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海外,是日本人的社會地位高,還是中國人?

2020-12-24 彩虹的星星

以前在海外,如果有一件拉風的事情,是黃皮膚的人幹的,白種人一般都會認為是日本人幹的,因為日本國富民強,而且科技也很發達,是難能可貴的世界強國,在黃種人中。而中國雖然人口眾多,海外移民人口之眾,在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不過中國民貧國弱,文化落後,自己吹噓自己的文明有多了不起,別聽那幫傻大粗的,就會扛包。一個世紀以來,華人在海外的地位都是很低的,他們受到了許多不應有的歧視,就算是在中國近鄰的東南亞一帶,華人的地位都是如此,李光耀的經歷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直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國華人都是被歧視的對象。

海外黃種人

直到進入新世紀,中國幾十年來改革開放積攢的厚勁一下子爆發出來,國力在短時間內出現了井噴式的增長,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中國人終於屌起來了!比起巴黎、倫敦這些比較厚重的城市,我們更喜歡卡達、馬爾地夫這樣紙醉金迷的地方,西方人被亮瞎了眼似地看著我們一擲千金,心裡嘖嘖感嘆,這幫狗日的,是不是人生的!我們的富豪坐著私人飛機遊走世界各地,做著別人想都不敢想的大買賣,外匯儲備世界第一,你問一下誰敢找我們PK!西方人終於驚奇地發現,世界的東方出現了一批爆發戶,他們正在滿世界地投資,仿佛整個世界已成了他們的商業戰場。這時候,與萎靡不振的鄰邦相比,顯然,我們是毫無疑問的正當紅的今日之星!然而我們的科技與文化,似乎還遠沒有實現令西方人震驚的頹變,我們也確實與西方與日本在這方面有較大的差距!

貝利與日裔妻子

每一個民族,當國內形勢不容樂觀的時候,就有大批生活困難的底層人遠赴海外,尋一條出路,日本人也不例外。二十世紀初,日本還很貧窮,國內經濟落後,雖然已經明治維新好幾十年了,但國內矛盾重重。在這種情況下,許多日本人斜穿太平洋,來到需要大量勞動力的巴西,在解放了奴隸沒有勞動力的種植園工作。後來他們憑藉自身的努力,逐漸成為巴西社會一個特別有存在感的群體,這特別像華人在美國的經歷。

白人也自卑

這個世界自古就存在歧視,像六國人看不起秦人,中原人看不起蠻夷。現在的世界也是如此,任何一個弱勢的族群想要獲得別人的尊重,就必須自己去證明,不要抱怨這不公平,那不公平。這個世界本來就如此,就你也免不了這個俗!至於公不公平那是另外一回事,你可以去呼籲,但不要指望憑這個來改變你的境地!

