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雯麗談20年前自己,青春但不快樂: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焦慮的原因

2021-01-20 精讀君

01

前幾天,我看了之前蔣雯麗出演的一期《圓桌派》。

席間,他們一起圍桌討論「懷舊」這個話題,並曬出嘉賓們年輕時的照片。

50歲蔣雯麗,也因此回顧起青蔥歲月時的自己,並感慨道:

「我真正覺得我自己快樂的時候,是在三十歲以後。

我在十幾歲到三十歲之前,就是二十多歲、十幾歲的時候,我就都能感覺到兩個自己在打架。」

她描述為,就像是自己身體裡的兩個自己,一個覺得人應該是這樣的,另一個又覺得是那樣。是非對錯也很矛盾,身體裡的兩個自己,總是報以兩種完全截然不同的態度。

她說,那時候的自己就一直在思考:

「我自己就不明白,自己到底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上,又為什麼活著。」

她覺得那個時期是青春的,但又充滿了未知,想要了解世界,又想要了解自己,充滿了困惑:

「所有人都覺得青春是燦爛、美好的,但是我覺得外面是美好的,那麼如花似玉、滿臉的膠原蛋白,但是內心裡其實是困惑的。」

而之所以會困惑的原因,蔣雯麗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因為你在十幾歲到二十幾歲,在三十歲之前,你要解決人生太多的問題。

你的工作、你的婚姻,你的所有東西,這些東西全部要在這個階段把它解決。」

蔣雯麗說那時候的自己覺得,如果到30歲還不出嫁,就會是個老姑娘了;

三十而立,如果到三十來歲還沒「立」的話,就會覺得自己在事業上沒有什麼可能性了。

或許,二三十歲就是困惑又忙碌的年紀。今天這樣想,明天那樣想,感覺左右手互搏,兩個都是自己,一直在打架。

外在的壓力與內心的迷茫,促使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們懵懂而焦慮。

02

蔣雯麗的話,讓我想起電影《少年時代》即將結尾時的一幕。

兒子梅森終於高中畢業,準備前往外地就讀大學,他扔掉了自己以前拍的照片。

他人看來一向自律堅強的母親奧利維亞,突然一個人坐在那裡,傷心地哭了起來。

她一邊哭泣,一邊說道:「這是我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天。我知道這一天遲早會來,可我不明白為何你離開家還能如此高興。

你知道我此刻的感覺嗎?我的人生很快將要離去。

我一生中的裡程碑事件包括:結婚、生子、離婚、以為你患上讀寫困難症、教你騎車、又離婚、拿下碩士學位、找到想要的工作、送姐姐讀大學,現在送你讀大學。

你知道下一個裡程碑是什麼嗎?是我的葬禮。」

梅森問他母親,怎麼就把人生快進了四十年?

他的母親說,我之前以為會有更多事的。

結婚生子、育兒工作,梅森的母親努力過好了一個人大部分的重要人生階段。

兒子終於長大成人,不再需要她的時候,她一下子不知所措,想不到未來的人生還有什麼重要的階段,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葬禮。

可是,正如梅森所言,她的人生明明還有四十年。

這難免會讓人覺得無奈。

人生明明那麼長,但是許多重要的事情,卻偏偏要硬擠在二十歲到三十歲之間讓我們解決。

就像《少年時代》的結尾裡的一幕。

梅森和剛認識的朋友去遠足,落日餘暉下,他們說:

「你知道人人都會說把握此刻吧?」

「不知道,我想的恰恰相反。我感覺是此刻在把握我們。」

是啊,總是有人會教誨你,每個人都該什麼年齡做什麼事。

比起我們主動去把握,更像是「此刻」督促著我們去做。

在這個世界面前,我們終究還是太渺小了。

03

人生還算漫長,無論是30歲還是60歲達成你的目標,不管是什麼時候,其實對自己來說都算是成。

歸根結底,一切選擇與行動,都是要有所準備的。毫無準備就催促著自己給人生集郵,不焦慮才怪。

2條建議,送給二三十歲有些焦慮與迷茫的我們:

①辯證對待社會時鐘,構建自己的時鐘。

就像「三十而立」這個詞,我們的社會中有潛在的人生時間表,有人歸納為:

