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父如子》:先為人子,再為人父

2020-12-14 碼字的安曉

從三年前我女兒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就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母親。初為人母,我一直很難適應這個身份。我看了很多文章,買了很多書,像在學校念書時一樣,對著書本一點一點摸索。三年過去了,我從開始的不適應,到現在樂在其中,不知不覺中竟然完成了身份的轉變。

對此我不禁有了一個疑惑:從孕育了小生命的那一刻起,我們開始被稱為父母,但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才真的成為了父母呢?

小說《如父如子》用一個戲劇化的故事,給了我這個答案:先為人子,再為人父母。

《如父如子》的主人公良多是一個職場精英,他有一個溫柔的妻子和一個乖巧的兒子。可是一通來自兒子出生醫院的電話打破了這個家庭的平靜——良多的兒子和雄大的兒子竟然抱錯了!隨後,良多一直在血緣和朝夕相處的親情中搖擺不定,痛苦不堪。最後他終於意識到,日夜沉澱下來的父子親情,早就超越了血緣的羈絆。

這本書的作者是枝裕和是日本當代電影大師,他所導演的《幻之光》獲得威尼斯電影節導演新人獎,以及最佳攝影獎。《如父如子》這本小說也被他拍成同名電影,獲得第6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

《如父如子》的情節並不算新穎,甚至很多讀者在讀了故事簡介之後,就能猜到結局。但其實這本書並不是單純的講了一個「選擇」的故事,也不是簡單的講述了「親情」和「血緣」的關係,它布了一條明線,一條暗線,來探討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相處和愛。

接下來,我將會從明線和暗線兩個角度來和大家一起淺析這本小說。在是枝裕和的眼裡,到底什麼才是父親呢?

01明線:良多和慶多

1.父愛在於陪伴

「為人父也是非你不可的工作吧。」——雄大。

良多是一個工作狂,他對於工作的關注遠遠大於家庭。他的日常就是工作、加班、和同事應酬,每天回家甚至還會花上大量時間在書房工作。這導致他很少陪伴孩子,良多偶爾回憶起上一次和慶多一起去公園,都已經是幾年前的事情了。

書中開頭有這樣一個細節:在慶多小學入學面試的培訓中,良多的妻子參與了所有課程,但良多卻一次都沒有去——因為他要工作。小學入學面試當天,良多看著手錶想:哪怕是早一分鐘回公司也是好的。

在日本,私立小學的入學面試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即使是這麼重要的事情,在良多心裡的分量還是比不上工作。

可以說,在這個家庭裡,良多對於兒子有著嚴重的「陪伴缺失」,他雖然帶給孩子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優越的教育條件,但是缺席了孩子每一個重要的成長環節。

相比較而言,另一個家庭的父親就截然相反。雄大在事業上很平庸,家裡也很拮据,但他會花費大量時間來陪伴孩子們,孩子和他相處的時候總是喜笑顏開。

於是一個被探討過無數次的話題就被引了出來:父母應該給孩子更多的陪伴,還是應該努力工作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

前美國總統歐巴馬應該是世界上最忙碌的人之一了,但是他從未缺席過女兒的成長。他說:「即使在長達21個月的總統選戰中,我也從來沒有缺席過一次女兒的家長會。」歐巴馬會在空閒的時間教孩子們遊泳,陪她們去遊樂場,就算實在忙,也會陪著妻子孩子們在白宮附近遛狗散步。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物質帶給他們的滿足遠遠比不過父母的陪伴。我們身為父母,總是想努力工作,給孩子更好的環境,但也忽視了「被愛圍繞的孩子」往往比「被金錢圍繞的孩子」要幸福的多,人格上也會健全的多。

是枝裕和借著雄大之口說出了他的觀點:孩子就是時間,就算你有很多工作,但為人父也是非你不可的工作啊!

在我看來,工作和家庭是可以找到平衡的。雄大和良多就像是兩種父親的極端代表,一邊是陪伴,一邊是經濟。我們其實可以選擇融合這兩種家長:調整好時間,把工作和家庭完全分開。工作的時候加倍努力,減少加班時長,多出來的時間就放下工作,放下手機,好好的陪伴孩子,享受令人愉快的親子時光!

2.血脈和親情,像和不像

「我是看著慶多的臉才取了『琉晴』這個名字的,對吧?可是,現在的慶多卻長著一張就應該是『慶多』的臉。」——雄大。

良多在得知慶多不是他的親生孩子,而琉晴才是的時候,就一直在糾結一個問題:一邊是血脈相連的親子,一邊是相處六年的養子,應不應該把孩子換回來呢?

