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種事,屬於「販賣佛法」,因果報應很嚴重!

2020-12-09 國學雜談

#佛教#《楞嚴經》上講:「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現在網上關於佛教的文章很多,但有的人竟借弘法之名,行販賣佛法之事。什麼是「販賣佛法」呢?就是打著佛教的旗號,利用佛講的法,把佛法當生意做,借佛斂財,敗壞佛教風氣。

這種人往往也讀過一些經典,了解一些佛學常識,但根本就不信佛,更談不上真修實練。他們什麼也敢說,什麼也敢做,之所以不畏因果,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後果的嚴重性。

《楞嚴經.第六卷》中說:

「云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造種種業,皆言佛法,卻非出家具戒比丘,為小乘道,由是疑誤無量眾生,墮無間地獄。」

裨販如來,販賣佛法,這在佛經中被稱為「賊人」,疑誤眾生,後果相當嚴重。所以我們既然學佛了,就要深信因果,絕對不能把佛法當買賣來做。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只接受四事供養:飲食、衣服、臥具、湯藥,從沒聽說過佛講經還要門票、還收課時費的,不分高低貴賤,一律都是免費,這才是真正的弘法利生,真正的佛教。

下面這十種事,都屬於販賣佛法:

一,寺廟是由十方信眾捐獻而建,本來是大家公有的,他現在將寺廟佔為己有,成為私人產業,用來為自己賺錢。

二、本來公有的佛堂、道場,偷偷地轉到個人名下,佔為己產,也是販賣佛法。

三、十方信眾在寺廟捐獻的金錢,除了維持寺內日常開支,應該用於弘法利生的工作。他現在卻拿了錢就跑,用於個人享受。

四、以鑄造佛像、建造寺廟庵堂為由,四處籌錢,一佛多賣,最後將捐款佔為己有。

五、假借慈善、放生、印經之名,向大眾籌款,騙取別人的愛心,然後中飽私囊,佔為己有。

六、以供佛、供菩薩、舉辦法會為由,向人籌集金錢供養,然後拿這些錢用於個人享受。

七、向大眾講經說法,還要明碼標價,跟人要講課費,帶著名聞利養的心去講法,把佛法當商品買賣,這也是販賣佛法。

八、結緣佛經、善書、佛像的寺院流通處,應該以弘法利生為目的,現在不但收取錢財,還以盈利為目的,屬於販賣佛法。

九、以開光、護身符、小法物等為由,引誘別人上當,騙人錢財。

十、造了佛像賣門票,拿著佛的舍利子賣門票,本來都是免費結緣的佛經,卻拿著去賣,都是販賣佛法。

當然,作為在家的居士,如果做佛教的工藝品,比如念珠、掛件等等,這個賺取適當的利潤,是不涉及販賣佛法的。還有一些人在寺院道場協助工作,寺院發一些工資,這也是正常的。畢竟東西都有成本,個人也需要維持生活,養家餬口,如果都不賺錢的話,這個工作就沒辦法長期維持下去了,但一定要以利益眾生的心態去做,不可當作發財的手段。

