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為什麼一定要建設「南水北調」工程?

2020-12-22 地理沙龍號

我們知道自然資源往往依附於一定區域的自然環境而存在,區域間不具有流動性,自然資源的空間分布是不均勻的,也就是有的地方自然資源豐富,而有的地方自然資源匱乏。同時,各區域對於自然資源的需求又各不相同,社會經濟發展程度高、人口密集分布的地區,對於資源的需求就多,反之對於自然資源的需求就少。由於自然資源的分布和需求的不匹配,就需要建設資源跨區域的調配工程,比如我國的西氣東輸、南水北調、西電東送和北煤南運等都是這類工程。

我國水資源分布圖

我國的降水主要由東南季風帶來,每年夏季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把水汽帶到我國,使得我國的年降水量總體上從東南沿海往西北內陸遞減,秦嶺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區,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屬於溼潤地區,水資源較為豐富。而秦嶺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區,年降水量在400毫米至800毫米之間,屬於半溼潤區,特別是華北地區由於人口城市眾多、經濟發達,用水量大,是我國水資源最為短缺的地區。

南水北調示意圖

華北地區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極為突出,很多地區為了獲取水資源,大量開採地下水,導致地下水水位快速下降,形成地下水漏鬥區,造成地面沉降和塌陷等問題,對區域生態環境的破壞也極大。在華北地區很難通過自身解決水資源短缺的背景下,我國規劃實施了「南水北調」工程,該工程主要從水資源豐富的長江流域調水,往北輸送到華北地區,從而緩解北方地區的缺水問題,南水北調工程可以分為東線工程、中線工程和西線工程三個部分。

東線工程在長江下遊的揚州江都引水,基本上沿著京杭大運河往北送水,可以利用現有運河河道,工程量較小,不過由於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南河段北高南低,需要建立抽水站往北輸水。中線工程在長江的支流丹江口水庫取水,往北沿伏牛山和太行山東麓調水到北京和天津,線路可全程自流,不過需要新建輸水管線,工程量較大。目前我國南水北調的東線工程和中線工程都已經建成輸水,而西線工程計劃在長江上遊通天河及其支流雅礱江、大渡河等河流調水,往北引水到黃河上遊,由於西線工程位於我國青藏高原地區,施工難度極大,目前並未開工建設。

