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戰機的出現打破了常規的作戰計劃,讓人們體會到了戰機的強大威力。但殊不知其實空中作戰的距離很近,一般都要在視距內進行,縱使現在各國開始追求超視距作戰,算起範圍也不過在100公裡之內。
因為這個原因,一般作戰時會很少將敵後飛行作為目標,但現在不同了,空空飛彈技術的發展讓人們有了改變未來空戰規則的打算。從前空戰大多是兩國戰機之間進行對決,而如今卻演變為雙方空軍作戰體系進行較量。
現如今,空中作戰所要涉及到的戰機種類愈發豐富,比如戰鬥機、預警機、加油機等等。有了後面這些可以讓前方的戰機減少一些顧慮,得到更多的預警信息、空中指揮與加油等援助,頗令人感到欣慰。
裝備多了,要考慮的問題自然也多了,如何利用種種大型輔助戰機來打擊對手成了各國空軍追求的目標,在這其中,超遠程空空飛彈是非常關鍵的手段。在這方面,中國引起了各國的好奇心,因為中國的超遠程空空飛彈很神秘,鮮有亮相,被層層迷霧籠罩著。
若非要尋覓些蹤跡,中國的超遠程空空飛彈曾在殲-16的機翼之下稍揭面紗,因為中國官方並沒有從正面公開過它,外界便給它起了"霹靂-21"的稱號。據了解該飛彈體積巨大,長度大概在6米以上,也許和一枚紅旗-9看上去差不多。
與大家的尋常印象不太一樣,無主翼且彈舵和"光杆"差不多,目前可推斷它是一種十分先進的氣動布局,想來在速度上會給人一定的驚喜。有人認為"霹靂-21"是在紅旗-9等遠程地空飛彈的基礎上研發而來的,高拋彈道阻力小,可獲得超大射程。
對於"霹靂-21"的射程,外界是參照了國際同類飛彈以及它的尺寸來估量的,說其射程在400公裡以上,但這與真實數據肯定有不少誤差。"霹靂-21"堪稱絕密,現如今有關於它的設計思路與各方面性能都不過是猜測,就連名字都是外界杜撰的。
縱觀全球,遠程空空飛彈並不罕見,俄美自然也有,俄羅斯有KS-172,還有R-37(RVV-BD),而美國會在2021年測試AIM-260。為此,大家把這些傢伙當成了"霹靂-21"的強勁對手,但看眼下情況,先行服役的應該就是"霹靂-21",在一段時間之內,它或可以度過一段沒有對手的清閒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