟該如何防潮呢?《2》焙火的巖茶,包裝嚴實密封是關鍵。武夷山的巖茶,名氣很高。當時看到這,心裏面就在想。江湖上傳言的普洱茶隨便放,存茶要求不高的說法,看來都是假的哇。普洱茶的保存也是怕潮的,要儘量放在乾燥的地方,密封儲存。要不然,存壞的普洱茶會有一股子黴味、倉味。
  • 紅茶、白茶、普洱茶、巖茶,如果過了包裝上的保質期,可以喝嗎?
    提到這點,讓不少人難以理解:這事關食品安全,怎麼沒有有關部門專門管一管?其實大家可以將保質期,看作是廠家的一個承諾。承諾在標註的期限之內,食品的品質符合國家標準規定。除了食用的安全性外,還包括風味、口感和外觀等,不易變質。
  • 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紅茶,日常喝茶,家裡要備這麼多品種嗎
    在紅茶、綠茶、黃茶、黑茶、青茶、白茶之外,還有茉莉花茶......如果有一個人,說,這些茶,他都精通,都能喝懂,都非常專業嫻熟,那有很大的概率,是在吹牛。術業是有專攻的。比如要說懂得武夷巖茶,就有很多功課要做。要懂得認茶樹的品種,像當家花旦水仙,肉桂,它們的茶樹長什麼樣,它們的葉片與樹形樹冠有什麼特點,它們的門科屬種分別是什麼.....要懂得區分巖茶的產區,喝過正巖、半巖、外山等各大產區的茶。分得清不同產區的水土和氣候,對茶青品質的影響。
  • 紅茶,綠茶,普洱茶,這3種茶誰更適合我們長期飲用?
    喝茶的好茶,不僅是自己看書還是聽別人嘮叨,大都已經知曉,總結下來就四個字,有益健康。但我們不能太過重視茶的功效,而是應該多在意茶的香氣和口味。畢竟茶並不是藥,也不建議把它當成藥,這樣就失去喝茶的初衷。沒人會奔著喝茶的目的去喝茶,大家幾乎都是為了想要品嘗香氣濃鬱的茶,喝滋味鮮爽的茶,說到底,茶葉就是一種健康飲品,飲用價值是最關鍵的。
  • 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青茶,六大茶類的分類是按顏色區分嗎?
    綠茶紅茶是按不同顏色分嗎? 還是說,用綠茶樹做出來才是綠茶,紅茶樹做出來就是紅茶? 為什麼白茶看起來不太白,為什麼還叫白茶? 烏龍茶到底又是什麼茶? 上述有關六大茶類的基礎分類知識,下文就來好好細說。
  • 掌握好四個技巧,再也不怕綠茶、紅茶過期了
    前段時間,聽某人說喝過十年,二十年的老綠茶,這就太誇張了。 綠茶,真的可以存那麼久嗎?不會變質? 想當年,有位茶友喝到五年陳的老白茶,都很是開心。 俗話說,知足常樂也就是如此了吧。
  • 淺談 紅茶、綠茶、普洱茶適合何時飲用
    在這即將到來的陽春三月,武夷今日雖然沒有太陽,可是還是讓人感覺到了一片春意黯然。溫度悄悄的飆升到了20°,忍不住讓人覺得夏天將至。晨起泡杯巖茶,思考一下人生,享受一下疫情帶來的休閒時光,不知不覺肚子已咕嚕嚕在鬧騰。
  • 普洱茶到底是紅茶還是綠茶還是黑茶?
    普洱茶到底是紅茶還是綠茶?對於剛開始喜歡上喝茶的茶友,都會問這個普遍迷惑大眾的問題。簡而言之,普洱茶基本算是黑茶。但是在市面上也有普洱紅茶,普洱綠茶。今天中吉號就來簡單的教你分辨:普洱茶和紅茶、綠茶的關係。
  • 普洱茶是紅茶嗎?普洱茶屬於什麼茶?
    普洱茶是紅茶嗎?有不少人有這樣的疑問。我們六大茶類有——紅茶、綠茶、黑茶、白茶、青茶、黃茶。(一般情況下都不將花茶算在分類中,它屬於再制茶類)這六大茶類分類的依據是制茶工藝、茶湯的湯色等品質特徵。普洱茶因雲南普洱而得名。
  • 綠茶玻璃杯泡,白茶蓋碗泡,普洱紫砂壺泡,這是衝泡固定公式嗎?
    最近收集了一些茶友們的問題,有在問「綠茶是不是只能玻璃杯泡?」,也有問「紅茶是不是只能用壺泡?」,更有問「白茶是不是只能用蓋碗泡?」……那麼,這些看似約定俗成的茶葉與茶具搭配,是像數學公式一樣固定的嗎?還能有別的選擇嗎?
  • 普洱茶屬於什麼茶,普洱茶和綠茶,紅茶的區別
    普洱茶是什麼?原產地:一種茶,已發展成以地名命名的特產茶。 普洱茶原產於雲南普洱地區,並在普洱市分發。 普洱茶品種是什麼?茶樹的鮮葉是普洱茶的品種,即雲南大葉樹種的茶樹的鮮葉。普洱茶的原料是什麼,普洱茶生茶和熟茶的區別奇特的原料:它是由雲南大葉種曬青製成的,然後發酵。 後發酵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自然貯藏,緩慢發酵和長時間自然發酵,普洱茶成為傳統的普洱茶。 另一種是將綠茶乾燥後通過人工發酵法生產的普洱茶。各種壓實普洱茶被稱為現代普洱茶或熟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