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8年7月的某一天頂著烈日將它娶回家,時光飛逝已經兩年過去。當年國四版剛上市不久,新老交替,依舊選擇了國四新款高配。記得裸車8380元,還不免稅交了600元。
它就在店裡靜靜的等著我,那時候只有銀色和黑色是國四版現貨,其他顏色要訂。毫不猶豫選擇了銀色,UU原廠是標配護槓和尾箱的。
關於UU的外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已經很努力想把它拍的好看點,但註定和漂亮無緣了。老款原廠贈送的尾箱質量一般還不是快拆,但是那個靠背缺很軟很舒服。新款UU或者UY廠家已經升級了尾箱,仿夏德33風格但做工也一般,是快拆,但是箱體和底板的間隙大,跑起來顛簸會有異響,建議後期還是自己加裝好一些的尾箱。
UU的配置很低,儀表功能可以用簡陋來形容,感覺裡面就是個貼紙。油表只能參考,油箱是6L,一開始跑近100公裡指針都不動,然後迅速下降,到紅線位置只能加進去4L,好在非常省油。平常代步2個油左右,一箱油跑200公裡以上續航很好。各種開關按鈕質感手感很一般,沒有超車燈,喇叭聲音比較輕,UY的喇叭聲音很好。前面的掛鈎也是和UY一樣松松垮垮沒有質感。前置儲物槽開口很大也很深,非常實用。
原廠35W滷素大燈的亮度可以用蠟燭來形容,亮度和鋪路效果都是不及格的。建議後期自己可以更換個LED燈泡即省電又能提高亮度。前輪缺少前瓦尼擋板,感覺比較突兀,實際裡面輪胎上方隱藏個很小瓦尼但是幾乎沒什麼太大作用。原廠採用誠遠普通橡膠胎,就算2020寬升級也只是更換了花紋,但是依舊胎質偏硬又滑,優點是耐磨,但是溼滑路面的抓地能力也是不及格的。
原廠35W近光遠光亮度參考,近光亮度和照明範圍距離低速代步勉強夠用,夜間儀表亮度也偏暗,連最基本的時間顯示都沒有。
UU的動力在同級別125CC裡算非常不錯的,鈴木這顆超級芯無論是起步還是中段提速都很優秀,6.9kw 9.8Nm 配合112kg車重相當不錯。曾經跑長途,平路極速表顯115,GPS高德103。發動機震動和聲音控制的很好,就是一直拉極速,也沒有什麼震動和明顯的雜音。夏天高溫長途爬山,雖然是強制風冷,但也沒有感覺到熱衰。就是剎車偏軟60以後剎車沒有信心,車架剛性略顯不足,操控穩定性一般。
座桶空間只能勉強放下一頂標準的3/4盔,油箱蓋旁邊是鈴木小踏板一貫的高位進口孔,可以保證空氣進氣質量,延長空濾的更換周期。
UU腳踏空間寬大,腿部姿勢舒展,可以伸的很開。坐墊又寬又長又平,帶人不會擁擠,但是坐墊填充材料厚度很一般,怠速屁股下震動優點大,導致騎行是並不是很舒服,後減震調校的偏軟過濾顛簸很舒服,但是過彎支撐性略顯不足。原廠自帶腳啟動,很好踩。曾經在洗車的過程中無意按壓前臉塑料件,後尾燈附近塑料件,都會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但是騎行中無異響。騎行800公裡開始捏後剎會有吱吱吱異響,一直都沒有解決。
安裝原廠報警器拆開取下座桶可以看到內部,走線模塊安裝工整,頗有大廠風範。就是細節方面,比如原廠的座桶十字螺絲很緊,很容易擰滑絲,手把兩邊的平衡塊十字螺絲擰滑絲也拆不下來,掛鈎的十字螺絲也一樣。如果自己有能力喜歡動手,可以更換內六角更耐用一些也方便一些。
最遠一次騎UU跑了3天,每天400多公裡路程,走走停停翻山越嶺從早騎到晚,除了胳膊有點酸,車是一點問題沒有,總體來說UU的質量和穩定性都是不錯的。長時間拉極速以後,熱車怠速狀態下氣門的噠噠噠聲音會明顯一點,涼車以後會消失。保養也十分簡單只有底部一顆放油螺絲注意方向是反牙,只需要加650ml機油交換容量,齒輪油是加50ml,都千萬不要多加。空濾5000公裡打開看一下不一定需要更換,有海綿和紙濾很厚道。
有一種熱愛不分高低貴賤,不分季節氣候,不分車型,想騎就騎。關注考林留言一起聊摩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