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年輕人的口中,酒桌文化已經成了惡俗的代名詞。很多人厭惡它,唾棄它,但在踏入社會後,卻又不得不面對它。
嚴格來講酒桌上的那套規矩,不能稱之為酒桌文化,應該叫勸酒惡習。
勸酒文化在年輕人看來,是領導對下屬的服從性測試;是重新確認彼此地位等級高低的排位賽;是長輩馴服年輕人的有效工具。
對於不勝酒力的人來說,更是一種身體負擔。
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但現在的勸酒惡習,卻是近幾十年的產物。
而這一切,都起源於一場技術革命——液態法白酒。
液態法白酒,也就是食用酒精加上各種香味物質勾調的酒。直接把白酒價格打了下來。
以前白酒稀缺大家都不勸酒,恨不得自己多喝幾口。
白酒便宜了,大家就跟不要錢似的,玩命灌。
勸酒文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展起來的。
如果你是愛勸酒的人,無論出於什麼原因,都不要勸這六種人喝酒。
一、開車的人
酒桌上有部分酒瘋子,自己喜歡酒駕,而且還喜歡勸別的開車的人喝酒。他們對自己的酒量總有一個迷之自信,認為喝一點沒什麼。自己都不怕,你怕什麼,放心喝。
其實即便是少量酒精,也會降低協調能力,反應能力。
市面上流傳了很多的醒酒渠道,喝米湯、喝酸奶,其實都是無效的。因為從原理上,他根本沒法稀釋血液裡的酒精濃度。
勸開車的人喝酒,跟勸人坐牢一樣。
二、吃了頭孢類藥物、止痛藥、安眠藥的人
世界上有一種拒絕飲酒的方式就是我吃頭孢了。
頭孢是一種消炎藥,會跟酒精產生雙硫侖反應。輕度的會讓人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出汗、口乾、胸痛。如果是劇烈的會導致心肌梗塞、肝損傷,甚至死亡。
市面上調侃的「頭孢配酒,說走就走」,說的是大實話。
除了頭孢,鎮靜類的催眠藥加酒,同樣是催命毒藥,酒精會使中樞神經的抑制加重,使人直接昏迷休克。
另外如果吃了止痛藥還喝酒,會導致消化道出血。
三、孕婦、哺乳期女性、孩子
酒精對胎兒的影響其實非常嚴重,孕期飲酒有一個極大的風險就是胎兒畸形。
哺乳期女性飲酒,乳汁中也會有酒精,一點酒精對成人可能不算啥,對嬰兒來說,就是毒藥。
四、肝臟不好的人
肝臟是酒精分解的主要器官,肝臟不好的人即便是少量飲酒,對肝臟來說都是負擔。
輕微的就是轉氨酶升高;嚴重的就是肝臟纖維化。纖維化嚴重以後,就是肝硬化,最後直接肝癌。
肝臟纖維化是不可逆的。只要你體檢查出肝功能異常,就不能再喝酒了。
五、喝酒臉紅或者臉白的人
人在喝酒的時候,酒精胃和小腸附近的血管吸收,進入血液,被帶到肝臟分解。
肝臟裡的兩種酶,乙醇脫氫酶跟乙醛脫氫酶,負責把酒精代謝成水+二氧化碳。
這兩種酶越豐富,這個人的酒量也就越高。
有些人後期練的酒量很高,實際上練的是對酒精的耐受度,酶多寡是天生的。
缺第一種酶的人,喝酒臉紅;缺第二種酶的人,臉不紅,但酒量極低,臉色白;兩種都缺的人,就是酒精過敏。
酒精代謝不暢,在體內停留時間過長,造成的損害,影響身體健康。
六、喝酒臉不紅,還出汗
這種人天生酒量很強,勸他們喝酒,他們不危險,但是,你很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