相關焦點

  • 佛教:這四種話,不要再說了,因果報應很重
    福報大的人自然口業清淨,而災禍多的人一定是說了惡語,招來惡果,這就是因果報應。有人會問:那我有口無心啊。即便沒有惡意,也要杜絕說下面四種話,以免為自己招來災禍。第一:妄言《大智度論》上說:「經常說妄語的人,會得到口氣惡臭,善神遠之,常被誹謗,常多憂愁的果報。」
  • .| 楊曾文:以十善為中心的佛教因果報應論——兼論《十善業道經...
    佛教將上述善惡思想與緣起理論結合起來,便形成善惡因果報應的說教。佛教講十善、十惡,謂「行善止惡」或「遏惡揚善」「防非止惡」等,意在勸導世人奉行十善,遏止或制止十惡。奉行十善是屬於善行善業,將積累善的功德;行十惡則屬於惡行惡業,將造成惡的罪過。將此善惡思想納入因果報應、六道輪迴之說,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 經常說這四種話,因果報應很重,最好不要說了
    佛法認為,世間的因果報應,真實不虛。我們此時的遭遇,是我們過去行為來帶的結果,如果你過去經常說這四種話,此時就會諸事不順。佛教認為,世上沒有白說的一句話,我們說過的話,都會成為一個善惡之因。如果經常說這四種話,很容易招來災禍,要想自己越活福報越大,一定要學會清淨自己的口業,不要說造下惡業嚴重的話,就可以減少災禍的發生。
  • 佛教:禍從口出,這2種話不要亂講,因果報應太大!
    禍從口出,有些話我們能說,有些話不要亂說,因為說了不該說的話,因果報應太大。佛教認為:口為禍福之門,一切福禍吉兇,都跟說話有關。古人常說: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佛教也經常告誡眾生,要少說妄語、惡語、兩舌的話,經常說這些話會有因果報應,如果你相信因果,就要學會謹言慎行。在我們生活當中,有2種話不要亂講,因果報應太大,看看你有沒有講過?第一、「發誓」。
  • 狗狗救人這事,背後蘊藏著「佛法因果」
    狗狗,人類的好朋友在這個世界上,我想每個人都會多多少少地遇到過緊急危險的時候,這個時候最需要的就是能夠有人幫我們一把, 度過難關,然而平時我們養的狗狗在這個時候肯定會與主人共存亡,狗狗救人這件事表面看起來似乎是狗通人性,狗愛主人等等,但是世間一切皆有定數,不會無緣無故地發生,我相信因果報應,相信前世今生,那麼從狗狗救主人這件事其背後又蘊藏著怎樣的因果呢?
  • 因果故事;打獵人的因果報應!
    佛法講三世因果,六道輪迴。這是我們這個世間的真相!一般人很下相信。下面這則發生在古代的因果報應故事,也能說明人有前世,有今生,還有來世和善惡有報的因果道理。唐朝的時候,汾州(山西)劉摩兒和兒子都是打獵的獵人,父子兩人在同一天死去。
  • 佛教:這4種話,千萬要少說,因果報應很大!
    做人不積口德,損自身陰德,也必感召來禍患,口業嚴重者,會墮入地獄惡道受苦。世間萬般不離因果循環,我們對他人所做的一切,最終都會回到自己身上。對他人善意,也是於己方便;傷害他人,就是折磨自己。我們對他人說謊、惡口等等,傷人三分、自損七成。
  • 真的存在因果報應嗎?聽108歲高僧講的這個故事,讓人心向善
    但是,因果報應確實是真實不虛而存在的。接下來讓我們聽一聽高僧給我們講的故事,真真切切感受因果的力量。這故事講述:一個小和尚跟著師父每日誦經參禪,雖然這小和尚有慧根,但是他的前世福報並不夠,所以有短命夭折之相,小和尚的師父了悟因果,知道小和尚很快就要往生了,於是便命小和尚回家探望雙親。如此以來,就算今生塵緣已了,也算盡些最後孝道。
  • 佛說:命運坎坷,離不開因果報應,能做到這2點,福報自來
    由此可知,命運在於自己的行為,都是因果報應的驅使。很多人不相信因果,所以肆意妄。如果不相信因緣果報,那麼請想一個問題,今天有一個人做了一件壞事,你不要看現在沒有報應,看三年後,看五年後,如果你把時間拉長,就會發現,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 佛教:這10種話最好別說了,因果報應太大了,你們都知道嗎?
    」種下什麼因就會得到什麼果,因果規律也是自然規律,如果你相信因果,就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這十種話今後別說了,因果報應太大。     世上沒有白說的一句話,說話之所以會造業嚴重,是因為我們每天說話的頻率較大。佛教認為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都是損福最嚴的,為什麼說話也會損耗福報?
  • 佛教講:因果報應,自作自受,那為何還會殃及子孫?背後道理很深
    其實很多人在骨子裡,都是希望有因果報應的,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正義,希望看到好人有好報,但是生活中所看到的現實,卻總是讓自己充滿迷惑感,比如說,一個善良的人,命運為何不好。惡人卻財源滾滾,兒孫滿堂。對於這些種種的疑問,因果報應的真假,總是在腦海中環繞。慧遠大師在《三報論》中講到:「因俗人疑善惡無現驗作。」
