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脫貧達人的「六手」絕活——新幹神政橋鄉貧困戶王篤青脫貧之路
新幹縣神政橋鄉城安村是一個移民村,地理位置偏遠。村裡貧困戶王篤青雖年過古稀卻不甘貧困的命運,通過自己的勤勞和努力,發展起養雞、養鴨、養魚、養牛、養狗和種油茶六種種養業,這「六手」絕活讓他逐漸擺脫貧困,成為遠近聞名的脫貧達人。
王篤青是1982年從湖南邵陽移民過來的。2017年,一場車禍造成他一隻手幾根手指動不了,腦部也受到損傷。他的妻子楊奎娥又體弱多病,只有部分勞動能力,兩位老人生活十分困難。
2013年,鄉裡將王篤青家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幫扶幹部經常到家中走訪,幫助老人解決生活上的問題。考慮到兩位老人年紀大、勞動能力受限,結合王篤青家依山傍水的環境和他有養家禽的經驗,幫扶幹部積極引導和鼓勵他在家裡搞種養業,並向他介紹了當前政府對貧困戶發展扶貧產業的扶持政策和補貼標準,這讓王篤青產生了興趣,他決定試一試。
王篤青在幫扶幹部的幫助下將9.4畝沼澤地改造成魚塘,進行魚類養殖,投入1000多尾草魚、鯽魚、鱸魚等魚苗,完全人放天養,每年可產生經濟效益7000元。他利用自家後山,在竹林、杉樹林中以散養方式養殖了50餘只土雞,每年收入2000元。利用城安村土地、林地資源豐富的特點,購買了3頭黃牛養殖,以一年一個周期計算,每頭牛可產生4000元以上經濟收入。同時,他還在自家農舍內養了7條狗,一年一周期,每條狗可賣400元左右。每年到了下半年,水稻收割完之後,王篤青還會養殖200隻左右的鴨子,可產生經濟效益4000元左右。2015年,王篤青在荒山栽種了5畝高產油茶,現已進入掛果期,預計今年可榨茶油20斤,經濟效益在1000元左右。
近幾年,王篤青因地制宜,發展起多種種養業,夫妻倆每天的生活也因此充實忙碌起來。「每天都要起早貪黑,除了要去地裡幹活除草施肥,還要去魚塘守著,定時打掃農舍,除了照看以外還要給它們餵食,忙得團團轉。一到孵小雞,給母牛配種的日子,有時候連續幾天睡都睡不好,通宵照管是常事。」說起過往種種辛苦,夫妻倆有倒不盡的苦水。俗話說,苦盡甘自來。這幾年,靠著辛勤勞作,他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每年家庭收入3萬元以上,成功脫貧摘帽。「有勁,有盼頭。」王篤青看著自己一手發展起來的產業,信心滿滿。
說起自己的「致富經」,王篤青感慨頗深:「感謝黨的惠民政策,感謝政府和村委會給予的關心和幫助,讓我們老百姓品嘗到了鄉村振興和扶貧脫貧的豐碩成果,我會繼續努力往前奔,不給國家拖後腿。」
文/李福孫、鄧幹輝、記者劉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