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稱三國江東第一人!借袁術之勢臥薪嘗膽,後靠自己統一江東

2021-01-08 三國志諸葛村夫

提起江東小霸王大家自然而然的就能想到孫策。

孫策在父親去世後,他選擇暫時隱忍,借著父親好友袁術的勢力逐漸發展自己並成功盤踞在江東一帶,他能在江東立足也要歸功於他的知人善用和治理有度。就在袁術打算立國稱帝的當口上,孫策由於袁術對其允諾的戰功每每食言而與之決裂。最後靠著自己多年來積攢的勢力拿下豫章完成了江東的統一。而他的有勇有謀也體現在了現在的大火的手遊《三國志·戰略版》中。

遊戲中的他依舊如歷史中一般是勇猛的戰鬥武將,在開荒段只有5統御的他受到了絕大多數玩家的青睞。再看四維屬性,他的武力成長相當不錯,如果佩戴進攻性技能在戰鬥中可以更高頻次的觸發自身所攜帶的技能效果從而造成更高的傷害。由於這波在兵種適性上增強了孫策的槍兵屬性,使得它能搭配的武將數量更多,適應的陣容靈活性也就更大。

【被動戰法】江東小霸王:戰鬥中,普通攻擊後有機率對目標再次發起猛攻並為我軍單體恢復兵力;自身為主將時,戰鬥前2回合。使敵軍單體首次受到傷害提高。

分析:他的天賦技能大家可以看到是類似雙重打擊的效果,但是又多出了一個治療效果,而可貴的是孫堅的治療效果的強度取決於自身的武力值,這就讓以物理為主的孫策也能完美發揮技能的屬性。而當孫策在主將位時還會基於對方兩回合的易傷BUFF。

在這我要說一下:這個技能給人的感覺完全就是能打能奶還能削。我們再看看100%的發動概率,雖然普攻只有35%的機率但是一旦觸發那就是一次毀滅打擊。

學習戰法推薦:

兵鋒:使自己和友軍單體進入連擊狀態持續1回合。(只要能多打一下,觸發被動的機率就高一分)

所向披靡:自己1回合準備,對敵軍全體造成兵刃傷害。(高額傷害率,配合破陣狀態使用效果極佳)

強攻:使自己進入連擊狀態。(增加普攻次數最大化被動的觸發條件)

雖然給予自身連擊BUFF的技能有不少,但是我們最好還是挑一個帶就可以了,避免技能衝突。

孫策搭配組合推薦:

1. 前期組合:孫策+曹彰+關平(統御15)

分析:再這套陣容中,關平和曹彰都自帶很強的輸出和控制能力,搭配孫策作為主將能使隊伍變得能控能打還能奶。低統御和4星副將在遊戲開荒期也相對友好的多。

2. 後期組合:孫權+孫策+太史慈(統御17)

分析:獲得連擊狀態的孫策搭配上太史慈在遊戲後期可以為孫權不停的增加各種BUFF,而在這個隊伍裡孫策並沒有太大的輸出壓力,相比於輸出更需要做的時輔助和治療全隊,閒暇之餘偷偷傷害即可。

遊戲中的武將搭配在這裡是說不完的,而且隨著這次針對孫策的加強又將有一波新的陣容橫空出世,首當其衝的或許就是吳槍。那以孫策為主的吳槍陣容該如何搭配武將和戰法呢?大家可以在評論區裡集思廣益。

不說了,村夫要去抽孫策了!

三國志·戰略版,啟動!

