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六國之間的文字差異大,他們之間如何交流

2020-12-06 風蕭品史

秦王掃六合, 虎視何雄哉!——李白《古風》

如今我們看到的漢字,都是簡化之後的版本,是新中國為了普及文化教育,大幅度減少文盲的範圍,同時也為了方便計算機對漢字進行編碼,因此而做出的改變。簡化漢字是中國文字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古代漢字也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秦朝統一六國時,秦始皇推行「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六國之間的文字差異大,他們之間怎麼交流?

文字體系

秦國文字沿襲於周朝,在諸侯割據混戰時期,秦襄公曾親自帶兵幫助周平王東遷。因此周王室對秦襄公一族給予厚待,賜予了秦襄公一族歧山以西的肥沃土地,使得秦人安居樂業,為後來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最開始,秦國作為一方諸侯與犬戎混居,在此情況下,秦國社會治安極不穩定,新人整體的文化水平也比較低下,生活方式也和犬戎一樣粗獷。後來秦國趕走犬戎,繼承西周故地的同時,也開始繼承西周文化。因此秦國文字,在很大程度上沿襲了西周的文字體系,而先秦文字又極大的影響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的文字體系。

先秦文字繼承自西周,無論字形還是字體都比較方正、大氣,這也是先秦文化的風格。秦國人素來粗獷,文字中也透露著一股豁達之風。與先秦文字相差甚遠的是楚國文字,楚國是當時有名的禮樂之邦,楚國人飄逸、細膩、知書達理。連帶著楚國文字字形也比較飄逸修長,秦楚兩國文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除了字形字體以外,秦統一六國前,各國的文字表達方式也不盡相同。

七個諸侯國的文字雖然有許多不同之處,但它們都是由象形字發展而來,因為有同樣的淵源,所以七國文字大都可以互相辨認。而且在秦統一六國之前,七國之間確實是有不少文字交流的,不僅百姓之間有書信往來,國與國之間進行外交聯繫時,也多依靠文字進行交流。從文字專家研究的古代漢字的演化過程來看,春秋戰國時期,七國之間除了用本國文字進行交流以外,還演化出了一種俗體,這是為了解決七國文字之間的分歧。

而俗體中有簡化的文字,也有繁化的文字,而且俗語與《六書》完全契合,《六書》是漢代學者總結出的漢字構成與使用方法。也就是說萬變不離其宗,無論是七國之間產生分歧的文字,還是七國為了方便交流創造出的俗體,其實都沒有離開《六書》的範疇,所以七國之間的文字交流也不是特別困難。

統一文字

秦統一之後,由宰相李斯來負責統一文字。秦國原來使用的文字和周朝一樣都是大篆,李斯與其他官員一起,在大篆的基礎上簡化了秦朝文字。並且取消了其他六國的異體字,徹底廢除了六國之間的俗體,全國文字統一為簡化漢字小篆。

結語

秦始皇統一文字的做法,對漢字的發展來說意義重大。因為異形字的存在和七國文字交流的分歧,會阻礙漢字的進步與發展,一字多形不符合文字的交流性原則和經濟性原則,雖然七國之間交流不用翻譯,並且創造出了俗體,但是這終究不如直接統一文字的效果好。

