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三體-小遙
對人類文明而言,宇宙的誕生一直是一個巨大的謎團。萬事萬物的發展從這裡開始,結局也已經註定,而好奇心和探索欲始終驅使著我們前去尋找答案。
根據奇點大爆炸的相關理論,宇宙的誕生是一個緩慢而漫長的過程。科學家們曾經推測,最早的恆星出現時,整個宇宙都是一片混亂,直到數億年後才有了完整的系統和體系,這也為人類的誕生創造了條件。
在此之前,科學家們曾藉助於太空望遠鏡進行觀測,最終通過相關數據分析,在宇宙誕生5.5億年左右才出現了第一批恆星,並且它們的壽命很短,上面沒有任何金屬存在。
在隨後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再次推翻了這一假設。因為根據2018年的觀測數據,已知最古老的恆星可能出現在135億年前,它的質量很小,且金屬含量極低,所以科學家們將其歸為第一批恆星。
這樣一來,宇宙最早孕育恆星的時間又被提前了數億年。然而也有一部分科學家們認為,這顆恆星仍然不屬於第一批,因為它畢竟還有一小部分金屬存在,嚴格意義上並不符合第一批恆星的標準。
科學家認為,太陽屬於第三批恆星,而此次發現的古老恆星屬於第二批,真正的第一批恆星仍然沒有被發現,值得人類深入進行研究。
嚴格意義上的「第三星族星」仍然屬於不含有任何金屬物質的恆星,它們奠定了如今宇宙的基礎。而有觀點認為,很有可能在大爆炸發生之前就已經有恆星出現了,它們的體積遠比人類想像的還要小,加上壽命短暫,所以我們還無法找到它們的蹤跡。
科學家們之所以執著於尋找第一代恆星,關鍵還是試圖還原早期宇宙的歷史。這是解開宇宙誕生之謎的關鍵,同樣是研究包括太陽在內的第三代恆星以及生命誕生的重要因素。
隨著探索的不斷深入,我們或許能夠藉助於更加先進的太空望遠鏡找到新的線索。這種跨越億萬年的尋找,同樣是人類文明的巨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