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初開秋水止,黃金倒映瑠璃裡:日本對菊花狂熱喜愛有何淵源?

2020-12-12 凌峰歷史

引言

菊花原產於中國中部地區,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早期菊花是野生植物,但經過數千年的人工栽培,已成為名貴花卉,並繁育出了高達三千多個品種。而菊花與中國文化緊密相連,中國許多文人墨客,都以菊花為題,創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並廣泛流傳。而花卉是與世界各國最好的交流渠道之一,在菊花傳入日本後,也深受日本人民的喜愛。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審美觀,因日本人民的文化和其獨特的審美,透露出了一種與中國大相逕庭的感官。

一、日本審美觀的「物哀」在各種因素中逐步產生

提起對花卉的審美,不得不先提起審美意識的形成。審美意識的形成與自然環境、歷史文化等都有著密切的關係。在上古時代的日本民族,對現實事物有著淳樸的親近感。在他們的觀念中,身邊的任何事物都極具真實的感性美。這種審美觀,為之後形成理論化的美學觀埋下了基礎。

日本的自然環境十分優美,在疆域十分有限的島國上,能發現雪山、海灘等各種自然美景,但日本又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日本因處在三大板塊之間,經常受到地震、火山等自然災害,而日本又受到過許多人為的戰爭襲擊。正是由於這種關係,從古代起,日本人就對自然抱有恐懼感,這種恐懼,又孕育了日本民族意識深處中的自卑心理和「哀」的審美觀念,並融入到日本文化中。

在佛教傳入前,日本還沒形成理論的美學觀。在6世紀中葉,佛教通過中國傳入日本,很快便滲透到日本的審美中,逐漸形成了理論的審美觀。佛教中的許多概念在日本廣泛傳播,對日本民眾的影響十分巨大。而日本又經常被霧靄籠罩,給人以一種朦朧的感官,與佛教所揭示的人生的虛幻感等相呼應,強化了日本人的審美意識中的「哀」,使得日本人的審美意識與「哀」無法割捨。因此,隨著日本文化的演進,日本民族的審美文化中的真實的感性也逐漸被崇尚「物哀」的審美觀所替代。

但在日本,這種審美觀的轉變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歷了長期的演化中逐漸轉變的。在日本早期的文學中,「哀」只是一種感嘆,並不是真正的「悲哀」。直至平安時代,《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對「哀」的含義加以擴展,這種審美觀才轉變為「物哀」。在這時,日本審美觀中的「物哀」正式形成。

而花的花期很相對短暫,在很短的數日內,花由盛開轉向凋零。因為日本民族有著「物哀」審美觀,對於花,便會出現一種憐惜的哀愁情緒。但菊花集中體現了日本民族對大自然「物哀」的審美思維,使得菊花與日本文化的聯繫越來越密切。

二、菊花的傳入日本,日本國民對菊花表現出狂熱的喜愛

日本的菊花源於中國,傳入日本的時間大約是在奈良末期至平安初期,此時對應著中國的盛唐時期。當菊花傳入日本後,日本對菊花的喜愛比中國更強烈,甚至達到了尊崇的地步。隋唐時期,日本有遣隋使、遣唐使前來中國學習文字與文化,因而日本的菊文化和中國十分相似。日本在學習的過程中,仿效中國重陽節賞菊的風俗,將農曆九月初九定為「菊節」

日本對菊花的喜愛不僅僅在設立了「菊節」,在當時日本的許多文人墨客都以菊為題,創作了詩歌、俳句等作品。日本人因喜愛菊花,在衣服、家具,甚至武士的鎧甲上都飾有菊花。但日本對菊花的喜愛不僅表現在這些外在的展現。在日本的神話故事裡,菊花被描述成長壽的靈藥,可見日本對菊花的痴迷。

菊花傳入日本後,在很短時間便完成了「本土化」,並逐漸發展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風俗。在日本中世之後,菊花盆栽成為和式園藝的核心。在日本,人們除了賞菊,還盛行「競菊」。而現代日本除夕夜的傳統節目「紅白歌會」,便是起源於這項活動。

