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後航天人│25歲舟山小夥劉喬藝:西沙島上的「火箭追蹤者」,卻...

2020-12-03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曦 章咪佳

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成功之後,探月工程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座裡程碑,它開啟了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新時代。

「嫦娥五號」發射舉世矚目,很多人驚嘆於火箭升空的震撼瞬間,很少人會注意那些在現場忙碌的航天一線人員。在航天人的群體裡,他們做的是組成飛天壯舉的成百上千個崗位中最平凡的工作。正是這樣一名又一名平凡而又偉大的航天人,通過十幾年如一日不懈的辛勤工作,築造了中國探月夢。

在「嫦娥五號」飛天之際,錢江晚報·小時新聞特別關注三位8090後航天人。

他們中,有堅守西沙島,做一名默默無聞的 「火箭追蹤者」;他們中,有為了航天事業,常年與杭州的丈夫兩地分居的女通信工程師;他們中,也有人在兒子剛出生一個月後,就不得不返回崗位……

他們是一個個普通的航天人,他們也是「嫦娥五號」任務的幕後英雄,更是中國航天事業的見證者。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在破曉中劃出一道亮麗的金色弧線,經過2200多秒的飛行,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

此時,距離發射場近200海裡外的西沙某島機房內,坐在屏幕前的劉喬藝鬆開手中的操縱杆,跟身旁的同事小聲擊掌歡呼,然後拿起水杯喝下幾個小時以來第一口水。「我的工作完成了,但其他人還在進行數據處理,不能打擾他們。」

作為西沙衛星觀測站雷達天伺饋崗位操作手,這位25歲的浙江舟山小夥主要負責操控雷達天線,確保目標跟蹤穩定,向中心送出有效數據。

保證調試到最好的臨戰狀態

與平日任務相比,「嫦娥五號」任務給劉喬藝帶來了更大的挑戰。「一方面,西沙近期颱風較多,對於雷達設備有一定影響。另一方面,這次『長徵五號』火箭的信號幹涉對他們影響很大。」難度的提升,意味著在操作上應急的處理和對實際情況的及時把握要求更高。

三個月以來,劉喬藝已經不記得自己和同事做了多少次預案演練,針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可能有的風險隱患,進行多次排查,以保證雷達能夠符合實戰條件。

劉喬藝不久前的一次演練中,劉喬藝發現天線跟蹤數據出現異常。

「一點小問題都有可能造成嚴重後果,不能有一絲麻痺鬆懈。」他明白面對錯綜複雜的雷達設備,想要找出問題所在是一項大工程:根據出現的故障現象,結合設備工作原理,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判斷可能發生故障的位置,開展相關實驗驗證,仔細摸排。

那幾天,劉喬藝和同事們早上7點就到達崗位,開始排查,做試驗,常常直到凌晨1點才回到房間。

在做了幾十次試驗、排查和分析之後,最終定位故障位於某個接口的插針上。通過更換備件,故障得以消除,「任務前,我們一定要保證所有的設備,都已經調試到最好的臨戰狀態。」

沒看過起飛的「火箭追蹤者」

「5、4、3、2、1……」隨著火箭點火倒計時,劉喬藝隨即進入神經高度緊繃的狀態。

待火箭進入雷達捕獲範圍後的10多分鐘內,他需要一邊盯著眼前的屏幕,一邊緊握手中的操縱杆,遙控天線捕獲火箭,始終保持對火箭的穩定跟蹤觀測。這意味著,當火箭進入到預定時段後,要求操作手必須迅速完成目標捕獲,並將數據傳到控制中心。

作為一名「火箭追蹤者」,劉喬藝雖然參與了多次任務,但他卻從來沒在現場看過火箭起飛。

火箭對他來說,已經化作為屏幕上的一個點位、一個信號,「機房裡能夠看到火箭的實況圖像,但任務時我們的心思全部聚焦在設備上,關注著屏幕上跳動的信號。」

西沙衛星觀測站,作為我國陸上接力觀測的最後一棒,在火箭經過南海上空某一段時間內,劉喬藝操作的雷達設備作為關鍵觀測設備,向中心提供數據,為判斷火箭實時飛行軌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於自己的工作,劉喬藝很自豪,因為他相信,這個崗位是航天任務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上島是自我價值的最好詮釋

2年前從學校畢業,第一次踏上西沙島時,劉喬藝也曾忐忑、惴惴不安,擔心能不能適應島上的生活。

雖然家鄉舟山也是在島上,但在西沙島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劉喬藝發現兩者之間巨大的差異——寂寞。在舟山,他從小生活在定海城區,和普通城市生活並無太多差異。「而這裡遠離大陸,無社會依託,與外界溝通交流少。」劉喬藝說。

