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的人越來越少,鄉下也沒年輕人,人都到哪裡去了?

2020-12-14 李九家常事

現在鄉下很少年輕人已經是全國的普遍現象了,工廠天天都在喊招不到工人,而鄉下又沒有了年輕人,人去那裡了呢?

如要年齡己經大於四十左右的農村人都應該有記憶,那個時候的鄉下農村,每家每戶至少有五六口人,一家生小孩最小都生兩個,而且鄉下人都在家裡種自己的田,做完農活大家就在一起聊聊家常,鄉下有老人、大人、小孩,一般的鄉村都比較熱鬧。隨著打工開始慢慢流行,農村的年輕人就開始逐漸走向外面,最開始大家掙了錢還會回到家鄉修房子,因為葉落意是要歸根嗎,但慢慢的後面年輕人出去以後就不再想回來,從一開始的在鎮裡安家,然後到縣城安家,最後在更大的城市安家,這樣農村的人口逐漸減少了。

我們國家人口其實是逐漸減少的,從國家開始實行計劃生育開始,新中國剛建立的時候,國家是希望人口越多越好,大家覺得人多力量大,每家生小孩是不用控制的,能生多少個就是多少個,只要養得活。但國家後來發現人口太多了以後大家吃飯都成了問題。國家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每家最多生二個小孩,在強力的人口政策控制下,出生人口開始逐年減少。最重要現在人們的思想觀念在改變,從過生活到過好生活的改變,從不敢生小孩到不想生小孩的狀態,現在的新婚夫婦為了讓自己的小孩有好的生活質量,因為經濟條件與生活狀態的限制,大家不願意多生小孩,這樣青少年人口現在每年都在減少。

農村的出生人口少了,自然鄉下的年輕人就少了。打工的人並沒有變少,只是只賣體力活的勞動力少了。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工廠招工招不到原因,因為現在的年輕人接受文化教育程度高,對於簡單的體力勞動工作不感興趣,而去參與高科技、網際網路或者自由度更高的工作。

鄉下出生人口減少是一個原因,很多鄉下搬到城市裡去,鄉村的戶口人口減少也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社會環境的變化,有一些年輕人不願意參加工作,很早就開始了創業或者自由職業,比如一些年輕人做自媒體,做電商等新興職業,各種類型分化因素就讓我們在鄉下很少看到年輕人,在工廠也找不到太多的年輕人了。

