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航天科技取得新突破,金屬3D列印已應用於運載火箭產品中!

2020-12-22 騰訊網

航天能力與實力是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重要組成與彰顯,更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部分。

雖然我國的現代航天事業相比美俄等國起步比較晚,但經過我們中國幾代航天人的努力,我們正由追趕不斷變為超越。

今天的我們中國已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世界級航天大國,新一代中國航天人正用技術創新、不畏艱難、勇於探索承擔起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助推我們中國從世界級航天大國向世界級航天強國奮力前行、闊步邁進!

點擊播放 GIF 1.9M

從神舟到嫦娥,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從載人登月計劃到載人登陸火星計劃,從玉兔二號漫步月背到建設地月空間經濟區計劃,到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拉開序幕,等等,中國航天正用我們的絕對能力與實力不斷驚豔世界、璀璨四方。

近日,我國航天領域又傳來好消息,就是我國已實現金屬3D列印技術在運載火箭上的工程應用!

據央視新聞頻道10月17日的報導,由航天科技集團舉辦的第二屆創新科技創意大賽近日在廣州落下帷幕,一批航天前沿技術在大賽中集中亮相,目前我國已經實現金屬3D列印技術在運載火箭上的工程應用。

央視網打量視頻旗下新聞頻道,解析熱點,專注時事與思想。航天前沿新技術!金屬3D列印已應用於運載火箭產品中

▲視頻

據報導,「3D列印」,專業說法叫做增材製造。相對於傳統製造中由一個鑄鍛不斷「減材」進行加工的方式,增材製造通過直接生成數學模型,對零件進行逐層堆積,可以大幅提升材料的利用率,在這個基礎上,針對鈦合金等航天領域使用較多的高性能金屬材料的3D列印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

同時,這套加工裝備採用了「七軸聯動」的方式,相比較於以往「三軸」「五軸」的裝備水平,維度更多,也就能夠滿足更加複雜的加工需求。

報導稱,目前,該技術已經在部分運載火箭、太空飛行器中取得了應用。在未來運載火箭大型零部件製造,以及可回收太空飛行器中高附加值零件的修復中,也將進行推廣應用。

值得一說的是,這並不是我國首次把3D列印技術應用到航天領域,而是首次實現金屬3D列印技術在運載火箭上的工程應用。

據此前的報導,今年5月初,我國首飛成功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上搭載著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而實驗船上就首次搭載了一臺「3D印表機」。

我國首次完成了「太空3D列印」實驗,這也是國際上第一次在太空中開展連續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3D列印實驗,其目的主要是為了支持未來空間站的長期在軌運行,以及發展空間超大型結構在軌製造和擴建。

點讚中國航天,點讚中國科技科研工作者!

中國空間站效果圖

今天的我們中國正不斷的崛起與強大,中華民族正邁著矯健自信的步伐在偉大復興的路上闊步前行。

今天的我們中國在科技、經濟、軍事等諸多層面與領域正不斷創造出越來越多的世界第一與世界前列,大國地位全球彰顯,大國實力舉世矚目!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們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砥礪前行,奮發圖強!

加油,中國!