除了寂寞,劉喬藝最擔心的是颱風,一旦颱風來襲,會影響任務觀測,也會造成補給不便,物資不能及時送到。

2019年9月,由於連續颱風影響,補給船無法出航運送物資。那段時間,淡水和蔬菜成了島上最寶貝的東西。「餐桌上為數不多的蔬菜,大家都是相互謙讓分著吃。」劉喬藝和同事將所剩不多的淡水,優先保障廚房做飯的需要。9月的海南天氣炎熱潮溼,劉喬藝也只是「奢侈」地用溼毛巾來擦一下身體。

面對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是否後悔過上島」的問題,劉喬藝答得很快,「總是需要有人上島,這個人為什麼不能是我。」他坦言,雖然生活有些不適應,但仔細想想這2年的時光,或許會成為他人生的一段非凡經歷。

工作中輪換下島時,劉喬藝會不由地掛念,同事早上起來在做什麼。得知島上受颱風影響,也會為他們擔心。

「還會繼續選擇上島,駐島執行任務就是在觀測一線、航天一線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好詮釋。只是父母有些擔心,擔心長期駐島,沒有時間去談女朋友。」劉喬藝說。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溫州29歲小夥跟蹤火箭,觀測衛星!
    作為我國領土上最南端的深海觀測站——西沙衛星觀測站,能夠兼顧國內4個航天發射場的火箭發射跟蹤觀測和在軌衛星運行管理,填補了我國航天測控網在南海上空的覆蓋空白。 擔任火箭觀測和衛星長管任務的溫州瑞安小夥王應皓今年29歲,2015年大學畢業後到西沙衛星觀測站工作,至今已了執行「長徵七號」、「長徵五號」兩型火箭首飛等航天發射任務30餘次。
  • 東方航天港總裝首發火箭長徵十一號遙九火箭出廠
    「把火箭的總裝放到港區來,最大的優勢就是實現了火箭的生產、製造、發射一體化。」長徵11號固體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告訴記者。據了解,今年9月中旬,「遙九」在東方航天港25天完成了火箭總裝,經過10天性能測試,11月22日出廠執行發射任務。「『遙九』的總裝成功,證明技術上是可行的,流程上也打通了。
  • 助力航天《我把火箭講給你聽》線上課堂開課啦!
    為普及推廣航天科普知識,北京觀古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中國航天發射和運載火箭領域專家王芳博士,共同打造國內首部介紹火箭的精品公益課程《我把火箭講給你聽》。12月24日,課程將免費上線千聊、喜馬拉雅平臺,為大家揭開火箭神秘的面紗,拉近火箭與每一個人的距離,讓航天走入公眾生活。
  • 航天強國的象徵:盤點世界上LEO20噸級火箭
    獵鷹重型運載火箭:可以說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網紅」火箭,首次發射時全網直播,特斯拉跑車翱翔太空便是他的傑作,是現役運載能力最強的運載火箭,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63.8噸,地球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為26.7噸,為美國SPACE X公司在獵鷹9號火箭基礎上研製。
  • 火箭之夢 探究載人航天
    在當今世界主要航天國家中,中國大推力火箭的運載能力是尷尬的倒數第二,僅領先於印度,但就發射規模來說,印度並不算一個真正的航天強國。說起大推力運載火箭,人們很容易想起登月的土星5火箭和蘇聯的能源火箭,不過這些LEO運載能力百噸級的巨型運載火箭任務單一,早已退役多年。
  • 帶給人類航天毀滅與希望的德國魏瑪火箭浪潮
    2起源在二十世紀以前,人類對宇航探索的夢想絕大部分只還停留在神話故事和科幻小說的暢想裡,雖然很多人都已經意識到只有利用「火箭」才有可能實現宇航飛行,但是始終缺乏科學的理論基礎和現實的技術條件,這就導致早期的宇航先驅們,雖然滿懷對理想的渴望和大無畏的探索精神,但卻只能在黑暗的道路上慢慢摸索,而失敗的代價往往是慘痛的,很多人都在這條道路上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 新飛船+新火箭 中國航天邁向「四月突破」
    本文配圖均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提供最美人間四月天,春光不負趕路人。在充滿無限希望的明媚春天裡,一路風雨兼程的中國航天人正奮力實現新的突破。根據計劃,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將於4月下旬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擇機發射升空,而執行此次飛行任務的是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基礎上改進研製的長徵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
  • 航天「老將」辛紅衛:離火箭最近,卻從未在現場看過發射
    這其中,有一位名叫辛紅衛的航天「老將」,他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三甲火箭發射隊一名隊員,陪伴北鬥工程20年44次發射,參與其中20多次北鬥發射,卻從未在現場看過發射。在收官之星任務成功之際,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了他。
  • 《生化危機3重製版》追蹤者殺不死怎麼辦 追蹤者殺不死原因說明
    導 讀 生化危機3重製版demo追蹤者為什麼殺不死?demo追蹤者殺不死原因是什麼?
  • 飲料瓶DIY航天火箭模型製作方法圖解
