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善度逾越節三日慶典,默觀十字架上的耶穌並誦讀《福音》

2020-12-24 安德烈的迷途羔羊

在例行的周三公開接見活動中,教宗邀請信徒善度逾越節三日慶典:仰望苦架上的耶穌並默觀《福音》章節,這兩個舉動是在家庭裡紀念基督聖死的「重大禮儀」。

(梵蒂岡新聞網)在家庭裡善度逾越節三日慶典有兩大禮儀舉動,分別是:仰望十字架上的耶穌,以及誦讀《福音》。教宗方濟各4月8日在周三公開接見活動中,為我們指引了如何在當前困境中活出基督信仰高峰時刻。面對疫情,人人心中都有許多疑問,有些疑惑涉及天主,例如:「在我們的痛苦前,天主會怎麼做?天主在哪裡?為什麼祂不趕快替我們解決這些問題?」教宗指出,耶穌的受難史有助於找到答案。

耶穌周圍的人也提出過類似的問題:祂是否真的是要來解救子民的那一位?耶穌並不符合百姓的期待,因為百姓「等待的是一位強而有力的默西亞、佩帶利劍的勝利者。然而,來的那一位卻良善心謙,勸人改過向善及慈悲為懷」。因此,百姓認為祂不可能是默西亞,在祂死亡之際捨棄了祂。

教宗指出:「然而,我們若是誦讀耶穌受難史,就會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耶穌死亡的那一刻,羅馬帝國的一個百夫長看到祂在十字架上受苦,聽到祂寬恕眾人,親手觸摸了祂無盡的聖愛,於是說:『這人真是天主子!』(谷十五39)」

百夫長的這番話跟其他人說的大不相同。那麼,哪個是天主的真實面容呢?教宗表示,我們「竭盡所能」在天主身上投射自己的樣貌,天主卻截然不同。為了讓人認識自己,天主「前來與我們相遇,並在逾越節完全揭示自己」。教宗強調,天主是在十字架上全然啟示自己,十字架有如祂的講道臺。「在靜默中仰望十字架上的耶穌,認識我們的上主,將對我們有所裨益」。主耶穌「從不指責任何人,卻向眾人,包括釘死祂的人,張開雙臂;祂沒有以自己的光榮來擊潰我們,卻為我們赤身露體;祂對我們的愛不是空口白話,卻為我們默默地獻出生命」。

因此,注視著十字架上的耶穌,能幫助我們擺脫對天主的先入為主觀念。此外,我們還要打開《福音》。教宗說:「這幾天,大家待在家裡隔離防疫,讓我們善用兩個物件:仰望十字苦架,並打開《福音》。這可稱為一個重大的家庭禮儀,因為我們這幾天無法進堂。」我們必須誦讀福音,「因為耶穌不願意被人曲解,不希望人們把真天主與假的神相混淆;真天主是謙卑的愛,假的神則是世俗的神,善於表演」,引人注目。

百夫長雖然是外教人,但他的一句話點出了耶穌的真實身份。那一刻,人們在愛中看見了全能的天主。天主的本質是愛,「現世的權勢總會消逝,愛卻永垂不朽」。「天主的聖愛在逾越節以祂的寬恕治癒了我們的罪過,使得死亡成為生命的過渡階段,把我們的恐懼化為信任、焦慮化為希望。逾越奧跡教導我們,天主能把一切變成善的;與祂在一起,我們能確實相信一切都會好轉。正因如此,在復活主日那天上午,我們聽到那句:『你們不要害怕!』(參閱:瑪廿八5)」

耶穌「親近我們」,從而改變了歷史,以他的聖死與復活戰勝了死亡;同樣地,「我們也能藉由親近祂來改變自己的歷史」。教宗最後邀請眾人接受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注視,好能明白「我們並不孤獨,卻是深深被愛,因為上主絕不捨棄我們,絕不忘記我們」。

教宗方濟各接受專訪,談疫情下的生活

在新冠疫情的危機中,教宗方濟各過著怎樣的生活呢?他對當前的緊急狀態有什麼看法呢?教宗接受英國記者艾夫賴格的採訪,談論他這幾天的生活。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日前接受英國記者艾夫賴格的電話專訪,談論他在新冠疫情下的生活。採訪的內容同時發表在英國天主教《平板》周刊以及美國天主教《公益》周刊上。耶穌會《公教文明》期刊刊登了義大利文版本。

