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處讀來的三則民間志怪故事,頗為有趣,整理出來,以饗讀者朋友。俱是無稽村言,讀者不必深究。
1、菊花之約
很久以前有一個書生叫範臣卿,上京趕考,不想忽染重病,躺在客棧裡動彈不得。店中主人怕他瘟疫過人(傳染),對他不聞不問。
幸好客店裡住了另一個趕考的書生,名叫張元伯,他說:「生死有命,安有病能過人之理?」於是他親自為範生精心調理醫治,不久範生便痊癒了。不想此事卻耽誤了二人的考期,範生對此甚為內疚,二人因此結為兄弟。
後來範臣卿辭別張元伯返回故裡,當時黃花紅葉裝點秋光,正是重陽佳節。於是二人便定下菊花之約,約定來年今日再相聚,把酒賞菊。
轉眼一年過去了,又到九月九。
一大早起來,張元伯便打掃草堂、遍插菊花、宰雞備酒。家人說不必著急,路途遙遙必不定期而至,來了再殺雞也不遲。
張元伯不聽,從早上等到中午,從中午等到下午,直到太陽落山了還不見範臣卿的影子。家裡人都以為範臣卿不會來了,勸他吃了早點歇息。張元伯仍是不聽,獨自等到半夜。
不久範生真的來了,二人相聚甚是歡悅,只是範生面對酒菜,卻不食不語。張元伯問其緣由,再三之下,範臣卿才說出實情。
原來此時的範生已經是鬼。去年範生回到故鄉,因考試未成,便做起生意,日日繁忙,竟忘了約會之事。到了九月九想起菊花之約,已經遲了。因聽古人說,人不能日行千裡,但鬼可以。於是,範生便拔劍自刎,乘陰風前來赴約。
2、鍾馗出世
一偏僻小村,有野鬼食人之事,道士和尚均無良策。常有惡鬼襲路人,破其髒,食其心,村子日漸蕭條。
一日,一外地人入村,其貌甚醜,軀如猛虎。聞村中事,不但不懼,反而大喜。村中人皆以為癲,卻不想那外地人說:「若我除之,須答應我一事!」村人以為笑耳,允諾。
外地人說:「我要娶村中最美女子鍾氏!」村人嬉笑應之。當晚,外地人獨自走入林中,幾個大膽村人尾隨其入林。
突然林中狂風四起,鬼哭狼嚎,良久方才靜了下來。那幾人好奇前去觀察,皆大驚。只見此外地人頭上長角,血盆大口,竟然在津津有味地吃鬼,一副羅剎模樣。
幾位村人被那羅剎發現,他大喝道:「村中承諾勿忘!」
幾人屁滾尿流跑回村中,訴說其事,眾人大驚,便收拾細軟準備逃亡。哪知那羅剎竟至,大怒要屠全村。
便在此時,村中女子鍾氏突然大喊:「此事我一人當之!」
羅剎大喜,一股黑風將鍾氏捲走。
村中人人悲痛。月餘,鍾氏竟隻身一人回來,然已有孕在身。足月產一子,樣貌甚為醜陋,表情似極飢餓,哭聲猶如「快喂,快喂!」
母鍾氏視嬰孩良久,說道:「既如此,就叫你鍾快餵吧!」
村中長者撫須道:「甚好,這孩子,以後就叫鍾馗了!」
3、人面惡瘡
話說宋朝有一人名喚李宛。
一日早晨起來,忽覺右臂奇癢。不久竟生一瘡,人面,鼻目俱全,看了幾個名醫,卻皆無辦法根治。
又過了幾天,人面瘡竟然睜開眼睛,神態頗惡。李宛懼之,卻又無法。
又過了幾天,那人面瘡竟開口說話,言語奸劣,遇到漂亮女子,淫語調戲。因其是在袖中觀察,人皆以為是李宛所言。
李宛大窘,不敢出門,其瘡便以惡語嘲諷李宛。李宛怒極,欲刀斷其右臂,被家人攔住。
一日,一僧尋來,稱與李宛有緣。李宛見之,大驚,此僧面目竟與那人面瘡一模一樣。
此僧便道出惡瘡來由:原來,此僧修煉多年,惡穢之氣已離其身,化作一毒草,落於路邊。那日李宛行路內急,方便時不小心右臂被此草劃傷,被其趁虛而入。「我聽說你生此病,料到必是那穢氣寄生於你身上,今天來便是與它作個了斷!」
李宛大喜,忙伸出右臂,見那人面瘡正在酣睡,口水直流。
此時僧人大吼一聲,驚得那人面瘡咳嗽幾下,僧人忙用刀割破自己中指,滴血入那人面瘡之口。人面瘡似極痛苦,不久,竟化作一灘血水流到地上。
李宛激動,欲重謝此僧。然僧人婉言謝絕,深鞠一躬,逕自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