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
加油
追蹤病毒,阻斷傳播
ZHONGZHICHENGCHENG TIANYOUWUHAN
流行病學調查小組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牽動著每一位國人的心,在我市疫情防控阻擊戰全面打響後,許多工作人員還奮鬥在前線,為群眾築起健康的屏障。接下來的時間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些令人敬佩的科技工作者們。
李科峰是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科的科長,也是我市預防醫學會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委員會的副主任。疫情發生以來,他跟同事們一起衝在一線,追蹤病毒的蹤跡,爭分奪秒控制阻斷傳播的途徑。
李科峰所在的小組叫做流行病學調查小組,主要負責的是病人的個案流調,還有密切接觸者的追蹤、判定,包括一些人員的排查、風險建議的收集。通過數據歸納分析之後,逐級地往上報,提出相關的風險建議。
「偵察兵」—與病人面對面
在這場戰「疫」中,李科峰和他的組員們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偵察兵」「突擊隊」。
「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症狀的?」
「去過哪些地方?」
「乘坐什麼樣的交通工具?」
「和哪些人接觸過?」
一份標準「答案」,應該包含患者發病前14天和發病後的日常活動、期間發生接觸的人群,以及可能的感染路徑。
與時間競逐,與病毒鬥智。這正是流行病學調查人員的日常工作。他們是一群「病毒捕手」。
在疾病與未知的雙重壓力下,他們的工作環境無疑潛在著巨大的風險。
「
包括我在內的很多成員,還是有擔心和害怕的,接觸病人過程中,暴露的風險比較大的但是面對這樣的工作,在疾病防控一線上,應該是我們所有的疾控人共同的職責。
」
築起感染的防火牆
在過去的一個月時間裡,八點到崗凌晨結束,連軸轉是李科峰和同事們的常態。正是他們的抽絲剝繭,追根溯源,在茫茫人海中迅速找出並隔離可疑人員,才在健康人群和感染者中間築起防火牆,有效保障百姓健康。
「
在一月下旬,我們發現了我市的第一例病例。根據當時國家的方案,這個病例是沒有到過武漢的,不屬於當時檢測範圍。但是因為他跟武漢來訪的人員有過接觸,我們把工作做在前面,結合相關的症狀做了檢測,當時就查出來了。應該說這一例報告在我們全省範圍內是比較早的,我們採取的措施也是比較果斷的。
」
長期深入一線的專業、敏銳度,敬業的實踐讓我市疾控的「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模式取得了成效。首例患者住院治療10天後治癒出院。這背後是無數像李科峰這樣的最美逆行者的默默付出,致敬!
向戰鬥在第一線的「抗疫戰士」
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齊心抗疫
與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