參考資料:《古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各地區文字差異這麼大,他們又是怎麼交流的?
    實際上,這多虧秦始皇的功勞,數千年前,西周滅亡,東周王室對於諸侯們的掌控就接近於零,幾個大國之間的敵對關係,導致了政治、經濟、文化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雖然古代文字使用的群眾包括了平民,但是他們因為缺乏合格的老師教導,用來寫字的竹簡又少,造成了很多生錯別字流傳了下來,在齊魏楚秦國家以訛傳訛,因此各個國家的文字竹簡分化,除了秦國堅持使用春秋前期正統文字的字形,向小篆過度外,其餘的六國文字都相對趨於符號化。
  •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是怎麼處置六國國君女人的?你可能永遠想不到
    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是舉足輕重的一個人,他改變了中國的政治制度基本割據,統一了六國,令中國從割據走向了統一。秦始皇名叫嬴政,趙氏,又被稱為呂政、祖龍等等。秦始皇的一生跌宕起伏,他的父親是不受寵的王孫,被送到趙國當質子,窮困潦倒了好幾個春秋。
  • 秦國統一六國絕非偶然,因為秦國掌握了六國沒有的黑科技
    終於在秦始皇時期,以秋風掃落葉的趨勢橫掃六國,終於完成了幾代先祖夙願,也結束了從西周末年以來整整五百多年的亂世,而這一次也是真正意義上的統一。西周末年與東周時期,雖然周王室是大家名義上的天下共主,但是因為分封制的緣故,隨著時代的變遷,血緣關係早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且分封的諸侯在自己的封地權力極大,彼此之間互不幹涉。
  • 秦國是怎麼統一六國?這六國君是怎樣的下場呢?歷史誤會秦始皇了
    眾所周知,秦王嬴政最終消滅六國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秦朝,積累了璀璨的歷史功績。秦始皇是怎麼一步步滅掉六國的呢,而這六國的王又是什麼下場呢?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終於剷除了尾大不掉的丞相呂不韋,開始真正掌握國家的大權。他在李斯、蒙恬等人的協助下,推行「遠交近攻」之策,分化瓦解其餘六國的攻守同盟。
  • 秦始皇滅六國後,被他俘虜的這六國君主,都遭到怎樣地對待?
    人類歷史上,亡國的君主大多數下場十分悽慘,尤其是在國家被人通過武力所推翻的情況下,那麼,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六國的君主,都遭遇了什麼樣的對待呢?圖片: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劇照一、格局情況其實,早在秦始皇成為秦國的國王以前,秦國吞併六國的大格局就已經形成。
  • 商鞅變法強秦,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誰對秦國統一天下的貢獻最大
    秦孝公與商鞅自西周建立,到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前,名義上的周朝在華夏大地存在了800多年,根深蒂固的分封制與封建等級禮法制度深入人心,有多少個諸侯國,就有多少種語言、文字、貨幣、度量衡秦始皇其實,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大戰略是軍事進攻為主,政治收買為輔,對於鄰近國家,比如韓國、趙國、魏國、楚國,實行軍事進攻,對於偏遠國家,比如燕國與齊國,以金錢收買拉攏為主要手段,讓燕國與齊國在秦國攻打其他國家時不插手
  • 秦始皇滅六國後,六國妃子下場如何?看完讓人淚目
    秦始皇滅六國後,接管了六國的土地和百姓,俘虜了六國的國王,摧毀了六國王室和他們的宗廟,那麼六國國王后宮中的妃子,秦始皇是怎麼處置的呢?銅雀臺?阿房宮?六國王宮裡的妃子,當然都是從他們國家中精挑細選出來的絕色美女,對於秦始皇來說,除了絕色美女,還有什麼算得上是「稀缺資源」呢?秦始皇此人,好大喜功且心欲旺盛,他將天下的百姓都視作自己私人的奴隸,天下的美女,他自然也全都要據為己有。
  • 秦始皇雄才偉略統一六國,為何在他死後天下大亂?
    秦始皇縱橫捭闔,統一六國,這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高度,雖然秦國是累積了六世的資源,但是還是需要一個有魄力之人去整合這些資源。秦始皇在世之時,手上頗多良將,蒙恬、趙佗等人皆能徵慣戰,李斯、姚賈等個個能言善辯,再加上秦始皇自己的威勢與才幹,他在世之時,沒有一個人敢挑戰他的底線。
  • 趙武靈王如果沒有英年早逝,他能不能取代秦始皇,統一六國?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統治者都給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說起這些統治者有很多人都會想起秦始皇,畢竟他統一六國的事情廣為傳播,也是在中國歷史上面的一件大事,其實除了這一個人之外,還有一個人也是非常厲害的,他就是趙武靈王,如果他沒有死,有沒有可能代替秦始皇統一六國呢?
  • 秦始皇統一六國時,世界其他國家在幹什麼?其中日本最為搞笑
