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TikTok的遭遇不是第一次出現,阿爾斯通告訴你:美國是慣犯

2020-12-12 海外情報社

近段時間美國頻頻對中國企業出手,華為Tik Tok都難逃他們的制裁,而這樣針對外國企業的的事件並不是在美國第一次發生。

法國阿爾斯通是全球軌道交通電力設備和電力傳輸基礎設施領域的領先企業,創新環保的技術在世界數一數二。阿爾斯通與我國也有50多年的軌道交通、發電和電力傳輸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歷史。就是這樣一個在國際上有所影響力的法國企業,在美國的發展遭遇了困境。

美國的通用電氣與阿爾斯通是競爭企業,在之前美國通用電氣同美國政府的一系列操作成功的收購了阿爾斯通,使通用電氣在該行業發展成為壟斷者甚至成為了法國核電站的實際控制者,法國在阿爾斯通事件上並不是僅在經濟層面有所損失,在各個方面都損失巨大,也從此失去了電氣行業領導者的地位。

就是這樣一個前車之鑑中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對於華為Tik Tok等中國企業制裁手段的影子。

美國對阿爾斯通的制裁蓄謀已久。2009年美國司法部就開展了對法國阿爾斯通集團的調查,並對其數個問題開出罰單,想要以此為藉口逼迫其整改。2013年4月2日阿爾斯通高管皮耶魯齊從新加坡飛往美國,下飛機的那一刻就受到了美國FBI的逮捕。這是阿爾斯通第一個被逮捕的高管,但他不是最後一個。

皮爾魯齊被逮捕後,美國用《反海外腐敗法》和長臂管轄權兩大工具,不僅將這名高管定罪,還希望其成為美國制裁阿爾斯通的工具人。美方告訴皮耶魯齊如果與美國合作,那麼他的罪名將會被減免,如果不與美國國合作,堅持不認罪,他將面臨無期徒刑以及巨額罰款,皮爾魯耶在威逼利誘下決定認承認了接受賄賂一項罪行。

美國靠這樣的威逼利誘直接將被捕高管皮爾魯耶作為證據,強行給阿爾斯通總裁及多名高管定罪,最終達到了逮捕總裁和多名高管的目的。這其中美國司法部門在圍獵目標企業過程中圈套設計以及濫用調查權等措施,飽受世界詬病。

在總裁和高管接連被捕的情況下,美國又發出了另一張巨額罰單。這張價值7.72億美元的巨額罰單,讓當時處於海外市場虧損的阿爾斯通只能選擇變賣資產,此時美國通用電氣開始與阿爾斯通進行商談。通用電氣打著低價收購阿爾斯通的主意。而法國方面則是希望能夠最大程度保留阿爾斯通獨立自主權的情況下,與通用電氣達成合作。

但是在合作談判的過程中,美國司法部與美方當局政府不斷幹涉,最終2015年9月8日阿爾斯通以極其低廉的價格被通用電氣收購,至此美國針對阿爾斯通的一系列操作獲得了他們想要的結果。阿爾斯通也從此一蹶不振,從500強名單中掉出,再也無法重現當日的輝煌。

回顧阿爾斯通案件逮捕高層,通過司法制裁、經濟制裁等方式進行打壓,政府出面幹涉企業之間的收購合併的過程,是不是都能在華為案和Tik Tok案中看到一些相似的地方。希望中國企業能夠頂住這波美國的攻勢,保住自己的發展勢頭,不要落得一個阿爾斯通這樣的下場。