    很多男孩都喜歡航天模型,商場賣的都比較貴,小編發現用飲料瓶再加上瓦楞紙就可以手工製作航天火箭模型,神奇吧,一起看看飲料瓶DIY航天火箭模型製作方法吧,相信有心的朋友都能很快學會怎麼製作火箭模型哦!步驟1:首先我們要準備好製作火箭航天模型的材料和工具,飲料瓶一個、彩紙若干、剪刀一把、錫紙一張、瓦楞紙若干、塗料。步驟2:將飲料瓶底部剪掉,留下瓶口的一段,大約20釐米,作為火箭模型的身,接近瓶口的一段打個洞。步驟3:用瓦楞紙製作個尖尖的錐形,套在飲料瓶的瓶口端,作為航天模型的頭部。
  • 美國航天新玩家:專注可批量生產小火箭,已秘密運作三年
    現年46歲的蘭登,是一名「火箭人」。他擁有麻省理工學院的航空航天工程博士學位,擅長計算阻力係數和重力損失。他花了12年的時間在舊金山市中心經營一家名為Ventions的小型火箭公司。Ventions的少數員工,在他們的臨時實驗室專注於微型火箭技術,依靠NASA和美國國防部DARPA的合同和零星的諮詢工作為生。
  • 印度十年航天規劃瞄準火箭復用和先進推進系統,扶持私營航天
    印度十年航天規劃瞄準火箭復用和先進推進系統,扶持私營航天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2021-01-07 17:18
  • 長徵火箭接連失利,辛苦奮鬥50年,中國究竟是不是航天強國?
    但就在這具有紀念意義的歷史時刻,中國航天卻剛剛經歷連續挫折。3月16日,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七號甲首飛失利;4月9日,攜載著印尼PALAPA-N1通信衛星的長徵三號乙再遇失利。在短短不到一個月內,連續的失利給中國航天蒙上了一層陰影。這讓人不禁發出疑問:中國航天是出現問題了嗎?
  • 指尖上的工匠精神 KEEPPLEY致敬中國航天人!
    從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問鼎蒼穹50年來,一枚枚長徵火箭飛向太空,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不斷取得一次次新突破。這是長徵五號B的首次飛行任務,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31次飛行,正式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為了紀念航天領域這一重要突破,「太空創想」聯合「KEEPPLEY」共同推出國玩系列積木。該系列包含長五火箭形象及兩款航天員形象。
  • 餓了麼口碑推出全球首家「火箭餐廳」!航天博物館館長都來淘寶...
    據悉,火箭餐廳由餓了麼口碑和淘寶聯手打造,經中華航天博物館專業指導,利用曾搭載發射過天宮二號和神舟11號飛船的長徵二號F火箭遺留殘骸回收修復、特殊處理後搭建而成。  打開餓了麼App下單太空感主題菜,餐廳中太空穹頂沉浸式用餐體驗,首日便吸引數萬人慕名探店。而口碑平臺也同時在線上搭建了「新奇會場」,鵝肝冰淇凌、榴槤雞翅和「爆漿豬眼等創新食品,在部分城市同步集中推出。
  • 胖五運載能力不夠,中國航天副總設計師,將研發921重型火箭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胖五)是中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它的最大起飛重量為879噸,近地球軌道運載能力約為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約為14噸。從這份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胖五的運輸能力雖然不錯,但還是不足以承擔載人登月重任,無法將太空人送到月球。所以為了完成載人登月計劃,中國需要研發一款新的重型運輸火箭。
  • 小夥突發奇想,用飲料瓶自製「火箭」,效果很太炫酷!
    小夥突發奇想,用飲料瓶自製「火箭」,效果很太炫酷!老外們的動手能力,我們也是有目共睹的。一輛普普通通的玩具小汽車被他綁上一個竄天猴,將其點燃後,汽車咻的一下,沿著軌道就發射了出去。而這一次小夥又腦洞大開,打算用可樂瓶製作出火箭,看看那又會是什麼樣的狀況,二話不說小夥就拿來了幾根長短不一的塑料管和一把膠槍,用膠槍把塑料管粘粘在固定器上。隨後又拿出了可樂瓶,把可樂裝在了固定器上。
  • 西方學者眼裡的航天第一人,竟是一個明朝人,如今名字刻在月球上
    上世紀二十年的,「現代火箭之父」羅伯特戈達德研製出人類歷史上第一臺液體火箭發動機。四十年後,蘇聯與美國先後開始載人航天,其中在1969年,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登陸月球,第一句話是:「這對於一個人來說是一小步,但對於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一步」。
  • 泡泡瑪特推出「航天特別款」 將嵌入火箭材料
    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18日電(鄭瑩瑩)「嫦娥五號」成功完成「月球旅行」之際,上海宇航系統工程研究所的全資子公司上海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埃依斯航天)18日在上海與北京泡泡瑪特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簡稱泡泡瑪特)籤約,推出「泡泡瑪特航天公益特別款」。
  • 「長徵二號F火箭逃逸塔」等航天實物及模型將亮相香港
    > 新華網香港6月13日電(記者曾繁娟)為配合標誌中國航天邁進新裡程碑的神舟九號即將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