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讀《鄉下人的悲歌》?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書名《鄉下人的悲歌》的時候,我就迫不及待加入書架,開始閱讀,我預感這會跟我們中國的「鄉下人」的真實生活有關。
這本書在比爾·蓋茨17年的必讀書單上,它得到《紐約時報》、《泰晤士時報》等大媒體的強力推薦,一度登上美國亞馬遜銷售總榜第一名。
這是本自傳體的回憶錄,講述作者J·D·萬斯的成長故事。
他的生長在美國中部「鏽帶」的俄亥俄州一個小鎮——米德爾敦。他的母親高中沒讀完,就懷孕生了姐姐,然後在司空見慣的家庭矛盾中離婚,帶著孩子們回娘家,然後每1-2年,走馬觀花換了n任男朋友,不斷搬家。在「換衣服」』期間還嗑藥,染上了毒品,作者從小到大就是在這樣吵鬧,不穩定的環境中生活。
他還是幸運的,在災難的家庭、社會環境裡,在外公外婆家得到了3年安靜的時光,讓他得以靜下心來讀書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高中,迎來人生的轉折,加入海軍陸戰隊。
退伍後,上了俄亥俄州州立大學,最後還考上了耶魯法學院,遇到了伴侶,畢業後,從事收入不錯的法律工作,過上普通人的幸福生活。
我看完後,被這本書圈粉了,不是因為他是個勵志故事,在我眼裡,這本書比19年《當你像鳥飛往你的山》更有廣泛意義。除了可以看到原生家庭的問題,還可以看到階層固化,社區沒落等很多社會問題,這也是困擾我們這一代人的問題。
裡面的很多故事,雖不能身臨其境,但猶如親眼目睹,這些家庭矛盾和社會惡習的影響,在我身邊,在我的表弟、堂妹、鄰居、同學等家庭常常上演。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竟然發現在自己的心裡竟然也有類似的淤傷。
每個鄉下人都應該讀讀這本書,書中主人翁的經歷,能給我們成長過程中留下的暗傷來一次深刻的治療。
書中的故事非常多,幾乎每個故事都能讓我產生共鳴,給我很多啟發,我挑選關鍵節點分享一下。
1、混亂之源
家庭矛盾要從基因和家族歷史開始說起,萬斯祖上是愛爾蘭或蘇格蘭的白人,來美國淘金,都是幹苦力活的工人階級,經過數代人的發展,依然沒什麼變化,沒人考上大學。
外公15歲出軌13歲的外婆,奉子成婚,為了躲避家鄉的周圍人。從肯塔基遷移到俄亥俄州,在米德爾敦打工。
經過幾次流產,生了舅舅,阿姨,和萬斯母親。舅舅18歲輟學,外出打工,自己上了夜校,後來算過的不錯。阿姨未成年就懷孕結婚,遭受了幾年的家暴,後來運氣好,遇到好男人過的還可以。萬斯媽媽高中還沒讀完,就搞大肚子,然後開始悲劇的一生,因家庭矛盾離婚,然後開始帶著孩子,到處找新男友,然後N次從男友家搬回娘家,周而復始,開始嗑藥,在最後吸上了海洛因,直到萬斯成家立業,還看不到悲歌的盡頭。
這段故事裡,萬斯親眼目睹了父母的爭吵,見識了父母幹架,也被母親暴力以待,在顛沛流離中,萬斯的成績一天不如一天,曠課打架成為家常便飯。
在這些故事裡,我回想起我的堂妹們,每天早上被我嬸厲聲叫起來煮飯、餵豬餵雞,晚上回來摘菜,拔草,放羊,稍有不如意,就是拳打腳踢,用各種難聽的話咒罵孩子,什麼「要死」「短命鬼」……。
這樣的事,在鄉下並不少見,我的表弟在縣實驗小學讀小學,成績很好,但父母常吵架,我阿姨經常被我姨夫暴打。後來,我姨夫搞外遇,家庭矛盾更加尖銳,我的表弟上了初中就無心讀書,成了混混,抽菸喝酒打遊戲。
我聽過最悲劇的是,有一個偏遠的舅公的女兒,出生沒多久,舅母受不了舅公的好吃懶做,再上家庭暴力,留下女兒離家出走。女兒還沒長大,舅公就外出打工,女兒留給外太婆,沒有讀書,很小就要挑水做飯。有一天,幾個小表叔,搶她的水發生爭吵,大舅公不問青紅皂白用拐子敲中她脊梁,當時她站不起來,大舅公還罵罵咧咧。夜裡,她就喝農藥自殺了,我那是還小,不知道她到底受過多少委屈。這麼多年我依然記得我媽轉述的一句話:每當她路過水庫,她總說:「好安靜,好想躲到水庫裡,讓大家都找不到她」。
