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相百態:社會底層邊緣人,何以體面地活著?

2020-12-19 白小靜談情感

社會是一個複雜的大熔爐,充滿各式各樣的人,也飽含冷暖百態的人生。

一個不可否認的現狀是,社會是有階層之分的。不同階層的人,從自己的角度,很難看清楚其他階層的人,也理解不了別人的生活。

一個很明顯的表象,就是不同階層的鄙視鏈。總有養尊處優的人,瞧不起活在底層的人。或者處在社會底層的人,從心理上牴觸著社會上層的人。

什麼是社會底層邊緣人?這個概念不能簡單地用職業和收入水平劃分,像我們日常接觸到的環衛工人、建築工人、工廠打工者等,這些都算不得真正的社會底層人。

那些常年混跡於街頭小巷的,沒有正當職業的人,或者職業很特殊,常處於被誤解與排斥邊緣的人,是我們說的社會底層邊緣人。

這讓我想起《我不是藥神》裡面,譚卓飾演的單親媽媽劉思慧,她的社會身份,是一名患了慢粒白血病的女孩的母親,而她的工作是在舞廳裡面當「舞者」。

在我們的思想裡,夜店裡的舞者都不是什麼好人。但是,總有一些人不是自願去從事這些工作,也是無可奈何的生活所迫。在劉思慧的家裡,有一張她跳芭蕾的照片,這個人物的原來身份,其實是文工團的芭蕾舞演員,卻在女兒生病之後,遭遇了丈夫的逃離,以及資金的匱乏,才不得已去酒吧跳豔舞。

有一個場景很令人動容,就是徐崢飾演的程勇在酒吧裡,用一沓錢丟向酒吧經理,把劉思慧「包」下來,讓經理去跳舞。劉思慧在那一刻大喊「脫!」,眼中含著淚光,讓她照見了自己某一刻的生存態,帶著對自己生存狀態的厭惡,以及在無奈中的堅強。

對於生活中,受環境所困的弱者,但他們依靠自己的能力,不向命運低頭,應該值得我們尊重。

有很多從農村出來的婦女,沒有多少文化和學歷,她們也沒有一個強大的家庭後盾,甚至為了家庭不得不出來幹活,只能找一些底層的工作來做。

按摩店裡的洗腳妹,很多就是出自這些人。

她們也知道,這些活又髒又累,還要受人冷眼,甚至被人揩「小便宜」,處處和「規則」抗爭,但是這是賺得到錢的途徑,也是自己能做的為數不多的事。

有人會不理解,也有人會同情她們。

社會中也有一部分不是真正找工作的,大多都是漫無目的晃悠,得過且過每一天。

蜷縮在屋簷下的乞討一族,他們口袋裡甚至一枚硬幣都掏不出來,只能去垃圾堆裡撿東西吃,或者是去集市那裡撿人家丟掉的爛蘋果、爛桃子之類的果腹。偶爾幹一些零散的活,然後在網吧窩上幾天,沒錢的時候又出去找活幹。

這些自身條件不好,但又好吃懶做的人,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這些人當中,甚至還有酒鬼、賭鬼,幹著坑蒙拐騙偷的事。你讓別人怎麼同情?

社會底層邊緣人的生活圈子和眼界,很難讓他們擺脫桎梏,獲得根本的改變。

人生而平等,這句話沒有錯。但在社會中,人也分三六九等,這是現實。

「我們也有智慧,也有膽量,也有人格,也有奮鬥的精神,但是我們依然感覺是徘徊在社會的邊緣人。」

貧窮是社會問題的根源,而不公是加劇社會層次分化的因素。

為了財富,很多人鋌而走險,失去了道德底線和原則,滋生出灰色地帶的產業鏈。

有多少女大學生,為了賺錢不惜出賣自己的青春,還有靈魂。

我們想要有尊嚴地活著,體面地活著,不是有錢就能夠實現,而是依靠做人的品格。

但是沒有錢,又談何精神和靈魂呢?真不容易。

社會底層人,他們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他們站在最底下,支撐著社會各個行業運作,沒有底層人的一磚一瓦,沒有底層人的服務,哪來其他人所謂的體面和享受?

