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陷阱》作者:「曾經的阿爾斯通,如今的華為,下一個會是誰?」

2020-12-12 愛集微APP

來源:法新社

集微網消息(文/木棉),據外媒報導,法國阿爾斯通(Alstom)公司前高管弗雷德裡克·皮埃魯奇(Frederic Pierucci)2019年曾表示,美國利用所謂的長臂管轄權作為阻礙競爭的武器,其他國家也需要攜手應對這種單邊主義做法。

在此前接受新華社採訪時,弗雷德裡克先生回顧了自己作為阿爾斯通鍋爐事業部總裁對美國法律域外影響的親身經歷,並在此基礎上和記者馬秋·阿隆(MATTHIEU ARON)共同撰寫了《美國陷阱》一書。

他說:「我在發布《美國陷阱》之前猶豫了很長時間,但現在我不後悔。我謙虛地認為,這有助於提高員工,公司領導者和政治人物對該主題的認識。」

Pierucci先生說,美國司法部(DOJ)一開始並沒有通知他,但提到他涉嫌參與2003年至2004年印度尼西亞阿爾斯通(Alstom)的腐敗案而違反了《美國反海外腐敗法(FCPA)》,因此於2012年DOJ對他提起訴訟。

2013年4月,皮埃魯奇先生在紐約被美國聯邦調查局逮捕。一年後,阿爾斯通被要求支付7.72億美元的巨額罰款,最終導致其主要競爭對手通用電氣收購了這家法國公司的部分業務。

皮埃魯奇對新華社說:「我的書描述了我陷入地獄的命運,並展示了美國司法部是如何通過我,然後使阿爾斯通因違反《反海外腐敗法》而遭受歷史上最大罰款的經過。」

他補充說:「這促進了其主要美國競爭對手通用電氣公司收購阿爾斯通70%的股份,阻止了阿爾斯通與上海電氣公司之間的潛在合併。」

皮埃魯奇表示,對事實和法理學的精確而詳細的分析清楚地表明,美國將自己的司法系統作為經濟武器,目的是削弱競爭對手,甚至是低價收購它們。

他回憶說:「通過收購阿爾斯通,美國獲得了對法國所有核電站維護的控制權,法國核電站的發電量佔該國發電量的75%。」

皮埃魯奇表示,「當然存在中美之間的貿易戰」,他說:「在5G技術方面,每個人都知道華為在競爭中領先於競爭對手。」

他建議,由於美國眾所周知地將法律用作戰爭的經濟武器,所以世界上所有其他國家都應團結起來,以制止美國的單邊主義。

否則,「曾經是阿爾斯通,如今是華為,下一個會是誰?」 皮埃魯奇先生說。

(校對/零叄)

