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格利茨枕邊書:盛宴、狗咬狗、打工女孩

2020-12-19 騰訊網

他喜歡展現出較高寫作水準的作品——要語言考究、工於辭章。遇到令其拍案的好句子,他還會不知不覺間借用於自己的文章中。這與一般的社會科學研究者頗異其趣,因為此類寫作最重要的標準其實是清晰規範

文 | 臧博

「新冠疫情之戰」仍在全球多個戰線上未見分曉,越來越多的人主動或被動隔離於自家居所。漫長而完整的閒暇時間讓讀書成了新風尚,不僅各種書單紛至沓來,不少名家也向公眾推薦起自己的私人書單。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近日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暢談了自己的「讀書經」。

與許多愛書人一樣,斯蒂格利茨也好藏書,並將自己愛讀之書參差置於枕邊床頭柜上,以隨讀隨取;書山越摞越高,頗有垮塌危殆之感。他夫人或許是憂心於此,採購來增大一號的床頭櫃。在訪談中,斯蒂格利茨談起自己選書的標準,並推薦了一些他認為開卷有益的作品:

1.《流動的盛宴》(A Moveable Feast),已故美國作家歐內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2.《狗咬狗》(Dog Eat Dog),南非作家尼克·穆隆戈(Niq Mhlongo)

3.《資本與意識形態》(Capital and Ideology),法國經濟學家託馬斯·皮凱蒂(Thomas Piketty)

4.《簡斯維爾:一個美國故事》(Janesville: An American Story),美國紀實作家艾米·戈德斯坦(Amy Goldstein)

5.《打工女孩》(Factory Girls),華裔紀實作家張彤禾(Leslie T.Chang)

說起選書,自然每個人都有一套標準,有人追求新穎創見,有人希望文筆美備,斯蒂格利茨屬於後者,喜歡展現出較高寫作水準的作品——要語言考究、工於辭章。遇到令其拍案的好句子,他還會不知不覺間借用於自己的文章中。這與一般的社會科學研究者頗異其趣,因為此類寫作最重要的標準其實是清晰規範。

斯蒂格利茨認為,清晰規範自不待言,但如果一本書能讓讀者在某個時候為某段語言擊節讚賞,並促成其關注乃至對該一問題展開思考,或者起而踐行,這才是至高境界。

在他眼中好文筆的小說家有不少,包括狄更斯、海明威、勃朗特姐妹。而近期他正在讀海明威之《流動的盛宴》(A Moveable Feast)。此書在老頭兒海明威的作品中不能算最好的一部,但其時代意義卻不容小覷,在美國文學史上牢牢佔據著重要位置。

20世紀20年代,美國知識分子成了「迷惘的一代」,其舊有觀念與現實世界方鑿圓枘、格格不入,精神和思想上也便生出幾分自輕自賤的路數。美國作家跑去巴黎朝聖的不可勝數,所謂塞納河畔的巴黎左岸,一時間文人墨客雲集。大作家們紛紛旅居巴黎,海明威、斯坦因、菲茨傑拉德扎堆在塞納河邊,各自探索寫作上的新風格,這股風潮激蕩出美國現代主義文學的輝煌時刻。僑居生涯也促成海明威寫下《流動的盛宴》。

小說結尾處,海明威說巴黎永不結束,此後餘生無論身在何地,巴黎都與你同在。或許去過巴黎的人便難忘這座城市,海明威如此,斯蒂格利茨亦如此。他在訪談中談及自己曾於巴黎任教一個學期,而《流動的盛宴》常讓他記起巴黎城,對這座城市的熱愛至今有增無減。

斯蒂格利茨讀書可謂「有讀無類」,並不限於本職所需的學術著作,而是無論文學、學術、社會等等領域皆有涉獵。不過細數他在訪談中提到或鄭重推薦的作品,有一個共同特徵——與現實問題存在強烈呼應,即便是小說也或明或暗觀照當下緊迫的時代主題。

斯蒂格利茨一家每年都會前往約翰尼斯堡,對南非的變遷可以說不乏第一手觀察。他在訪談中推薦了南非作家尼克·穆隆戈(Niq Mhlongo)的小說《狗咬狗》(Dog Eat Dog)。

