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翡翠西瓜」,價值6個億,現在到底去了哪裡?

2020-12-03 古今千秋

自古以來,珠寶玉石一直都有很高的價值,稍微品質好一點的東西,就能賣出十幾萬的高價。有些國寶級的文物,甚至價值上億。比如慈禧太后曾擁有的翡翠西瓜,在很多專家的心目中,就是至少價值6億的珍寶,那麼這個珍貴的寶物,究竟去了哪裡?很有可能流落到了美國,要都要不回來。

這個翡翠西瓜之前一直藏在頤和園裡,慈禧太后專門打造了一個堅實的櫥櫃,並且配上了一把結實的機械鎖。據說要打開這把鎖,必須拿特殊鑰匙插進去左轉5次才可以,若是轉錯方向或是次數,機械鎖就會啟動另一個機關,除非強行暴力拆解,否則很難直接打開。

此外,慈禧太后還專門安排了一些親信太監,三人為一組輪流看守,不管是黑夜還是白天,都不會有任何懈怠。慈禧太后宮中寶貝數不勝數,有時候甚至都想不起來自己到底收藏了多少東西。在眾多珍寶中,翡翠西瓜的地位相當特殊,慈禧每次高興的時候都會拿出來觀賞一番,逢人便誇耀這是獨一無二的珍寶。

慈禧太后身邊有一個叫李蓮英的心腹太監,他在《愛月軒筆記》中寫道,慈禧太后去世時將翡翠西瓜帶到了陵墓中做陪葬品,1928年東陵大盜孫殿英劫掠墓地,將裡面的寶貝搶劫一空,翡翠西瓜也被帶了出去。孫殿英因為此事遭到了社會各界的口誅筆伐,為了給自己脫罪,他拿著陵墓裡的寶貝四處行賄。

有人說,孫殿英當時將翡翠西瓜送給宋子文,也有人說孫殿英落網後,翡翠西瓜被我軍繳獲。若是翡翠西瓜真的成了戰利品,國家博物館肯定會有相關記錄,甚至會製作仿品拿出來展覽。可惜國家並沒有收藏翡翠西瓜,後來有人找到了當年目睹孫殿英被捕的原五十三團作戰參謀尹萍。

