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焦慮,擺脫困惑,從容做自己:小池一夫的「人生結論」

2020-12-03 在讀書的安之騰

1.

現在的人,到底有多焦慮?

我就不說我朋友的事情了,你單單去看網絡上宣傳快捷賺錢的文章有多麼受歡迎,就知道大家有多麼焦慮了。亦或者看看那些瘦身網站上,用各種絢麗圖片,去證明減肥藥有效的例子,也同樣可感。

我曾經也焦慮過一段時間。為此我拼命地努力,想要成為人們口中,那個善於改變自己命運的女人。可我掙扎了半天,最後不得不承認,要想做個女強人,還真的是挺難的。

我改變不了歷史,我改變不了外界環境,但我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不焦慮。這得感謝我自己,有熱愛讀書的習慣。凡事只要可以讀書解決的,我就不麻煩其他人。

日本作家小池一夫的這本《從容路過的人生》,近來,深得我心。

2.

《從容路過的人生》

小池一夫,你可能沒有聽說過。但《犬夜叉》《北鬥神拳》你應該多少有點了解吧。他們的作者高橋留美子,原哲夫,是日本動漫界非常著名的作者。而小池一夫,是他們最尊崇的老師。

小池一夫,是日本漫畫界的元老,同時也是一位作家。他執筆過《帶子雄狼》、《辣手十三》、《修羅雪姬》等作品,他的漫畫作品被多次改編為電視劇、電影,其中他作品中的「死鬥美學」,甚至對好萊塢的電影,也有著影響深遠。

這麼厲害的一個人,想來一定是非常努力的。然而,他的這本《從容路過的人生》,卻絲毫不見刻意努力的痕跡。我只看到了順其自然,我只看到了超然物外,我只看到了磅礴大氣。

想來那些糾結都是最沒有必要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實際情況,又怎麼能同時走通同一條路呢?

3.

終身保持學習的習慣。

終身保持學習的習慣,這是一個人,能夠從容路過人生的重要前提。如果你總想走捷徑,那麼人生也會因為太過倉促,而來不及品味那些重要的時刻。最終也會因為缺乏對幸福的感知,而無法享受平靜的快樂。

75歲的人,在我們大眾的心目中,已然垂垂老矣。然而小池一夫卻在75歲的時候註冊了推特。如今已經有7年,他在推特上與各個年齡層的人對話,了解當下年輕人的思想動態。

小池一夫在《從容路過的人生》中表明的一個最為核心的觀點就是:在面對老去這件事情上,有些人走向衰老,而有些人走向成熟。

書中有一句話,講得特別好:如果沒有意識到「變老也代表著人在成長」,那麼你一定會恐懼變老。那些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才能獲得的東西,是年輕人很難用眼睛看到的,但那些才是真正重要的。

年歲的增長是自然規律,時光於你,到底是徒增年歲還是沉澱智慧,這需要我們做出一定的努力。這個努力不是給自己打雞血,讓你一定一定怎樣怎樣,而是要聽從自己的內心,根據自己的喜好,用讓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去實現智慧的增長,最終走向成熟。

人越到老,越應該有一個能夠全身心投入進去的愛好。這個愛好能夠填補我們的空閒時光,同時也能夠讓我們的成長,無論在何時,都能夠繼續延續。

也許對於年輕的你來說,考慮這些可能有點過早,但有些事情提前想想也沒有什麼壞處,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可能最終追求的未必都是我們清楚的,有些人可能追逐金錢,但到最後獲得了金錢卻未必快樂。你只有知道自己在什麼事情上能夠找到快樂,你才能夠把自己的幸福與物質脫鉤。

4.

從容做自己

做自己很難,做自己的同時保持從容更難。小池一夫做到了,他用自己的方式,為我們開拓了可能性。

小池一夫在《從容路過的人生》中,這樣寫道:人活著,就要了解自己的性格,不要去和自己的性格對抗。因為人的天性是不會改變的,所以最輕鬆的生活方式就是按照自己的天性生活下去,與天性對抗只會讓自己痛苦。找到接受自己的人和環境,這樣的人生會輕鬆很多。人只要活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就好。

小池一夫的話語平實,看他的文字,就仿佛對面坐著一位慈祥的老爺爺,跟你講述他寶貴的人生經驗。我很慶幸在年輕的時候看到這本書,讓自己找到了方向。

我們應該堅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根據自己的特點,發揮自己的特長,才算是會使巧勁兒。別人走的是別人的路,沒法比較。

同時,小池一夫還提醒大家,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最合適的節奏是「不要太過悠閒,也不要太過匆忙」,好好去體會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時光,也同等重要。

從容就是不著急,從容就是溫柔,把這種溫柔貫穿始終,需要毅力,也需要清醒的頭腦。

楊絳先生的100歲感言,猶在耳畔。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干係!