所以啊,相互理解和包容吧,畢竟誰都不容易。

只要每個人認真地、努力地、拼命地活著,對於他們的生命來說,就是有意義的。無論處於什麼階層,只要憑自己的本事生活,都是值得尊重的。

一個人最大的體面,就是依靠自己過好每一天。感受到活著時的鮮活的心跳,人生就是充滿希望的。

相關焦點

  • 只是為了活著:深圳三和大神,一群社會底層的辛酸人
    導讀 以天為蓋、以地為席,今日有錢今日花,明日無錢才打工。沒有夢想,只為了今日的下一餐做打算,這就是三和大神的生活 社會千奇百態,調侃不要見外!
  • 一個人「體面」地活著到底重不重要?也許我們都理解錯了
    說到體面,我們大多數人都會想到「裝飾」自己,很多人認為體面地活著就是不讓別人看扁,讓別人投來羨慕的眼光,說話辦事不丟臉面,這就是體面。體面更是一種尊嚴,一種自信,一種由內而外流露的氣質,無關乎貧富,而是一個人活著的態度,敬愛生活,我們就都是體面的。有人說,高官厚祿、衣食無憂是體面,但人前一套,背後一套,精於算計,貪得無厭,他還體面嗎?見了上司,溜須拍馬,搖尾乞憐;見了下屬,厲聲呵斥,這不是體面。
  • 我們都在用力活著:深圳流浪女趟睡公園,高跟鞋下的百態讓人無解
    導讀一首對生活無奈卻又對生活不放棄的歌詞形容深圳三和大神似乎很貼切,我們都在用力地活著,酸甜苦辣裡醒過也醉過,任憑誰冷眼,嘲我或輕我,都會風輕雲淡,一笑而過我是平凡的執筆人——醬哥或許吧,人生百態,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某個名人曾說有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不管如何,活在當下,還是要對自己好一點,對於生活,你真的用力了嗎?
  • 窮人什麼時候才能體面活著?
    看到這樣一個問答:「窮人什麼時候才能體面活著?」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任何時代,都有這個時代特有的窮人,可以稱呼為「有時代特色的窮人」。一、吃不飽,穿不暖,家境貧寒的人這種「吃不飽,穿不暖,家境貧寒的人「,在封建社會的時候就有好多這樣的窮人,特別是在戰爭、旱災、瘟疫的影響下,特別多的人流離失所、受寒挨凍、食不果腹,為了生存下去,什麼體面不體面的已經沒有意義去談了,有的幸運地被有錢人看上,籤賣身契做奴僕,能勉勉強強賺點錢過日子
  • 越是難熬的時候,人越要體面
    這位得過鐵十字勳章的一戰軍人說:「正因為集中營會把人變成野獸,我們才一定不能成為野獸。」「沒有肥皂也必須用髒水洗我們的臉,用我們的衣服把自己擦乾,必須把鞋擦亮。不是因為規定如此,而是為了尊嚴與得體。」「我們必須挺直了走路,不是向普魯士的紀律致敬,而是為了繼續活著,體面而有尊嚴地活過每一天。」
  • 為什麼拼命也要遠離底層社會?
    等社會人捧人中等社會人比人下等社會人踩人>相信很多人都能理解其中深意,我看過一篇文章是關於人們拼命遠離底層社會的根源,當然我也是農村長大的的孩子,都說農村人淳樸善良,踏實肯幹,可來自於窮導致的根底裡的那種自私,狹隘也同樣不可掩蓋。
  • 為什麼很多人辛勞一生,仍然生活在社會底層?
    百萬分之一的概率,可以去試試……為什麼很多人勤勞一生,還在社會底層?因為如果僅僅通過努力就能成功的話,那麼這個世界上就沒有窮人了, 二八原則才是這個世界的真理!都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羅馬,我們普通人怎麼和他比?什麼叫做成功?難道就是財富和社會地位嗎?
  • 餘華《活著》:人活著的三個層次,來世上走一趟,總得活得明白點
    除了講述福貴悲慘的一生,《活著》還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中國的一句成語: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壓,它還沒有斷,苟延殘喘,正是體現了這句話「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這本書讓我看懂了,人活著的三個層次:活著、體面的活著、明白的活著活著徐富貴一家兜兜轉轉了那麼久,雖然聚合離散反反覆覆,但最終還是逃不過一個吃得飽。
  • 《鐵達尼號》:品味百態人生
    這是我對《鐵達尼號》的第一印象,第一次看是在初中,那時感慨於傑克對露絲純潔無私的愛,為他們浪漫的愛情打動,如今成年重溫這部經典,看出了人生百態。學習吐痰不是因為想變粗魯,只是因為不想總按別人認為對的行事;在底層船艙一起派對,不是因為她喜歡雜亂,而是因為在這裡無拘無束,可以盡情的釋放自我。最偉大的作品不是靠主角的顏值撐起來,也不是靠男女主浪漫偉大的愛情故事撐起來的,而是每一個小小的角色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細膩的感情,有自己糾結的選擇。
  • 不想苟且的活著,只想體面地死去:安樂死到底意味著什麼?