良多的內心一開始就做了決定,他要換。為什麼呢?因為他不愛慶多嗎?

不是,他很疼慶多也很愛慶多,但他認為所謂父子就是血緣。血緣相通的父子會有很多相像的地方,這些相似是必然的,也是產生父子情的關鍵。

為此,他從頭到尾都在不斷地尋找自己和兩個孩子之間的相似和不同。面對和生母長得越來越像的慶多,良多的內心開始動搖:慶多和自己不同的地方越來越多,他還能好好的去愛他嗎?

是枝裕和借著慶多生母的口說出了他的觀點:像或不像這種事,只有沒有感受到與孩子羈絆的男人才會去糾結。

正是因為良多平時幾乎沒有和孩子相處,才會產生這樣的動搖。他是個嚴格的父親,他對於慶多的關注更多的放在他是否優秀,是否勤奮,以至於一直忽略了慶多有多愛他,多渴望他的陪伴。

血緣從來都不是判定親情的標準,也不是判定愛和不愛的標準。在兩個家庭對於是否要交換孩子不斷徘徊的時候,孩子們從來沒有猶豫過。他們的爸爸媽媽,一直都是陪伴在他們身邊,和他們相處六年的人。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金昌區有一位小學老師,她叫周玉霞。她每個周末都會接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聾啞孩子回家,她給孩子洗澡,給他輔導作業,陪他玩,到了周一再送他去特殊學校,長達十年之久。現在薛文智已經獨當一面了,每天仍然會給周玉霞發微信。周玉霞說,他就像是自己遠在他鄉的另一個兒子一樣。

周玉霞和薛文智沒有血脈的相連,他們有的只是長達十年的陪伴。這種陪伴早就滋生了親情,滋生了愛,並且這份親情會一直持續下去。可見,人們都是用愛來判定親情,而不是用親情來判定愛!

書的最後,當良多看著兩個家庭的合照時,發現慶多和自己看起來竟然有些相似。原來這是因為父子倆站著的時候都有微微偏頭的習慣。這個時候良多才意識到,六年的時光早就融入到了他和慶多的骨子裡,即使外表不像,但同樣的行為習慣早就讓慶多越來越像他了。

是枝裕和的這條明線所想表達的意圖非常直白,他想告訴我們,在現在這樣的社會裡,親情有了各式各樣的存在,血緣早就不是判斷親情的唯一標準了。而在每個家庭裡,父母都在為了孩子的未來而奔波,是枝裕和希望每一個父母都能把時間多分出一些給孩子們,因為對於孩子們來說,來自父母的愛才是最幸福的教育。

02暗線:組合家庭中愛的認可

1、良多與繼母

接下來,我們來分析一下作者所布下的暗線。看到上面的內容,你是不是也會感到奇怪,為什麼良多會固執地認為,血緣才是評判父子的唯一標準呢?這一切要從是枝裕和布置的暗線——良多和他的繼母說起。

良多原本也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但在他小的時候,母親就和父親離婚了。過了不久,新的母親信子就來到了良多的生活中。良多的哥哥很快就接受了繼母,但良多卻一直無法接受。他就仿佛是這個家的局外人,一直都融入不到這個已經發生改變了的家中。

良多的父親痴迷炒股,和信子再婚後,他更是把家裡的錢全部都敗光了。從那時起,良多就和過去幸福的日子無緣了。他被迫轉學、被迫放棄鋼琴、被迫一家四口擠在一間狹小的公寓。

良多無法承受這些突如其來的各種變化,這導致他非常厭惡這個家,他不希望自己成為父親這樣的人,也接受不了一個毫無血緣的人成為他的母親。

每個人對家庭的概念,和伴侶、孩子的相處模式,大部分都是源於自己的原生家庭。以良多為例,他的父親從來沒有對他解釋過為什麼離婚,某天回家,生母突然就不見了,又是某一天,突然就被告知有了一個新的母親。這些對於仰慕父母的孩子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父母總認為孩子年齡小就不懂事,自己行事可以不用向他們解釋。但其實年幼的孩子對身邊的環境,以及大人的態度非常敏感,不解釋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良多始終都不願意承認信子。他不承認信子,也就不承認「非血緣的親情」。

對於要不要把孩子換回來這件事,信子說:

