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我們中國鄉下也有悲歌——《鄉下人的悲歌》讀後感

2020-12-22 陳銘賢的職場心得

為什麼要讀《鄉下人的悲歌》?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書名《鄉下人的悲歌》的時候,我就迫不及待加入書架,開始閱讀,我預感這會跟我們中國的「鄉下人」的真實生活有關。

這本書在比爾·蓋茨17年的必讀書單上,它得到《紐約時報》、《泰晤士時報》等大媒體的強力推薦,一度登上美國亞馬遜銷售總榜第一名。

這是本自傳體的回憶錄,講述作者J·D·萬斯的成長故事。

他的生長在美國中部「鏽帶」的俄亥俄州一個小鎮——米德爾敦。他的母親高中沒讀完,就懷孕生了姐姐,然後在司空見慣的家庭矛盾中離婚,帶著孩子們回娘家,然後每1-2年,走馬觀花換了n任男朋友,不斷搬家。在「換衣服」』期間還嗑藥,染上了毒品,作者從小到大就是在這樣吵鬧,不穩定的環境中生活。

他還是幸運的,在災難的家庭、社會環境裡,在外公外婆家得到了3年安靜的時光,讓他得以靜下心來讀書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高中,迎來人生的轉折,加入海軍陸戰隊。

退伍後,上了俄亥俄州州立大學,最後還考上了耶魯法學院,遇到了伴侶,畢業後,從事收入不錯的法律工作,過上普通人的幸福生活。

我看完後,被這本書圈粉了,不是因為他是個勵志故事,在我眼裡,這本書比19年《當你像鳥飛往你的山》更有廣泛意義。除了可以看到原生家庭的問題,還可以看到階層固化,社區沒落等很多社會問題,這也是困擾我們這一代人的問題。

裡面的很多故事,雖不能身臨其境,但猶如親眼目睹,這些家庭矛盾和社會惡習的影響,在我身邊,在我的表弟、堂妹、鄰居、同學等家庭常常上演。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竟然發現在自己的心裡竟然也有類似的淤傷。

每個鄉下人都應該讀讀這本書,書中主人翁的經歷,能給我們成長過程中留下的暗傷來一次深刻的治療。

書中的故事非常多,幾乎每個故事都能讓我產生共鳴,給我很多啟發,我挑選關鍵節點分享一下。

1、混亂之源

家庭矛盾要從基因和家族歷史開始說起,萬斯祖上是愛爾蘭或蘇格蘭的白人,來美國淘金,都是幹苦力活的工人階級,經過數代人的發展,依然沒什麼變化,沒人考上大學。

外公15歲出軌13歲的外婆,奉子成婚,為了躲避家鄉的周圍人。從肯塔基遷移到俄亥俄州,在米德爾敦打工。

經過幾次流產,生了舅舅,阿姨,和萬斯母親。舅舅18歲輟學,外出打工,自己上了夜校,後來算過的不錯。阿姨未成年就懷孕結婚,遭受了幾年的家暴,後來運氣好,遇到好男人過的還可以。萬斯媽媽高中還沒讀完,就搞大肚子,然後開始悲劇的一生,因家庭矛盾離婚,然後開始帶著孩子,到處找新男友,然後N次從男友家搬回娘家,周而復始,開始嗑藥,在最後吸上了海洛因,直到萬斯成家立業,還看不到悲歌的盡頭。

這段故事裡,萬斯親眼目睹了父母的爭吵,見識了父母幹架,也被母親暴力以待,在顛沛流離中,萬斯的成績一天不如一天,曠課打架成為家常便飯。

在這些故事裡,我回想起我的堂妹們,每天早上被我嬸厲聲叫起來煮飯、餵豬餵雞,晚上回來摘菜,拔草,放羊,稍有不如意,就是拳打腳踢,用各種難聽的話咒罵孩子,什麼「要死」「短命鬼」……。

這樣的事,在鄉下並不少見,我的表弟在縣實驗小學讀小學,成績很好,但父母常吵架,我阿姨經常被我姨夫暴打。後來,我姨夫搞外遇,家庭矛盾更加尖銳,我的表弟上了初中就無心讀書,成了混混,抽菸喝酒打遊戲。

我聽過最悲劇的是,有一個偏遠的舅公的女兒,出生沒多久,舅母受不了舅公的好吃懶做,再上家庭暴力,留下女兒離家出走。女兒還沒長大,舅公就外出打工,女兒留給外太婆,沒有讀書,很小就要挑水做飯。有一天,幾個小表叔,搶她的水發生爭吵,大舅公不問青紅皂白用拐子敲中她脊梁,當時她站不起來,大舅公還罵罵咧咧。夜裡,她就喝農藥自殺了,我那是還小,不知道她到底受過多少委屈。這麼多年我依然記得我媽轉述的一句話:每當她路過水庫,她總說:「好安靜,好想躲到水庫裡,讓大家都找不到她」。

