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應該是去做焦慮的「打工人」,還是去做快樂的「普通人」?

2020-12-07 騰訊網

最近有句話很火,「我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這是清華教授劉瑜所說,我相信劉教授的出發點應該是善意的。

我們看這個邏輯:

北京可能有300多萬孩子在學鋼琴,咱們樓上樓下就有四五家,在這種情況下學鋼琴,要想出類拔萃,這不是自取滅亡嗎?

確實,現在的孩子太不容易了,學校的功課之外,還要學繪畫、跳舞、鋼琴等等,他們很難體會父母小時候那種空閒到無聊的假期生活了。

但做父母的更不容易,「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是一個魔咒,逼迫他們在努力掙錢之外,還要逼著孩子去學習。

我曾經想,以後有了孩子一定要讓他/她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作為父母就不應該過多幹預、逼迫孩子去做那些他們不喜歡的事,應該讓他們快樂地長大,哪怕他們最終是成為一個普通人。

現在我可不這樣想了,因為我知道做「普通人」也是有門檻的。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現在20-35歲的年輕人大多都有一個閃閃發亮的打工魂,他們都是普通人,月薪從幾千到上萬不等,但你去問問他們,有幾個願意自己的孩子是要跟自己一樣做普通人的?

一定要明白,每個人的條件是不一樣的,社會分層級,人在不同的層級會有不同的立場、角度、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

比如劉教授覺得孩子做個普通人也挺好的,人生不妨看開點,不要活得那麼累,那麼功利主義。

但一個月薪三四千的打工人不會這麼想,他沒辦法看開,因為孩子要想長大後過得比他好,有個更好的前途,就只能是去努力學習、奮鬥,「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很多人都說衡水中學的模式太「不人性化」,但華為老闆任正非看得明白,「我們改變不了環境,我們可以改變適應這種環境的勝利辦法」。

如果普通人也是「快樂教育」,那將來誰為他們的孩子兜底?

劉教授的女兒有父母為她兜底,而打工人的孩子如果不去努力奮鬥,誰能在下面託著他呢?

人和人是不一樣的,家庭和家庭是不一樣的,我們都有未來,但每個人的未來都是不一樣的。

王石曾在一次採訪中表示,現在的年輕人都太急躁了,整天只想著賺錢,應該去做公益或探險,人生這樣才精彩。

他還舉了一個例子,說朋友的女兒高考前不想上大學了,就去玩登山,然後考了名校,又因為有登山的經歷而被麥肯錫錄取。

但我們看王石過去的歷史,就可以看到他在年輕時候也是非常拼,也在忙著到處賺錢,然後因為身體告警,他才轉身去登山,最終成了企業界的明星人物。

現在他的孩子是可以不用急躁了,哪怕做個普通人也會有精彩的人生和很好的生活質量。因為王石已經給打好了前站,積累了財富和資源。

而對於焦慮中的「打工人」來說,他們沒得選,他們不是「富二代」,他們只能努力奮鬥正確做「富二代」的爸爸。

所以,道理很簡單,現在的年輕人究竟是去做焦慮的「打工人」,還是去做快樂的「普通人」?

這主要是看自己的條件怎麼樣,如果你現在還住在共享公寓裡焦慮,還惦記著沒退出來的共享單車押金,那你除了努力奮鬥之外,還能怎麼辦?

我的建議是,一定不要勢不可擋的成為一個普通人。我們今天的拼命努力,就是為了自己的孩子不要重複自己的辛苦,能夠平安喜樂,有做一個快樂的普通人的選擇。

人家是人家,你是你,人家可能不是在對你說話,你也不要自作多情。但如果他們是故意說給你聽,那你要小心了——普通人和普通人不是一個概念,他們的孩子做普通人仍然會在那個位置,而你的孩子如果也做普通人,那會怎麼樣?