相關焦點

  • 農村人辦酒席,越來越喜歡到酒店,為啥不在家裡辦了?
    每到年末,是農村喜事的高峰期,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往往會選擇年前回家與人訂婚或結婚,各種酒席也時有發生。從前,鄉下人辦酒席就是在自家院裡外面擺上幾十個桌子,請附近有名的酒席廚師來掌勺,親戚和鄰居也會過來幫忙,從結婚前兩天起,就好不熱鬧了。然而這些年來,鄉下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酒店裡辦喜宴,這也不禁引起了人們的好奇:為什麼不在自己家裡辦呢?
  • 為何女性員工越來越少,人都到哪裡去了?
    文:阿豪在我們中國還在早些年的時候,很多人選擇工作的時候都會選擇進廠工作,因為廠子裡的工作不僅工資待遇好,而且一般都是包吃住的,在那個時候我們很容易就能看到那些廠子招人的地方有各種形形色色的年輕人,而且在那個時候就算自己沒辦法報上名,也會想辦法找到「中間商」去報名,可見那時候進廠子裡工作是多麼的火
  • 打工人是什麼梗?打工人語錄合集!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
    最近關於打工人實在是太火了,我們到處都見到了我們都是打工人的梗,但是這個梗是什麼意思呢?好多人還沒明白,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吧。緊接著這個因為是形容往往起早貪黑,拿著微薄的工資,但工作卻十分辛苦的一群人,於是網際網路上的打工人便會互相發雞湯互相鼓勵,隨著時間的流逝,打工語錄不斷被網友改編,越來越多的人發起了打工語錄。我們後來就看到了一些比較經典的語錄說: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
  • 現在的足球場,為何年輕人越來越少了?你們那邊還有人踢足球嗎?
    而在這樣的前提下,越來越多的人也是對足球越來越失望,甚至到了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再關注我們的足球隊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足球場上的現狀也是引得許多人熱議,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貌似足球場上的身影大部分都是70後和80後,而越來越多的90後甚至是00後,都是開始轉戰籃球場或者其他運動,導致這項風靡全國的體育運動很少在看到年輕人的身影,這一切,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 年輕人應該是去做焦慮的「打工人」,還是去做快樂的「普通人」?
    確實,現在的孩子太不容易了,學校的功課之外,還要學繪畫、跳舞、鋼琴等等,他們很難體會父母小時候那種空閒到無聊的假期生活了。 但做父母的更不容易,「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是一個魔咒,逼迫他們在努力掙錢之外,還要逼著孩子去學習。
  • 又到年底,「打工人」想好去哪了嗎?除了收入,這些方面都要考慮
    最近網上十分流行一個段子: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個段子,用「反諷」的語氣,說出了如今打工人最真實的生活狀態。
  • 從「社畜」到「打工人」,年輕人,你還好嗎?
    作為一個早起的打工人,每天都要度過孤獨的上午。 因為不用打工的朋友們,中午才會醒來回覆你的消息。——《打工宣言》」則試圖從哲學的角度出發,透過現象看本質,從根本上解釋「打工人」為什麼要打工的原因。
  • 打工人到「打工人」公司打工,「打工人」商標被註冊
    「打工人」這個梗到底是怎麼興起了?其實也沒多複雜。一開始這個詞彙僅在一些短視頻平臺和社交媒體上較為流行。直到10月26日,央視的一篇微信文章《早安,打工人》後,「打工人」這個梗就順利「出圈」了。一日之間,微博也好,朋友圈也好,幾乎都看來「打工人」這個梗相關的內容。
  • 打工人是什麼意思什麼梗?打工人最新最火爆經典語錄來啦!
    打工人這個梗火起來,離破罐子破摔越來越近,年輕人開始認清現實放棄幻想,當所有人都把打工當作吞噬理想吞噬生活吞噬人生的夢魘時,資本家旗下公司的運行將面臨不斷斷層的挑戰,老闆們就開始慌了,說明年輕人不再相信「狼性文化」,明白雖然不可以反抗,但可以辭職。
  • 讀書心得:我們中國鄉下也有悲歌——《鄉下人的悲歌》讀後感
    每個鄉下人都應該讀讀這本書,書中主人翁的經歷,能給我們成長過程中留下的暗傷來一次深刻的治療。書中的故事非常多,幾乎每個故事都能讓我產生共鳴,給我很多啟發,我挑選關鍵節點分享一下。從肯塔基遷移到俄亥俄州,在米德爾敦打工。經過幾次流產,生了舅舅,阿姨,和萬斯母親。舅舅18歲輟學,外出打工,自己上了夜校,後來算過的不錯。阿姨未成年就懷孕結婚,遭受了幾年的家暴,後來運氣好,遇到好男人過的還可以。