22歲前,主要是在學校接受教育;

20-30歲,到處投簡歷,瘋狂工作,也被父母催婚;

30-40歲的時候,成為了房奴、車奴、孩子奴;

40-50歲,為了孩子操心,繼續努力工作;

50-60歲,有了自己的時間,要退休了,又開始焦慮了;

60-70歲,忙著給子女帶娃;

70-80歲,終於有自己的時間了,卻已經沒有時間了。

人們一旦趕不上這個時鐘,就會覺得自己落後別人了。

這種隱形的框架,不知不覺在框著絕大部分的人們。

但正如哲學家羅素所說:「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本源。」如果整個社會整齊劃一,既不幸福,也會因為失去多樣性,而讓人類社會失去反脆弱能力。

因此社會時鐘只是參考標準,不是絕對標準,完全可以打破。

我們要學會構建自己的時鐘,活出自己想過的人生。不被外界帶節奏,遵從自己內心的意願,構建自身生命節奏。

正如精讀君的終身成長詞典詞條社會時鐘所言:

「無論是否遵循社會時鐘,關鍵是要經過內心審視,形成定見,而不是隨波逐流,不加思考地接受。否則,人到中年、晚年再遺憾、後悔,甚至產生嚴重心理衝突,就得不償失。

如果你在遵循和打破兩者之間猶豫,也不必焦慮,因為我們每個階段目標,都可以動態調整。持續思考、刻意實驗,我們就會越來越清晰,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答案。」

②每天進步一點點,成為更好的自己。

就像那位因為子女離去,頓時覺得不知所措的母親一樣,人生的焦慮、迷茫也來自對未來生活沒有了展望。

可是,人生還可以有更多可能性。只要對這個世界還感興趣,對這個世界還有好奇心,每天進步一點點,就能給自己的生命注入新生的活力。

正如李開復所說:

「珍貴的生命旅程,應該抱著初學者的心態,對世界保持兒童般的好奇心,好好體驗人生;

讓自己每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有成長,不必改變別人,只要做事問心無愧、對人真誠平等,這就足夠了。」

