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2020-12-22 我從書中來

一個勞動任務重的母親,你卻要求她同時也要是一個會做飯的好媽媽,別人做不到,這不是別人的問題,而是你自己太過殘忍。

一個工作壓力不小的妻子,你卻要求她同時也要是孩子的一個好家庭教師,別人做不到,這不是別人的問題,而是你自己太過無良。

一個充滿夢想,專注於自己所好事業的女人,你卻要求她同時也是一個賢妻良母,別人做不到,這不是別人的問題,而是你的自私讓你早習慣了薄責於己,苛刻於人。

一個背負家庭重擔的父親,你卻想著他能靜下來心來看書,寫字,給孩子樹立榜樣,別人做不到,這不是別人的問題,而是你自己太過於狠毒。

一個外向和氣,喜歡社交的你的好朋友,你卻要求他在他的知己圈子裡始終把你的位置放在最核心處,別人做不到,這不是別人的問題,而是你的小氣。

一個天真可愛,純真無欺的孩子,你卻要求他過早地變成跟大人一樣處處行事謹慎,告訴他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以為懂了人情世故,就是懂事了,就是好,別人做不到,那不是別人的問題,而是你的無知和自作孽。

一個創作很厲害的歌手,你卻又要他唱功也達到頂級,別人做不到,這不是別人的問題,而是你的貪婪害得你永遠都找不到一個完美的事物和人,即使是欣賞音樂這件小事上。

......

你若北辰,自然眾星拱之。這個世上,對別人要求越多的人,其背後的實質都是在承認自己的無能,——對自己無能的憤怒最終全轉化成了對外人的無理要求。

怎麼樣叫接受一個人?真心真意接受他的不完美,盡全力多尋找和發現他的優點,真誠的讚美他的閃光處,感恩其做出過的善行,當他展現出缺點來時,不是只想著忍他,或是算了,而是依舊足信他,給他完善自我留下足夠的空間,當下,真正設身處地的把自己化作他,站在他的角度想想,這個事我是否做到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天底下,從沒有誰生來就理所當然該為誰做什麼,不該為誰做什麼,以一分深廣的同情心理解他,恕他,依然愛他,命因心運,心明命自強。