老人的智慧,值得借鑑。小池一夫的《從容路過的人生》,是值得反覆閱讀的「人生結論」。

相關焦點

  • 日本漫畫大佬的從容人生:法學生轉行動漫,還被香港黑幫請喝茶
    這就是淡定從容的人,和看似忙碌但毫無用處之人的最大差別:不懂得停下來思考人生、磨練自己思想之刃的人,永遠一事無成。如何更好地通曉人生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聽大師分享經驗無疑是最好的方式!日本漫畫界元老、先後培養出高橋留美子(代表作《犬夜叉》)、原哲夫(代表作《北鬥神拳》)的小池一夫,也許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不一樣的況味。小池一夫的一生是起起伏伏,充滿了傳奇色彩。1936年出生的他,自幼喜歡寫作,也是個超級動漫迷。
  • 人生從容,一路向暖
    還記得看花小的時候,總是覺得被拘束,覺得不自由,總是羨慕那些成年人,可以經濟獨立,可以擁有自由,可以隨時隨地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某一段時期裡,總是想著長大,想要變得像大人那樣從容,總想著即使長大了也有煩惱,但既然長大了,就總有辦法應對。
  • 盤點誰是日本時代劇漫畫「劇本之神」小池一夫的最佳拍檔?
    1、小池一夫與漫畫原作者先給不太熟悉小池一夫的朋友說明一下,小池一夫到底是做什麼的。小池一夫是漫畫原作者,就是和很多漫畫家合作、創作漫畫,他來寫漫畫劇本,然後交給漫畫家來畫,先有本子後有畫面的這麼一個順序。
  • 人生最好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從容,但,「淡定從容」從哪裡來?
    人生最好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從容。很多人都喜歡這句話,「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多麼淡定,多麼從容,多麼瀟灑,真的是人生大境界。我曾經見識過一些似乎是這樣的人,他們豐衣足食,不用為生活而奔波忙碌,相比那些急急忙忙、朝夕焦慮的打工人,他們確實是顯得「淡定和從容」。但很多事都要放長遠去看,比如我認識一個女孩子,家境優渥,畢業後就進入一個工作很輕鬆的單位,然後就是結婚,平常也就是發發「歲月靜好」之類。
  • 爭奪人生的主導權:擺脫被操縱的命運!
    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他們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做父母的沒有權利決定孩子們的未來。慢慢長大的孩子也要學會獨立,更應該反思在成長的過程中自己哪裡做的不足,哪些地方需要改變,如果你感受到父母曾經操縱了你的生活,對你產生了嚴重的影響,那麼現在開始,改變自己,讓自己從那些不好的操縱中脫離出來。
  • 卡耐基:不要背著過去的包袱過一生,擺脫焦慮,從改變習慣開始
    與其一直在糾結中焦慮不安,不如讓自己忙起來,去做自己的事情,讓自己有事做有所期待。當你專注於自己的事情,真正的忙碌起來,你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種舒適的安全感。一份內心深處的寧靜和一絲幸福的遲鈍感會撫慰你的心靈。
  • 實現成長複利,長期主義的人生不焦慮
    二十幾歲的年紀,我們真的很容易焦慮,知識技能更新換代太快會焦慮,被同齡人拋下拉開距離會焦慮,急於達到目標但不遂人意會焦慮。最可怕的是,追求的那個目標甚至不是自己的,在焦慮中不知不覺把別人的夢想當成自己的夢想,拿別人的標準評價自己,急於求成,不允許自己慢慢變厲害,是一切焦慮的根源。
  • 蔣雯麗談20年前自己,青春但不快樂: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焦慮的原因
    她說,那時候的自己就一直在思考:「我自己就不明白,自己到底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上,又為什麼活著。」她覺得那個時期是青春的,但又充滿了未知,想要了解世界,又想要了解自己,充滿了困惑:「所有人都覺得青春是燦爛、美好的,但是我覺得外面是美好的,那麼如花似玉、滿臉的膠原蛋白,但是內心裡其實是困惑的。」
  • 馮侖:人為什麼會困惑?
    也就是說,在沒意識到變化,卻突然有了一個變化,不得不去做選擇的時候,人生突然出現了被動的機會,要做一些被動選擇的時候,人可能會變得非常的困惑,甚至是痛苦。或者說,很不願意做某種選擇,但現在必須得做選擇的時候,人會困惑,會痛苦。我在抖音上看到過很多這樣的小故事,各種各樣奇怪的意外故事。
  • 家長們的困惑:我家孩子需要做智力測試?