相關焦點

  • 日本人的祖先是中國人嗎?「徐福東渡」到底是歷史還是傳說?
    中國和日本兩個國家文化內涵極其相似,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日本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鄰邦。而且在古時候日本對我國的文化非常羨慕和推崇,這也導致了他們直到現在,很多文化形式依然是在仿照我國。那麼日本人的祖先是誰?他們的祖先也是中國人嗎?
  • 在日本人心目中呂布的地位為什麼這麼高
    呂布在日本人心目中的位置為什麼這麼高呢?在玩光榮的三國遊戲裡就發現了這個問題。除了三國志,三國無雙這類熱門遊戲外,老遊戲<三國志戰記2>,裡面除了魏蜀吳之外還有一個派系,不是火燒洛陽的董卓,也不是河北之王袁紹,而是中國人主流文化裡不太接受的呂布。
  • 日本人均GDP比中國高,為何卻是中國人到日本爆買?
    日本人均GDP確實要比中國高,大約是年收入3萬多美元,而中國人均年收入1萬美元。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日本人從沒有到中國爆買,反而是中國人喜歡到日本爆買,這是為什麼呢?對此,專家們解釋稱,人均GDP與人均收入並不是一回事,人均GDP是每個人平均一年創造的新財富。但不同國家在財富分配結構比例是不一樣的,人均GDP還要扣除政府的稅費、企業的利潤,真正老百姓的實際可支配收入遠沒有這麼多。中國現在有很少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了,生活水平並不比日本人差,所以他們就會到日本去爆買商品。
  • 日本首富孫正義是華人還是日本人?他為什麼是中國人的名字
    追溯三代,孫正義的原籍應為韓國大邱,他的祖父在日本殖民朝鮮時期移民到日本九州,到孫正義這已經是韓國孫氏在日本生活的第三代了。韓國的孫氏還是很多的,我們所熟知的球星孫興慜,演員孫藝珍等。孫正義小時候家裡非常貧困,加之沒有日本戶籍還得掩飾自己的韓裔身份,他一度為此非常自卑糾結,一度以「安本正義」這個日本名字入學,最後孫正義選擇繼續做日本人,並加入了日本國籍。但是戰後的日本政府十分不願意給予在日韓國人日本國籍,孫正義也是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娶了一位名叫大野優美的日本妻子才拿到的日本國籍。
  • 這四個中國人深受日本人敬重,在中國卻沒什麼地位
    中國和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在歷史上,中日曾友好共處,也多次爆發過戰爭。不過,拋開二者之間的恩恩怨怨,日本無疑是東亞文化圈中受中華文化影響最深的一個國家,時至今日,他們的很多文化習俗還是延續著古代中國的模樣,如茶道、文字、傳統服飾等等。
  • 中國人在日本②|池袋華人的身份認同
    【編者按】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於2018年牽頭啟動了南京大學本科生國際科考與科研訓練項目「中國人在海外的社會適應與社會融入狀況系列調查」。高校教師帶隊,與本科生一道走出國門,每年前往不同國家進行實地調研。研究團隊通過觀察與訪談的方式走進具有代表性的華人社區,力圖闡釋華人在海外不同文化環境中的生存與發展狀態。2018年,項目組調研在韓國生活的中國人。2019年項目又選擇日本東京都豐島區的池袋華人社區開啟第二次調研。整個調研過程歷時近兩周,研究團隊共完成了對30位池袋華人經營者的深度訪談。
  • 日本人為什麼能區分誰是中國人?日本網友表示,因為中國人顏值高
    日本人拘謹又愛鞠躬,長著齙牙羅圈腿,韓國人大餅臉小眼睛,大白臉紅嘴唇千人一面大呼小叫沒禮貌。中國恕我說不出來,風格太多。畢竟咱56個民族兄弟姐妹各有各的特色,主要還是看氣質!日本人有更多亞洲矮黑成分,所以看上去更東南亞,而中國人的話,上古時期中國的土著也是矮黑居多,但是後來幾千年來各種民族種族之間交流戰爭融合,逐漸混血形成現代中國人,基因構成不同,自然長得就不同。中國人的人種構成比日本複雜。
  • 為什麼海外動漫裡的中國人形象 成龍和熊貓最搶鏡?
    黃禍是於19世紀末期成形的一種極端民族主義理論,主要是宣揚黃種人對白種人的威脅,矛頭主要針對中國和日本等亞洲國家。受當時西方排華運動的影響,擁有尖下巴、八字鬍、細長眼,且總是策劃各種邪惡勾當的傅滿洲博士開始出現在美國影壇,進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影響了不少海外文娛創作對中國人的描繪,其中也自然包含了動漫。
  • 中國人在日本④|池袋華人家庭的教育模式
    【編者按】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於2018年牽頭啟動了南京大學本科生國際科考與科研訓練項目「中國人在海外的社會適應與社會融入狀況系列調查」。高校教師帶隊,與本科生一道走出國門,每年前往不同國家進行實地調研。本文圖片均由南京大學「中國人在日本的社會適應與社會融入狀況調查」科考隊提供移民家庭中,代際關係不可迴避的一環是親代對子代的培養模式,這涉及到父母對子女的身份期望、學業期望和未來發展期望。先前有研究表明,在日中國人對子女的文化認同期盼呈現出一種複雜的矛盾狀態:一方面他們希望子女能夠儘快融入日本主流競爭,另一方面他們又並不願意子女完全忘記或丟棄自己的中國身份。