「就算沒有血緣關係,也沒有關係的。一起生活,就會處出感情來,也會越來越相似。夫妻不也是這回事嗎?父子的話不是更加如此嗎?」

而她也正是抱著這樣的想法來撫養良多兄弟兩個的。

故事發展到後來,良多意識到自己曾經做了太多傷害信子的事,他一直以來只覺得自己是這個家庭中感情的受害者,從沒有站在繼母的角度去考慮過。而良多的醒悟則是因為另一對母子,也是是枝裕和所埋下的一條很多人會忽略的暗線——護士母子。

2、護士與繼子

大多數讀者只是對故意交換兩家孩子的護士表示憤怒和不理解,但很少有人看到她背後的故事。

護士也是一個再婚家庭,但她的角色是繼母和妻子。她剛再婚的時候,繼子對她很不親近,連帶著丈夫對她也很冷淡。護士覺得十分痛苦,她嫉妒幸福又富裕的良多一家,這才抱著惡意換了他們的兒子。

在丈夫和孩子跟自己的關係改善之後,護士痛苦和嫉妒的心也逐漸平靜了下來,她開始後悔曾經做過的一切,於是她自首了。

可以看到,在一個家庭中,父母和子女不和諧的關係不僅僅會傷害到孩子,同樣也會傷害到父母。我們站在父母的角度來想想,誰不是第一次做父母呢?誰在二三十歲的時候,就能成熟又大度,在親子關係上不會承受壓力和痛苦呢?

良多憤怒地向護士興師問罪的時候,護士的繼子衝了出來,把她護在身後。良多說:這跟你沒關係吧!少年回答:

「有關係,她是我的媽媽啊!」

就是這句話打敗了良多,他受到深深地震撼。良多從這一刻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是如何為人子的。看著護士和她的繼子,良多聯想到了他和信子。護士因為孩子不跟自己親近,痛苦到去犯罪,那信子呢?她是不是也一直默默地在忍耐著呢?

良多想到,自己也曾經做過那麼多傷害信子的事情,但信子從來都沒有責怪過他。他也曾對信子說過「這跟你沒關係吧」,但是護士的孩子告訴他,有關係,因為是母親。

這一刻,良多意識到了他一直以來都不是一個合格的兒子,他所蔑視的「非血緣親情」的源頭,信子,一直以來都像親生母親一樣愛他、包容他。他意識到了親情並不是血緣兩個字可以囊括的。信子於他也是母愛,他於慶多也是父愛,父子情、母子情無關血脈。

這也是本書想告訴我們的:先為人子,再為人父母。只有正視了自己作為子女的角色,正視了自己和父母之間的關係,才能更好的成為一個好的父母。

為人父母是沒有考試的,也是沒有教科書的。我們一開始做父母,都是從自己的爸爸媽媽身上找模板的。養兒方知父母恩,當你有了孩子,才知道父母對你的愛和付出;反過來其實也是一樣的,只有當我們意識到了父母背後默默的付出,才能更好的去養育自己的孩子。

結語:《如父如子》這本書的日語書名直譯過來是「然後就成為了父親」,我在初讀的時候一直覺得日語的書名更貼合小說本身,但讀到後來我才發現,中文的書名更貼近作者的意圖。這本書並不單單是成為父親,同樣也是成為子女的故事,畢竟人生這麼長,每個人都在成長的路上。

這讓我不禁想起我和我的父親。我和父親關係很好,但不算很親近。我們曾有一段我單方面認為長達十多年的感情淡薄期,我過去也曾抱怨父親對我的忽視,但我後來漸漸意識到,他其實沒有忽視我,他儘可能的在幫助我,親近我,只是父親大概也不清楚要怎麼和一個渾身是刺的女兒相處。現在我成熟了很多,我開始懂得每一段關係的維護都是相互的,慢慢的也就和他的關係更近了。所幸這個覺悟不算太晚。