當時尹老已經九十多歲了,他回憶說孫殿英被捕後交代,將玉石西瓜送給了蔣介石身邊人。假如玉石西瓜就是翡翠西瓜,那麼它很有可能在宋子文手中。宋子文晚年一直在美國生活,所以這個國寶應該也被帶了過去。對此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慈禧生前最愛的翡翠西瓜,價值6億,如今卻流落美國,想要要不回
    其實人死萬事空,陪葬品也不過走個形式,正如《紅樓夢》中曹雪芹感嘆的那樣:「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要說因為陪葬品豐富而出名的人,清朝的慈禧太后絕對算一個。
  • 慈禧太后對翡翠痴迷到了什麼地步?幾乎所有東西都有翡翠的影子!
    大家都知道翡翠是從明清時期傳入中國,而且一直被皇室宗親使用,在當時更是權力的象徵,最為著名的就要數清代的老佛爺慈禧太后了,這個女人作為當時中國實際的統治者,有著無上的權力,生活更是奢靡至極。其中翡翠就是她最為喜愛的一款寶玉石了!那麼慈禧太后對翡翠的痴迷到了什麼地步呢?
  • 慈禧口中那顆夜明珠被孫殿英盜走之後,現在在哪裡?
    慈禧太后的陪葬品有很多,但要說最引人注目的,恐怕就是這個價值8億人民幣的夜明珠了。1928年,軍閥孫殿英趁北伐戰爭的混亂時期,以「軍事演習」的名義,對慈禧太后的陵墓進行公開盜掘,採用炸藥等方式,將慈禧太后墓強行打開,並將陪葬的稀世珍寶全部盜走,慈禧太后的遺體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
  • 關於慈禧太后的玉藕,究竟是何種用途,真如傳言那般汙穢不堪?
    大家了解慈禧的一定都知道她身邊的大太監李蓮英。李蓮英可是慈禧身邊的紅人,一直十分討慈禧歡心。咱們今天要說的這個玉藕其實就是李蓮英獻給慈禧太后的。李蓮英是清王朝額總管太監,也是慈禧太后的心腹,陪伴慈禧太后長達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權的宦官。慈禧死後,仍為慈禧守孝百日。
  • 慈禧口中價值8億的夜明珠,最後去了哪?可能落入此人手中
    眾所周知,清朝的慈禧太后是一位非常敗家的女人。她的生活極度奢侈,一頓飯要吃100多道菜。雖然明知吃不完,但她要的就是這份排場。而也正是因為她這種貪圖享樂的心理,才讓大清朝徹底走向了滅亡。在她死後,同樣排場不倒,陵寢內遍布金銀財寶。但她萬萬沒想到,這也為自己招來了禍患。
  • 慈禧嘴裡那顆價值8億夜明珠,宋美齡戴過,後來它去哪裡了?
    很多人腦海中浮現出的肯定是慈禧。這個晚清時期中國最有權力的女人,憑一己之力,將整個近代中國拉入了無盡的封建深淵。 穿著佩戴上,也要極盡奢華,慈禧對金器和玉器則尤為喜愛,在國庫空虛的情況下,她還令人打造了無數奇珍異寶,譬如,翡翠白菜、翡翠西瓜等等。每天必全身穿金戴銀,連化妝的首飾盒和鏡子框,都是象牙雕刻的。
  • 翡翠,乾隆讓它「由石變玉」,慈禧讓它昂貴到今天
    很多年後,一名外國人拿著一顆鑽石送給慈禧的時候,慈禧也只是冷冷的看了一眼,哼了一句:「邊兒去。」中國數千年玉文化的歷史之中,軟玉(和田玉)一直佔據著主導地位,「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這句話似乎對清朝的統治者們沒什麼用,唯有一個例外——翡翠。
  • 翡翠名稱的由來,翡翠這個名稱在古代可能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翡翠
    翡翠這個名稱在古代不一定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翡翠,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翡翠名稱的由來。翡翠這兩個字在我國最早是一種鳥類的名字。雄性羽毛為紅顏色稱之為翡,雌性羽毛是翠綠顏色的就叫做翠,非常的漂亮。到了清朝時期,大量的寶石從緬甸引入中國,像我們現在說的翡翠,碧璽呀等等很多種寶石。這些寶石到了宮廷以後,由工匠們已經切開紅的,綠的,五顏六色太漂亮了,就跟翡翠鳥的羽毛一樣鮮豔。正好也要給它起一個中國名字,乾脆就叫翡翠吧。但是據小編分析,翡翠這個名字在當時可能還包含著碧璽和一些其它紅綠色的寶石。
  • 慈禧太后口中價值8億的夜明珠,而今下落如何?可能被此家族買下
    晚清時期,雖然同治和光緒是名義上的皇帝,但大清帝國的最高統治權卻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她主政期間,中國面臨嚴重的內憂外患,內有起伏不斷的農民起義,外有列強虎視眈眈。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慈禧太后卻貪圖享樂,不思進取,為了一己私慾置國家大事不顧,從甲午戰爭期間她挪用海軍軍費過60大壽,就可見一般。
  • 慈禧太后第一次見電燈,狂喜地喊出兩個字,成為中外的笑柄
