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2020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在京舉辦。
作為與會嘉賓,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發表了以「擁抱社會新時代,創造產業的新未來」為主題的演講。
朱華榮指出,智能網聯趨勢勢吸引著包括網際網路企業、科技公司、跨界資本等等勢力的加入,但是,需要清醒認識到的是,簡單地把當前工作成果組合堆積起來,從本質上其實堆不出智能城市,堆不出智能生態,也堆不出智能出行和生產。
朱華榮認為,智能網聯生態是一項跨專業、跨行業、複雜度極高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各行各業共同努力和協同發展,更需要建立和完善智慧網聯汽車生態的發展標準。
朱華榮說,之所以長安汽車把新一輪變革稱作「第三次創新創業」,因為他們認為這一輪的產業變革是革命性的,而不是一項修補術。
他還透露,通過全面開展「第三次創新創業」,長安汽車實現1~10月158.4萬輛新車銷售,同比增長了14%,好於行業大概19個百分點。長安的自主品牌,銷售了77.5萬輛,同比增長了22.6%,好於行業大概36個百分點,同時品牌售價也得到11%的同比增長。
以下是朱華榮演講內容(部分內容有刪改):
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很高興在這裡跟大家來分享,探討中國汽車行業發展的方向,共同構建社會主義旗幟的新生態。
今天我分享的主題就是「擁抱社會新時代,創造產業的新未來」。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汽車產業正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革。
在這樣的形勢下,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以及產業鏈的現代化,提高經濟使用效率和核心的競爭力,已經成為邁向未來的重要舉措。
我們認為,智能網聯汽車的新生態一定會到來。
眾所周知,隨著晶片統計、大數據、雲計算等這些新技術的不斷完善,自主管理汽車的發展已經成為了未來的趨勢,這一趨勢也吸引著我們包括網際網路企業、科技公司、跨界資本等等勢力的加入。研發大軍的人數增多,也有力地促進了產品的智能化,生產製造的智能化,管理的智能化。
同時智慧營銷、智慧物流、智慧金融、智慧出行也得到充分的發展,這些都為網聯汽車的新生態提供價值。
但是,我認為簡單地把這些工作的成果組合堆積起來,從本質上其實堆不出智能城市,堆不出智能生態,也堆不出智能出行和生產。
未來應該會出現什麼樣的智能生態?
關於未來出行,我認為應該是無感知的,每個人的出行都會以個人為中心。智能終端使人類的生活逐步可以決勝於千裡之外,在車內就能完成辦公會議、社交等不同的生活應用場景,不佔用瑣碎的時間,人車生活更融為一體,出行應該更快捷、更安全、更自然、更貼心、更有趣。
未來汽車企業會是什麼樣的企業?我想,汽車既然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交通工具,它已經演變成了我們生活的移動智慧城市,是我們的貼心管家、職業夥伴、生活管家等等,那麼企業應該將會成為大型移動智能終端數據採集產品,能源儲存單元和移動動物的空間,為消費者打造高質量的工作生活環境,並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
未來的汽車產業是什麼樣一個產業?根據我們最近的研究,
我認為就是天上有一朵雲,空中有一張網,線上有一個平臺,線下有所有的全場景,這就是我認為包括長安汽車所有的未來汽車企業,就是這麼一個形態。
所以它實際是一個新的實體產業,這裡面有新的服務產業平臺,有新的產品、新的製造、新的後市場、新的延伸產品,每一家汽車品牌不僅僅是定義在汽車的製造和營銷,而是在新的平臺基礎上做新的汽車產品、服務產品和延伸產品。汽車品牌本身,我認為它會被弱化。
在可見的未來,智能網聯的趨勢將引領汽車產業的引進方向,構建汽車產業差異化的主要內容,智能網聯將產生10倍甚至百倍的巨大的產業驅動力來改變世界和我們人類的生活歷史。
那麼,長安汽車將會做些什麼?