相關焦點

  • 這屆年輕人不談戀愛,只談性價比
    然而,在我們的調查中發現,只有15.75%「母胎solo」受訪者表示非常想談戀愛,30.28%表示有點想,33.78%對談戀愛這事兒表示可有可無,還有超過20%表示不想談戀愛。看來,這一屆年輕人何止是不想結婚生孩子,甚至連戀愛都不想談了。
  • 年輕人應該是去做焦慮的「打工人」,還是去做快樂的「普通人」?
    但做父母的更不容易,「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是一個魔咒,逼迫他們在努力掙錢之外,還要逼著孩子去學習。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現在20-35歲的年輕人大多都有一個閃閃發亮的打工魂,他們都是普通人,月薪從幾千到上萬不等,但你去問問他們,有幾個願意自己的孩子是要跟自己一樣做普通人的? 一定要明白,每個人的條件是不一樣的,社會分層級,人在不同的層級會有不同的立場、角度、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
  • 現在都不敢這麼拍!20年前犯罪神作《黑冰》,王志文蔣雯麗主演
    這一周,老文回看了2001年由王志文、蔣雯麗主演的電視劇《黑冰》。這部緝毒劇,雖然不如儘量的《破冰行動》《獵毒者》等來得熱血,但是它從「毒梟」的角度來展現了一個全新的故事視角。郭小鵬有著極高的智商,但他卻為了自己那扭曲的成名「理想」,成為了一個販毒集團的幕後老闆。明明可以靠才華,偏偏走錯了路。郭小鵬是個高級知識分子,他不缺少文化和智慧,只是他的理想已經潰爛到千瘡百孔。說到郭小鵬的扮演者王志文,是個影視圈的怪人。
  • 超半數年輕人活於焦慮,最怕周日晚上到來
    不焦慮不足以談人生 誰還不會焦慮了?  只有我會焦慮嗎?想找個人傾訴,卻又擔心被視為異類,萬一被同事朋友當成神經病,更是尷尬不已。但事實上,幾乎所有人都會焦慮。  焦慮的情況大多常見:人生沒目標、卡裡沒有錢、工作不喜歡、生活壓力大、單身沒對象。表面看著穩的年輕人,實則心裡都慌得很,誰敢說自己不會焦慮呢。
  • 蔣雯麗談為《馴龍高手2》配音:會讓兒子更崇拜我
    《馴龍高手》系列講述了生活在一個小島上的古代維京人與巨龍的故事,《馴龍高手2》的故事發生在第一部五年後,男主角小嗝嗝已經長成了20歲的年輕人,他和他的飛龍無牙仔面臨更大的挑戰。與第一部相比,《馴龍高手2》在故事的新意上略顯遜色,主線是較為老套的有關責任的成長故事,無牙仔繼續賣萌,但也損失了一些更豐富的個性。
  • 蔣雯麗個人資料_蔣雯麗照片_蔣雯麗老公_太平洋時尚網
    姓名:蔣雯麗畢業院校: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職業:演員國籍:中國出生日期:1969年6月20日星座:雙子座出生地: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區代表作品:牽手、女帥男兵、立春、金婚、幸福來敲門、女人幫個人資料:蔣雯麗,1969年6月20日生於安徽蚌埠,中國影視女演員,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會員。
  • 美媒:疫情「信息過載」令美國年輕人焦慮
    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2月5日的報導闡述了年輕人焦慮的原因。 報導稱,關於新型冠狀病毒在世界各地蔓延的消息多到讓人躲都躲不開——包括大規模隔離、致死人數的實時更新,以及對病毒的溯源等等。
  • 這屆年輕人不談戀愛,只願「做自己」
    【01】顏值即正義,秀於外慧於中"無美顏,不出門",這屆年青人理直氣壯地喊出"顏值即正義"。愛美是人的天性,這屆年輕人比任何一屆都忠於自己的內心,毫不掩飾對美的追求。車如其人,他們拒絕父輩認可的穩重樸素,有得選,都想安靜地做個美男子、小仙女。
  • 豆瓣8.2分黑馬青春劇,回到20年前找尋「父母愛情」!
    這樣的設定在《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呈現,現實的一地雞毛,單親母女的不理解,女兒到了20年前父母生長的地方,東北鐵原的質樸與純粹,就是青春最美好的模樣。即便這部劇結局有點倉促,但是瑕不掩瑜,這部劇依舊是一部值得一追再追的青春劇。
  • 趙濤陳紅周韻蔣雯麗陶虹...大導演都離不開「她」
    是了,這就是勢均力敵的愛情。20多歲的蔣雯麗,眉梢眼角堆滿風情,嬉笑怒罵獨具韻味。亦舒曾經說過,「我最欣賞的內地電影女演員是蔣雯麗」。顧長衛也曾在拍攝《立春》時表示,蔣雯麗是自己最欣賞的演員之一。 互相欣賞、彼此依賴,這或許也是兩人能共同完成這麼多佳作的原因吧。 徐崢·陶虹 該怎麼形容陶虹呢? 出演姜文電影時,姜文曾說她就是王朔書中那個「長著狐狸臉的女孩。」