相關焦點

  • 情感|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文|邱蕾 幾個朋友都說她脾氣最好,最溫柔,最有耐心,好像什麼事都不會讓她發火,那麼多年了就沒見她生過氣。有次面對大家的誇讚,她苦笑了,說自己其實脾氣很急,特別容易生氣,她心裡似乎總有一堆乾柴,那些讓自己不滿意、不順利的事就像一把火,一下子就能引燃乾柴,燒得她難受,她說自己就是易燃易爆品。我們很困惑,她說自己也很困惑,而且對自己很惱火,氣自己居然為了那麼一些小事感到憤怒。
  • 人一切的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王小波說過:「人一切的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過得不如意,卻沒能力改變自己的現狀,剩下的只有抱怨,抱怨總要找個傾訴對象,煲起電話粥,把自己全部的負能量傳遞給別人,這樣好嗎?如果你只是在不如意的時候才想起朋友,你認為缺少個傾訴對象,不管對方多忙,都一定要先聽你傾訴完,對不起,這不是朋友,你這是自私!
  • 王小波《黃金時代》: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記不清是哪一年,也記不起是哪個人,為了紀念王小波而鑄了一尊1:1的像,這尊雕像先於他的文字被我記住:他是坐著的,並不太好看,臉上滿是褶皺,帶著似笑非笑的奇怪表情,耷拉著腦袋一副不太正經的樣子,還有,他為什麼是全裸的?
  • 磨練心志的句子,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一、李嘉誠說:「每一批富翁都是這樣造就的,當別人不明白他在做什麼的時候,他明白自己在做什麼;當別人不理解他在做什麼的時候,他理解自己在做什麼。當別人明白了,他富有了;當別人理解了,他成功了。」二、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甚至被碾得粉身碎骨。但無論發生什麼,我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
  • 《火神被殺》:你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軟弱、無能的憤怒
    可是想到了這裡,突然想起來前段時間看到的一本書《火神被殺》,裡面說的就是人性中的痛苦。我們一個人活著本質痛苦的根源。這本書是日本著名作家松本清張所著,由張修齊所譯。作家松本清張,是社會派系的推理家,推理文壇無法逾越的一代宗師。
  • 畢竟人的一切痛苦,都是源於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畢竟人的一切痛苦,都是源於對自己無能的憤怒1:我對你好,也可以對別人好,但是有些東西我只想給你,有些溫暖的事情,我只想為你做,就算你不要,我也不捨得給別人。2:善良是一種本能,但行好事,不問前程。3:最美好的生活方式,不是躺在床上睡到自然醒,也不是坐在家裡無所事事,更不是走在街上隨意購物,而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奔跑在理想的路上,回頭有一路的故事,低頭有堅定的腳步,抬頭有清晰的遠方。4:其實時間證明不了一切,但是卻一定能詮釋所有不堪一擊的愛情。擁有的時候不覺得什麼,一旦失去,卻仿佛失去了所有。
  • 佛說:一切痛苦都是我執,唯有放下,痛苦才會消失,3個方面修行
    當我們處在痛苦中,我們常常陷入這樣的思維和疑問;為什麼我總是這樣倒黴?為什麼這個世界對我不公平?為什麼我這麼好的人,卻得不到別人的理解?我本身要求不高的訴求,為什麼總得不到滿足?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好人,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對的,在這樣的前提下覺得,我這麼好的人,生活中還要受這麼多的苦。其根源都是源於我執。我執者,心中梗著非常大、非常粗、非常重的「我」,執著自己的想法、做法、人格等。
  •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為什麼人總會「行動無能」?
    編者按: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為什麼會這樣你知道嗎?為什麼要行動起來總會讓人感覺掙扎、感覺痛苦?正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和體驗,所以我們總是把這當作是理所當然的一種現象,但事實上這背後卻有著深層次的原因。作者在本文中反駁了那些站不住腳的理論,並給出了自己的可能性解釋。
