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煮蛋不易破,做好4點,雞蛋又滑又嫩,好剝殼
蛋白質是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物質之一,它參與物質的代謝和人體生理功能的調控,對人體的健康來說十分重要。我國傳統的飲食習慣來說,吃麵、吃米、蔬菜較多,這些食材的主要為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主要存在於豬牛肉、雞蛋、牛奶、魚肉還有豆製品中,因為飲食的習慣,我國很多人群存在蛋白質攝入不足的現象。
雞蛋,富含優質的蛋白質,從小孩到老人都可以食用。1個雞蛋的熱量相當於半個蘋果或者半杯牛奶,雞蛋中除了優質蛋白質,還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各種維生素、鋅、鐵等等。
雞蛋的吃法有很多,可以炒雞蛋、蒸雞蛋羹、煎蛋餅、牛奶燉蛋等等,最健康最好的吃法就是清水煮雞蛋了。清水煮蛋是最簡單,還最大程度的保留雞蛋的營養成分。煮雞蛋雖然簡單,也有是竅門的哦,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遇到過,煮熟的雞蛋不好剝殼,或者煮蛋時間沒把握好,煮的雞蛋蛋黃要麼太老,要麼還沒定型,蛋心太溏。
1、涼水浸泡
煮雞蛋前,將雞蛋表面清洗乾淨,用清水浸泡5分鐘左右,涼水浸泡過的雞蛋,煮出來以後更容易剝殼。
2、涼水下鍋
煮雞蛋一定要涼水下鍋,如果熱水下鍋,雞蛋殼很容易破裂,煮出的雞蛋很可能蛋殼四分五裂,蛋白五花八門了,看著都影響食慾。
3、加點醋
煮雞蛋的時候,在水中加入幾滴白醋。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遇到醋以後會軟化,這樣雞蛋殼就不容易破了。
4、再次涼水浸泡
煮熟的雞蛋撈出以後,立刻放入涼水中,冰一下,這樣雞蛋就不會粘殼了,剝起殼來很容易。
那麼煮雞蛋到底煮多長時間呢?
對於小朋友來說,為便於消化和健康,最好吃煮的老一點的雞蛋,至少要煮十分鐘以上,蛋黃完全凝固如顆粒狀最佳。7-8分鐘左右的雞蛋,蛋白比較軟,雞蛋的蛋黃剛剛凝固,口感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