相關焦點

  • 美國陷阱:昨日法國的阿爾斯通,今日中國的華為、TikTok
    在豆瓣上,有一本評分高達8.3的書籍——《美國陷阱》。作者是一位法國人,弗雷德裡克·皮耶魯齊。皮耶魯齊並不是政治家,他是一位商人,他寫的這本《美國陷阱》卻深受好評,被譯成多國文字,在全世界大賣。法國阿爾斯通集團又是何方神聖,在我們生活裡似乎並沒什麼存在感。事情並不是這麼簡單,阿爾斯通並不是無名小輩,皮耶魯齊的遭遇,如今我們就感同身受。在華為首度上榜全球500強的2010年,阿爾斯通是全球500強中排名第290位的存在,當年華以年銷售額218億美元排名第397位,還差了阿爾斯通100多個身位。
  • 前車之鑑,阿爾斯通當初一步步掉入美國陷阱,最終被「肢解」
    華為這些年的發展可謂是勢如破竹,尤其是在極其重要的5G技術山。所以,很多人都認為美國是想全方位打壓華為,置華為於死地。可真相卻遠沒有那麼簡單,有網友提出了「收購說」,並列舉了「阿爾斯通」這個前車之鑑。豆瓣上有一本評分8.3的書籍,叫做《美國陷阱》。這本書的作者弗雷德裡克·皮耶魯齊,曾經是阿爾斯通的高管。
  • 華為之前,被美國下黑手的日本東芝和法國阿爾斯通
    而一旦新規落地,全球170多個國家使用華為產品建設的數千億美元網絡的擴容、維護、持續運行將受到衝擊,使用華為產品和服務的30多億人口的信息通訊也會受到影響。 曾經的日本半導體一度趕超美國,結果被美國成功打垮;曾經的法國能源巨頭阿爾斯通與現今華為也有著同樣的遭遇。
  • 美國用阿爾斯通的方法欺騙華為公主孟晚舟,欺騙認罪,換取回國
    據悉,美國檢方對孟的指控包括電匯欺詐和對銀行的欺詐行為。美方聲稱,孟晚舟曾對滙豐銀行「隱瞞」了華為與伊朗之間商業關係,「誤導」滙豐繼續向華為提供銀行服務,滙豐因此違反了美國對伊朗制裁法案,面臨民事和刑事罰款的「風險」,所以孟晚舟對滙豐構成「欺詐」。
  • 美國陷阱:法國版華為事件
    如果你讀過《美國陷阱》這本書,你就會發現不管是孟晚舟事件,還是最近的Tik Tok事件,都不過是法國阿爾斯通事件的重演,這本被放在任正非桌子上的書,到底講了怎樣一個故事呢?2013年4月14日,紐約甘迺迪機場,阿爾斯通鍋爐部全球負責人弗雷德裡克·皮耶魯齊剛下飛機就被美國聯邦調查局逮捕,理由是2002年阿爾斯通在埃及、沙特、印尼等地向當地政府官員行賄7500萬美元,搶走了通用電氣40億美元的訂單;但是一個法國公司的高層向印尼等國家行賄關你美國什麼事,這裡就不得不提美國的兩大武器:反海外腐敗法和長臂管轄權。
  • 孟晚舟遭遇「美國陷阱」,怎麼破?
    華姐一語中的,這就是《美國陷阱》。法國著名企業阿爾斯通高管皮耶魯齊,也有類似的經歷,遭遇羈押、指控。同時又有多名阿爾斯通高管被逮捕,最終同樣是以「認罪就能很快被釋放」等威逼利誘,最終禁不住美方的攻勢,阿爾斯通方面妥協了。很顯然,一個企業怎麼可以和一個國家抗衡呢?
  • 華為的前車之鑑:阿爾斯通,我們堅決不允許類似事件再次上演!
    孟晚舟女士曾經掌握世界頂尖電力能源、交通技術的法國阿爾斯通公司,與日本三菱,德國西門子,美國通用電氣,競爭的更是難分伯仲。有人曾這樣評價他們,世界上的每四個燈泡之中,我們就會發現,至少會有一個燈泡的電力技術就來源於法國的阿爾斯通公司。
  • 5G技不如人,面對美國全面制裁,阿爾斯通事件能給華為哪些啟示
    華為事件,從2018年底孟晚舟被捕,到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再到今年5月15日制裁的升級,已經成為國民關注的焦點。本篇文章筆者和大家聊聊,華為的崛起對美國有多大影響?為何舉國之力打壓華為?歷史上與華為經歷相似的阿爾斯通事件是怎麼回事?華為的結局又將如何?
  • 美國又一個敗筆
    以針對華為的「美國陷阱」為例技術性分析一下,這是美國一個歷史時期以來一個又一個敗筆的又一個。做人要老實為好,美國如果一再搞不懂這個,就真的快……那個了。近日有報導稱,美國司法部曾與孟晚舟的律師團隊溝通,希望通過允許孟晚舟回國來換取她承認部分控罪,以解決孟晚舟案件。這令人不由得聯想起皮耶魯齊的《美國陷阱》。皮耶魯齊是《美國陷阱》一書作者、前法國阿爾斯通集團高管。他經歷過類似孟晚舟的遭遇,通過《美國陷阱》一書向世人揭示了背後的圈套。
  • 阿爾斯通前高管艱辛的回國路!創意無力?長臂管轄下的舶來科技
    《美國陷阱》2013年7月,皮耶魯齊受不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決定認罪。他當時只承認了賄賂印尼官員的指控,承認這部分罪名只會讓他被處以最多六個月監禁,而且刑期一大半已經服掉了。從2013年4月14日在美國紐約甘迺迪機場被美國FBI探員逮捕開始,一直到2018 年 9 月釋放出獄,歷時5年又5個月!艱辛的回國路!等到皮耶魯齊回到法國,卻發現曾經那個被譽為法國工業皇冠上明珠的阿爾斯通公司,已經暗淡無光了,核心業務也被美國通用公司收購。
  • 華為TikTok的遭遇不是第一次出現,阿爾斯通告訴你:美國是慣犯