    他躺在病床上,氣管被切開,身上全是管子,機器和藥物使他「活著」。他曾不止一次向家人提出,病重病危時希望能夠安樂死。病痛中的巴金先生無奈地說:「我為你們而活」。是的,有些人早就已經對自己的生命做出了選擇,但他們不能如願。
  • 漫畫:社會底層的人,還會施捨嗎
    所以,其實我們很多人都是社會底層的人,但是我們遇到了一些需要我們施捨的人,我們還會不會再施捨給別人呢?當然,現在可能很多需要施捨的人比我們還富裕,但是這種人隨著國家政策的各種出臺遲早會沒有的,我們還是需要更多的愛心,為社會製造幸福。
  • 你是這個社會的邊緣人嗎?
    也許怕人看不懂,這個詞條進一步解釋:通俗一點說,今天,在中國,像各類明星、企業家、白領階層……這類人群就是主流人群,與之相對應,如無業人員、低收入人群、貧窮農民……他們就處於社會邊緣,屬於邊緣人群。如果按照這個概念分析的話,我就是出生在一個邊緣化家庭,因為我的父母都是普通農民。
  • 鑑賞|從《金瓶梅詞話》看明代酒事中的世相百態
    而為作者所驅遣的諸般酒事每每一石三鳥藏了布算,或草蛇灰線埋下線索,種種物理人情正可見明代酒事中的世相百態。本文在這裡不是討論小說,而是特欲藉此一枝寫實的筆去認識明代酒文化。說酒事,酒本身自然是第一。此外同樣重要的兩項便是飲酒方式和酒器。而酒器之名目、時風影響下的酒器之造型與紋飾、酒器在不同場合的使用,又同前兩項緊密相關,以此共同構成一個時代的「酒文化」。
  • 年薪100萬不如月薪2000,父母眼中體面工作到底是什麼?
    但這種被社會公認為"父母眼中的體面工作",更像是爸媽圈裡的"職業鄙視"現象。而處在鄙視鏈底層的教育系學生無可奈何,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鄙視的刀,類似的例子,生活中不勝枚舉。馬克斯·韋伯認為:"身份指的是生活方式,它還指社會尊重,也就是依據一個人的社會地位來賦予他或她以尊重和仰慕"。不管七大姑八大姨擺脫辦理銀行業務,還是鄰居孩子上幼兒園上小學排不上號,自家孩子能給安排,臉上就有光,活著就有面。
  • 美國黑人也嘗試過體面的活著,但被摧毀了!所以黑人們失敗了!
    為了摧毀黑人體面的生活。20世紀初的美國還在實行嚴格的種族隔離制度,有色人種被禁止進入白人學校、商店,連交通工具和衛生間也嚴格劃分區域,黑人一旦違反就要受到處罰。起碼在當時,黑人用雙手證明了自己並不比白人差,他們也可以為經濟和社會做出同樣多的貢獻,因此也有資格享有平等的權利。但是當地的白人至上主義者非常眼紅,在種族主義者眼裡黑人活著他們都難受,如今黑人們不僅活了下來而且在他們的眼皮子下發展的如此之好,這美國的天龍白人,怎麼能忍受的了。尤其是當地3k黨是如此的氣憤,黑人不配過這樣的生活。
  • 再讀《駱駝祥子》:同樣身處社會底層,高媽才是活得最通透的人
    老舍是老北京人,因此他的作品中帶有特別鮮明的老北京色彩,語言上詼諧幽默,內容上卻又發人深思。《駱駝祥子》是老舍先生最為經典的作品。每一次讀這本書,都會有不一樣的思考。祥子的命運悲劇,有社會環境的原因,也有他自身的原因。書中的人物包括祥子、虎妞、小福子還有拉車的老馬,無一不是以悲劇收場。閱讀這本書,有時候簡直叫人喘不過氣來。
  • 《朝花夕拾》中的社會百態
    《朝花夕拾》中的社會百態投稿人:騏驥眾所周知,《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作品,1926年9月18日成書,據說,魯迅在《故事新編 序言》中說,寫作《朝花夕拾》是」一個人住在廈門的石屋裡,對著大海,翻著古書,四處無生人氣,心裡空洞洞的時候」在朝花夕拾中
  • 測一測:你是一個體面人嗎?
    體面,簡單地說就是得體、大方,現在也越來越提倡做一個體面人,也成為一時呼聲。何為體面人,大概就是言行舉止永遠懂得分寸,永遠得體大方,對他人尊重,也贏得他人的尊重吧。
  • 每個人都在用力活著,用我們自己不同的方式堅強活著
    農民工兄弟依靠自己的雙手和勞動來到城市掙錢養家餬口,奔波於社會的各行各業,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用力的活著,他們可以挺直腰杆,他們應該得到社會應有的尊重,他們是國家的建設者。只有讓每一位勞動者體面的勞動才能更好的展示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讓每一位勞動者感受公平公正才能更好的體現國家的法治程度,讓每一位勞動者衣食無憂才能更好的彰顯社會的人文關懷,讓他們更有底氣去給下一代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看看那些田野裡揮汗如雨的農民,他們不也是在用力的活著嗎?
  • 「智者小說」《圍城》:世相、人生,不過如此
    錢鍾書先生以辛辣犀利的筆觸描摹了抗戰初期以知識分子為代表的眾生世相。讀《圍城》,筆者既嘆息「閱透人情知紙厚,踏穿世路覺山平」,感慨「世事無常」,亦嘆服作者敘議相協、取譬設喻的嫻熟技法,更開始思索「圍城」的深意與人生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