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溫州29歲小夥跟蹤火箭,觀測衛星!

2020-12-22 騰訊網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章咪佳 陳曦 陳偉斌

「西沙發現目標」「距離好」「角度已跟蹤」「開始送數」……調度臺不斷傳出口令,眼睛緊盯屏幕,雙手精準操控設備,這是位於祖國南海西沙群島的西沙衛星觀測站,正在執行「嫦娥五號」探測器跟蹤觀測任務的場景。

作為我國領土上最南端的深海觀測站——西沙衛星觀測站,能夠兼顧國內4個航天發射場的火箭發射跟蹤觀測和在軌衛星運行管理,填補了我國航天測控網在南海上空的覆蓋空白。

2020年11月24日的「嫦娥五號」探測器跟蹤觀測任務,是觀測站2013年以來執行的第82次火箭跟蹤觀測任務,而從2016年8月開始的衛星長管任務,到目前也已進行了2萬3千餘小時。

擔任火箭觀測和衛星長管任務的溫州瑞安小夥王應皓今年29歲,2015年大學畢業後到西沙衛星觀測站工作,至今已了執行「長徵七號」、「長徵五號」兩型火箭首飛等航天發射任務30餘次。

「全能型」人才

2020年11月23日晚上8點,連線觀測站安全處幹部王應皓時,他說那會島上大概有28~29℃,空氣溼度特別大,「晚飯後出門散會兒步,人就會溼答答、黏糊糊了。」這裡的氣候,和他的老家溫州瑞安不太一樣。

遠離大陸的小島,儘管環境優美——渚清沙白,碧海藍天,但高溫、高溼、高鹽霧的氣候條件,非常考驗設備,孤獨寂寞的社會環境更是考驗人。

隨著祖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火箭觀測和衛星長管的任務密度也在逐年加大。王應皓說,在這裡設備幾乎是24小時不停轉。比如在今年的國慶中秋小長假裡,他們累計執行了188小時的衛星長管任務——8天假期,滿打滿算也就192小時。

「島上的設備就布設在離海岸線不到20米的位置,極易受到空氣中的鹽霧腐蝕。」工作人員精心制定周、月、季度、半年的維護維計劃,給設備擦拭清潔,除鏽噴漆,做好防護。

王應皓正在做設備維護

2013年剛登島的時候,島上大部分都是光禿禿的,原本的土壤也不適合種植物。觀測站建成後開展「百人千樹」工程,號召大家「上島帶抔家鄉土、駐島種棵紮根樹、離島栽株感恩花」,利用任務間隙時間,用這些紅的黃的黑的色彩各異的百家土,在小島上栽花種樹,並收集機房、宿舍的空調水對樹苗精心澆灌,現在島上綠植蔥蔥、生意盎然。

偏遠小島沒有社會環境依託,這裡所有的物資、淡水只能依靠大陸運輸船一個月左右補給一次,蔬菜水果全依賴凍庫存儲,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都靠我們自己。「我們島上的航天人,個個都會理髮做飯,會基本醫療,會園林綠化,會物資調配,會電器維修,會基建建設,會自我身心調適……」可以稱得上是「全能型」人才。

不偏毫釐的跟蹤

2015年大學畢業後,王應皓開始到西沙衛星觀測站工作。他擔任過雷達系統主控、接收、數據交互等崗位操作手,執行「長徵七號」、「長徵五號」兩型火箭首飛等航天發射任務30餘次。

對王應皓來說,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他第一次執行任務。那是2016年5月30日,執行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資源三號02星的跟蹤觀測任務。

「之前已經跟崗學習半年多,雖然多次看老師傅們駕輕就熟,但當我真正坐到那個崗位上,手握操縱杆的那一刻,莫名的緊張立即浮現。重複演練過多次的目標丟失再捕獲的場景,像放電影一樣在腦海中閃過。」