    大秦王朝是真正封建王朝的開始,嬴政認為自己的功績前無古人,沒人可以與之相比,所以他自稱秦始皇,首次將皇與帝結合在一起,為中國封建皇權統治奠定了基礎,他的功勞立於千秋,的確功不可沒,他真正的將中國進行了大一統,包括文字,語言,和計量衡器,這無疑就是將文明徹底的整理並且統一。
  • 最終「滅六國」徹底實現華夏統一,是漢武帝完成的,而不是秦始皇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華夏,是我們學歷史都需要熟知的常識。但是秦朝國祚短暫,秦始皇去世短短幾年後,龐大的秦帝國就被重生復闢的六國力量推翻。很明顯,所謂的「六國」根本沒有被消滅。「六國」(齊楚燕韓趙魏)的復闢和分裂力量,生命力極為頑強,實際成為了華夏統一進程的對抗者和顛覆者。
  • 秦始皇在秦滅六國之後,是怎麼樣處置六國國君的?
    山東六國則恰恰相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歷史給了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機會,他自然不會錯過。關於六國國君的下場,情況也不盡相同。一 先來看韓國國君 公元前二三一年,秦始皇正式發起的滅國戰役,第一站就奔向了最弱的韓國。秦始皇大兵壓境,韓王安馬上割地求和,讓出了南陽全境,秦國東出的門戶徹底打開。
  • 秦國滅掉六國後,秦始皇是怎麼處置六國國君的?你可能永遠想不到
    那麼,秦始皇真的是一個「不施仁義」的人嗎?儒者說,仁者愛人。也就是一個人是否仁義的最核心問題,就是他是不是對於百姓有著愛惜之心。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秦滅六國後,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專家:結局有好有壞!首先被秦始皇滅掉的國家是六國當中最為弱小的韓國。韓國這個國家比較尷尬,它大部分領土被秦國所包圍,所以它一直處在秦國的極度高壓之下。
  • 秦國奮六世之餘烈,才有了秦始皇一統六國,為何二世就滅亡了
    秦始皇的確有驕傲的資本,誰讓他做到了前無古人的事情呢?可也正是因為這一原因,使得秦始皇覺得,沒有自己做不成的事情,因此急功近利的事情也就逐漸出現了。1、統一六國花了10年,但是統一文化,卻想在瞬息間完成。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以後,不僅要徵服這六國的貴族和軍隊,還想要從思想上徹底徵服對方。這就比較厲害了,不過這應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才對。
  • 秦始皇統一六國,嬴政手下的九大功臣誰排第一?
    秦王嬴政最終能夠統一六國,除了自身的雄才偉略之外,自然也離不開手下一眾馬仔們的不懈努力,根據史書記載,祖龍手下文臣如雨,猛將如雲,其中最出彩的共有九人,這九位可以算得上是秦國最傑出的頂級人才。他們分別是:王翦、王賁、王離、章邯、蒙武、蒙恬、蒙毅、李信、李斯,八個武將,一個謀臣,作為以統一為主題的秦國,武將的作用很突出,滅國之戰更是令人讀之熱血沸騰。
  • 秦始皇統一六國時,其他國家在做什麼?日本人還是一群原始人
    秦始皇是偉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沒到40歲就一統六合,其後又進行貨幣和度量衡上的統一,無論是思想制度還是武器基建,在當時都是領先世界的水平。讓人好奇的是,秦始皇統一六國時,其他國家在做什麼?最讓人意外的就是日本,當時的日本人還是一群原始人。
  • 統一六國的秦始皇,只是摘桃子?這話秦始皇肯定不愛聽
    這話秦始皇肯定不愛聽。作為統一了六國,使天下歸一,又築長城守護九州大地的千古一帝,怎能被人說成是摘桃子呢!雖說秦始皇能統一六國,離不開先人一代代的努力打下的基礎。但是在他13歲登基之時,諸侯國雖表面上臣服,但從未停止反抗。天下未定,徵服和吞併是兩個概念,華夏大地上各個土地還各有各姓。
  •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宮佳麗無數,為何一生沒有冊封皇后?
    成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規定了度量衡,搞了長城,徵服了匈奴和南方,那麼又有征服到自己的初戀,有沒規定自己的三宮六院的規矩呢? 帶著這些疑惑,我們先翻開司馬遷的《史記》,看看歷史書中的秦始皇私生活又是如何度過的。
  • 六國之所以不能合心合力一舉把秦滅了,是因為他們沒有鴻鵠之志?
    首先,東方六國之間的矛盾就不少,趙燕之間、燕齊之間、齊楚之間、魏齊之間更是互磕很久,韓趙魏雖然同出於晉,摩擦也不少。每次合縱攻秦,都未必真心出力。「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是有道理的;一兩個國家團結起來可能還容易,要讓六國真心抱在一起打秦國,很難。
  • 秦朝短命是因秦始皇對六國貴族心慈手軟?恰恰相反
    秦始皇兼併六國,一統天下僅僅十三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起的反秦起義立即引發全國連鎖反應,六國紛紛復國,兩年秦朝滅亡。因此一直以來有一種說法,秦朝短命是因為秦始皇善待六國貴族,甚至還有網民憤憤不平地表示秦始皇就應該把六國貴族斬盡殺絕,先不說秦始皇能不能做到這一點,對於現代人如此精神秦朝人,想法還如此殘忍表示理解不能……閒話不多說,先來看看秦始皇在統一六國過程中,是否真的如網上謠言那般對六國宗室、貴族心慈手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