  • 南寧漫山遍野都是這種樹,鄉下人都當它是搖錢樹,種得越來越多
    南寧漫山遍野都是這種樹,鄉下人都當它是搖錢樹,種得越來越多。昨天有看到一則新聞,說柳州正在清退速生桉,5年內逐步退出,2025年前要全部清退完畢。說到速生桉,其實何止是柳州,南寧乃至整個廣西很多地方都種植,種植面積也都非常大。小花就是從小在村裡長大的,已經不太記得從哪一年起,村裡的山上開始發生了變化。以前,走哪兒到哪兒看到的都是松樹林,還經常跟媽媽到山上掃那個松針回去燒火。那個時候覺得山就是一個寶藏,上面有很多很多好吃的野果、蘑菇等等。
  •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都是「人上人」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都是「人上人」。打工人;因為它的通俗易懂,被網友不斷的進行調侃與自嘲,成為2020年最流行的詞語之一。無論你是那個社會階層,通俗地說,呢都是打工人,只是服務對象不同而已。1.打工人的流行,與當今社會的熱點與痛點緊密相關。現在的年輕人的工作壓力大,時代快速發展,社會變化巨大,快速變化的工種,快速出現的無人時代,無論是誰,如果你不學習,你自己節拍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很容易被社會環境所淘汰。
  • 打工人 奧利給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摒棄了幹事業、謀發展這類詞彙,他們認為工作辛苦,薪資待遇一般,但為了生存不得不打工的自己,只是打工人,甚至社畜,這顯然是一種暗藏不滿的自嘲。與之相關的不拼爹、不拼娘   網絡上的新梗總是層出不窮,而最近「打工人」梗的出現又引起了新一輪的討論。
  • 前段時間,「打工人」梗爆火,這反映了年輕人什麼樣的心態!
    前段時間,「打工人」梗爆火,這反映了年輕人什麼樣的心態?有人說梗就是個梗,別指望它真能反映出什麼,給我們帶來什麼。什麼」覺醒」,認識到自己的階級屬性,你們不要太高看一個梗了,大家只不過是湊個熱鬧,開玩笑般地說上這麼一句。
  • 「熊熊燃燒打工魂,我們都是打工人!」
    01 新時代"打工人"的心酸,藏在衛生間裡 何為「打工人」? 以前認為「打工人」是那些勤勞的體力勞動者,如今明白「上班族」「白領」「社畜」的本質都是打工。
  • 春節去哪兒玩?去日本的鄉下,人少景美不輸京都!
    春節想去日本玩,但是拒絕東京北海道這種熱門旅行地,還要人少景美價廉。小編眉頭一皺,那是要去哪裡玩???天上???還好小編人脈廣,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小哥,推薦了一個「物美價廉」,且被評為日本最佳旅行地的「鄉下」——九州。去福岡吃遍街頭美食,做一個大胃王。一蘭拉麵的總店在福岡承包了一整棟樓,氣派非凡,是必去的打卡地。
  •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正是打工人!」爭做優質內卷態「打工人」
    直到現在,人到中年,我依然保持四十餘年始終不變的階層本色,如假包換的優質「內卷」態「打工人」,天天嫻熟地裝作認真摸魚的樣子,總覺得「打工好歹比不打工強」,看看自己的越來越小氣的工資條,看看自己越來越漫長的房貸,看看自己上有老下有小,不打工幾天,瞬間就被逼上陽臺思考人生的節奏,眼前就是萬劫不復的萬丈深淵,所以,索性臉皮厚一點,「躺平」認嘲:
  • 從「打工人」到「小丑竟是我自己」,自嘲成為年輕人的「安全牆」
    ——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如同前陣子「打工人」「小鎮做題家」一般,近日,「小丑竟是我自己」作為新的熱詞開始在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上流行,成為年輕人之間的常用語。自從「打工人」爆紅之後,公眾對於這種「自嘲文化」的討論就再次被點燃。短短幾個月,各種有關自嘲文化的詞都紛紛登上熱點,被年輕人廣泛使用。然而,仔細回想一下不難發現,熱詞的出現只是冰山一角,自嘲文化早已融入不少青年人的方方面面。
  • 農村不起眼的小生意,年輕人不願意去做,幹好了比打工強,怎麼回事
    近幾年,鄉下的變化大夥有目共睹,逐漸增多的農民過上了好日子,在農村進步的同時,農民通過自己的辛勤勞作,得到了可觀的收入,生活變得很艱苦,有的農民選擇外出打工,一年下來也掙個五六萬元,有的農民還選擇到家鄉發展,他們的一些收入還不錯。
  • 《小森林》式的日本鄉下,為何吸引了那麼多年輕人移居?
    日本有部小清新的電影《小森林》很是打動人,它描繪的日本鄉村和純然的生活狀態也許就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追求的平靜美好的田園小時光。 真實的日本鄉下到底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