火箭起飛後,崗位人員要根據火箭的實際飛行情況,精準操控設備,對火箭進行穩定跟蹤,並隨時做好目標丟失重捕的應急準備。

「火箭途經南海上空時,我們是關鍵觀測設備,信號丟失將造成中心無法獲取目標位置數據,整個航區都在盯著我們。」在成功完成十餘分鐘的跟蹤觀測後,王應皓才發現自己的手心手背都是汗,手也在不聽使喚地微微顫抖。

首次成功完成任務的經歷,為王應皓執行後續一系列重大任務樹立了信心。

「手機裡的爸爸」

王應皓小時候學習成績不錯,成年之前,他一直在溫州瑞安生活。「我從小是在家鄉父老勤懇踏實、吃苦耐勞、仔細認真的態度影響下成長起來的。當年高考完做人生規劃的時候,就定了要幹航天這個目標。」

自從出外工作,王應皓再難見到故鄉的夏秋,「但每次回家,鄉親一句親切的『後生』,總讓我心頭一暖,讓我有勇氣面對駐島的孤獨和寂寞。」

「平時和家裡人都是電話或者微信視頻聊天,一般就聊生活上的事情,互相關心,很少聊工作。他們也明白我工作的敏感性,所以一般不會問。」

家人都很理解王應皓的工作,常常默默關注著他工作方面的一些新聞。有時候凌晨還會守候,在任務成功後的第一時間給他發去祝福。

王應皓說:「給媳婦做個宣傳!」

2019年7月,王應皓成了新晉奶爸。當時他把全年假期攢下來,回老家陪伴妻子生產,每天抱著孩子不放。可是在孩子出生一個多月後,幸福的爸爸就返回單位了。

再一次見到兒子的面,小朋友已經長到7個月了。「那會兒回去,兒子對我有點陌生。」王應皓在島上儘可能保持每天跟家人視頻,但是孩子這麼小,完全意識不到那個抱不著的人就是爸爸。

回家起初那幾天,小傢伙理都不理他。王應皓想要抱他,他就往媽媽那跑,父子倆就這麼一個追一個爬。

「後來處了一段時間,稍微好一點了。他肯讓我抱了,也肯讓我餵飯。我還給他洗澡、理髮。」多麼快樂的爸爸呀!可是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下一次相逢小寶可能就會走路了。

長期的兩地分居,視頻通話成為他們主要的聯繫方式,「每年假期的時候,回去就多陪陪他們。平時在這邊工作,也儘可能地每天給家裡人視頻聊天。」為了讓小寶熟悉爸爸,嶽母就把王應皓的照片貼在家裡牆上,教他認識爸爸。每次視頻,外婆若問小寶:「爸爸在哪裡?」他都會指手機。他總覺得,爸爸是在手機裡的。

更開心的是,小寶現在正呀呀學語,「baba」這個音他已經逐漸清晰。每次在視頻裡聽到兒子這麼說一聲,王應皓就能高興一夜。「嫦娥五號」任務成功以後,妻子第一時間發來祝福,視頻裡,熟睡的小傢伙小虎牙又長了一截。

關注溫州大叔在線

喜歡這篇文章就戳大拇指!領導說了,點一個工資加5毛!