  • 古代日本花魁,社會地位奇高,普通人見一面幾乎傾家蕩產!
    當然日本也不例外,在日本古代時期,有一群特殊的女人。他們就是日本地位最高級的遊女「花魁」。雖然職業極為特殊,而且工作內容大家也基本了解,但是日本花魁的社會地位卻是很高的。上面這張圖片就是古代日本的花魁,他們時常畫著精緻的妝容,穿著華麗的和服。每個人都掌握這很多技藝,這其中就包括茶道、舞蹈、樂器等。而除了這些之外,還需要很高的顏值,經過重重的選拔和淘汰,最優秀者才能成為花魁。
  • 近現代日本女性社會地位是如何演變的?
    因此,有必要先對二戰前後日本社會中女性地位的變化做一個簡單的梳理。從明治時代到二戰結束之前日本女性地位的演變「曰本的社會是一個按照年齡、性別、家族關係、社會關係的不同組織起來的擁有上下之分的階層制社會。」
  • 外國網友熱議:現在的日本人 對中國人的認知到底是怎樣的
    日本人對中國有怎樣的感情?就讓我們從外國網友在quora的回答找一下答案吧:* 從根本上說,日本人和中國人在彼此之間都滿懷偏見,但是我認為中國人在口頭上談論的比日本人還要積極,日本人對此則更加的含蓄。據我在日本的生活的經驗來說,大多數的日本人其實不恨中國人,他們只是簡單的把他們當作沒有文化的或者是原始社會的。日本人他們將中國視為威脅他們日本安全的潛在威脅。
  • 日本武士的社會地位如何?權力雖最大,但地位只能排老3
    而深受中國文化薰陶的日本也不例外,社會分工基本遵循「士、農、工、商」的模式,圍繞天皇服務的貴族構建「公家」駕馭農工商以及兵(包括武士)。直到12世紀前後的保元之亂,那時日本執行二元的院府體制,由退位天皇稱上皇執掌的院府和天皇直轄的「公家」共同治理日本,但一山難容二虎,時任崇德上皇和後白河天皇就誰為主的問題大打出手了。
  • 有人說,日本人是中國人的後代
    今天我們挑選其中的一節:「日本人是從哪裡來的?他們真的是中國人的後代嗎?」 日本是一個非常奇特的國家,就像《菊與刀》這本書所寫的那樣,整個民族都充滿了矛盾和讓人不解的地方。 這樣神奇而又充滿矛盾的民族是怎麼誕生的呢? 我們一起來看看。
  • 中國海外撤僑時,如何找出混入的日本人?我軍這一招果然很聰明
    但是在國外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還是有些風險的,而且很多地方的人對現在的中國人還是有著偏見,我們經常能看到華人在國外被襲擊的新聞。而且不僅是旅遊,現在很多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也將工廠設置在了國外,因此還有很多中國人是在海外工作的。但是那些人工成本低的國家一般也就意味著不發達,有的國家還經常發生戰亂。
  • "我,中國人,不是日本鬼子!"——反日風潮下的美國華人
    建國以來,從太平洋對岸源源不斷地迎來了不少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的新客人——中國人、日本人,以及更多亞洲族裔。對於白種人來說,他們都是含蓄、內斂、勤勞、聰慧的「東方人」。數百年來,這些「東方人」的形象,在慢慢地發生著變化。。。在中國人眼裡,美國華人社會的大發展,要從十九世紀著名的加利福尼亞淘金熱說起。
  • 海外網評:2020日本年度漢字背後的社會心理
    來源:海外網2020年12月14日,日本年度漢字「密」公布。(圖/京都新聞)據《讀賣新聞》12月14日報導,「密」字當選2020年日本年度漢字。「密」字當選今年的年度漢字,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今年2月,新冠肺炎病毒在日本快速擴散,儘管日本人平時注重衛生、經常佩戴口罩,但也未能抵擋住病毒的來襲。從3月開始,為便於人們更好地理解疫情防控要領、方便在生活中操作,日本政府積極呼籲民眾在家注意通風換氣、不要前往人員密集場所等。
  • 去日本看病「賓至如歸」 海外護士八成中國人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中國人將來在日本就醫將會得到中文服務甚至是中國人的服務。據《日本經濟新聞》消息,日本厚生勞動省預計到2020年東京奧運會舉辦時,將有很多外國人來日。為此,厚生勞動省致力於2020年前在全國設立30所能夠對應多種語言的據點醫院。不過,僅僅為外國人提供定點醫院僅僅是解決了硬體問題,相應的軟體服務也應跟上。
  • 「大哥」的成龍,在國外地位有多高?看傑森斯坦森的態度就懂了!
    現在像成龍這樣的演員已經不多了,因為現在太多的流量明星們動不動就找替身。有危險就找替身,行程衝突了也找替身。所以成龍的精神讓所有的同行都感到佩服,觀眾們也很喜歡他的表演,現在得他配得上巨星這個稱號。如今在香港娛樂圈工作的明星們都會叫成龍一聲大哥,此時就有網友好奇在國內地位如此高的成龍,在國際上的地位又是如何的呢?1971年成龍在香港出道,當時香港娛樂圈很亂。
  • 如何與「對海外無感」的日本人交朋友?談談日本年輕人的內向意識...
    人們將「選擇海外留學的日本人逐漸減少」、「不願意赴任海外」、「日本人在海外的存在感變弱」等社會問題歸因於「年輕人的內向意識」。 【內向意識】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