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三國演義的大家,都知道曹操是一個著名奸雄,挾天子令諸侯,讓人又愛又恨。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曹操剛開始出場的時候,也是一個熱血青年,想要匡扶漢室。
曹操二十歲的時候,就已經舉孝廉,當了洛陽北部尉。剛上任,他就嚴明執法,十分正派,不論是豪強貴族還是王公大臣,只要犯法,就要懲治。當時大宦官蹇碩的叔叔,提刀夜行,被曹操抓住住,直接就棒打懲治,絲毫不給蹇碩的面子。名聲響徹洛陽。
後來黃巾起義,曹操又隨軍出徵,大破黃巾軍。何進要召董卓前來,誅殺宦官,也是曹操勸阻,怕外兵來到,擾亂洛陽。這一階段的曹操,是一個十足的熱血青年,忠於漢室,儘自己所能報效漢家朝廷。
然而何進不聽勸,最後身死,董卓入洛陽,另立新君,禍亂朝堂,王公大臣敢怒不敢言,熱血青年曹操看到這一系列變故,思想開始發生了轉變。他不再是當初那個單純的少年了。
董卓鴆殺太后先帝,王允召集眾大臣商量對策,然而文臣畢竟是文臣,商量來商量去,沒有個好主意,只是哭哭啼啼。這個時候曹操發話了,表示願意刺殺董卓,匡扶漢室,想要借王允的七星寶刀一用。這裡看來,曹操似乎還是那個熱血青年,但是,這件事情有疑點。
如果真要刺殺董卓,這是一件多麼機密的事情,怎麼會當著大家的面說要刺殺董卓呢?不怕人去告狀嗎?真是熱血青年,直接去幹不就完事了?還有,去刺殺為什麼一定要借七星寶刀呢?曹操是真的想要刺殺董卓,還是欲藉此事,讓王允和各大臣知曉曹操的義士名聲?
在曹操之前,其實已經有一個叫伍孚的人拔刀刺殺董卓了,奈何董卓常年居於軍武之中,力氣很大,直接抓住了伍孚的雙手,刺殺失敗。曹操已經知道董卓本身有武藝在身,何況身邊還有呂布這種驍將,怎麼可能刺殺成功?再說了,真的殺了董卓,曹操怎麼脫身?曹操不可能這麼傻,不要命吧,要知道,曹操可是把自己的命看得很重的。不然也不會誤殺呂伯奢一家,喊出「寧可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了。
所以,綜合上面的疑點,和後續的刺殺董卓的一系列事件,我們可以推測,此時,曹操已經完全黑化了。他眼見朝堂混亂,大臣不作為,無法施展抱負,只能退而求此次,在天下大亂之時,能讓自己有安身立命之本。那麼在那個時代,怎樣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呢?有軍隊,做一方諸侯。而曹操家庭不像袁紹,四世三公,名滿天下,他需要做一件事情,提升自己的名望。
於是,他選擇在王允的宴席中,說出刺殺董卓的大話,然後借這些人的嘴巴,宣揚自己的名聲。整件事情下來,他根本沒有想過要真心刺殺董卓,因為那樣的話,他自己也會死,他只是需要做出刺殺董卓的假象。
事情也正如他預料的一般,董卓發文書抓捕他,說他欲行刺殺,他的名聲一下子響徹了天下。就連把他抓住的陳宮,也有感於他的仁義,放他離開,並追隨於他。之後,他回到家鄉,眾多英雄豪傑紛紛前來歸附,很快他就組建起了一支軍隊,並矯詔召集十八路諸侯,一起討伐董卓。
從曹操刺殺董卓的這件事,完全可以看出,熱血青年曹操,已然死去。奸雄曹操,正式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