說起這位穆隆戈,國內知道其人其書的想必不多,但他作為後種族隔離時代南非的傑出青年作家,其寫作專注於新舊南非的社會變遷,在西方世界頗負文名。這部小說設定在南非結束種族隔離的1994年,講述一個年輕大學生的「反英雄」式荒唐生活,其間諷喻「自由突然降臨」後給年青一代帶來的衝擊。此書告訴我們,新舊南非社會轉型帶給一代南非人的衝擊,顯然不是「種族平等」幾個字所能涵蓋。

當今世界,經濟學這門經世學問備受榮寵,榮膺諾獎的斯蒂格利茨,對同為研究經濟學的法國同儕託馬斯·皮凱蒂也不吝讚揚。在訪談中,斯蒂格利茨指出,在過去12個月中,便有多本優秀的經濟學著作付梓,並特別提及皮凱蒂洋洋灑灑1000餘頁的新著《資本與意識形態》(Capital and Ideology)。

皮凱蒂幾年前憑藉討論全球不平等問題的《21世紀資本論》一炮走紅。書中「承襲制資本主義」、「對富人徵收累進稅」等提法引來擁躉無數。據說這本書全球銷量達到二百餘萬冊。

皮凱蒂近期推出前書之續作《資本與意識形態》,繼續挑戰人們習而不察的認知,引領讀者重新認識政治、意識形態和歷史。他試圖探明是什麼樣的觀念,在過去一千年中讓不平等現象堅不可破,揭示當前政治議題中膚淺的「左右之爭」何以讓所有人失去耐心,最終勾畫出了一套更為公平的經濟體制之未來圖景。

斯蒂格利茨認為,在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後,美國社會湧現出更為明顯的思潮動蕩,表徵之一便是湧現出眾多關於不同社會群體艱難奮鬥的著作,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艾米·戈德斯坦所著之《簡斯維爾:一個美國故事》(Janesville: An American Story)。

作者戈德斯坦曾任《華盛頓郵報》特約撰稿人,於2002年贏得普立茲獎。此書講述2008年通用汽車旗下裝配廠簡斯維爾關門之後,原本圍繞該廠謀生的眾多人物,被失業帶來的恐慌與迷茫所席捲,工廠周邊的人文生態也隨之發生深刻變化。戈德斯坦花費數年時間,採訪命運被簡斯維爾牽扯的各色人等,呈現了一個經歷「休克」後的城市,在重新振作的道路上所面對之挑戰與悲歡。

斯蒂格利茨還談及這類書對他的意義所在。美國當下所面臨的此類社會轉型和結構性變化,在世界上並非孤例,且正在全球各地潛滋暗長,而《簡斯維爾》這類設定在具體場景中的深度調查與分析,有助於人們理解當前這個世界到底在發生著什麼。

斯蒂格利茨的夫人出身出版世家,也是一位愛書之人。據說,斯蒂格利茨的許多「非常規」閱讀,是直接受到這位夫人的影響。每逢想讀某類書卻不知去哪裡找,他便會求助夫人指點迷津。長此以往,其讀書的範圍越來越「兼容並包」。其中就包括夫人推薦給他的關於中國當代人情百態的非虛構作品,斯蒂格利茨特別提到華裔作家張彤禾(Leslie T.Chang)的《打工女孩》(Factory Girls)。

張彤禾原為《華爾街日報》駐北京記者,在中國生活逾十年。這位女士的丈夫便是出版《江城》、《尋路中國》等作品的《紐約客》前駐北京記者何偉(Peter Hessler)。與何偉相同,張彤禾也擅長深入普通人的生活悲歡,探察中國社會細微紋理,並將其置於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考察,因此每有新見。

《打工女孩》聚焦於中國東莞這個製造業之城裡的年輕打工女性,還原她們的生活與夢想,幸福與坎坷,描畫這些普通的人的精神和現實世界——大多數年輕女性選擇外出打工,是出於離開農村去看一看外面世界的願望。

隨著以上5本私人書單的公開,斯蒂格利茨這位世界知名的經濟學家,亦向外界敞開了他的鮮為人知的私人閱讀偏好:與經濟有關,更接近生活。我們真誠期待著他下次來中國,可以和更多讀者一起分享他的閱讀故事和見解。

(作者為《財經》文化編輯、《財經》讀書會召集人)

本文為《財經》雜誌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如需轉載,請在文末留言申請並獲取授權。