精英可以,你不可以,實際上,他們越是希望你怎麼樣,你越要反著來。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只有努力奔跑,才能一直留在原地。

以上。

相關焦點

  • 做普通人,年輕人不要模仿我:「不可能打工」周某近日公開道歉
    那位名噪一時的竊格瓦拉周某人,他的「事跡」就不用我多做介紹了,知道的人自然知道得很清楚——他以偷電瓶而「四進宮」。好在周某還是回絕了,不能這麼接受,否則會被罵慘——他還是覺得回家做個普通人好,種好一畝三分地,做個正經人,自食其力才是正道。此前,周立齊曾於今年4月18日出獄,引起了某直播平臺爭搶。受到大批網友的嘲諷,也有網友說:應該給周某人一個悔過自新的機會——沒錯,這可以有,必須有!
  • 該焦慮還是得焦慮,不努力讀書連精英眼中的普通人都做不了
    單純從教育層面看,這次演講很接地氣,能給不少人以啟發,能緩解幾分焦慮。但是仔細閱讀演講的內容,對於多數家長來說,這不過是一碗雞湯。 劉教授演講中提到,她的女兒正不可阻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這句話引發了諸多討論。 也許在劉教授眼中,沒有頂尖的成績,雖然孩子能夠就讀令人豔羨的知名中小學,依然會變成一個普通人。
  • 打工的人越來越少,鄉下也沒年輕人,人都到哪裡去了?
    現在鄉下很少年輕人已經是全國的普遍現象了,工廠天天都在喊招不到工人,而鄉下又沒有了年輕人,人去那裡了呢?如要年齡己經大於四十左右的農村人都應該有記憶,那個時候的鄉下農村,每家每戶至少有五六口人,一家生小孩最小都生兩個,而且鄉下人都在家裡種自己的田,做完農活大家就在一起聊聊家常,鄉下有老人、大人、小孩,一般的鄉村都比較熱鬧。
  • 想去日本打工都能做什麼?
    很多諮詢人員都是大專以下學歷,沒有日語基礎,沒有相關技能的,通常這部分人員想去日本打工的話只有走研修籤證或特定技能籤證。具體這兩個籤證之間的區別可以看 特定技能籤證比研修籤證好很多,大家上網一搜就能查到,做的工作也都是一樣的,那麼對於第一次去日本打工的人來說,選什麼項目走什麼籤證就很重要了。
  • 如何理解「做一個快樂的普通人?」我的回答是這樣的
    文|遇見小媛「做一個快樂的普通人。」——一眼看到這句話時,我的腦海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每天過著循規蹈矩的生活,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在處於艱難時苦中作樂。我不知道其他人怎麼看,但我的真實反映告訴我:這幅畫面就是我內心想法的真實投射。
  • 都說想要孩子做一個快樂的普通人,後來怎麼都報了班?
    雖然現在的年輕父母,被問到對孩子未來的期待時,都會說: 不強求,Ta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就好; 做一個快樂的普通人; 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不會給Ta太多壓力……
  • 「打工人」不好做?要不來做「創業人」?
    最近,「打工人」紅爆全網,朋友圈、微博乃至抖音都是形形色色的「打工人」。「打工人」一詞逐漸成為社畜、打工仔之後,大部分當代青年上班族的自我調侃。無論是在寫字中的寫代碼的IT程式設計師,還是在商場中忙忙碌碌的服務員,亦或是大街上風雨無阻的快遞員和外賣小哥,甚至連一些小中企業的中層領導、都可以自稱為「打工人」。「給別人打工累嗎?累。但是我不能掉眼淚,因為騎共享單車的時候擦眼淚不安全。」「打工可能會禿頭、可能會腰脫,但是不打工會餓死。晚安,打工人!」
  • 想出國打工怎麼去?賺錢嗎?小孩免費上學?普通人沒錢也能移民?
    最近遇到很多人想出國工作,有想去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又想去加拿大的,也有想去歐洲的。他們無一例外,都想去工資水平高、社會福利好的發達國家。其實,出國打工沒有想像中賺的多。雖然國外工資高,但物價也高,日常生活中人工服務的成本也高。收入減去支出可能和國內賺的差不多。
  • 人在迷茫的時候,最應該去做這六件事
    本文從四個方面分析迷茫:·你為什麼迷茫·你該以什麼心態面對迷茫·你在迷茫時不該做的事·你迷茫的時候最應該去做的六件事正文開始一、你為什麼迷茫主要是因為你看不清自己的位置和未來的方向,就像一艘沒有指南針的船在大海航行一樣。