    但是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封建統治保守派,非但沒有知恥後勇,想方設法迎頭趕上西方,起初甚至還極力排斥新發明,阻攔新技術在清朝的應有和推廣。 慈禧最喜歡的無非就是那些奇珍異寶,比如「翡翠西瓜」和「翡翠白菜」等,因為她認為這樣才能夠彰顯出自己的身份地位,其實不僅僅是這些,她的生活狀況也是非常的奢侈,每天吃飯都是一筆不小的花銷
  • 國寶100——清·翡翠扳指
    李蓮英李蓮英是晚清時候最有名的大太監,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圖1)。死了就埋在這兒了。李蓮英原名李進喜,後來伺候慈禧太后的時候受寵,慈禧太后就給他改了個名,說:「叫李蓮英吧,別叫進喜了。」蓮和英都是花,蓮就是蓮花,英就是盛開的花。
  • 慈禧嘴含著價值8億的夜明珠,被美國大亨一直收藏著,卻拒不歸還
    慈禧太后是唯一一位敢自稱萬歲的太后,在歷史上也僅僅只有這麼一位太后有如此高的權勢。這位太后在權謀方面絕對是大佬,她的智謀和手段比男人還要厲害,以至於她能夠就所有的大臣玩弄於股掌,並且她非常喜歡財寶,她斂財的手段也是讓人們大跌眼鏡,最為出名的就是慈禧太后的大壽,居然挪用海軍軍餉,以至於中國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戰敗,最後造成的結果就是中國受到日本的瘋狂侵略,這樣的結局也讓很多人對慈禧太后也是深為不恥,慈禧死後有大量的金銀珠寶作為陪葬,尤其是有一顆價值不菲的夜明珠,這顆夜明珠價值8個億,如今的美國大亨收藏
  • 慈禧愛不釋手的「玉藕」到底有何用途?如果是你會喜歡嗎?
    請注意,書中所寫的西瓜、甜瓜、桃、李、杏、棗等均不是瓜果實物,而是以翡翠、玉石等珍貴材料製作而成的,這也能看出慈禧生前極為偏好玉器,而在這些陪葬的玉器中,最為珍貴的當屬翡翠西瓜
  • 禍國妖后慈禧,生前最愛的玉藕是什麼東西?盜賊也想窺一二
    這些玉器都不是普通的玉石,都是在深山開採出來的翡翠,價值連城,在這些陪葬的玉器中,有一件玉器是最珍貴的翡翠西瓜,全體清脆綠透看起來遠遠觀望,如同真的西瓜一般,而且把這個翡翠西瓜切開可以清晰的看到裡面的紋路,更為令人誇張的是裡面的瓜子尖是黑色的,令人驚嘆。
  • 慈禧珍寶全數陪葬終被掠空,據說屍體也僅餘內褲
    其實在慈禧在世時,已經想連死後都高人一等。按照中國歷代帝王陵寢的祖制,兩宮太后的慈禧和慈安應該陪侍在鹹豐帝定陵的旁邊,共享一座陵寢。慈安是東太后,應葬在東邊,慈禧是西太后,應葬西邊,結果比慈禧早死的慈安,離奇的建在西邊,以東為大,西為小的成規來看,慈禧將會葬在東邊不是很好嗎?非也。因為慈禧陵雖然建在東邊,但它卻遠離鹹豐帝的定陵,而慈禧陵址明顯低於東太后慈安。另外,兩座陵墓建築規模大致相同,但慈安陵用了白銀260萬兩,而慈禧只用了227萬兩。所以這個安排大大傷害了慈禧的自尊心。
  • 慈禧太后為什麼非要殺掉珍妃?珍妃到底做錯了什麼事情?
    為什麼慈禧不在和光緒逃命的時候帶著珍妃,而是選擇殺掉珍妃?珍妃到底做錯了什麼事情,讓慈禧下定決心要殺死珍妃? 這些疑問是否也在困擾著你? 珍妃13歲便被選入宮中的,她從小跟著伯父, 在當時受西方文化影響最深的廣東生活,所以她對西方開放文化和先進的思想知道的不少,也對她以後的生長有一些影響。
  • 慈禧太后:權傾天下,卻是一個可憐的母親
    該書寫道:「慈禧及為太后,每見其母,輒曰:『母向言女為賠奩物,今竟何如?』母甚怒,而不敢言。故事,太后母人官必行大禮,多不敢受者,否亦必側身避之。慈禧獨端坐受焉,母恨之。母喜淡素惡花。每入宮,慈禧輒為簪於頭,頭上花嘗滿。母大恚,後遂不入」。 一個不尊敬自己母親的人,最終獲得個跟自己母親一樣的下場。
  • 慈禧太后下葬時的豪華穿戴,首次曝光
    慈禧身上蓋的陀羅尼經被,用金線織出了25000字的經文,是目前發現的規模最大、製作最精的一條經被。然而,這些華冠麗服在地下度過百年,又經過數次盜墓,早已變得破破爛爛,多虧了中國絲綢博物館的修復師辛苦勞作6年,才得以重見天日。
  • 慈禧太后其人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鹹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稱聖母皇太后,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後聯合慈安太后、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
  • 自稱婦道人家的慈禧太后,是如何從幕後走到臺前的?
    慈禧太后是中國封建社會中為數不多的女性當政者。她雖沒有像武則天那樣當上皇帝,但是作為在同治、光緒期間的實際當家人,掌權大清朝長達半個世紀,在封建王朝中算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