相關焦點

  • 《枕邊有張臉2》曝海報 枕邊邪靈現身
    由2013年上半年驚悚電影票房冠軍《枕邊有張臉》原班人馬擔綱幕後,趙小溪導演,田家大、趙慧仙領銜主演,胡睿、陳野、薛聞君、王聃葳聯合參演的驚悚電影《枕邊有張臉2》近日發布邪靈枕邊現身版海報,陰冷驚悚的畫面風格與血色紅字的彼此映照盡顯影片詭譎氛圍
  • 枕邊日文書《美人的日本語》
    記得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每天都要擠出一兩個小時讀日語,NHK新聞也好,枕邊的日語教材也好,一定要讀出聲來,讀著讀著就忘了自己。不知不覺中,山下景子寫的《美人的日本語》已陪在我身邊很多年,每一頁對應一年中的一個日子,每個日子對應一個優美的日文詞語和短篇,一本書剛剛好容納了365個日子,每一天都是特別的。
  • 葉永烈談枕邊書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葉永烈,作家您最早讀的書是什麼?是在什麼情況下看的?葉永烈:我最早閱讀的是兩本圖畫書,一本是《人猿泰山》,一本是《魯濱遜漂流記》。這兩本圖畫書,是我從父親的書櫃裡找到的。父親有好幾個書櫃,放著各種各樣的書。
  • 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對發展經濟學的反思
    對發展經濟學的反思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編輯的話近幾個月來,許多國家都因為疫情而遭到了失業浪潮的衝擊——不斷攀升的失業率迫使我們思考對策,並審視今天的經濟發展模型。
  • 送你一套枕邊書 心理知識助成長
    近日,陝西省渭南強戒所的戒毒人員都在聊一套枕邊書《心理健康自助手冊》。該《手冊》是陝西省渭南強戒所為提高戒毒人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深化戒治效果,根據全國統一模式「分期分區」的要求編寫的。該書分為生理脫毒期、教育適應期、康復鞏固期、回歸指導期等4本自助手冊。
  • 清康熙年間,他畫下300多種好吃的動物,卻成了乾隆的枕邊書
    它不僅是清朝畫家的畫作,此後還走進了清宮內院,成了乾隆皇帝的枕邊書,還被後世的人們稱為一代奇書,這究竟是一幅怎樣的畫作呢?這幅畫作名叫《海錯圖》,是清朝畫家聶璜的作品。在中國古代的繪畫史上,聶璜並不是一位出名的畫家,他所繪製的《海錯圖》上,繪製的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山水、人物、花鳥等。為何這幅畫作為什麼會成為清朝皇帝的最愛呢?
  • 枕邊故事|鄂溫克的駝鹿
    為了讓孩子們能夠聽到更多、更精彩的故事,接力出版社官方微信的《枕邊故事》欄目每期精選中外著名作家創作的經典故事,讓孩子通過耳朵愛上閱讀。」使鹿鄂溫克人生活在中國北方大興安嶺的廣袤森林中,以飼養馴鹿和狩獵為生。在一次狩獵中,老獵人格力什克無意中射殺了一頭哺乳期的駝鹿。母駝鹿的幼崽一直跟隨著他回到了營地。
  • 昔日女孩遍布的電子廠如今卻是男人的世界,打工女孩都去哪了?
    為了生活多數人選擇了外出打工來改善生活,陌生的城市,人們奔波忙碌,做著各行各業的工作。進廠,曾經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包吃包住穩定省吃儉用的話一年下來也能存下兩三萬塊錢。在所有工廠中,電子廠的吸引力是最大的,零幾年那時候電子廠裡好多女孩子。
  • 《以家人之名》裡尖尖送凌霄的那本枕邊書你看了嗎?
    以劇帶書:周末1天全網實銷流水破100萬《以家人之名》中最大的看點莫過於濃濃的兄妹情,凌霄對李尖尖說:「你就是我的心藥」。而心藥之藥引正是劇中尖尖送凌霄的那本《我的心中每天開出一朵花》,這本書最終也成了凌霄的枕邊書。
  • 《京劇貓》遊戲書:一場視覺+嗅覺的盛宴,孩子新年禮物有著落了
    《京劇貓》遊戲書:一場視覺+嗅覺的盛宴,孩子新年禮物有著落了 2020-12-24 18:55  開心果媽媽育兒間
  • 來自打工女孩的心聲:我想早點回去相親成家,不想再在廠裡打工了