  • 日本年輕人不婚不戀的原因找到了,原來是因為錢?
    原標題:日本年輕人不婚不戀的原因找到了,原來是因為錢?   中新網12月1日電 據日本《東方新報》報導,日本東京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此前結合日本政府的人口調查數據分析發現,日本年輕男女中不結婚、不談戀愛的比例近20年間不斷攀升,其中女性的比例更是增加了1.5倍。
  • 秘閣文化便利店:假期後焦慮症候群:是什麼讓人們變得不再快樂
    如:在節後的兩三天裡感覺厭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噁心、眩暈、腸道反應、神經性厭食、焦慮、神經衰弱等。假期後焦慮綜合症是一種病嗎?是的!如果你符合以下症狀,那麼你很有可能已經得了假期後焦慮症候群。
  • 四皇大媽搶路飛的玉手箱原來是這原因,可惜卻被浪費了
    在草帽海賊團結束2年訓練歸來後,他們很快就進入了魚人島的故事,並講述了一個非常奇怪的東西,那就是玉手箱! 玉手箱是魚人島數百年來享有盛譽的瑰寶,但是沒有人能真正得到它,許多人想也沒有實力去奪取! 結果在到大媽的手上時,卻是裝了炸藥的,可還真是一件寶貝。兩年後,在路飛和其他人拯救了該島之後,該島的國王將玉手箱送給了草帽路飛,以表達他的感激之情。
  • 談年輕人不愛加班,這屆年輕人怎麼了?
    年輕人不愛加班?年輕人?不愛加班?有人說,是個人都不愛加班,不光是年輕人不愛加班,中年人也不愛加班吧。沒有人愛加班。以前加班受累,從媳婦熬成婆的中老年領導會覺得:這屆年輕人怎麼了?咋不懂規矩?他們想起當初自己年輕的時候,是如何吃苦受累,熬到如今的成就的。而如今的年輕人卻不買帳。羅弗巧樂卡:現在的年輕人怎麼了?現在的年輕人不傻,他們想要得到等價交換,他們只會加他們願意加的班。
  • 這屆年輕人不愛喝酒了,但茅臺們不在乎-虎嗅網
    就像不少網友調侃的,「等 90 後 00 後年長之後,飯桌上談生意都是幹了這杯喜茶,不喝完這杯一點點就是不給我面子。」比起酒精飲料,新茶飲和咖啡更受年輕人喜愛。不少網友也在評論區表達了自己不喝白酒的原因,除了覺得難喝,還有對健康的擔憂,一位網友表示:「喝酒就是以自殘的方式向上級表達忠心,什麼時候他們覺得上級能給他們比他們自己健康更重要的東西時他們就會喝
  • B站「爺青回」爆火的背後,是一場年輕人的懷舊狂歡
    ,看完都會驚覺:原來自己離那個懵懂的年代已經過了這麼久。20 年前流行的熱水壺、卡通書現在已經基本絕跡,小組成員將這些停留在過去的物品配上日記體的文字,真切的語言讓人感覺仿佛真的穿越回到 20 年前。也就是說,當我們在生活中感到不滿、恐懼、焦慮時,我們總是容易不自覺地回憶起「情緒安全期」,想要回到那個被認為是美好的過去,而這段安全期往往就是我們的童年、學生時代。
  • 黃有光:年輕人不快樂?30歲左右是人生快樂的最低點
    然而,很多80後與90後都感到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不快樂。我們現在先來討論快樂與年齡的關係,以後再討論金錢是否能夠增加快樂等其他問題。如果問快樂與年齡的關係是什麼,像筆者原來一樣,多數人會認為,起初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快樂增加,老了隨年齡的增加而快樂減少,關係是反U形的,或者說是山峰形的。這是因為多數人認為小孩子沒有獨立性,有學業的壓力,還不大會享受人生。
  • B 站爺青回爆火背後,是一場年輕人的懷舊狂歡
    而在 B 站上,這些經典電視劇剪輯成的經典鏡頭合集 CUT 就像是一臺青春收割機,看完都會驚覺:原來自己離那個懵懂的年代已經過了這麼久。20 年前流行的熱水壺、卡通書現在已經基本絕跡,小組成員將這些停留在過去的物品配上日記體的文字,真切的語言讓人感覺仿佛真的穿越回到 20 年前。
  • KY創始人錢莊:生活被「規定」了,是年輕人的焦慮所在
    澎湃新聞:作為90年出生的心理學從業者,你怎麼看當代年輕人的心理狀態?錢莊:我們這代人跟95後00後不太一樣。我們的焦慮是有時代性的,在父母輩的時候,整個社會階層流動比較大,但是到了我們這一代,我們能夠看到情況不一樣了。但是我們又不像下一代,他們的焦慮不會那麼強烈。
  • 年輕人不懂白酒?不,是白酒不懂年輕人
    是商務談判工具,是溜須拍馬利器,是談項目硬通貨、是社會人通行證,是獲得信任成本最野蠻也最高效的方式,但唯獨不是用來喝的飲料。老闆在酒局上指點江山「你們這幫年輕人喝不動啊,我年輕時酒量一個頂你們仨」,其實他錯了。年輕一代不是不喝酒,而是喝得特別有態度,也更在意自身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