相關焦點

  • 8090後航天人│25歲舟山小夥劉喬藝:西沙島上的「火箭追蹤者」,卻...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曦 章咪佳 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成功之後,探月工程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座裡程碑,它開啟了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新時代。作為西沙衛星觀測站雷達天伺饋崗位操作手,這位25歲的浙江舟山小夥主要負責操控雷達天線,確保目標跟蹤穩定,向中心送出有效數據。保證調試到最好的臨戰狀態與平日任務相比,「嫦娥五號」任務給劉喬藝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 中國成功發射高分地球觀測衛星,長徵三號再立功
    高分地球觀測衛星組網,是中國重大科研專項之一,全稱為「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專項衛星」。 2020年12月6日11時58分,長徵三號成功將高分14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SpaceX發射星際連結衛星 還發射小型衛星用於觀測地球
    [PConline 資訊] 據外媒報導稱,當地時間6月13日星期六,SpaceX又發射了一批星際鏈路衛星,使其總數達到540顆。這次發射是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使用「獵鷹9號」火箭進行的,發射後不久成功在海上降落。
  • 西昌發射衛星,西雙版納緊張,火箭殘骸為什麼會落到南方?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火箭發射都是先筆直向上,然後再斜著向東飛行的。然而2020年12月6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一枚火箭,位於西昌南方的雲南西雙版納卻緊急動員起來,要大家留心天上掉下來的火箭助推器,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這顆衛星不懷好意?以色列間諜衛星跟蹤伊朗:只要核試驗就被鎖定
    根據據以色列國防部報導,在2020年7月6日發射的間諜衛星,已經成功傳回了伊朗所有的核工廠的最新畫面。以色列利用國產火箭發射了以色列航空工業製造的「地平線-16」(Ofek-16)光學間諜電子偵察衛星。
  • 火箭擇機發射,到底擇的什麼「機」?|太空飛行器|火箭發射|探測器|衛星|...
    我國長徵三號乙火箭發射北鬥三號衛星時,就選擇了日窗口。  我國嫦娥一號衛星因為採用了零窗口發射而節省了120千克燃料;在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飛船的對接任務中,也是把火箭點火起飛的時間精確到秒,最終實現了完美對接。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圓滿完成高分衛星收官之戰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圓滿完成高分衛星收官之戰黃國暢、王玉磊、何習果冬日的川西大涼山腹地,暖陽高照。12月6日11時58分,伴隨著撼天動地的巨響,高分十四號衛星在長徵火箭的託舉下飛向太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時隔23天再傳捷報,取得下半年新一輪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4戰4捷。
  • 西昌發射高分十四號衛星,火箭助推器為何落在南方?西雙版納慌了
    火箭發射的時候為什麼總向東?航天局向太空發射火箭時,一方面為了克服地球引力的束縛,另一方面獲得更大的逃逸速度,火箭需要藉助地球的自轉速度,所以一般來說都會向東發射火箭。地球上空同步軌道上的衛星與地球自轉的角速度相同,即都是自東向西運轉。
  • 美國宇航局:海洋生態系統的地球觀測衛星任務
    海洋生態系統(ocean ecosystem)是美國宇航局的一項地球觀測衛星任務,它將對全球海洋顏色、生物地球化學和生態學以及碳循環、氣溶膠和雲的觀測,英文全名:Plankton, Aerosol, Cloud, ocean Ecosystem,簡稱PACE,譯為:浮遊生物、氣溶膠
  • 為東方紅一號衛星「牽線」的故事
    4月21日,為迎接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並紀念長徵一號火箭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50周年,航天科技集團在京舉行了視頻座談會。李卿在會上講述了自己為東方紅一號衛星跟蹤測軌的故事。1965年2月,中央專委批准了我國第一顆衛星研製正式立項。該年底,衛星總體方案確定,要求衛星發射做到「抓得住、測得準、報得及時、聽得見、看得見」。