    那麼來自深圳某工廠打工女孩的心聲是怎麼樣的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卻是小雪最真實的心聲,爸!我想早點回去相親成家,不想再在廠裡打工了。原來小雪18歲剛滿就來到深圳龍華最大的電子廠打工,期間也有不少追求者,但是都被她拒絕了,原因很簡單,家裡人告誡她必須努力打工掙錢,家裡房子還沒蓋,再加上弟弟還要讀書,所以小雪非常省吃儉用,除了在廠裡面的花費,基本沒有什麼別的費用,每次發工資總是準時寄回家,轉眼弟弟也慢慢長大了,自己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這些年打工的錢基本給了家裡,手頭也沒有什麼錢,本來還以為出去學點技術的,家裡人卻認為女孩子沒有必要學習太多
  • 女孩跟著鄰居進城打工,竟被逼從事色情服務!
    奶奶和孫女相依為命,孫女進城打工卻音訊全無。奶奶找鄰居要人沒成功,一氣之下喝下農藥自殺。女孩被找到時正在城裡進行色情服務。究竟是她學壞了,還是另有隱情?孫女李曉麗十三歲,是趙大媽一手拉扯大的,本該上初中,但是從小學習成績一般,而且在老人的觀念裡,女娃娃不用念那麼多書,所以李曉麗小學畢業以後就沒有再念初中,在家陪著趙春梅一起種種地,偶爾還打點零工掙點錢。
  • 便利店零售人的5本必備枕邊書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今天小編就給各位零售人推薦三位零售大佬創作的五本必讀枕邊書,希望能對各位的實體零售門店運營有所幫助。
  • 《紐約時報》10部名人推薦的枕邊書:希拉蕊、史蒂芬金最愛的書,你...
    《紐約時報》網站上開設的欄目By the book,每周都把這個問題會扔給一位作家或者名人,請他們分享自己最近的枕邊書。與此同時, By the book 還會提出諸如「你讀過的最好的書是什麼?」,「有哪本書你開始看後卻看不下去?」,「你會將哪三本書帶上荒島?」等等問題。
  • 大神推薦六本至少讀了三遍的小說,最後一本每日必讀已成枕邊書
    大神推薦六本至少讀了三遍的小說,最後一本已成枕邊書!!!神書!歷史神作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故事。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話題:這六本書,哪本你讀的遍數最多呢
  • 今天不做打工人 只想參加海外代購app紛享生活的雙十一盛宴!
    雙十一變身「雙節棍」,在各個電商平臺以渾身解數掀起的全民參與熱潮中,海外代購app紛享生活,如何憑藉雙十一超值活動「紛享盛宴」脫穎而出?讓我們一探究竟。1、大牌低至3折,薅羊毛王者的快樂無法想像正所謂「購物一時爽,購完吃土黨」,擁有冰與火的雙重體驗,購物時薅羊毛才讓人無法自拔。
  • 兩個女孩的上海大冒險,我是一個給自己打工的老闆
    兩個女孩的上海大冒險,我是一個給自己打工的老闆 2021-01-08 13: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拜登的反華同盟「八字還沒有一撇」,美歐就「狗咬狗」
    就在拜登新政府開始搭建反華聯盟構架之際,美歐這個反華聯盟開始狗咬狗。日前,美國兩院以絕大多數的票數通過所謂「國防授權法案」,當中不僅僅存在對中國臺海問題橫加幹涉的條文,同時也存在對其歐洲盟友內政和尊嚴肆意踐踏的條文,包括「擴大對『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制裁」。
  • 野獸般的兇狠和暴力撲面而來,陳冠希最接近影帝的作品《狗咬狗》
    這部的導演鄭保瑞,06年的本片《狗咬狗》,07年的《軍雞》,09年的《意外》都是極具風格化的作品,給鯉魚留下了極深的印象。當年我甚至覺得他可能會成為杜sir的接班人,扛起香港電影的旗幟。可惜最終也只能靠著三打白骨精和女兒國,成為了不擇手段撈金的三流角色而已。警察來到現場之後,確認死者的身份是一名大律師,其丈夫是法官。
  • 島國電視節目揭露聲優業界潛規則 枕邊營業早已見怪不怪
    島國電視節目揭露聲優業界潛規則 枕邊營業早已見怪不怪 時間:2020-12-24 15:3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