相關焦點

  • 叱吒風雲的江東小霸王,怎麼在三國殺移動版裡就變成孫笨了?
    追根溯源,笨這個字還要追溯到當年三國殺剛剛推出風林火山擴展包的時候,當時的一位武將——孫策。笨,這個字,最開始就是用來形容他孫策的。可能會有朋友感到疑惑,好端端的江東小霸王,怎麼就變成孫笨了呢?孫策,字伯符,是東漢末年割據江東的軍閥之一。和我們上期講述的孫堅一樣,孫策也是東吳政權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孫策承父遺志,先是屈身在袁術手下,擊破了劉繇、太史慈等人。袁術稱帝後,孫策與袁術決裂,被朝廷封為討逆將軍,後來跨江進攻劉表,最終攻佔豫章郡統一江東。可惜英年早逝,26歲時為許貢門客所殺。就是這樣一個叱吒風雲的江東小霸王,在三國殺移動版裡卻被黑成了孫笨。
  • 江東猛虎孫堅如果沒有被箭射死,放眼三國,無人能比
    如果孫堅不死,了不得了,江東猛虎孫堅,大兒子江東小霸王孫策,再加上孫權的識人善用,別說拿下荊州,統一南方沒有問題,可北上和曹操一決雌雄。
  • 江東小霸王孫策,是如何打遍東吳無敵手,坐穩江東的?
    我們有個印象,認為孫家是江東的大族,其實根本不是。孫堅完全沒有靠家世背景,他是靠戰功一步一步打響他的名聲,尤其是討伐董卓之戰,孫堅斬殺華雄名震天下。由於袁術上表朝廷,封孫堅為破虜將軍,所以孫堅又被稱為孫破虜。可惜孫堅37歲那年,在戰場上喪命。當時孫策才17歲,但接下來就是江東傳奇的開始。
  • 東吳以江東六郡為根基,那麼歷史上的「江東」是現在的哪裡呢?
    三國時,小霸王孫策在其父孫堅死後,率領其父的舊部過江襲取江東,擊敗劉繇、王朗、嚴白虎等人,兼併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建立霸業。甚至曹操在聽說孫策的驍勇後,稱讚「獅兒難與爭鋒」。在孫策死後,孫權上位,年紀輕輕的小將軍成了一方霸主。
  • 孫策少年成名,奪取江東建立基業,稱得上是一代英豪
    三國在中國歷史上註定是一個讓人銘記的時代,在這個時期出現了很多讓後世感慨讚嘆的人物。他們中有的人因為勇猛聞名,有的因為計謀過人聞名,而孫策就是其中一位勇猛過人的人物。他是三國時期江東的奠基者,他的父親早年就戰死在戰場上,孫策在不到弱冠年紀的時候就不得不接管父親留下的殘存勢力,護佑一方的百姓。
  • 全戰三國:幾個可以「farmer」狠角色之「江東山賊王」
    全戰三國:幾個可以「farmer」狠角色之「江東搞事虎」今天要說這個角色是全戰三國剛出沒多久的新角色,雖然作為一個免費的DLC,但是質量居然跟付費DLC不相上下(*ω< ) ;順便黑一下戰役中八王篇;簡直就是換了個MOD,還不如嚴白虎好玩,哈哈哈哈~說一道一萬,廬山真面目就是他,匪盜中的「東吳德王」——嚴白虎
  • 江東肱股之臣,三國智慧謀士,魯肅人生三兩事
    東漢末年,烽煙四起,群雄爭霸,三足鼎立, 那是一個戰亂紛爭不斷的年代,同樣的道理,那也是一個人才輩出,英雄爭鋒的年代,武將之間的爭鋒,常見於刀光劍影之間,而文臣謀士之間的爭鋒,則掩藏在一次次的戰爭,一次次聯盟、妥協、爭辯之中,表面上我們看不出什麼,但是文臣謀士之間,只要雙方發生碰撞,那麼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沒有硝煙的戰爭,三國時期也出了很多著名的謀士
  • 孫策不死,沒有三國,他做了什麼事情?這麼恐怖
    在三國演義中把孫策比作了小霸王,因為項羽也曾經來自江東地區,有著小項羽的稱號。早年孫策因為其父親孫堅被劉表截殺後,不得已投靠了當時在江南地區實力雄厚的袁術,但不被信任。 公元194年,孫策知道自己在袁術手下肯定是難以成事,在徵求袁術同意下,要回了自己父親孫堅的部將程普韓當黃蓋等人,開始了他的開疆擴土的生涯。
  • 袁術與曹操的「陳國之戰」,袁術為什麼莫名其妙地望風而逃?
    在與曹操的「陳國之戰」中,袁術望風而逃,很輕鬆地被曹操擊敗,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袁術僭號對與其他勢力關係的影響袁術僭號無疑是一個非常愚蠢的舉動,這對他在各個勢力中的關係起到了非常惡劣的影響。原因大概是漢室仍然維持的尊嚴和人心上的影響,以及被打上亂臣賊子標籤後的巨大風險,這個在這裡就不多說了。
  • 鬼谷子謀略學:孫策在短時間內打下江東的關鍵要素是什麼 ?
    鬼谷子案例研究——三國篇 第二九章 孫策在短時間內打下江東,關鍵要素是什麼? 後來,孫策自己投奔到了袁術那裡。畢竟對於孫策來說,自己發展還是有點不切實際,一來是因為他的年齡還小,二是沒有經過歷練。到了袁術這裡就不一樣了,各種鍛鍊的機會是很多的,這為孫策自己創業打天下積累了不少的實踐經驗。而且,袁術也特別喜愛他,沒事兒就常常感嘆:「如果我袁術也有一個像孫策一樣的兒子,那真是死了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 三國真正的名將其實只有2位,一人威名震江東,一人威名震華夏