  • 你的抱怨,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2在我們的生活中,抱怨,其實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之所以有的人分外惹眼,是因為他們的抱怨頻率太高了,一旦你成為他們的可傾訴對象,那麼他的苦水,他的不滿,他的憤怒,都能夠一股腦的傾瀉給你……一次又一次,直到你自己也變得筋疲力盡。
  • 從宅人本質說起——偽宅才是我們痛苦的根源
    有很多網友都曾信誓旦旦的表示:只要不上班,這種狀態可以宅上一輩子!但是就目前疫情的情況來看,僅僅十多天的時間,網友們就都快憋瘋了!說好的只要不上班,就可以宅一輩子呢?為什麼當宅的願望實現的時候,我們反而會很痛苦,想去上班呢?
  • 掩飾才是憤怒和痛苦的根源
    人類之中存在的一個基本區別是有些人相處起來很容易,有些人相處起來就很棘手,有時甚至會讓我們感到無法與之溝通。我們願意與直率的人相處,不是因為他們的立場總是正確,而是因為我們能從一開始就知道問題是什麼。直率的人如果直率的人不想做什麼,他們會選擇在合適的時候解釋這真的不適合他們;如果他們不滿意我們的行為也不會表面微笑卻在內心嫉妒或仇恨,他們會立刻溫和而準確的直說他們對我們失望的地方;如果他們擔心某個項目出了問題也不會假裝一切都好
  • 「腐敗、憤怒、混亂、無能」,《紐約時報》社論聲討川普
    「腐敗、憤怒、混亂、無能、謊言、衰敗。」在當天一篇長篇社論中,《紐約時報》以編委會的名義,向川普傾瀉著怒火。在社論中,《紐約時報》歷數著川普的「罪行」,怒批川普「不配擔任總統」,是「史上最糟糕的美國總統」,呼籲美國民眾在總統大選中將他「踢出局」。
  • 生活的本質——論痛苦
    生活之所以並不輕鬆而摻雜痛苦,是因為不管是生存本身和生存的姿態,人都無法100%為自己選擇。不能自己選擇,就帶來壓抑和痛苦。但是話說回來,假設一個人充分選了他的生存方式,恐怕社會也無法不對他加以評頭論足。
  • 李亮_有本事的人都具備這15個特徵
    李亮_有本事的人都具備這15個特徵有所為有所不為2.遇事沉著冷靜3.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人生目標中4.業餘愛好有一些,但不沉迷5.低調謙卑,性情溫和6.誠實守信,說話算數7.不滿足現狀,眼界寬闊8.愛學習、勤思考、邏輯性強9.會說話,情商高10.自律,堅決有魄力11.認真負責,責任意識強,幹什麼事都提前考慮
  • 死是必然,活又不易,人為什麼要活著?生命是用痛苦來結束痛苦
    作者 | 汨羅江上一葉舟探究一個哲學的問題:人始終會死的,那為什麼還要活著?要釐清這個生命終極的問題,需要排除一個前提條件。經常會聽到有人說類似這樣的話:你為什麼要生我?你當初就不應該生我,你生我時和我商量了嗎?
  • RE0:為什麼喜歡486,因為他無能狂怒、死要面子、選擇逃避
    然而並沒有,486經歷了一系列事件,死了幾次後才發現,自己就是一個「無能」的普通人,唯一的能力就是「死亡回歸」。有的人可能覺得這個能力十分強悍,但是這個能力發動的條件就已經很變態了——死亡。死亡一直是人類恐懼的對象,那些嘴上說著讀檔讀檔的人我也想說一句話,「你們懂486的痛嗎?」
  • 慌亂的本質,是對自己無能的恐懼:安下心來,走好人生這三步
    離開家之前,他先想到的是以後沒機會在學校學習了,於是不管怎樣都要先把老師的東西一股腦兒地先裝進腦袋裡,至於用不用得上,日後再定也不遲。是的,最難安放的東西,從來都是人心。有準備地做好事情,就能讓結果變得更加接近成功。所以,做任何事,都要心不急,走穩每一步。
  • 三刷《憤怒的小鳥》,我發現這是一部隱藏很深的成人電影
    王小波曾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憤怒的小鳥》是一部由遊戲改編的動畫電影。影片的主線是一隻長著兩隻海苔眉毛的紅色小鳥,帶領一群不會飛的小鳥,打敗了偷走了他們鳥蛋的綠豬們的故事。在被迫陪孩子看了三遍這部電影以後,我突然驚醒,自己不就是那隻憤怒紅色的小鳥嗎?總是對生活中的一切憤憤不平,怒氣衝衝,又不知道自己究竟是為了什麼生氣。 生活就是那個偷走了我夢想之蛋的綠豬啊!可是我現在卻還沉浸在蛋被偷走了的悲傷中,不知道怎麼去拯救自己。
  • 原創|為什麼你越攻擊別人,自己卻越痛苦?
    太太說了一大堆,卻始終沒有正面回答你的問題。你不過想要個確切的答案,並不想聽太太對你長篇大論的分析。於是很不耐煩:怎麼這麼囉嗦!你到底想說什麼!直接點不行麼!太太怒了,霍的站起來,指著你說:你怎麼這麼喜歡攻擊人!說完,一摔門出去哭了。
  • 為什麼我們對痛苦的感受比快樂更深?
    比如開頭的那個問題「一生中,什麼地方最快樂逍遙」,包不同說是在自己打工的瓷器店裡,段譽說是在一口爛泥枯井裡,虛竹說是在一個黑暗的冰窖,而慕容復則是在未來(理想實現之時),這些都是持續發生作用的快樂,只有頭腦簡單的吐蕃王子覺得快樂就是洞房之夜,直接建立在性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