教宗首先談到聖座的輪值和遠程工作,並提及自己的靈修生活。他說:「我更熱切地祈禱,因為我相信必須這麼做,而且我牽掛著人們,為百姓憂心忡忡。想著那些給我傅油的子民,對我有益處,令我擺脫自私。顯然我也有自私的一面:星期二來了個聽告解司鐸,當時我表明了這類型的事。我想到自己當下和往後的職責。在疫情過後,作為羅馬主教、教會的領導者,我將提供怎樣的服務?疫情的後遺症早已開始展現出它的悲慘痛苦,因此我們最好此刻著手探討。通過聖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成立了一個委員會來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它會向我匯報。」

教宗繼續談論他的深切擔憂,說:「我在祈禱中至少察覺到一大擔憂,就是如何陪伴天主子民,更加親近他們。這是每天早上七點直播彌撒的意義所在,很多人密切關注並感受到陪伴;我的若干講話,以及3月27日在聖伯多祿廣場的禮儀也是如此。而一項具有臨在意義的工作,是透過教宗賑濟所來陪伴飢餓和患病的人。我此時此刻感受到莫大的不確定性,這也是個發揮巧思創意的時刻。」

提到各國政府應對危機的政策,教宗讚許某些政府的措施堪為榜樣,「把保護人民明確列為首要之務」。同時,教宗也擔心眾人過於注重經濟層面,導致「丟棄文化的政策」。舉例來說,教宗日前看到一張拉斯維加斯的照片:無家可歸者依然流落街頭,他們被要求在停車場裡隔離防疫。教宗說:「旅館空無一人,但是無家可歸者不能住進去。這裡我們看到丟棄的理論付諸實踐。」

為了預防疫情擴散,許多國家禁止群聚活動,教會暫停公眾彌撒和禮儀。於是,「家庭教會」的課題再次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教宗表示,「我們必須竭力發揮創意來應對『待在家裡』的政策。在家裡,我們需要使徒工作的創意,放下無用的事物,同時懷念著以天主子民身份在團體中表達信仰」。換句話說,強制離群索居的現況激發思念和盼望,期待著走出當下的隔離狀態。

