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大橘財經訊(文/周昊 編輯/尹哲)在AI產業錢荒難題依舊未得到有效解決的背景下,12月3日CV(即計算機視覺)四小龍中唯一一家純內資背景、也是最年輕的雲從科技,向上交所科創板遞交了自己的招股書。
2017年至2019年,雲從科技年營業收入分別為0.64億元、4.84億元、8.07億元;從盈利情況看,最近三年的累計虧損超過20億元。今年上半年,雲從科技實現收入2.2億元。
2017年至2020年6月雲從科技營收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雲從科技在2019年虧損額達到17.63億元,同比擴大超過15億元。
對此,該公司解釋稱,主要原因為實施股權激勵,確認股份支付費用13.02億元。截至2020年6月末,雲從科技合併口徑累計未分配利潤為虧損10.3億元,並預計未來兩三年將觸及盈虧平衡點。
本次IPO,雲從科技擬募資不超過37.5億元,募集資金將全部圍繞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發展開,具體包括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升級項目、輕舟系統生態建設項目、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雲從科技募集資金用途
作為一家成立於2015年的AI企業,雲從科技的核心創業團隊均來自於中科大及中科院,主要布局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等業務線。
目前,雲從科技其核心客戶包含中國聯通、聯想等企業及數家通信運營商,同時還服務於國家海關總署等政府部門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銀行機構。
由於來人工智慧概念持續火熱,雲從科技自成立以來也一直受到各路資本熱捧。
今年5月,雲從科技完成新一輪18億元人民幣融資,投資方包括中國網際網路投資基金、上海國企改革發展股權投資基金、廣州南沙金控、長三角產業創新基金、工商銀行、海爾金控等。
目前,雲從科技融資總額已接近30億元,其創始人周曦控股的常州雲從在雲從科技的股權佔比為23.2%。本次IPO雲從科技也將發行A、B兩類股票份,周曦仍將擁有64.6%的表決權。
AI產業普遍錢荒
儘管已經進行了多輪融資,但云從科技也並未跳出AI行業變現難的困境。
安防與金融業務是人工智慧公司最先瞄準的市場。然而,安防領域早已被傳統巨頭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瓜分殆盡。
雲從科技等AI企業在算法領域積累的優勢難以抵消安防客戶更換設備和遷移數據的成本,這導致純AI企業在項目落地時面臨著重重困難。
雖然先後拿下了公安部、四大銀行等行業標杆性客戶,並在最近成功中標「海關總署2020年動態人臉識別綜合應用系統」項目,但云從科技目前的投入與產出仍難以達到平衡。
2020年上半年,雲從科技營收僅為2.21億元,歸母淨利潤為虧損2.86億元。2017年至2020年6月末,雲從科技歸母淨利潤虧損總計近23億元。
值得慶幸的是,在燒錢的AI行業,雲從科技與CV四小龍的其他三家友商相比,其虧損總額還不算突出。
從毛利率水平來看,雲從科技2020上半年毛利率為53.45%,商湯科技2019年毛利率為43%,曠視科技2019年上半年為64.6%、依圖科技2019年為63.9%。
其中,進軍晶片領域的依圖科技過去三年半共計虧損72.62億元,謀求AI物聯網作業系統布局的曠視科技在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的共計虧損96.53億元。商湯科技則並未公布自己的具體財務數據。
雲從科技在招股書中也表示,目前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大額未彌補虧損。為保證持續具有核心競爭力,雲從科技需要不斷投入研發資金,公司存在上市後一定期間不能夠進行現金分紅的風險,將對股東的投資收益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
2017年至2020年6月,雲從科技共投入研發費用9.08億元
目前,各AI公司的燒錢大戰仍在繼續。
除雲從科技融資總額已接近30億元外,依圖科技融資總額也超過25億元,而曠視科技與商湯科技的融資總額則分別超過了80億元人民幣、187億元人民幣。
企查查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0年10月,我國人工智慧領域累計發生4462件融資事件,融資金額累計6968.96億元。
其中,在2015至2017年,該領域融資事件數和融資規模上呈現增長態勢,但自2018年開始逐漸放緩。
另外,2015年至2020年10月,企業單筆融資金額從最初的0.36億元增長到8.17億元,資金逐漸流向頭部企業的態勢明顯。
截至今年10月,我國人工智慧領域共發生381起融資事件,融資額合計超過3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