南水北調工程東線洪澤站

相關焦點

  • 「我親歷的南水北調」專欄|劉長餘:始終奮鬥在南水北調工程「最...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南水北調工程是實現我國水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東、中線一期工程建成運行以來,發揮了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山東段工程歷經11年艱苦奮戰,於2013年11月15日正式通水,至今已順利完成7個年度調水任務。
  •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不只是建設一條調水線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八裡灣泵站緊鄰東平湖。該泵站的主要功能是將前一級鄧樓泵站的來水調入東平湖,並根據上級指令進行東平湖新湖區排澇及生態補水。南水北調東線總公司供圖初冬時節,陽光照耀下的湖面,波光瀲灩。東平湖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重要的調蓄水庫之一。從江蘇揚州引來的長江水,經泵站逐級提水進入東平湖後分為兩路,一路向北穿過黃河後自流到天津,另一路則向膠東地區供水。「隨著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建成通水後,對水質的相關要求提升,推動沿線各地大力開展生態治理,包括東平湖在內的多個重要河湖溼地生態有了明顯改善,生態效益突顯。」
  •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橫空出世,註冊資本超8大建築央企,西線工程呼之欲...
    從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的名稱及註冊信息不難看出,該集團將負責舉世矚目的超級水利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的運營管理和工程建設等業務。熟悉南水北調工程的朋友一定知道,南水北調是一項影響深遠的戰略性基礎設施。目前南水北調工程投資已超過三峽工程,是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調工程規劃的東、中、西線幹線總長度達4350公裡,也是世界距離最長的調水工程。
  • 習近平談南水北調工程:不能一邊加大調水、一邊隨意浪費水
    習近平談南水北調工程:不能一邊加大調水、一邊隨意浪費水 重要講話 | 2020-11-14 13:01:13 星辰在線 | 編輯:丁虹
  • 南水北調精神的內涵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南水北調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來,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明顯。在南水北調工程建設中所形成的南水北調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生動實踐。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六年 精細服務涵養一渠清水
    南水北調工程是實現我國水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六年間,氣象部門一路同行,用精細化保障服務,護航一渠清水潤澤北方大地。11月18日,南陽市南水北調工程運行保障中心副調研員李家峰帶隊到市氣象局調研氣象服務工作,肯定氣象部門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科學調水、就地節水與治理提供科學決策依據和保障工作。南陽段工程長度最長、工程地質條件最為複雜, 氣象災害極易引發供水安全風險。
  •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公司正式揭牌 南水北調概念股一覽
    10月23日,國有獨資的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暫定註冊資本1500億元。該集團將切實建好南水北調後續工程,加快形成「四橫三縱」國家骨幹水網。據了解,目前南水北調工程投資已超過三峽工程,成為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
  • 南水北調全面通水六周年!生日快樂!
    在工程建設時挑燈夜戰的建設者們東線工程從揚州江都水利樞紐提水沿京杭大運河逐級翻水北送創世界最大規模泵站群》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南水北調工程是實現我國水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
  • 南水北調東、中線調水六年,帶來哪些大變化?
    南水北調東、中線六年累計調水394億立方米 1.2億人受益據水利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
  • 李克強對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作出重要批示強調 著力提升...
    新華社北京10月23日電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大會10月23日在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組建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是加強南水北調工程運行管理、完善工程體系、優化我國水資源配置格局的重大舉措。對集團公司成立表示祝賀!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文物保護成果展在鄭州博物館重新開放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康翔宇 近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鄭州博物館獲悉,鄭州博物館常設展覽《長渠綴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文物保護成果展》,經過近半年調整後,已於元旦期間在鄭州博物館(嵩山路館)重新開放。
  •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正式成立
    據新華社消息,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於10月23日正式揭牌。記者從南水北調集團成立大會上獲悉,這家暫定註冊資本1500億元的新央企為國有獨資。目前南水北調工程投資已超過三峽工程,成為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唯一跨流域、超大型供水企業。
  • 南水北調工程,為什麼不在汛期把南方的洪水調到北方?
    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河流,在夏季,徑流量都會增大,但是,徑流量增大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出現洪澇災害,只有雨水偏多的年份,才會出現洪澇災害。當然,黃河在改道的過程中,會使得一部分湖泊淤積成平地,也會使得一部分湖泊的面積增大,但是,從整體上來看,我國黃河流域的湖泊面積是日益萎縮的。長江流域的氣候比黃河流域要更為溫暖溼潤,然而,近5000年以來,長江流域的湖泊也在日益萎縮,只不過,萎縮的速度相對於黃河流域來說,要慢一些。
  • 耗資高達2500億,修了20年的南水北調工程,到底有多偉大?
    在這個問題上,一代偉人在新中國成立的第3年,巡察黃河時就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這就是偉大的「南水北調」工程的第一次提出。然而,要建立一個直線跨越1000多公裡的水道,何其艱難。涉及到的移民、開山、環境、選址等等問題無比龐大。在主席提出以後,整個中國無數的專家學者,用一生的時間去論證和設計,直到2002年末才正式開工。
  • 「遠水解近渴」,南水北調讓華北不再缺水!CCTV-1今晚十點半檔,鈕新...
    水是地球上非常寶貴的資源由於氣候和環境因素我國水資源一直處於南多北少的局面按照人均水資源量來比較我國最為「乾渴」的不是沙漠廣布的西北而是華北一代代人努力建設的南水北調工程正在用長江水緩解北方水資源之困這也顛覆了以往「遠水解不了近渴」的觀念南水北調分為東、中、西三條線路全部建成後
  • 海河水利委員會調度推進南水北調東線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外業工作
    本站訊 近日,海河水利委員會在津召開南水北調東線二期工程東平湖以北部分前期工作外業推進調度會,研究當前外業工作存在問題,部署追趕外業工期的措施要求。海河水利委員會一級巡視員戶作亮出席會議並講話。   會議聽取了各項目承擔單位關於總體工作進展情況、當前外業工作難點與問題、趕工計劃與保障措施的匯報,研究討論了解決問題、追趕工期的對策措施。
  • 我國的「超級工程」,堪稱「國內第一世界第二」,就在這個城市!
    現在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加強,獲得了很多世界級的稱號,更新了世界上最大的稱號,獲得了很多頭銜,比如現在正在建設中的「南水北調」工程等,很多外國人也感嘆中國現在的成就,被稱為「基礎設施狂魔」 同樣受到了很多質疑,一個標誌的建設,顯示了我國經濟實力的發展、實力的強大和足夠的一面。
  • 南水北調東線源頭水清岸綠 北上長江水已達飲用水標準
    南水北調工程東線源頭——揚州江都水利樞紐。 崔佳明 攝中新網揚州12月16日電 (記者 崔佳明)16日,中央省市多家媒體走進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起點江都水利樞紐。江都水利樞紐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通水7年多來,已累計向山東調水超47億立方米,相當於將5個駱馬湖或1.5個洪澤湖的蓄水搬運到齊魯大地。江都水利樞紐工程沙盤1:2000 崔佳明 攝江都水利樞紐位於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芒稻河的交匯處,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源頭,被譽為「江淮明珠」。
  • 北京水源建設——南水北調潤京華
    ,展現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城市規劃建設之路和輝煌成就。在方略的《實業計劃》中提出了發展中國經濟的遠景規劃,其中包括建設鐵路、港口等項目,並大膽地提出了開發長江三峽水利資源、「引(長)江濟(黃)河」的宏偉構想。1952年,毛主席在視察黃河時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從此,拉開了現代意義上的南水北調工程的大幕。
  • 南水北調東中線通水六周年,1.2億人直接受益
    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六周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水利部獲悉,六年來,南水北調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超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