日本對菊花的喜愛,到江戶時期又繼續向前推進。此時的園藝文化的亮點是「菊偶人」,即在用竹篾等編成的人形框架上插滿菊花,表現出各類歷史人物。時至今日,每年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日本武生等地便會展開「菊偶人」的展祭活動,吸引成千上萬人觀賞。由此可見,菊花在日本人中的地位十分高,而經過幾千年的時光,依舊讓日本人十分喜愛菊花。

菊花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甚高,還因為日本人認為菊花隱藏著哀愁情緒,而這種哀愁,正是日本民俗的審美核心的內涵。在平安時代以後,日本人雖依舊喜歡菊花,但偏愛白色的菊花。在日本人的審美觀中,白色的菊花有一種即將幻滅的獨特美感。從這一側面,表露出日本審美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是與民族文化、歷史環境相輔相成的。

菊花在日本不僅僅作為觀賞和裝飾,還被日本皇家作為自己裝飾的專用家紋,到12世紀時,又將菊花上升為國徽圖案。也正是日本皇室一直使用菊花圖案做標誌,因此日本皇室被稱呼為「菊花皇室」,但這卻不妨礙日本皇室喜愛菊花的熱情。這種對菊花的熱情,是從內而外,發自內心的喜愛。

而菊花的標誌,即使至現代,在日本的生活中也十分常見。如日本護照封面、皇室徽章等,都在使用菊花作為標誌。但在古代日本,菊花圖案是皇室專有,百姓無法使用。而隨著日本皇權的衰落,菊花圖案在民間得以使用。許多店鋪的商標,亦或是門面的裝潢等,都使用菊花圖案。日本這種從天皇到平民都喜愛菊花的狀況,展現出了菊花與日本人性格與文化的契合。這種契合是從內向外流露,也在隱匿中流露日本民族的審美觀念和文化內涵。

日本又是極其善於學習其他國家,並以此來改造自己的國家。他們在吸取中國傳統的花文化是有所選擇的,選擇了當時與本國審美觀等相符的部分,並通過吸收,發展出了屬於自己的花文化。這種學習的能力和精神是值得學習的,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對發展都十分有利。

三、菊花在日本文化中極具象徵,體現日本國民精神

但日本在古代時,菊花所作為的標誌有一段時間是帶上了政治色彩的,與當時日本民眾對菊花的審美背道而馳。在幕府時代末期,日本人把菊花捧上了神聖的位置,甚至把它作為政治和軍事的重要標誌。這種做法,無疑是與初衷相違背,這也導致了後期日本軍國主義將菊紋作為標誌。

在戊辰戰爭中,日本朝廷向軍隊頒賜菊花章錦旗。而他們在戰爭取得勝利後,都感謝菊花的助攻,他們將菊花圖案看成帶來好運的事物。這種愚昧的觀念十分荒唐。戰爭講究天時地利人和,錦旗的圖案是無法改變戰爭的走向。但當時的日本人相信它的力量,一方面表現出了他們對菊花的狂熱,另一方面也表現了日本人對朝廷的忠誠。不過這種愚昧的觀念也為之後日本非理性的崇拜天皇,因此而發動一系列戰爭埋下了基礎。

而在一本研究日本的名著《菊與刀》中,也能找出日本和菊花很多相關的聯繫。「菊」是日本皇室的家徽和象徵,「刀」是日本武士文化的象徵,這兩者一直伴隨著日本文化。日本人一方面賞菊、品菊,另一方面又進行殘酷的屠殺和自殺。菊與刀表現出了日本的兩面性,而這二者組成的國家是充滿矛盾的。同時,菊與刀也象徵了日本人矛盾性格的雙面性:崇尚沉靜柔美的藝術,同時崇拜武力;既禮貌謙卑,又嫉妒傲慢。這兩方面的矛盾,一直伴隨著日本人,即使是現代,在許多日本人身上及他們的文化中也能找到其中的蹤跡。而「菊與刀」也基本上可以看作日本文化的兩個象徵符號,這兩個符號伴隨著日本文化,一直延續至今,無法分割。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日本是天皇制國家,日本人民的精神領袖是天皇。縱觀日本歷史,天皇有時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但有時天皇則變成一個國家的象徵,只是名義上的統治者,沒有統治權。而對於日本人來說,和諧安定的社會都得益於天皇所賜,因此他們對天皇有著絕對忠誠,也因此日本人會有自殺或「玉碎」的說法。通過這個角度,不難看出菊與刀的關係也就是天皇對武士的統治,武士對天皇的忠誠,也是日本國民性的體現。而這種國民性,使得日本人十分團結,但卻有一種不自主的消極性。