長安汽車將以創新創業為抓手,積極地圍繞智能網聯開啟深入的探索和實踐。
我們公司其實把自己定義為第三次創業,採用創新的部門制度,就是為了打造智能出行的科技公司,把自己從一個傳統汽車產業向一個智能科技公司來轉變。
為什麼是第三次創業,因為我們認為這一輪的產業變革是一個革命性,而不是修補術。
我們通過北鬥天樞計劃,不斷向智能技術的探索,智能產品的普及者,智能服務的創新者,智能出行的踐行者邁進。長安汽車和BAT、華為、科大訊飛等等打造智能網聯的頂級朋友圈,成立了長安華為、長安騰訊、科大訊飛等一系列創新中心,建立長安高德、長安地平線等聯合實驗室,建立了院士工作站,成立美國中心,軟體科技公司等。
我們通過行業優勢資源整合,探索並突破智能化領域的213項技術,其中包括智能駕駛關鍵技術30餘項,為技術鑄就了生態,提供強大的推動力。
堅定不移向智能產品普及者邁進,長安汽車在百餘項技術實現了量產,其中包括車載微信等21項技術實現了國內的首發,今年3月實現L3級有限自動駕駛技術體驗,具備了核心功能,覆蓋了隧道、橋梁、顛簸路等各種場景,可應對擁堵複雜交通環境。我們在2022年L4級逐步將實現量產,解放雙手雙腳雙眼,讓出行更加愉悅。
堅定不移向智能服務創新者邁進,建立了智能汽車雲和全球數據中心,打造國內汽車集團首個集成新能源燃油車混合動力,商用車統一的混合雲平臺,接入了超100餘萬輛智能網聯汽車,實現人、車、服務三大連接,日數據採集量超過10億條,對近千項控制信號進行大數據的分析,支撐產品功能持續迭代開發,為用戶帶來全新的用車體驗,智慧門店,覆蓋了9000餘家,讓用戶享受更加快捷的購車和用車服務。
堅定不移向智能出行踐行者,我們完成了基於5G的新一代L4級自動駕駛示範運營,成為國內首個開放道路場景L4級智能駕駛商業化示範運營的中國品牌。我們成立一汽、東風組成T3出行,打造智慧出行的生態平臺。同時整合資源,布局網約車等等,打造立體出行生態。
在市場態勢下滑的情況下,我們公司1~10月銷售了158.4萬輛新車,同比增長了14%,好於行業大概19個百分點,特別是我們長安的自主品牌,銷售了77.5萬元,同比增長了22.6%,好於行業大概36個百分點。同時我們的品牌售價得到11%的同比增長。
緊擁智能網聯,共創產業生態。長安汽車作為智能網聯汽車生態的構建,積極貢獻自己的力量,但這是一項涉跨專業、跨行業,複雜度極高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各行各業共同努力,協同發展,更需要建立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生態生存和發展的標準,實現共建共生共贏,在此提三點建議。
一是宏觀政策充分支持,培育生態構建之沃土。智能網聯汽車生態的構建涉及的學科、產業、人員以及資源等規模空間,不僅需要大規模的動員,更需要所有參與者都有明確高度統一的發展目標和行動步伐,為此需要完善的政策措施和管理規範,高屋建瓴地引導各項工作快速的開展和落地實施。創造有利於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大環境。
二是行業組織統一標準,移除生態構建之溝壑。不同智能網聯成果有機結合,存在著隔閡和阻礙,需要由汽車行業組織牽頭,基於智能網聯出行場景,以需求端為牽引,聯合多行業,一體化推進標準的統一,共同智力產業發展的相關標準,推動行業間的深度融合,為智能網聯汽車生態的順利構建,打通靜脈。
三是各產業鏈加速融合,迸發生態構建之力量。在新的生態中,整車企業、網際網路企業、產業鏈上下都是智能網聯命運的共同體,需要以不同的身份緊密連接,以開放者的思維創新應用全球優秀的研發的資源跨界的融合,發揮自身的優勢,共創共享,以戰略聯盟、成立合資,共享聯合實驗室,創新中心等多元化的方式開展合作,為智能網聯汽車的生態構建創造出源源不斷的動力。
我們處在一個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新時代,在國家有關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行業協會和各界朋友的關心下,長安汽車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與全球優秀的合作夥伴,一起共同推動智能網聯汽車高質量發展,實現由「質」到「智」的產業突破,為實現人類美好出行夢,智慧新生態而不懈努力,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