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著名大導演,Christopher Nolan(諾蘭)的電影作品裡可謂經典滿滿:《Memento》《Inception》《Interstellar》《Dunkirk》和著名的蝙蝠俠三部曲《Batman Begins》《The Dark Knight》《The Dark Knight Rises》均是他的大作。
而在反覆宣傳和預告下,終於,在不久前,《TENET》在爛番茄上解禁了媒體評價,評分目前佔84%,還算不錯的成績,但卻不是諾蘭眾多電影中評分最好的那個,和前作《Dunkirk》相比,更是差了將近8%。
《TENET》的中文翻譯是《信條》,主要講述了「時間逆轉」的故事,當然,電影大片通常少不了「拯救世界」的必備主題,也因此,這次「時間逆轉」的目的,是為了從惡人Andrei Sator手中力挽狂瀾,避免世界墜入末日。John David Washington飾演的「Protagonist」沒有名字,就叫「主角」,從頭到尾基本沒有介紹過自己的名字,也沒有人喊過他,甚至別人和他打招呼的時候,也從來不提自己的名字,好像一個無名無姓、無來歷的人匿名地活著。
#祖父悖論
本片反覆強調的是著名的「祖父悖論」,即,如果一個人回到過去殺害自己的祖父,那麼未來的他是否還能存在,還是會隨著祖父的消亡而隨之灰飛煙滅?沒有人知道,但片中,「主角」和他的隊友Neil(Robert Pattinson)跟隨反派的腳步琢磨出了「時間逆轉」的邏輯,即,通過進入一個儀器,他們可以逆轉時間,回到過去,或是前往未來,但一旦使用反轉儀器,眼前的一切都會反轉,人和時間是背對的,即使你往前走,在別人眼中,你還是在倒退。
#細節推進劇情
有意思的是,在「倒退」的過程中,片中很細緻地處理好了所有的「倒退」細節——包括「反轉者」從未來回到過去之後的一切攻勢,會先從倒退開始,即,開槍前,鏡片上便會有彈孔,但開槍後,彈孔便消失了,以證明「反轉子彈」和時間背離的行走。而這些細節堪稱無處不在,但恐怕只看一遍電影是沒辦法完全看完,畢竟第一遍看的時候需要了解劇情、認識故事,第二遍看的時候才能夠關注更多細節與電影劇情的前後鋪墊和處處埋藏的伏筆。
#「已經發生過的就是發生過」
「主角」總想著能不能回到過去再挽救更多損失的時候,Neil會不斷提醒他,「一旦事情發生過,便不能再改變」,比如拯救Kat不讓她受傷,或是改變其他事情——但事實上,有些事情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這些都是一個循環(或許類似莫比烏斯環?),回到過去的人製造了的事情,已經在未來發生,而未來的人,只是回到過去把已經發生過的事情做了一遍而已,而不是通過「反轉儀器」製造全新的未來。
#無知是武器
除了「時間逆轉」之外,「無知是武器」也同樣出現了好幾次。這和Neil強調的「已經發生過的就是發生過」基本是相契合且符合邏輯的,正因為未知,所以所執行的行為是按照一個人的本能和想法去做的,而沒有被其他事情所幹擾,這樣才能回到「正軌」——如果人一早就知道會發生什麼,或許會規避可能發生的事情,這也是他們之所以只讓一部分人知道一部分信息的緣故。
儘管小編已先睹為快,但光看一遍電影或許還是有點難完全理解這部電影試圖講述的故事,只能說,諾蘭大導演不愧是諾蘭啊,燒腦的電影,連媒體都在說,諾蘭影迷一定會再回電影院多看一次!
無論如何,在這缺乏新電影的時候,如果你真的懷念電影院了,不妨到電影院觀看諾蘭大導演的新電影《TENET》吧!切記切記,跟隨SOP,做好防護措施,保護好自己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