還有很多這樣的故事,我根本沒有勇氣去了解,那是鄉下人童年成長的悲歌,雖然看似過去,但依然陰魂不散。

而且,這首悲歌並沒有結束,新的鄉下人目睹父母勤勤懇懇的工作,依然過著苦日子,曾經那種勤勞、樸實的精神,沒有得到傳承,反而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怪圈,找不到好的工作,喜歡用賭博來爭取財富,沒房沒車,娶不到老婆。而爭吵、家暴、酗酒、賭博的惡習得到了傳承,只是多了離婚一拍而散的自由。

2、老區生鏽

美國中部的老工業區,隨著美國企業的國際化,轉移到成本更低的國家。當然,也有些企業隨著時代,慢慢沒落。在這樣大背景下,萬斯的外公就從工廠退休,領著微薄的退休金,而萬斯母親經常失業。周圍的很多年輕人寧願不工作,未婚生子領著失業金,看著電視、刷著手機過日子,萬斯的外婆經常抱怨他們的社區越來越糟糕。

在中國的也發生相似的事情,前幾年,我問我父親,鄉鎮裡考上縣城一中的學生比例怎麼樣?父親說:一個班級只有1-2人可能考上一中,跟以前5~6個沒得比。家裡有條件,全家就搬去縣城了。

在縣城裡的社區也有這樣情況,前年回家,我舅舅跟我抱怨說,現在他的小區特別吵,原來很多鄉下人老人來城裡帶孩子,他們還養了雞鴨等家禽,不僅有雞鳴鴨叫聲,還有無法忍受的家禽糞便的味道,糾結了大半年,最後決定換了碧桂園的新房子,逃離老社區。

3、寧靜之光

在一次又一次的搬遷噩夢中,萬斯終於長住外公、外婆家,這時的外公已不是那個渾球,外婆不是鄰居聲稱的「巫婆」。在這寧靜的三年裡,萬斯得到了外公的教導,外婆的細心照料。在外公外婆的鼓勵和期望中,萬斯成績突飛猛進,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俄亥俄州大學,但因為還沒準備好,付不起學費,選擇參加海軍陸戰隊。

在我的同學中,只有反例,有個小學同學,因為父親外遇,家庭矛盾爆發,每天都擔心家庭破裂,心裡沒有安全感,沒辦法安心讀書,只想快點長大,逃離這個破碎的家。

安靜的家庭環境,互相關愛的父母,才能給孩子學習成長的力量。能夠靠自己、靠教育擺脫家庭環境的惡劣影響的孩子,實屬鳳毛麟角,是勵志故事,大部分人都是重蹈覆轍。

4、勇者之心

萬斯的海軍陸戰隊之旅,絕對給了萬斯上了最好的課程,讓他有了自信,有了成功的好習慣。這段經歷,培養了他面對困難的勇氣,敢於去嘗試挑戰。

自信來自一次次的成功,中國的傳統家庭有個錯誤的認識,失敗是成功之母,總是對孩子苛責,這使得孩子充滿挫敗感,沒有信心去挑戰,往往是墨守成規,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做一個聽話的孩子,缺乏自主性和思辨能力。

孩子需要家庭的愛,才敢於承擔風險,才有動力去融入社會,幫助別人。在故事中,萬斯反覆感受到了愛的力量。

有一個故事讓我的內心有很大振動。關於是否要阻止班級其他同學霸陵的故事,萬斯經過內心的鬥爭,詢問外婆,他應該怎麼做?外婆給了他正確的指示,幫助了那個被欺負的同學。

在我的學習生涯中,也多次目睹霸陵事件,很遺憾,我並沒有勇氣去阻止。

5、幸福之路

退伍後,萬斯回到俄亥俄州,以全校最好的成績完成本科雙學士學位,申請耶魯法學院研究生。並在學校認識一生的伴侶,但在相處的過程依然受到過往陰影的影響,成為像他母親那樣的人,經常吵架離家出走。在妻子的幫助下,克服了心魔,走上了幸福的生活。

總的來說,這是一本有現實意義的回憶錄,對中國的鄉下人的出路有參考價值。給孩子一個平靜的成長環境,遠離周圍混混的影響,相信勤勞、教育可以改變家族軌跡。通過知識改變命運,走出山村,不用過祖輩風吹日曬,靠體力生活的日子。