  • 《天道》因果律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那個因果報應一樣嗎?為什麼
    因果報應並沒有邏輯上的合理性,屬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範疇,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是每個人對這個世俗、人生、人性,最好的一種願望,是一種願力,對抗業力和孽力流轉的一種能量,一種正心正念正智,為了不住念住心住因住果。
  • 因果報應是真實存在的,這2類作惡行為的後果最嚴重
    冤有頭、債有主,這句話能夠運用至今,必定有它的道理。一個人引出的冤孽、負債最後都會追根溯源,成為這人的結果。 佛法道因果報應,種下的因,終究會結果,時間是最好的證明。有人認為,作惡不僅不會被懲罰,反而會過得有滋有味。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因果報應,絲毫不差,這2種情況,請不要善良,不然因果自受
    所謂因果報應,絲毫不差,因果的觀念,早已深入以「善」為本的中華傳統文化。面對現在社會的物慾橫流,爾虞我詐,很多人慢慢失去了那種「人之初,性本善」的天性。因為我們所看到的現象是,善良的人總是被欺負,而且生活物質匱乏;惡人卻豐衣足食,開跑車,住別墅。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古語云:「人善人欺,天不欺,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 佛教:這十件事最損陰德,最好一件也別做!
    一個人福報的多少,往往跟這十件事有關,這十件事最損陰德,哪怕做過兩件以上,就會招災惹禍。《太上感應篇》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一個人如果經常積累陰德,就會招來好運,如果經常損耗陰德,就會招來災禍。這十件事,今後別再做了,一旦損耗陰德,就會招災惹禍,不僅害人,而是害己,不僅害己,甚至還會害了自己的家人。雖然說因果報應是個人的因果,但個人的因果也會牽連他人,如果你身為人父,經常損耗陰德,就會禍及子孫,如果你身為人子,經常損耗陰德就會禍及父母。就算是為了自己的家人,這十件事也不要再做了,一旦報應現前,必然悔之晚矣。第一件事:殺。
  • 佛說:這四種人,千萬別去傷害,因果報應很嚴重!
    但是,同樣是行惡或者是做善,這其中也是有大小之分的。在佛教當中認為,一個人若是傷害了這四種人,肯定就會種下無量惡因,獲得無法承受的惡果。所以,當大家一旦遇到這四種人,切記要萬不可去傷害。第一種人,修行人,僧人修行人大都是有德之人,常行的也是方便之事。
  • 「嘴是福禍門」:這3種話,儘量別講,因果報應太重
    譬如晉·傅玄所著的《口銘》中有曰:「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以及佛家常說的:「嘴是福禍門,舌是利害本」,這兩者雖然出處不同,卻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其用意無非就是在告誡人們,做人應該謹言慎行,要像聖賢佛陀一樣,做一個真語者,敬語者,知道什麼話當講不當講。佛教認為,只有深知因果報應,自古不虛,如此一來,才不會輕易造作口業,承受果報。
  • 我家樓下被氣死的男人:人活著這三件事千萬別做,因果報應來太快
    所以說,人活著有三件事一定不能做,因果報應來得太快了。01 不孝之事不能做古人云:"百善孝為先。"所以說,不孝之事千萬不能做,我相信世上有因果報應之說,兒時父母對我們悉心教導,長大後我們也要對父母有耐心才是。02 違背忠義之事不能做忠義在字面上來看是忠心和義氣的意思。從古至今,最能代表"忠義"二字的便是關羽。
  • 天機:佛法中的「永恆國度」存在嗎?西方極樂淨土在何方!
    從這個角度來說,佛教文化已經深入骨髓,每個華夏兒女,都用佛法治癒靈魂,用因果指導自己倫理道德建設,雖說佛教說來生來世有點欺騙和誆騙嫌疑,但是很多人行善積德也是受這一部分的傳統文化觀念影響。很多人學佛、修佛根本就沒入門,不開竅,一味問信不信,真不真,騙人不騙人,可以說信未必真,不信未必假,連真假都是騙人的呢,顯而易見,執著一念便困於一念。
  • 因果報應真的存在嗎?佛教講的這2個故事,讓人感到意外
    「積善之家天必降福,積惡之家天必降禍」,總結因果報應關係,全篇宣揚「天人感應」和因果報應的思想。其中既有儒家忠孝友悌的思想品德,又有道家尊道貴德的信仰條約,同時也包括了佛教慈悲為懷的內涵,所以說它融儒釋道三家為一處。如是說,似乎善惡果報都由我們自己掌控。這世間真的有因果存在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無論是道家還儒家都曾一再地勸人們要多積陰德,多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