文/深藍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中美航空航天企業3D列印技術應用進展
    自今年5月開始,從新一代載人飛船、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到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3D列印技術在我國航空航天領域得到了大量直接應用和在軌驗證,取得了重要進展。在國際範圍內,SpaceX已開始執行NASA商業載人航天任務,從龍飛船發動機到太空人頭盔,3D列印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期,我們列舉中美兩國航空航天企業對3D列印技術的應用進展。
  • 關鍵結構件3D列印技術在新一代載人飛船中的應用
    返回艙再入大氣層承受惡劣的氣動力熱作用新一代載人飛船是面向我國載人月球探測、空間站運營等任務需求而論證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此次試驗船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已具備雛形,也標誌著艙體結構、材料、控制系統等領域一大批新技術取得了重要突破。
  • 碳纖維列印突破微重力環境,長徵五號B火箭完成在軌3D列印
    根據環球時報,5月5日, 長徵五號B(以下簡稱「長五B」)遙一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將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送入預定軌道。在本次任務中,由中國科學院牽頭負責的空間應用系統在新飛船試驗船安排了在軌精細成型實驗、材料摩擦行為實驗、微重力測量試驗等三項科學實(試)驗,為未來我國空間站建設運營以及走向更遙遠的深空,進行前瞻科學研究和技術驗證。
  • 新飛船搭載「3D印表機」,我國首次太空3D列印成功完成
    本月5日首飛成功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上,搭載著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船上還搭載了一臺「3D印表機」。這是我國首次太空3D列印實驗,也是國際上第一次在太空中開展連續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3D列印實驗。此前報導:長徵五B首飛成功,專家揭秘火箭4大亮點,對飛船進行解讀昨天18時,長徵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488秒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全球5款先進金屬3D列印火箭最新進展
    南極熊導讀:在航天領域,應用3D列印技術來製造火箭正在變得流行起來,具有不錯的效率和承載能力。
  • 鉑力特中標4600萬元金屬3D列印項目,產業化應用加深加快
    鉑力特大尺寸金屬3D印表機 據南極熊了解,鉑力特2020年重磅推出了多款金屬3D印表機,包括: 3月12日發布的BLT-S450,可滿足我國大推力重型運載液體火箭發動機關鍵部件大尺寸、複雜曲面精密結構成形要求,為航天液體動力領域高質量發展賦能
  • 什麼是3D列印?我國現在的3D列印技術如何?未來呢?
    應用深化:各領域布局3D列印近年來,隨著3D列印研發技術的不斷突破,3D列印已經成功應用於航空航天、生物醫療、建築、汽車等領域,並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第一代高通量集成化生物3D印表機的成功研製,不僅推進了3D列印醫療器械、人工組織器官的臨床轉化進程,也為3D列印技術的深化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撐。
  • 透視金屬3D列印的現狀、挑戰與下一步市場格局
    技術突破與重新確立 根據MarketsandMarkets的預測,預計PBF粉末床選區金屬熔化3D列印將成為3D列印金屬市場中最大的部分。MarketsandMarkets還預測,在未來四年中,鈦合金的3D列印佔3D列印金屬的最大份額。
  • 2020年中國3D列印材料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金屬3D列印...
    未來金屬3D列印材料將迎來新爆發期經過30多年的發展,3D列印技術不斷完善,目前已形成了3D生物列印、有機材料列印、金屬列印等多種列印模式,我國3D列印材料仍以工程塑料為主。2019年7月,主營業務為金屬列印的鉑力特在科創板上市,前瞻預計未來金屬3D列印材料將迎來新的爆發期。
  • 新飛船+新火箭 中國航天邁向「四月突破」
    本文配圖均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提供最美人間四月天,春光不負趕路人。在充滿無限希望的明媚春天裡,一路風雨兼程的中國航天人正奮力實現新的突破。根據計劃,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將於4月下旬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擇機發射升空,而執行此次飛行任務的是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基礎上改進研製的長徵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
  • 金屬3D列印領域,誰才是真正的黑馬
    湖南長沙的一群材料工程學專家也在密切關注著這場媒體盛宴,他們意識到,如果能夠迅速佔領國內金屬3D列印技術的制高點,無疑將比同類企業走的更遠。2014年3月,長沙唯特增材製造技術有限公司研發團隊正式組建,這群擁有共同理想的創業者聚集在了中國長沙。團隊的核心成員中,三分之二以上都在新材料應用方面擁有多項國家級專利。
  • 金屬3D列印材料的應用領域分析
    為了使3D列印成品達到更好的效果,加快與3D列印技術配套的材料研製、升級十分關鍵。深入研究熔化沉積列印過程中的熔池冶金、凝固、熱物理、固態相變等超常材料製備與成形基礎問題,對於3D列印技術的推廣應用意義重大。 一般來看,國內外金屬3D印表機採用的金屬粉末有:工具鋼、不鏽鋼、馬氏體鋼、純鈦及鈦合金、鋁合金、鎳基合金、銅基合金、鈷鉻合金等。
  • 金屬3D列印「微鑄鍛」技術喜獲湖北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原航空航天工業部部長林宗棠表示,這種新方法製件「將為航空航天高性能關鍵部件的製造提供我國獨創國際領先的高效率、短流程、低成本、綠色智能製造的前瞻性技術支持。」使用金屬3D列印「微鑄鍛」技術製造大型螺旋槳葉,將自動化焊接技術、多軸聯動數控加工技術複合,同時使用微鑄鍛技術,在微區鑄造的基礎上,加入微區鍛造,能夠優化材料的綜合機械性能。經綜合檢驗,已進入規模化生產及實際應用階段。
  • 「嫦五」歸來「長八」待發 捋一捋我國航天發射的新一代頂梁柱
    中國網 楊佳 攝影 胖五——長徵五號 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又稱「大火箭」、「胖五」,是我國為了滿足進一步航天發展需要,並彌補中外差距,而在2006年立項研製的一次性大型低溫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也是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芯級直徑為5米的火箭系列。
  • 嫦五歸來長八待發 歷數我國航天發射的新一代「頂梁柱」[組圖]
    2016年11月3日,長徵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由此成為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並精確入軌,創造了中國航天的新高度、新速度和新精度。
  • 華科大張海鷗「微鑄鍛」金屬3D列印再獲重大應用
    2020年7月,南極熊了解到,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張海鷗團隊歷時十餘年研發的金屬3D列印「微鑄鍛」技術相繼成功應用於大型泵噴推進器槳葉、新型高爐風口等大型複雜零件及高端材料製造中
  • 「天雄科技」用3D列印航天用散熱器
    浙江天雄工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3臺工業級金屬鋪粉3D列印設備正在列印一款航天用散熱器。這邊產品剛剛下線,客戶就已經在催訂單了。「訂單已經排到今年年底,為了滿足生產需求,我們計劃再引進兩臺列印設備。」公司副總經理周新勇說。
  • 我國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成功,長徵十一號火箭有哪些優勢?
    這是我國第一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長徵十一號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是一枚四級固體運載火箭,全長約20.8米,最大箭體直徑2米,總質量約58噸,主要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有效載荷,該型火箭具有「一箭多星」發射能力、小時級發射等多項優點,被譽為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家族中的「快響利箭」。
  • 盤點3D印表機型的各種應用分類
    (文章來源:撒羅滿3d列印) 3D列印技術可以運用生活中的許多領域,這一期,撒羅滿將帶您走進3D列印技術類型的具體分享,同時為您展示印表機類型的列印方式,帶您更全面的了解3D列印領域。
  • 今年3D列印行業業發展進發生了哪些大事件?
    小到兒童玩具、耳環、紐扣,大到飛機、火箭中使用的高度複雜零部件,3D印表機已廣泛應用於諸多領域。今年整個產業發展進入了關鍵階段,發生了許多大事件,你都知道哪些呢?  中美成功驗證多種太空3D列印技術  2020年5月,新一代載人飛船實驗船在軌飛行的2天零19小時內,以航天五院為代表的團隊完成了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