    我是整天埋頭做功課的杜一老師。最近有一個問題困擾著我。就是:兒童有沒有必要做智力測試?為了解決這個疑惑,我第一時間查詢了相關資料和文獻,瀏覽了網絡上專業人士的回答。得出的結論是:兒童做智力測試要慎重。困惑當然,模稜兩可的答案總是不能讓愛子心切的家長們滿意。一些家長仍然會有這樣的困惑。比如:我家孩子學習很努力,成績也不錯,但在日常生活中總是顯得有些遲鈍。
  • 如何擺脫「焦慮」等負面情緒
    焦慮本身就是一種情緒,一種意識形態。每個人都會有焦慮煩躁的時候,情緒來時,我們機械性的拿起手機刷段子,看視頻,妄圖轉移注意力,可結果呢?飲一碗芬芳四溢的心靈雞湯,一謝溫侯。帶來得只有短暫的舒爽。有個人感覺自己有點頭疼。便上網查資料。網上說可能是腦梗,於是他內心開始恐懼,而為了緩解恐懼,大腦開始通過不睡覺來抓住安全感。失眠是為了緩解恐懼恐懼是害怕對周圍事物失去控制。當恐懼超過了人體所能承受的極限時,就會對身體機能造成影響。一個長期處於焦慮狀態的人,也是許多疾病最喜歡隱藏的地方。
  • 日本元老級作家小池一夫評論遊戲「艦隊Collection」
    日本元老級作家小池一夫評論遊戲「艦隊Collection」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5-12-01 16:39:44
  • 人生最重要的使命:敢於擺脫別人的期待,活出真實的自己
    真實的自己是一種對自我的接納,更是對自我人生的負責,而我們要想活出真實的自己並不容易,因為我們不僅需要對自我的認知,還需要劃清界限,敢於擺脫別人的期待,勇於對別人的指手畫腳說不,我們才能在時間的沉澱下,慢慢活出自己的平凡,樸實亦或風華絕代。
  • 致努力的你,擁有淡定從容的人生,需要做對三件事
    常聽人說: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你事事計較,整天痛苦悲觀地活著,你還有什麼閒心去做好其它事情,如此惡性循環,一不小心就會整出個抑鬱症來。我們要學會淡定從容地面對生活,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
  • 寫材料,如何擺脫焦慮?我從這篇文章中找到了答案!
    我猛然意識到,如果這些意外發生在我身上,現有的一切被「剝奪」之後,我還有什麼,會什麼,能做什麼?這個問題讓我倒吸一口涼氣,我居然發現自己幾乎「什麼也不會」!從那時起,一股從來沒有過的焦慮油然而生,我強烈地感到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亟需改變。我想要自己讓腦子變得清晰,不再稀裡糊塗。
  • 第10屆「做自己節」在京舉行:自我做主的人生閃閃亮
    第10屆「做自己節」在京舉行:自我做主的人生閃閃亮文/朱燕飛2021年1月1日,新精英生涯第10屆「做自己節」在北京市朝陽區清泉奧森一層會場舉行。「做自己節」定於每年1月1日元旦這天舉行,意在「新年第一天,留給做自己」,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熱愛學習、向上成長、有著「我的人生我做主」的自我負責與自我教育理念的夥伴們聚集在一起,復盤過去,展望未來。
  • 焦慮發作時要做些什麼呢?及時就醫,勿諱疾忌醫
    焦慮症是指以焦慮、緊張為核心症狀的一組疾病。焦慮症患者經常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做出各種不利和消極的猜測,導致緊張、不安和恐懼。現在很多人身心一直處於焦慮和困惑的狀態。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所有的人似乎都拼命地去工作,但是也因為這樣的生活快節奏讓部分的人心理出現了不適的感覺。
  • 蔡依林稱40歲的自己感覺剛剛好:讓女人焦慮的,從來不是年齡
    而他自己還不忘時時出來蹭蹭熱度,說喜歡個子高的女生,和個子矮的女生在一起:費腰。以此暗諷蔡依林。03如今,四十歲的蔡依林活的剛剛好,走過了年少時的衝動魯莽,有了成熟女性的大氣和從容。她不在因為別人的嘲諷和抹黑當眾哭泣。
  • 晨讀|人生三境界:年輕時看遠,中年時看寬,晚年時看淡
    接觸的人越多,越發現一件事:處於同一個年齡段的人,面臨的問題大多是相似的,二十歲的人常迷茫,三十歲的人多焦慮,四十歲的人易患得患失。但人生,就是一個打怪升級的過程。大格局的人會明白一件事:認清自己這個年齡段的問題,然後處理好它,就可以擁有更加自信的人生。
  • 心理學:喜歡「思考人生」的人,比較容易得抑鬱症,還有自殺傾向
    在我們身邊,常會覺得愛思考人生的人容易得抑鬱,這個結論不無道理。然而,問題其實不出在「思考人生」,而是為生活擔憂的情緒,導致了抑鬱。高智商人群中,情緒障礙者比例更高曾經有學者對高智商人群的情緒障礙比例進行調查:在對門薩協會(高智商俱樂部)的3700多名成員的調查中發現,心境障礙和焦慮症在他們當中非常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