「菊」與「刀」充分展現了日本的文化與日本人的信仰,但也從另一方面表現出日本人「忠君愛國」的性格。這種性格有落後的地方,但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愛國對於一個國民至關重要,沒有愛國精神,國家的團結也無從保證。只有真正的愛國,才能將國家推向繁榮、富強。

總結

日本民族的審美意識同其國家複雜的地理、政治、經濟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它的形成也是日本歷史和文化長期沉澱的結果。而通過找尋菊花與日本文化關係的時候,我們能窺視出部分日本文化的內涵,也能理解日本人內心的矛盾。這種內心的矛盾,在日本歷史的長河中揮之不去。而筆者也希望日本民族能正視歷史,吸取教訓,將「刀」永鎖庫中,讓「菊」架起中日兩國人民友好的橋梁

參考文獻

《類聚國史》

《歲時部》

《菊與刀》

《藝術哲學》

相關焦點

  • 《菊花》古詩拼音版元稹 菊花注音版原文
    我們都知道陶淵明獨愛菊,其實除了他,還有許多詩人也對菊花情有獨鍾,關於菊花的古詩就有很多。元稹寫的《菊花》便是其中一首,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這首詩的拼音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菊花》  唐·元稹  qiū cóng rào shè sì táo jiā,biàn rào lí biān
  •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菊科菊屬別名:秋菊、黃花花期:9-11月>菊花或稱秋菊,是自古以來深受我國人民喜愛的一種花卉植物,常在秋季開花,花色豐富,或白而素潔,或黃而雅淡,或紅或紫,沉穩而渾厚。
  •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讀古詩詞,邂逅美麗的菊花
    王安石有詩云,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禮記.月令篇》裡也說,季秋之月,鞠有黃花。鞠,既是菊,黃色大概就是菊花最初的顏色吧。其實,何止黃色,菊花有很多種顏色。挪威散文家別倫.別爾生說各種花裡只有菊花有綠色的。汪曾祺說,也不盡然,牡丹、芍藥、月季都有綠色的,但像綠菊那樣綠得像初新的嫩蠶豆那樣,確乎沒有。菊花,是秋天的主角,從夏末到深秋,各種各樣的菊花你方唱罷我登場。無邊落木蕭蕭下。
  • 徜徉在濟南的旖旎秋日裡
    遍繞溪邊日漸斜,此花開盡更無花。西風門徑含香在,除卻陶家到我家。秋菊有佳色,三徑吐幽絲。繞欄驚視重徘徊,流水緣何自作堆?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時嘗吼半天雷。秋水長廊水潺湲,老友相約享清歡。九女泉東岸,有一棵火棘樹,它佇立在一片白石中,略顯孤單。火棘樹,春來開滿一樹白色繁花,秋來結出滿枝火紅的果實。它那紅寶石般晶瑩剔透的簇簇果實,在蔥翠的九女泉旁,十分惹眼,為此處增添一抹靚麗的色彩。
  • 「詩詞鑑賞」菊花 |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菊花,深受人們的喜愛,在蕭條的秋天裡,為一道美麗的景色。我國古代文人對菊花倍加稱譽,被稱為花卉「四君子」(梅、蘭、竹、菊)之一。菊花歷來被視為孤標亮節、高雅、傲霜的象徵,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對菊花更是情有獨鍾,多有詩文加以讚美:如戰國屈原在《離騷》中寫道「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玉潔 冰清、超凡脫俗、東晉大詩人陶淵明著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唐杜甫的「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的悽清哀怨、唐末黃巢的「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的霸氣......不知你喜歡菊花的那一句詩句?