    常言道:亂世出英雄,三國堪稱千年難得一遇的亂世,英雄人物自然尤其之多。光縱橫沙場的猛將而論,便有呂布、關羽、張飛、張雲、馬超、許褚、典韋等人。但是其中能稱得上"名將"的卻少之又少,名將除了自身勇猛之外,還有需要卓越的軍事才能,甚至需要對後世軍事思想產生重大影響。而在人才濟濟的三國時期,真正能稱得上名將的其實也只有兩位。一人威名震江東,一人威名震華夏。
  • 三國殺:東吳內部派別之爭,江東四大家族已出其三,另一族在路上
    提起三國殺中的吳勢力,我們總會認為它是一個大家族。到我們的吳王大帝孫權接班時,東吳政權已歷三世,其父兄的勵精圖治更是培養出一眾優秀的文武將領。但即使這樣,孫權襲位之時根基仍是不穩,不知道各位客官是否知道?其實在江東內部本就存在聲名顯赫的四大家族,正是由於我們的「孫換換」在江東權宜制衡,得到了這四大家族的鼎力支持,為其輸出了一眾英才武將,才最終稱霸一方,建國稱帝。
  • 白手起家的孫策,如何用6年時間,成為江東小霸王
    在歷史上,孫策19歲時依附於袁術,孫堅的舊部和兵馬都在袁術手上,而袁術一開始並未將這些兵馬歸還給孫策,這時候的孫策算得上是白手起家。在他21歲時,他以替袁術平定江東為由向袁術求得千餘人馬,隨後孫策一路勢如破竹,用6年時間平定江東並成為一方霸主,其人確實擔得起「霸王」二字。
  • 為何大家都說孫策不死,便無三國?孫權到底比他哥差在了哪裡?
    孫堅死後,孫策投靠在了袁術的手下,屢次為袁術立下大功,結果袁術這個人,任人唯親,光讓孫策幹活,卻不給孫策好處,最終激怒孫策,使孫策下定決心脫離袁術。孫策請命為袁術掃除江東,招攬兵馬,之後再為袁術爭奪天下。袁術也不傻,知道孫策脫離之心,但他認為僅憑孫策這點兵馬,根本搞不定江東。
  • 孫策真有可能死於郭嘉之手?他若沒有被刺殺真的有可能一統三國?
    孫策轉鬥千里,盡有江東,聞太祖與袁紹相持於官渡,將渡江北襲許。眾聞皆懼,嘉料之曰:「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策臨江未濟,果為許貢客所殺。
  • 劉備錯過的三國猛將,酣鬥小霸王堪稱三國江東最強戰神
    中國歷史上項羽是華夏冷兵器史上最強悍的勇武、也是華夏古代戰爭史上頂尖的戰術指揮能力,三年就推翻秦帝國的首功之人,亦是巨鹿之戰、彭城之戰兩場歷史上兵力懸殊以少勝多戰役的指揮者,所謂王不過霸,霸王的可見厲害。在三國時候,孫堅長子、吳大帝孫權長兄。
  • 孫策到底有多厲害,他的死對局勢有無影響,若不死能改變三國嗎
    也許是遺傳的原因,孫堅17歲那年敢獨自一人手握大刀去抓一群強盜,而孫策17歲那年,他的父親孫堅卻被劉表手下將領黃祖所射殺,17歲還是個未成年的半大孩子,但是孫策已經承擔起生活給他的重任,在為父親孫堅守孝2年後,就開始復仇計劃。
  • 袁術之所以無法在三國爭鋒,是因為手下沒有出色的謀臣和武將嗎?
    不過在後來的諸侯的實力當中,徐州的陶謙,荊州的劉表,河北的袁紹,兗州的曹操,幽州的公孫瓚等等,這些人都隨著天下大亂,而奪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同時和袁紹同是袁氏家族的後人袁術,漸漸無法在三國爭鋒,是因為自己手下沒有出色的謀臣和武將嗎?本文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袁術的實際能力其實袁術此人本身就是一個好大喜功的性格,尤其是在後期稱帝的表現來說,更是蠢得不行。
  • 三國中最令人惋惜的人,孫策如年少不死,江東不僅是稱吳這麼簡單
    如果有人問我,三國正史中你最喜歡誰,如果我沒了解過三國正史而只看過《三國演義》的話我最喜歡的人應該是趙雲了,白衣儒將,殺伐四方,可以說是一個毫無缺點的人。不過在我了解三國正史之後我發現我最喜歡的人換成了孫策,那個人生永遠定格在青年的孫策,孫伯符。
  • 三國殺:自古江東出「梗王」!雖兵少將弱,但梗是真的多!
    #大家好,這裡是新野遊戲小站,每天給你帶來不一樣的三國殺移動版資訊,今天我們就來嘮嘮三國殺移動版的那些梗王!要說最有「梗」的,當屬絕代雙驕——「西馬神,東孫笨」,玩三國殺的這兩個梗不知道絕對是雲玩家了,代表信仰和勇氣的馬神馬超,經常被54320或5430的孫笨孫策早已成名在外,但畢竟都是老掉牙的梗,咱們要聊就聊那些你們不太熟知的,而這些梗王還都是江東的,還真是自古江東出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