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蕭
近些年,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國人的很多習慣都發生了改變,特別是在消費方面。可以發現,現在很多年輕人都變得不愛存錢了,不僅不存錢,反而還喜歡超前消費、借貸消費。另一方面,不少資本都看中了這一巨大的市場,於是各類借貸、信貸產品層出不窮,年輕人很容易就可以借到錢。
以銀行的信用卡為例,根據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信用卡的發卡數量達到了7.46億張,且大多數辦卡用戶都是年輕人。除了信用卡的發行量增多之外,信用卡的債務總額也越來越大。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居民信用卡欠款總額是70多億元。但截止到2019年,這一數字已經變成了900多億元。十年的時間裡,信用卡欠款總額暴增了10倍,這個增速不可謂不快。
另一方面,由於發卡基數大,加之不少年輕人的還款能力弱、自控能力差,因此信用卡的逾期率也越來越高。截止到2019年,我國信用卡逾期率已經達到了0.98%。乍一看,這個數值並不大,甚至還不足1%。但是請注意,我國的信用卡發行量已經逼近8億張。這樣算下來,逾期總額還是非常高的。根據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信用卡逾期未還半年度金額為76.89億元。到了2019年的時候,這一數字已經變成了800億元,同樣暴漲了10倍。
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90後年輕群體的人均負債比已經達到了1850%,平均每個90後年輕人負債13萬元左右。面對這種情況,央行也是多次發聲警告,呼籲年輕人合理使用授信類產品,不要盲目的透支消費、超前消費。而對於那些經常逾期、套現的用卡群體,央行還會對其進行降額、封卡等措施。
很多人可能會說,現在年輕人欠錢也是情有可原,例如買房、買車等,基本上都需要借錢。事實上,因為買房、買車、創業而欠錢的年輕人並不多,大多數年輕人,都是借錢去進行一些瑣碎的消費了。例如有的年輕人,會分期12個月去買一部手機,會刷空信用卡去買一個名牌包包。筆者個人覺得,每個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但如果過分追求所謂的精緻生活,甚至為此不惜變得負債纍纍,其實是沒有必要的,也是得不償失的。
其實客觀來看,借貸、信貸產品的出現,對於我們的生活而言,還是非常便利的,因為現在用錢的地方越來越多。然而,張口問別人借錢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這類產品的出現,就完美地解決了一些急需用錢,但又不好意思開口問朋友借的情況。只不過一些年輕人,由於自控能力不足,開始錯誤地使用這些借貸、信貸產品,甚至是「以卡養卡」,拆東牆補西牆,最終深陷「債務泥潭,為其所累」。可以說,盲目消費的危害,甚至比「黃賭」還要大。
所以在這裡也提醒大家,一定要合理的消費,儘可能不要去借貸消費和超前消費。對此,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