教宗逾越節三日慶典禮儀實況直播首次增添手語解說

梵蒂岡新聞網與多納泰洛修女合作,在逾越節三日慶典之際創建一個特別頻道,為聽力和溝通有障礙的人士提供手語同步實況直播。

相關焦點

  • 耶穌基督丨逾越節的羔羊
    宰殺羔羊馬太福音26章2節:「你們知道,過兩天是逾越節,人子將要被交給人,釘在十字架上。」約旦河逾越節的羔羊預表了主耶穌基督,即末後的亞當,世人因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捨命流血而脫離死亡的奴役和刑罰。預表解經是聖靈在人的悟性中作工,運用得當,會幫助肢體理性上的有限和不足,乃是神施恩憐憫的果效!基督徒得救乃是因著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流出的寶血,不管原來我們有多大的過犯,也不看我們有什麼好壞的過去,只要相信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就必「因信稱義、因信得救、因信得生」。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耶穌是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嗎(下)
    第35句說他們既將他釘在十字架上,就拈鬮分他的衣服。我們看到耶穌被釘的畫像是耶穌光著身子被釘在十字架上,全身只有關鍵部位有點遮擋。其實我們知道那個時候的古人是沒有穿內褲的,如果衣服脫掉之後,就沒有遮羞布。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耶穌是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嗎(上)
    第27章第六段,耶穌被釘十字架。作者說,他們出來的時候,遇見一個古利奈人,名叫西門,就勉強他同去,好背著耶穌的十字架。到了一個地方,名叫各各他,意思就是髑髏地。兵丁拿苦膽調和的酒,給耶穌喝。他嘗了,就不肯喝。他們既將他釘在十字架上,就拈鬮分他的衣服。又坐在那裡看守他。
  • 耶穌為何在逾越節的晚餐上,親自為門徒洗腳?
    耶穌為何在逾越節的晚餐上,親自為門徒洗腳?經文:約13:15  主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就在逾越節的晚餐上,親自為門徒洗腳,並教導門徒照著他所作的去作。聖經上記載:耶穌帶領十二門徒走遍猶太全地的各城各鄉,隨時隨地以自己的言行教訓門徒,給門徒與後人留下美好、謙卑的榜樣。一、主遵行神的旨意:主耶穌是神的愛子,降世為人,三十歲出來工作。在開始傳福音之前,來到約旦河,為了盡諸般的義,接受約翰的施洗。神的靈降在他的身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 基督教刊|逾越節的由來及與耶穌基督的關係
    舊約聖經記載了以色列人在聖城所守的幾次有特殊意義的逾越節(如:王下23:21-23;代下30:1-20;35:1-19;結6:19-22)。 新約時代的猶太人也同樣守逾越節。主耶穌的父母曾經在他十二歲的時候帶他到耶路撒冷過逾越節,聖經中記載的有關主耶穌童年生活的唯一事件就發生在此時(路2:41-50)。以後耶穌也定期上耶路撒冷過逾越節(如:約2:13)。
  • 逾越節的奧秘,救贖史的頂峰,就隱藏在聖餐的啟示中!
    主的身體為我們裂開,寶血為我們流出,成了立新約的憑據──釘十字架的基督,就是所有新約福分的根基。信徒擘餅、喝杯,是表明主的死;我們如此行,為的是記念祂。主將祂自己給了我們,流出寶血醫治潔淨我們的罪,那我們應該拿什麼給祂呢?請誦讀觀察馬太福音26章26-30節,默想從主設立的聖餐中,我們可以看到什麼屬靈的奧秘?
  • 救贖的奧跡:主耶穌為什麼要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若3:16-17)在一次教友分享會上,我們談到一個話題:主耶穌為什麼要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其實,對於每個持有基督信仰的人來說 ,明認十字架上的耶穌是偉大救主是勿庸置疑的,這是基督信仰的核心所在,也是造物主的救贖奧跡。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逾越節時無花果樹怎麼可能會結果呢
    在福音書裡寫耶穌在逾越節前到耶路撒冷,並在逾越節時被捕和被殺,又在第三天復活,後來基督教就多了一個復活節,因為逾越節和復活節相近,羅馬教會拒絕逾越節,將逾越節和復活節看作一個節期(公元325年5-6月在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主持下的尼西亞宗教會議上被廢除,之後逾越節便從歷史上消失)。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猶大出賣耶穌這個故事漏洞有多少
    其次,在本章之前,馬可福音曾三次寫耶穌預言受難和復活,在馬太福音第26章第一段,說耶穌預言過兩日就要被交給人、釘死在十字架上。按照神理,就算有人要出賣耶穌,他也早就知道耶穌即將被捕被殺,又何必去出賣呢。第三,馬太福音在下一段26:25寫耶穌在眾門徒面前指明猶大是出賣者,約翰福音13:26-27也很清楚地這麼寫。