親愛的讀者,感謝你讀到這裡。希望你能從我的文字中有所感悟,安曉和你下本書再見

相關焦點

  • 一個青年男人為人父、為人夫、為人子的心理歷程
    大學畢業已經十幾年,到了為人父、為人夫、為人子的年齡階段,下有小,上有老已經實實在在的存在,這個階段的男人應該是什麼樣的呢?一、為人夫。畢業7年後,才結婚,對於大學同學來說,都很晚了,其他同學基本上都已經有了二胎,我的婚姻才姍姍到來,當然,婚姻不是強求的,兩人得磨合,慢慢的有相同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 什麼叫『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這個故事告訴你
    '我是一個帶著腳鏈手銬的人,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就應該守承諾,有擔當,即使生活再苦再累,也要把一家人守護好'1989年12月因一場與手扶拖拉機的交通事故中妻子頭部受傷,當時也沒有明顯的症狀。肇事者只是象徵性的賠付了120的醫藥費。
  • 《如父如子》讀後感
    花了兩天時間讀完《如父如子》,想說幾句。這本書講了日本的一個普通三口之家,在某一天突然得知自己養了六年的兒子不是親生的之後,一系列心理反應和所採取的行動。更重要的一點是,這本書講了一個「父親」成長為「父親」的過程。
  • 溫暖家庭故事《如父如子》:「父子親情」的緣起與羈絆
    《如父如子》是導演是枝裕和2013年的作品,曾獲第66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提名。是枝裕和用他平實的電影語言和細膩的敘事手法講述了一部溫情感人的家庭故事。兩個本無交集的家庭,分別過著無憂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們得知彼此孩子當年"抱錯"了,面對六年的親情和自己的至親骨肉,他們又將如何抉擇。"血脈"建立了一種"父子"緣分,而"相遇"又何嘗不是呢?
  • 豆瓣評分8.9《如父如子》:多陪伴,少點遺憾
    01《如父如子》一書給你答案!這是一本日本文學小說,也是一本關於親情的書籍。本書在2013年拍成同名電影《如父如子》,獲得第66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獎,是日本電影大師是枝裕和的經典代表作品。這本書出版前後,得到世界各大知名媒體和名人的鼎力推薦,比如演員福山雅治這樣評價道:《如父如子》就是關於我們怎麼成為父親,學習怎樣成為父親對我來說很有趣。
  • 《如父如子》:人生的每一次經歷,都是不斷和解與被治癒的過程
    日本著名作家,電影大師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一書,主要圍繞著野野宮良多和齋木雄大兩家因為一名護士的私下操作,抱錯孩子產生的情感糾葛為主線,使主人公良多在遇見中,漸漸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的問題。在這篇書評中,我將從良多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形成原因,以及良多受雄大,護士祥子兒子以及慶多的影響,漸漸「脫變」的過程。
  • 奧斯卡短片《父與女》《回憶的積木小屋》:時光往復,思念如舊
    多年過去,女孩為人婦、為人母。老去的她最後來到湖邊,滄海桑田,湖水化為草原。她走到湖中間,躺在廢棄的小船裡,猶如在父親的懷抱之中。《回憶的積木小屋》是日本導演的作品,榮獲第8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影片講述一位老人為尋找自己菸斗,穿著潛水服一層層穿越海水中的小木屋,而每一層木屋,都是一段珍貴的回憶。
  • 奧斯卡短片《父與女》《回憶的積木小屋》:時光往復,思念如舊
    多年過去,女孩為人婦、為人母。老去的她最後來到湖邊,滄海桑田,湖水化為草原。她走到湖中間,躺在廢棄的小船裡,猶如在父親的懷抱之中。①思念如水,綿綿不絕《父與女》和《回憶的積木小屋》都用"水"來隱喻思念。《父與女》當中,女孩每日在湖邊翹首以盼,希望日思夜想的父親能歸來。湖水,寄託了她的守望和思念。《回憶的積木小屋》中,老人為尋心愛的菸斗,潛入海水,其實也是潛入了自己的記憶之海。
  • 為什麼耶穌稱上主為「阿爸父」?