還有很多這樣的故事,我根本沒有勇氣去了解,那是鄉下人童年成長的悲歌,雖然看似過去,但依然陰魂不散。
而且,這首悲歌並沒有結束,新的鄉下人目睹父母勤勤懇懇的工作,依然過著苦日子,曾經那種勤勞、樸實的精神,沒有得到傳承,反而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怪圈,找不到好的工作,喜歡用賭博來爭取財富,沒房沒車,娶不到老婆。而爭吵、家暴、酗酒、賭博的惡習得到了傳承,只是多了離婚一拍而散的自由。
2、老區生鏽
美國中部的老工業區,隨著美國企業的國際化,轉移到成本更低的國家。當然,也有些企業隨著時代,慢慢沒落。在這樣大背景下,萬斯的外公就從工廠退休,領著微薄的退休金,而萬斯母親經常失業。周圍的很多年輕人寧願不工作,未婚生子領著失業金,看著電視、刷著手機過日子,萬斯的外婆經常抱怨他們的社區越來越糟糕。
在中國的也發生相似的事情,前幾年,我問我父親,鄉鎮裡考上縣城一中的學生比例怎麼樣?父親說:一個班級只有1-2人可能考上一中,跟以前5~6個沒得比。家裡有條件,全家就搬去縣城了。
在縣城裡的社區也有這樣情況,前年回家,我舅舅跟我抱怨說,現在他的小區特別吵,原來很多鄉下人老人來城裡帶孩子,他們還養了雞鴨等家禽,不僅有雞鳴鴨叫聲,還有無法忍受的家禽糞便的味道,糾結了大半年,最後決定換了碧桂園的新房子,逃離老社區。
3、寧靜之光
在一次又一次的搬遷噩夢中,萬斯終於長住外公、外婆家,這時的外公已不是那個渾球,外婆不是鄰居聲稱的「巫婆」。在這寧靜的三年裡,萬斯得到了外公的教導,外婆的細心照料。在外公外婆的鼓勵和期望中,萬斯成績突飛猛進,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俄亥俄州大學,但因為還沒準備好,付不起學費,選擇參加海軍陸戰隊。
在我的同學中,只有反例,有個小學同學,因為父親外遇,家庭矛盾爆發,每天都擔心家庭破裂,心裡沒有安全感,沒辦法安心讀書,只想快點長大,逃離這個破碎的家。
安靜的家庭環境,互相關愛的父母,才能給孩子學習成長的力量。能夠靠自己、靠教育擺脫家庭環境的惡劣影響的孩子,實屬鳳毛麟角,是勵志故事,大部分人都是重蹈覆轍。
4、勇者之心
萬斯的海軍陸戰隊之旅,絕對給了萬斯上了最好的課程,讓他有了自信,有了成功的好習慣。這段經歷,培養了他面對困難的勇氣,敢於去嘗試挑戰。
自信來自一次次的成功,中國的傳統家庭有個錯誤的認識,失敗是成功之母,總是對孩子苛責,這使得孩子充滿挫敗感,沒有信心去挑戰,往往是墨守成規,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做一個聽話的孩子,缺乏自主性和思辨能力。
孩子需要家庭的愛,才敢於承擔風險,才有動力去融入社會,幫助別人。在故事中,萬斯反覆感受到了愛的力量。
有一個故事讓我的內心有很大振動。關於是否要阻止班級其他同學霸陵的故事,萬斯經過內心的鬥爭,詢問外婆,他應該怎麼做?外婆給了他正確的指示,幫助了那個被欺負的同學。
在我的學習生涯中,也多次目睹霸陵事件,很遺憾,我並沒有勇氣去阻止。
5、幸福之路
退伍後,萬斯回到俄亥俄州,以全校最好的成績完成本科雙學士學位,申請耶魯法學院研究生。並在學校認識一生的伴侶,但在相處的過程依然受到過往陰影的影響,成為像他母親那樣的人,經常吵架離家出走。在妻子的幫助下,克服了心魔,走上了幸福的生活。
總的來說,這是一本有現實意義的回憶錄,對中國的鄉下人的出路有參考價值。給孩子一個平靜的成長環境,遠離周圍混混的影響,相信勤勞、教育可以改變家族軌跡。通過知識改變命運,走出山村,不用過祖輩風吹日曬,靠體力生活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