  • 美國「獵鷹9」火箭爆炸 搭載有日本流星觀測相機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馬麗】據日本共同社6月29日報導,美國太空技術風險公司「SPACE X」當地時間28日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將運載無人貨運飛船的「獵鷹9號」火箭發射升空,但在高空發生爆炸,發射以失敗告終。該飛船原定向國際空間站運輸物資。飛船上還搭載了日本千葉工業大學的行星探測研究中心的流星觀測相機「METEOR」。
  • 電子火箭的夢想與現實:一箭十星,火箭回收,金星之旅
    發射速覽 發射時間:紐西蘭時間10月29日10:21,北京時間10月29日5:21 發射地點:紐西蘭北島瑪西亞半島,火箭實驗室私營發射中心1號發射臺(LC-1A),南半球唯一航天發射場
  • 長三乙改五火箭圓滿首飛,首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長三乙改五火箭圓滿首飛,首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2020-12-06 1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美國為日韓製造的兩顆衛星搭乘「阿麗亞娜5號」火箭成功發射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8日報導,18日,「阿麗亞娜5號」火箭運載日本和韓國的兩顆新衛星,從位於法屬蓋亞那庫魯附近的蓋亞那航天中心成功發射升空。「阿麗亞娜5號」運載火箭是歐洲開發的重型運載火箭,為「阿麗亞娜」系列火箭中的最新型號,用於將人造衛星和其他有效載荷發射到地球同步軌道或低地軌道。「阿麗亞娜5號」運載火箭由歐洲航太局及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出資建造,空客集團為主要承包商與建造者。阿麗亞娜航空公司負責經營及銷售「阿麗亞娜」系列火箭。這次是「阿麗亞娜5號」火箭的第108次發射。
  • 阿聯大手筆慶國慶,你放煙花,我發射衛星
    華輿訊 據杜拜中華網報導 阿聯時間周三早上5:33,阿聯利用俄羅斯聯盟號火箭成功發射了第四顆衛星獵鷹之眼2號,該火箭從位於法屬蓋亞那的太空中心空間站發射升空。阿聯航天局局長、高級技術國務部長 Sarah Al Amiri 周三在推特上說: 「今天,獵鷹之眼2號衛星在法屬蓋亞那搭乘聯盟號火箭成功發射。
  • SpaceX擬發射兩次獵鷹9號火箭 並進行星際飛船試飛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計劃在當地時間8月29日到31日三天內進行三次發射,包括使用獵鷹9號火箭發射第11批星鏈衛星和阿根廷地球觀測衛星SAOCOM 1B,以及對全尺寸星際飛船原型進行第二次短程低空試飛。
  • 8月29日,美國一顆絕密衛星發射失敗,火箭發射瞬間燃起熊熊大火
    美國發射飛彈衛星失敗據美國spacenews網站報導,在8月29日上午時,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正計劃著發射一顆承載著偵查衛星飛彈的火箭升空。雖然這個德爾塔IV重型火箭懷揣著眾人期待,可遺憾的是,這可火箭非但沒能安全起飛,反而出現意外,在點火過程中,足足有三臺發動機底部開始著火。
  • 美國私人火箭公司發射失敗弄丟7顆衛星,社交媒體發文:對客戶深表歉意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美東時間4日,美國私人火箭公司「火箭實驗室」(Rocket Lab)表示,該公司「電子」(Electron)號火箭攜帶7顆衛星從紐西蘭航天發射場的發射失敗。公司在推特上:「今天在火箭實驗室的發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導致火箭丟失。
  • 「懷柔一號」衛星成功發射,衛星「擺渡人」,東陽人!
    「懷柔一號」雙星發射示意圖 東陽籍科研工作者蔣虎是這一衛星項目的參與者之一,在他看來,這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現階段只是火箭發射成功。蔣虎見證了這兩顆衛星的誕生。「極目兄妹」長得幾乎一模一樣,連名字都頗有內涵:極目遠眺。它們的頭上都長著很多隻「眼睛」,看得寬、看得遠、看得清,練就了「火眼金睛」。按計劃,「兄妹倆」一起乘火箭上太空後,就立馬分開了,它們的飛行軌道,正好是一個圓圈,分布於地球兩側,形成兩「極」之勢,你追我趕,卻永遠也見不到、不交流,彼此背對地球,朝向外太空,確保視野不留死角。
  • 我國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懷柔一號」
    長十一火箭點火升空  圖丨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  長十一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製,截至目前共計完成9次陸地發射任務和2次海上發射任務,創造了 十一連勝 長十一火箭首次打通固體運載火箭在海陽生產 在陸地發射場發射的流程 本發火箭總裝測試完畢後,從海陽市由公路運往萊陽,再由鐵路運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