  • 菊花是不是比櫻花更能代表日本文化?
    屈原在《離騷》中吟詠「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朝飲木蘭之墜露,夕餐秋菊之落英」,將菊和他最為心儀的蘭花並提,而且提及上古食用菊英的習俗。《本草》介紹「菊花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的神奇功能,反映出古人對菊花具有「延年益壽」藥性的認識。到了魏晉時代,文人為了躲避險惡血腥的政治生死場,潔身獨善,紛紛遁入自然,把「雄心」消耗在阡陌林野之間。
  • 10首菊花詩,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一叢一叢的秋菊環繞著房屋好似到了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快落山了。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後再無花可賞。有多少遠在他方為客的未歸人啊,只能借著籬笆看看秋天的景色。6、菊花唐代:李商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陶令籬邊色,羅含宅裡香。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願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 十首描寫菊花的詩詞: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菊花,開在秋天,它不像牡丹那樣雍容華貴,也沒有蘭花那樣名貴嬌弱,作為傲霜之花,它卻一直受到很多詩人的偏愛,有人讚美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高潔的氣質,他們用優美的文字賦予它詩情畫意,讓它在詩壇上佔一席之位。今天為大家精選十首描寫菊花的詩詞,感受一下詩人的世界裡菊花有怎樣與眾不同的美麗。
  • 秋菊佳色,等你來赴金秋之約:成都天府新區南湖小學秋菊科學課
    四川行知教育網訊:2020年11月30日—12月4日,秋菊科學課在各班有序進行。課程根據菊花的特點,通過觀菊、識菊、栽菊、品菊等活動設置豐富學生知識。栽菊。王陽老師將科學與勞動教育完美結合,向學生講授秋菊的種植技術、養護知識和注意事項,並指導孩子們進行栽種實驗。學生在學習和掌握基本勞動知識技能的過程中,領悟勞動的意義價值,形成勤儉、奮鬥、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觀菊。在陳雨嘉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興致高昂,通過仔細的觀察,為校園的秋菊製作名片。通過趣味性的活動,讓學生不僅會動腦觀察、發現,還會動手設計。
  • 漲知識了,菊花竟然有這麼多種類,養好菊花就這麼簡單
    菊花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古詩中很多都有描述過它,為我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也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清新的花香,顏色豐富,款式多樣,菊花曬乾泡茶能起到清熱解毒的效果,生活中很常用,是一種非常實用的花卉。不同類型裡的菊花又有著各種各樣的品種名稱,下面我就來為大家簡單介紹下關於菊花的知識。
  • 二次元美圖,動漫壁紙:我只願風止於秋水,而我止於你
    二次元美圖,動漫壁紙:我只願風止於秋水,而我止於你!畫師:Mauve 果然畫師還是還是喜歡獸耳娘!
  • 「滿城盡帶黃金甲」,萬世一系的王朝——日本人為什麼崇尚菊花?