相關焦點

  • 《鄉下人的悲歌》:有些電影懂得美國的貧窮
    《鄉下人的悲歌》,香港和臺灣譯為《絕望者之歌》2016年末,《鄉下人的悲歌》(Hillbilly Elegy)一書,在川普當選之後被美國精英階層瘋狂搶閱,《紐約時報》評它為「讀懂川普為什麼能贏」的揭秘之作。書中描述的底層白人,迅速完成了從民主黨支持者到共和黨擁護者的轉向,而作者J.D.萬斯(J.D.
  • 我是謎大明悲歌1642兇手是誰 大明悲歌1642案情還原
    我是謎大明悲歌1642兇手是誰呢?大明悲歌1642劇本中李成壇到底是誰殺死的呢?關鍵線索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江西印象—鄉下廚師
    而現在的廚師卻不再需要帶著這些工具了,只需人去就行,因為鄉村祠堂的後廚房裡,都備齊了這些工具。二爪鉗、洛鐵更是不需要了,現在都是買現成的肉,並不需要用洛鐵燒紅燙除豬頭肉、豬腿上的毛。多餘的肉也都存到冰櫃裡,並不需要用二爪鉗把肉掛到房梁上,生怕貓狗偷吃。早些年,鄉下幾乎村村都有大廚,有些村莊甚至宗族的每一房(支)都有自己的大廚。
  • 拉赫瑪尼諾夫 - 第二鋼琴三重奏「悲歌」,作品第9號
    晚年的拉赫瑪尼諾夫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道:「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我們的年齡越是增長,就愈發喪失自信。自信是年輕人的財富。我們越來越感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毫無益處。如今,我甚少對自己滿意,幾乎再也沒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成功的。我背負著滿滿的悲傷。其實還有一個更沉重的包袱,但年輕的我當時並不知曉——我沒有祖國了。」「我失去了祖國,也失去了自我。
  • 兩部著名的《悲歌》,為抗「疫」的你帶來力量
    藝綻君今天想給大家帶來兩部旋律性極強的《悲歌》,向逝者致敬,也希望能帶給大家前行的力量。在俄羅斯古典音樂史上,有兩部非常著名的《悲歌三重奏》,分別是柴可夫斯基和拉赫瑪尼諾夫所作。同名為《悲歌》,且都是為了「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老柴紀念的是他的老師尼古拉·魯賓斯坦,而拉赫瑪尼諾夫紀念的正是柴可夫斯基。
  • 仲夏八月,在荊州鄉下生活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農耕生活方式;而很多人所懷念的,就是在荊州鄉下的生活體驗。在荊州的鄉下,直到今日還依然是居住了大量的居民,或許已經疲憊了外面的漂泊生活,或許是到了安享天倫的年紀,或許是本就思鄉情切,或許在老家當地本身就是有家底家產,無論如何吧,很多人依然還是喜歡住在鄉下,或者常回鄉下居住和休閒。在荊州當地,最主要的依然還是民房,因為這是棲身之所,遮蔽風霜雨露,免受風吹日曬。
  • 濠城:一座古城 一曲悲歌 一位大家
    固鎮縣濠城鎮旅遊辦主任鄭崇道指著沱河說:「現在,我們就站在古城牆上。」    頓覺,腳下的土地厚重起來。垓下史前城址:中國大汶口文化第一城    今之濠城,因「垓下之戰」成名。在1992年,濠城曾改名垓下鄉,次年復改為濠城鄉。1999年1月改置濠城鎮。    乘車穿鎮而過,轉過地標性的霸王塑像,再向北行,就進入了垓下史前城址。
  • 打工的人越來越少,鄉下也沒年輕人,人都到哪裡去了?
    現在鄉下很少年輕人已經是全國的普遍現象了,工廠天天都在喊招不到工人,而鄉下又沒有了年輕人,人去那裡了呢?如要年齡己經大於四十左右的農村人都應該有記憶,那個時候的鄉下農村,每家每戶至少有五六口人,一家生小孩最小都生兩個,而且鄉下人都在家裡種自己的田,做完農活大家就在一起聊聊家常,鄉下有老人、大人、小孩,一般的鄉村都比較熱鬧。
  • 電影《鄉下人的悲歌(2020)》Part1-中英文對照臺詞劇本
    但對我們有些人來說Yet for some of us,美國夢the American dream,我們人民的非凡希冀 卻仍然遙不可及the singularnot only in that God,更要相信我們自己 相信我們的品格but in ourselves and our character.
  • 《忘川風華錄》手遊全新PV曝光:最悽美的悲歌之霸王別姬
    《忘川風華錄》手遊全新PV曝光:最悽美的悲歌之霸王別姬
  • 中世紀2條頓悲歌,神羅開局,攻略
    有人說要做一道光,有人說要面對光,但我卻想做一個背光的人。自己如果發光,會照亮他人,但也會不小心迷失自己,如果面光而行,會燦爛光明,但也會因為耀眼看不清前方的道路。只有背對著光,才能夠看清這個世界,才能把得失成敗看透,才能看懂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 《小森林》式的日本鄉下,為何吸引了那麼多年輕人移居?