    近段時間美國頻頻對中國企業出手,華為Tik Tok都難逃他們的制裁,而這樣針對外國企業的的事件並不是在美國第一次發生。法國阿爾斯通是全球軌道交通電力設備和電力傳輸基礎設施領域的領先企業,創新環保的技術在世界數一數二。
  • 曾遭美國「非法肢解」,阿爾斯通東山再起?欲開啟509億收購計劃
    來源:金十數據曾經,被譽為法國"工業明珠"的阿爾斯通有多輝煌?東山再起:歐盟放行,阿爾斯通509億收購龐巴迪據德新社報導,當地時間7月31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已同意法國阿爾斯通公司在一定條件下收購加拿大龐巴迪公司鐵路業務的計劃。
  • 法國阿爾斯通高管為何被美國逮捕?法國的技術,美國的嫉妒
    法國阿爾斯通高管為何被美國逮捕?法國的技術,美國的嫉妒2018年12月1日,華為公司副董事長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扣留,據資料記載,加拿大當局按照美國要求處理此事。我國對於加拿大和美國行為都表示不滿。其實除了孟晚舟,其他國家也出現過類似的事件,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法國阿爾斯通高管皮耶魯齊到美國開會,被美國逮捕一事,其遭遇更慘。
  • 從阿爾斯通事件看華為,孟晚舟引渡案事件,結局早已內定
    它就是曾經的能源巨頭,法國的知名企業阿爾斯通。2014年4月24日,這註定是歷史性的一天,彭博社宣布,法國阿爾斯通準備出售其70%的業務,將所有的能源業務以130億美元的價格賣給它的主要競爭對手,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這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商業交易,令所有的業內人士目瞪口呆,這樁交易讓世界為之矚目,阿爾斯通是在日本東芝之後又一個受害者,資本與強權的合作,在全世界不斷的收割它國的智慧結晶。
  • 孟晚舟如何拆解《美國陷阱》「經典套路」?
    新規出臺後,阿爾斯通制定了嚴格的「中間人」審批流程,保留一個中間人需要 13 個人籤字。集團成立一個新公司,用來和中間人籤訂合同,使賄賂更加隱蔽。 為了收集證據,美國司法部安排了一個「臥底」,在阿爾斯通核心部門的眼線,此人上衣裡藏著一支錄音筆,就像一支鼴鼠藏在公司內部。
  • 「深度」從東芝到阿爾斯通,美國「厚黑」早有劣跡
    這家曾經全球數一數二的晶片巨頭,最終在2018年將其晶片業務出售給美國併購公司貝恩資本,黯然退出晶片製造行業。肢解阿爾斯通,美國人設的局去年5月,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辦公桌上的一本書引起廣泛關注。這本名為《美國陷阱》的書以法國名企阿爾斯通(Alstom)的遭遇為例,揭露美國對外國企業巧取豪奪的黑幕。人們發現,美國當年對付阿爾斯通的一些動作,和它今天打擊華為的手法如出一轍。被譽為法國「工業明珠」的阿爾斯通,曾長期在水電設備、核電站建設、交通運輸和能源等多個重要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 美國陷阱背後有個全球法律帝國,中國怎麼應對
    一方面是由於中興通訊事件和華為事件讓深度捲入全球經濟的中國企業家和普通民眾感受到了美國動用司法武器來介入企業競爭的巨大壓力;另一方面是在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面對美國在全球治理建構法律帝國並推行赤裸裸的司法霸凌主義,如何保護中國企業乃至外國企業在全球的合法權益,成為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中必須面對時代主題。在這個意義上,《美國陷阱》的出版在中國具有劃時代的標誌性意義。
  • 任正非:孟晚舟不是皮耶魯齊,華為也不是阿爾斯通
    距離2018年底華為首席財政官孟晚舟被加拿大政府囚禁已經有兩年了,在這期間任正非一直在為這件事從中斡旋,而就在前兩天出現了轉機,美司法部說孟晚舟可以被允許回國,但有一個條件:要她承認在相關刑事案件中的「不當行為」,也就是「部分認罪」。
  • 今日聚焦:美國陰招:孟晚舟認罪,就可以回國?!無恥的「美國陷阱」……
    但是,他們對華為、對孟晚舟,卻是「疑罪從有」!華為,沒有任何危害美國國家安全的做法。美國也沒有任何證據。但是,這不妨礙美國以「危害國家安全」為由,全面禁止華為!加拿大、美國,不是應該立即釋放孟晚舟嗎?但是,加拿大、美國,卻偏不!它們想與孟晚舟,達成一個所謂的「協議」:只要孟晚舟部分認罪,就可以立即釋放她回中國,獲得自由!
  • 同樣是成神,比比東比唐三還有千仞雪多付出了太多,誰曾想過?
    我們的唯一目標是營造一個充滿活力的平臺,讓每個人都能從中獲得快樂。」 法國版「孟晚舟案」,被「搶」「購」過程 在華為CFO孟晚舟19年被加拿大以莫須有的罪名扣留後,接著又重拳出擊制裁華為,並掐死華為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