    以嵯峨天皇為代表,多朝帝王身體力行地倡導著菊花文化,使其在皇室和貴族士大夫階層內延續之外,還在民間有了發展,並逐步深入日本國民的精神生活。二、歷經千年的生長與綻放,菊花文化在日本的發展菊花傳入日本之後,逐漸被日本本土文化所吸收,在時間的長河中成了一片獨具風格和特色的文化貝殼。
  • 沈周筆下的重陽與秋菊:「有酒有花皆樂事,人間無日不重陽」
    對菊花的喜愛,始終流露在沈周的詩畫之間。當沈周晚年回憶起那些年一同賞過的菊花和一同賞花的親友,難免心生悽涼。不過,當這位古稀老人在下一個「九日簪花白頭上」之際,卻還能俏皮地自嘲「風流何減少年時?」因為他早就參透:「有酒有花皆樂事,人間無日不重陽」。
  • 秋實散文:秋之韻之——菊花
    《禮記月令篇》中有這樣的記載,「季秋之月,鞠有黃華」。「菊」字也寫作「鞠」。菊花每年在秋末開放,故菊花也叫「秋花」。菊花的「菊」字,在古代亦作「窮」字講,其意是說菊花是一年之中花事之尾。當百花凋謝之時,秋菊則花好葉綠。看上去好像殘缺不全的菊葉掛在挺拔的菊杆上,顯得堅強而滄桑,仿佛只留片甲也要護圍和映襯著枝頭上那朵堅毅的宋美人。菊花既爛漫多彩又傲霜而立。
  • 《離騷》香草圖集之七: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離騷全圖》裡有一個香草集,羅列了《離騷》裡出現的所有香草。 細數共十六種:江離、芷、秋蘭、蕙、蘭、留夷、揭車、杜衡、菊、荃、蘼蕪、杜若、薠、三秀、薇、薺。(其中江離和蘼蕪歸一,芷與秋蘭歸一,揭車和杜衡歸一,其它各為一篇,共寫十三篇)uj《離騷全圖》書中附錄香草集中,是這樣描寫菊的:菊,真菊與苦薏異,其時柔,其花小。《神農書》以菊為養生上藥。
  • 透過菊文化古今變遷,談古人為何偏愛菊花
    一.菊的精神與外貌  一種文化有它的歷史淵源,也有它的曲折發展道路。我們今天談中國菊文化在世界思想潮流的衝擊下.是否能保持它的中國特色和特徵,並且為全世界所公認,是很具有意義的。  菊花經過人類長久栽培,出現許多變異,總的看來,它的花大而態美色多,開放持久,博得國人喜愛然而它在我 國花卉中博得的位置,卻強烈表現為一種人文歷史的產物。 只有梅花可與之媲美.梅與菊是發揚我國民族抗爭精神最突出的代表,是 一種愛祖國、愛鄉土情操的象徵物。  菊花的黃色,在我國被看得最為珍貴.
  • 菊花有哪些象徵意義?看看這些你都知道嗎!
    菊花,是中國四大名花之一。予謂菊,花之山人者也。從古至今,菊花都是文人墨客筆中庸俗潔淨的意味。今日就讓我們一起來理解一下菊花都有哪些象徵意義吧!菊花的象徵意義意味耿直不平菊花又稱為「黃花」,這重要由於在現代的人們以為底盤是黃色的,因而將黃色視為中色、雜色。菊花凌霜而開,意味著中華民族耿直不平的品質。
  • 愛菊王爺 花甲之年編著《菊花譜》
    花甲之年的他在開封龍亭的王府裡種菊澆菊研究菊花,一幹就是六七年……愛菊王爺 虎父豈能有犬子明英宗天順年間,開封鎮平王府(今河南鄭州境內)每年秋天都會組織大型的賞菊活動。王府的花圃種滿來自全國各地的上百種菊花。花開之時,白如雪、紅似火、紫像霞,令人嘆為觀止。
  • 冬天裡翻閱秋菊
    大自然就是一部不停翻閱的書,它不斷地掀開你明天的書頁,你還沒讀完周遭的一切它就匆匆地將眼前折向昨天,北方的秋天已經靜靜地藏進書頁,在從容的冬季裡翻開菊花盛開的晚秋,也許南國的庭院還續演著這菊花的盛宴搔首弄姿的菊花仙子金絲飛濺躍躍欲放甜蜜相擁
  • 菊之吉祥——有關菊花的瓷器、首飾和古畫
    齊白石《茶壺瓶菊》1947年作 中國美術館藏 作為四君子之一的菊花,自古以來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愛,除了與菊有關的風俗習慣還有詩畫為證,歷史上流傳下來的詩詞不勝枚舉,如: 有以「菊」抒發淡泊明志情懷的 ——陶淵明(魏晉) 《飲酒·其五》 有以「菊」 形容君子氣節的: 黃花本是無情物,也共先生晚節香。 ——于謙(明代)《過菊江亭》 秋菊堪餐,春蘭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 ——辛棄疾(宋代)《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 有以「菊」表述秋日「清愁」的: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