  • 年輕人應該如何正確打工?
    7歲時想打工,27歲時果然成為了一名打工人。有人說這叫夢想實現,你差點都相信這是如你所願。同事:你還好嗎,你看起來有點緊張 我:我不想聊這個 兩分鐘後:這一切都始於我開始在這裡工作的那天雖然沒有確切的數據顯示有多少想幹廚子的改開了挖掘機,多少想玩說唱的報考了公務員,多少想做塗鴉的最後做了保險人。
  • 2021不想打工做流水線了,去學什麼技術好?
    "打工苦啊!打工累,打工簡直活受罪,走進車間一看,個個埋頭苦幹,累得手忙腳亂,還閒動作太慢,讓人神經錯亂,真的無法再幹,機器開得嗡嗡響,工資就是不理想,吃飯就像上戰場…… 」 這段順口溜形象地描繪出了打工族的生活。
  • 現在的年輕人都在做什麼工作
    昨天下午去朋友公司辦事,看到公司的很多事情都是朋友親自去做。我好奇地問:「一個大老闆的還這麼拼,讓業務員做不就行了。」朋友沒好氣地說招不來人啊,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意來打工呀。朋友是做化玻生意的,由於疫情影響上半年生意慘澹,現在行情有所回暖想找幾個業務員跑跑市場卻苦於一直招不來人。
  • 拒絕焦慮,擺脫困惑,從容做自己:小池一夫的「人生結論」
    現在的人,到底有多焦慮?我就不說我朋友的事情了,你單單去看網絡上宣傳快捷賺錢的文章有多麼受歡迎,就知道大家有多麼焦慮了。亦或者看看那些瘦身網站上,用各種絢麗圖片,去證明減肥藥有效的例子,也同樣可感。我曾經也焦慮過一段時間。
  • 毛不易:我就是個普通人!孩子想做普通人,父母能接受這個夢想嗎
    美國朋友無比驚訝:「太不可理解了,我們大多數美國人都挺願意做平凡人。過平凡的日子,走完平凡的一生。你們真的認為平凡不好到應該與可怕的東西歸在一起麼?」正是因為如此,我們看到的就是,「也許我的人生已經無法改變了,但是這種「不好」絕對不能延續到孩子身上「。
  • 農村不起眼的小生意,年輕人不願意去做,幹好了比打工強,怎麼回事
    近幾年,鄉下的變化大夥有目共睹,逐漸增多的農民過上了好日子,在農村進步的同時,農民通過自己的辛勤勞作,得到了可觀的收入,生活變得很艱苦,有的農民選擇外出打工,一年下來也掙個五六萬元,有的農民還選擇到家鄉發展,他們的一些收入還不錯。
  • 如果發生核戰爭,普通人應該怎樣做?這些常識每個人都應該知道
    核輻射對人體的傷害是難以想像的,不光是人類會受到影響,動物、植物,都會受到影響,甚至是一些被核輻射汙染的石頭都有著可怕的放射性,那麼如果發生核戰爭,普通人應該怎麼做?這些常識每個人都應該知道。,承重能力都是經過嚴格的把控的,至少要比在地面上什麼都不做要安全。
  • 如果《名偵探柯南》中的角色去打工,他們都做什麼工作?
    其實對於打工人的稱呼有很多,但像打工人這麼深入人心的,卻是少之又少,要說這打工人,根據清橙的理解就是起早貪黑拼命工作的人們,在社會中,這些人很普遍,他們拿著微薄的工資,努力的生活著,可以說打工人三個字,體現了那種人們在艱辛的生活中,又不屈不撓的精神。那麼打工人這個梗,是不是同樣適用於二次元的世界中呢?
  • 年輕人的焦慮,如何做心理調整
    懈或散懈,是一種頂不好的毛病,偶然懈一下,這事便做不好,常常散懈,則這人一毫用處沒有。社會上也不會有人去理他,在寫日記時的苟且潦草敷衍對付,都是從懈來。日記寫得短不要緊,最不好是存苟偷心理。一有這心理,便字不成字,話不成話,文不成文。苟且隨便從散懈心理來,幹什麼事都不成不像,這就完了。
  • 「熊熊燃燒打工魂,我們都是打工人!」
    還是在胡同口為了提貨單四處奔波, 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打工人」。在長輩的眼裡,只要是走出家鄉工作,就是去「打工」。 10月23日,快手總部被爆出在洗手間內安裝計時器,引發網絡熱議。
  • 為什麼年輕人寧願去送外賣,也不願意進廠打工?答案很意外
    雖然這兩個職業比較辛苦,需要長年在外風吹日曬,但是很多年輕人都非常青睞這些工作,而不是像以前那樣選擇進廠打工。為什麼年輕人寧願去送外賣,也不願意進廠打工呢?答案很意外。在上個世紀,進廠打工是年輕人去大城市打拼的最好出路,因為廠裡的工作非常穩定,只要工廠不倒閉,員工就基本上不會面臨失業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