    為什麼耶穌基督稱上主為「阿爸父」、天主經裡「我們的天父….」、福音裡耶穌基督也多次說過向父祈求!是否天主就是男性了? 程明聰神父答 : 請先看看天主教教理第239-240段: 以「父親」的名字稱呼天主,這信仰的語言特別表明兩點:就是天主是一 切的根源和超越的權威,同時祂又愛護並眷顧祂所有的子女。天主的這種 慈父溫情也可用母性形象表達,這更能顯示出天主內在於世界中,顯出天主與受造物之間的親密。
  • 經典文言文賞析|原谷諫父
    谷年十有②五,諫③父曰:「祖育兒生女,勤儉終身,豈有老而捐之者乎?是④負義⑤也。」父不從⑥,作輿⑦,捐祖於野。谷隨,收輿歸。父曰:「汝何以收此兇⑧具?」谷曰:「他日⑨父母老,無需更作此具,是以⑩收之。」父慚,悔之,乃載祖歸養。注釋捐:拋棄。
  • 「貴父酒」的創造由來
    那麼我們今天就說說醬香酒中的新秀——貴父酒,一瓶為男人而生的酒,也是一瓶喝著讓人覺得健康放心的好酒.為什麼說貴父酒是一瓶喝著讓人覺得放心的酒,現在就讓小編來告訴你貴父酒的由來.貴父酒是一瓶為男人打造的酒,不管男人走到哪裡,都離不開酒,與朋友暢談時候會喝酒,心情不好時會喝酒,工作應酬時會喝酒,商務聚會時喝酒,這些時候都離不開酒.
  • 《哈利波特》羅恩初為人父!哈迷們卻已不再是少年
    近日,31歲英國男星羅伯特·格林特宣布初為人父,女友喬治婭·格洛梅的挺肚照也跟著著曝光,有粉絲笑稱「女友懷孕,為何榮恩也跟著發福了!」早在先前就有媒體拍到喬治婭·格洛梅挺著孕肚,與羅伯特·格林特走在街上的模樣,事後雙方經紀公司也證實女方已經懷孕,兩人即將升格當爸媽。
  • 人死債消還是父債子償?
    在生活中,在影視劇中,我們也許都聽到過這樣一句話:「父債子償,天經地義!很多人認為,父母欠下的債該由子女償還,但「父債子償」是否具有法律依據呢?所以,究竟是人死債消,還是父債子償,是要分情況來確定。END....
  • 47歲「大叔」阿部寬初為人父 結婚3年喜得千金
    47歲「大叔」阿部寬初為人父 結婚3年喜得千金     初為人父的阿部激動表示「當看到我的女兒渾身充滿力量來到這個世上,我的腦海裡瞬間充滿生命的寶貴、未來的希望等各種思緒。對我來說,目前最大的事情是要為了這個孩子加倍努力,她(指孩子)讓我渾身充滿勇氣和力量。我要感謝我的妻子。」    據了解,現年47歲的阿部,妻子是比他小15歲的圈外人。阿部在07年11月20日高調宣布婚訊,08年2月在親友見證下,秘密舉行婚禮。
  • 日本電影|《海街日記》背後「家與父」的生命意義
    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是他導演生涯的分水嶺。在此後,是枝裕和的電影始終在圍繞著「日本的家庭倫理觀」以及「合理中控訴不公」為主,而2015年上映的《海街日記》恰好是「後是枝裕和執導」的電影作品。雖然《海街日記》與《如父如子》都出自是枝裕和之手,但我們還是會很容易把它兩作比較。
  • 「我們在天上的父」的意義
    耶穌的禱告:主禱文 馬太福音6:9-12 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 佐助鳴人都為人父了!「動漫史上最帥爸爸」TOP20
    近日日本網友票選了「動漫史上最帥的爸爸」,看著這份榜單其實心情挺複雜的,像是鳴人和佐助這些我們看著他們長大成長的角色居然都已經為人父了(而且鳴人都已經二胎了)。  不過最為扎心的應該就是《鋼之鍊金術師》中的馬斯·修斯中校了,小編當時看完動畫再看漫畫真的是雙重扎心。。。  話不多說,一起來看看榜單上都有那幾位帥氣的爸爸吧。
  • 初為人父,為什麼大家都給他安利少兒平安福?
    吃瓜小夥伴都能體會到他初為人父的幸福感,紛紛送上美好的祝願。在祝賀的同時,也有熱心寶媽提醒廣大家長:孩子一出生,有三件大事必須要做,就是取名字、上戶口、辦保險。也許會問,為什麼要著急給小孩子辦保險呢?有風險才需要保險,一個生命誕生到這個世界,開始了他的生命之旅,就意味著不可能一帆風順,既可能陽光燦爛,也可能風雨交加。
  • 寶寶出生,張杰為她們寫歌《Precious》,分享他初為人父的喜悅!
    寶寶出生,張杰為她們寫歌《Precious》,分享他初為人父的喜悅!張杰送給女兒新歌,在這寒冷的冬季,這是一件多麼暖心的事,兩個寶寶好幸福[心]以前,他們相戀時,娜姐為傑哥寫了一首歌《雲中的angel》;結婚時,傑哥為娜姐寫了一首歌《Merry Me。
  • 《赤道》將打造成系列電影 張震分享為人父感受
    《赤道》將打造成系列電影 張震分享為人父感受 時間:2015.04.2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張雨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