    日本有部小清新的電影《小森林》很是打動人,它描繪的日本鄉村和純然的生活狀態也許就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追求的平靜美好的田園小時光。 真實的日本鄉下到底是什麼樣的?
  • 年薪中位數49萬,400萬人生活艱苦,臺灣上班族集體「悲歌」
    工薪階層的薪資問題始終是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焦點,近日,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受僱員工薪資過低引起眾人不滿,近90%上班族年薪不過百萬,人們舉著標語走上街頭,企圖用這種方式捍衛勞工的合法權利。在這份總薪資表中,我們可以看到,低薪這一現象在青年人中更加有所體現,未滿25歲剛剛畢業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他們的薪資平均數只有36萬,過了25歲,到30歲,在工作上小有成就,逐漸升職,才能拿到50萬的年薪。同時,40~49歲,已經成為公司老員工的人們薪資最高,平均可以達到73萬元/年。
  • 日本鄉下的生活節奏,究竟有多慢?
    日本鄉下的生活節奏,究竟有多慢?很多人覺得日本的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長期背著「社畜」的標籤,活得辛苦又勞累。很多的年輕人不再嚮往朝九晚五的工作,而是崇尚過好自己的生活,比起對大城市的嚮往,他們更樂於回歸到鄉下生活,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想知道為什麼日本的鄉下能夠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回歸?那就不得不提到一點,就是日本鄉下的生活節奏,究竟有多慢。
  • 鬥羅大陸:女反派的悲歌,為何橘子和比比東的評價相差那麼大?
    比比東有著很多故事,同時比比東的建模也十分完美,霸氣女皇範有了,鄰家姐姐的氣質也有,在「顏值即正義」的時代,比比東的人氣很高。平心而論,在鬥羅大陸動畫比比東登場之前,比比東的人氣是沒有現在這麼高的,那時候「去它的史萊克,武魂殿必勝!」這樣的口號還沒有深入人心。
  • 40+的日本主婦搬回老家:原來住在鄉下,也可以這麼舒服?
    40+的日本主婦搬回老家:原來住在鄉下,也可以這麼舒服?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做過一個夢,從擁擠喧譁的大城市中逃離出來,選擇一個風景優美,環境清幽的小鎮,在鄉下耕田養狗,一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鄉下的生活裡面,就是這樣,有空閒,也有忙碌,勞逸結合,才能夠把田間的工作完成得更好。重要的是,一家人終於可以在一起,比起城市裡面加班加點,聚少離多的生活,搬回鄉下生活的她,都非常珍惜這種一家人在一起的時間。
  • 鬥羅大陸:女反派的悲歌,為何橘子和比比東的評價相差那麼大?
    文|小畫比比東的悲歌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比比東有著很多故事,同時比比東的建模也十分完美,霸氣女皇範有了,鄰家姐姐的氣質也有,在「顏值即正義」的時代,比比東的人氣很高。平心而論,在鬥羅大陸動畫比比東登場之前,比比東的人氣是沒有現在這麼高的,那時候「去它的史萊克,武魂殿必勝!」這樣的口號還沒有深入人心。
  • 旅日誌:日本鄉下的慢生活,原來是這個樣子
    旅日誌:日本鄉下的慢生活,原來是這個樣子比起城市燈紅酒綠車馬如流的快節奏的生活,日本鄉下的慢生活,在一路旅行之中,更為打動人。對於喜愛日本旅行的人而言,比起去那些人潮眾多的旅遊觀光景點,她們更樂於自由行,一路驅車而旅,沒有特意的規劃,這一路所見,卻恰好令人驚豔。
  • 《角頭2:王者再起》無力收線的悲歌
    「悲歌,悲歌就是兄弟的歌。」貴董。新崛起的健合會老大劉健,率眾解決憨春老大控管的北城,同時覬覦北館地盤,劉健希望北館好兄弟仁哥可以一起合作,仁哥拒絕劉健邀約,劉健刻意挑起紛爭,藉此剷除各方勢力;北館阿慶和潘帥、宗保、胖達、阿超情同手足,合稱五虎將,眼見好兄弟阿超和胖達接連慘死健合會手下,慶哥決心復仇. ....。
  • 《飛翔的魔女》世界上就是有很多鄉下來的所謂「土包子」
    畢竟人類社會中有貧富差距和老弱病殘,但是妖精的法力大都相似,且完成了自然界給予的任務之後,妖精們肯定也有自己的辦法去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而人類社會就複雜很多,人既依靠於大自然又脫離於自然界之外。就好像在人類社會中,人們更多的還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掙錢,但總有些人會因為各方面的因素而過上了他人眼中糟糕的生活。比如拾荒者、工廠打工人、服務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