  • 為什麼耶穌要被釘在十字架?
    我們不能理解為什麼耶穌在十字架上被釘死,除非他對神有信心。我們首先應該知道的是:人是上帝依照他自己的榮耀和美德而造的(聖經中說:上帝依照他自己的形象和風格)。但是很遺憾,人還是會被吃掉,所以,死亡的詛咒會降臨在人身上,並延續到後代…A人類吃了分別善與惡的果子,並不是說人類知道善。正如人是按照神的德行所造,內心有德行的品性,就不必再分別善惡)。死神不只是肉體的死亡,而是人與神在精神上失去聯繫,以致受詛咒,直到離開人世,而且在將來還會受到審判。接受對自己所犯罪行的懲罰,並承擔後果。
  • 耶穌被釘十字架是為了外星人?
    根據《聖經》記載,耶穌出生於伯利恆 (巴勒斯坦中部),三十歲左右開始傳道,三十三歲時在總督本丟彼拉多執政時受難、為了全人類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復活、並向門徒顯現四十天後升天,坐在全能天父的右邊,他必要在世界窮盡的審判之日在光榮中降來,建立榮耀的天國,給「善」帶來最後的勝利。
  • 耶穌在十字架上說的最後一句話
    我們先讀一節經文:《約翰福音》 19章:30節:「耶穌嘗了那醋,就說:」成了!「,便低下頭,將靈魂交付神了。」耶穌在十字架上共說了七句話,這是他在十字架上說的最後一句話,僅兩個字「成了」。「成了」雖然在所有耶穌說過的話語中是最短的一句話,但這句話所蘊含的意義卻是最深長的。
  • 耶穌基督十字架的救贖
    阿們,我們打開聖經[哥林多前書1章17節]翻到一起讀: 基督差遣我,原不是為施洗,乃是為傳福音,並不用智慧的言語,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林前2章2節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耶穌小時候怎麼只發生一個故事呢
    第2章第七段,耶穌十二歲時在聖殿。作者說,每年到逾越節,他父母就上耶路撒冷去。當他十二歲的時候,他們按著節期的規矩上去。守滿了節期,他們回去,孩童的耶穌仍舊在耶路撒冷。他的父母並不知道。以為他在同行的人中間,走了一天的路程,就在親族和熟識的人中找他。既找不著,就回耶路撒冷去找他。
  • 聖經解密:耶穌傳道三年半的經文根據在哪?
    一直都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說法,就是主耶穌大約三十歲出來傳道,傳道三年半之後,上了十字架!那麼傳道三年半這一說的聖經根據在哪裡呢?很多人發現找不到很明確的經文來支持這個說法!唯一知道的經文證據是三個逾越節:耶穌開始傳道,年紀約有三十歲(路加福音3:23)。耶穌傳教時歷經了三個逾越節1、逾越節近了,耶穌便上了耶路撒冷並潔淨聖殿(若/約2:13-23)。
  • 《十字架上的耶穌》操刀鬼-協助拍攝
    十字架上的耶穌【第1幅圖】此作品由佛山攝影愛好者嚴先生在著名的浙江地區拍攝十字架上的耶穌【第2幅圖】此作品由馬鞍山攝影愛好者狄先生在著名的柳州地區拍攝十字架上的耶穌【第3幅圖】此作品由滄州攝影愛好者薊先生在著名的泰安地區拍攝
  • 千百年來的宗教歷史疑團:耶穌消失的歲月與佛教有何淵源?
    基督教的四大福音書記載了耶穌自誕生到十二歲前的事跡,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對耶穌的降生描述得很清楚,耶穌誕生在伯利恆,卻在加利利長大,像尋常百姓般,每年又會跟隨父母按著律法到耶路撒冷過逾越節(Feast of the Passover),直到他十二歲這一年,「孩子漸漸長大,強健起來,充滿智慧
  • 耶穌為了全人類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今天就是受難節,我們應當紀念
    」這是耶穌在十字架上所說的七句話,即所謂「十架七言」中的第四句話。這種呼籲出自被神所離棄的最大精神痛苦,顯示他在十字架上所受的肉體上的和精神上的痛苦有多麼難熬。事實上耶穌是全然無罪的人,但此時此刻他背負世人的罪,成為徹底的罪人,被神離棄。
  • 143-逾越節-羔羊之血的救贖
    在我們分享禰話語的時候,聖靈禰在我們每個人心裡來引導我們,讓我們在禰的話語上剛強站立,在禰的話語上更深地來認識禰,也賜給我們弟兄姊妹智慧和口才,讓我們能把這樣的福音傳出去,祝福今天來尋求禰的每個弟兄和姊妹,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我們今天的信息,「逾越節」。今天按我們農曆來講,今天是今年最後一天。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福音書究竟寫耶穌承認自己是王沒有
    約翰福音卻有好幾句18:28-32,說眾人把耶穌從該亞法那裡押解進入衙門,他們自己去不進去,怕染了汙穢,不能吃逾越節的筵席。彼拉多出來問什麼事,並說你們帶回去按你們的律法審問他吧。他們說,他們沒有殺人的權柄。最後一句說,這要應驗耶穌所說,自己將要怎樣死的話了。猶太人說自己沒有殺人的權柄,這顯然是不符合事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