相關焦點

  • 美國陷阱:昨日法國的阿爾斯通,今日中國的華為、TikTok
    法國阿爾斯通集團又是何方神聖,在我們生活裡似乎並沒什麼存在感。事情並不是這麼簡單,阿爾斯通並不是無名小輩,皮耶魯齊的遭遇,如今我們就感同身受。在華為首度上榜全球500強的2010年,阿爾斯通是全球500強中排名第290位的存在,當年華以年銷售額218億美元排名第397位,還差了阿爾斯通100多個身位。
  • 華為之前,被美國下黑手的日本東芝和法國阿爾斯通
    「依照相關法律,將美國有關企業納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如對高通、思科、蘋果等美企進行限制或調查,暫停採購波音公司飛機等。」 面對美國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釁,這一次,我們不能再忍了。因為有太多「前車之鑑」,而美國的這種行為,也不是第一次了。
  • 法國阿爾斯通高管為何被美國逮捕?法國的技術,美國的嫉妒
    法國阿爾斯通高管為何被美國逮捕?法國的技術,美國的嫉妒2018年12月1日,華為公司副董事長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扣留,據資料記載,加拿大當局按照美國要求處理此事。我國對於加拿大和美國行為都表示不滿。其實除了孟晚舟,其他國家也出現過類似的事件,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法國阿爾斯通高管皮耶魯齊到美國開會,被美國逮捕一事,其遭遇更慘。
  • 美國用阿爾斯通的方法欺騙華為公主孟晚舟,欺騙認罪,換取回國
    劇加拿大媒體士透露,美國主管孟晚舟案件的司法部正在和華為公主孟晚舟女士的律師談判,想讓孟晚舟女士承認某些美國和加拿大強加給孟晚舟女士的一些罪名為條件,換取她能夠從加拿大返回中國。《華爾街日報》在本周四(12月3日)披露的。
  • 任正非:孟晚舟不是皮耶魯齊,華為也不是阿爾斯通
    距離2018年底華為首席財政官孟晚舟被加拿大政府囚禁已經有兩年了,在這期間任正非一直在為這件事從中斡旋,而就在前兩天出現了轉機,美司法部說孟晚舟可以被允許回國,但有一個條件:要她承認在相關刑事案件中的「不當行為」,也就是「部分認罪」。
  • 5G技不如人,面對美國全面制裁,阿爾斯通事件能給華為哪些啟示
    華為事件,從2018年底孟晚舟被捕,到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再到今年5月15日制裁的升級,已經成為國民關注的焦點。本篇文章筆者和大家聊聊,華為的崛起對美國有多大影響?為何舉國之力打壓華為?歷史上與華為經歷相似的阿爾斯通事件是怎麼回事?華為的結局又將如何?
  • 華為的前車之鑑:阿爾斯通,我們堅決不允許類似事件再次上演!
    Alstom阿爾斯通90年代開始,在全球訂單競爭中,阿爾斯通表現十分亮眼,曾多次擊敗美國通用電氣,實力如此強悍的公司,卻在如今的世界500強中難覓蹤影,它的跌宕命運要從2013年的四月說起當時阿爾斯通的高管皮耶魯奇去美國出差,可是人還沒下飛機,就被美國的FBI逮捕了,對於這次拘捕美國相關部門解釋到,皮耶魯奇涉嫌賄賂,違反了美國法律,而實際上,皮耶魯奇所謂的賄賂是阿爾斯通在菲律賓開展一個項目時,和當地官員的合作,這件事和美國壓根沒有一點關係。
  • 前車之鑑,阿爾斯通當初一步步掉入美國陷阱,最終被「肢解」
    華為這些年的發展可謂是勢如破竹,尤其是在極其重要的5G技術山。所以,很多人都認為美國是想全方位打壓華為,置華為於死地。可真相卻遠沒有那麼簡單,有網友提出了「收購說」,並列舉了「阿爾斯通」這個前車之鑑。豆瓣上有一本評分8.3的書籍,叫做《美國陷阱》。這本書的作者弗雷德裡克·皮耶魯齊,曾經是阿爾斯通的高管。
  • 《美國陷阱》作者:「曾經的阿爾斯通,如今的華為,下一個會是誰?」
    在此前接受新華社採訪時,弗雷德裡克先生回顧了自己作為阿爾斯通鍋爐事業部總裁對美國法律域外影響的親身經歷,並在此基礎上和記者馬秋·阿隆(MATTHIEU ARON)共同撰寫了《美國陷阱》一書。他說:「我在發布《美國陷阱》之前猶豫了很長時間,但現在我不後悔。
  • 從阿爾斯通事件看華為,孟晚舟引渡案事件,結局早已內定
    最終,通用公司聯合美國司法部針對阿爾斯通反腐敗調查,並要求阿爾斯通給予配合。開始在阿爾斯通,安插臥底,但最終沒得到實質性的證據,實在等不下去。2013年4月份,美國司法部在紐約甘迺迪機場,逮捕了艾斯通國際銷售副總皮耶魯齊。美國對這位阿爾斯通高管起訴的理由,竟然是10年前,2003年,在印尼的發電項目中,皮耶魯齊與其它阿爾斯通管理人員,經「中間人」印尼向政府行賄。
  • 「深度」從東芝到阿爾斯通,美國「厚黑」早有劣跡
    這家曾經全球數一數二的晶片巨頭,最終在2018年將其晶片業務出售給美國併購公司貝恩資本,黯然退出晶片製造行業。肢解阿爾斯通,美國人設的局去年5月,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辦公桌上的一本書引起廣泛關注。這本名為《美國陷阱》的書以法國名企阿爾斯通(Alstom)的遭遇為例,揭露美國對外國企業巧取豪奪的黑幕。人們發現,美國當年對付阿爾斯通的一些動作,和它今天打擊華為的手法如出一轍。被譽為法國「工業明珠」的阿爾斯通,曾長期在水電設備、核電站建設、交通運輸和能源等多個重要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 孟晚舟遭遇「美國陷阱」,怎麼破?
    華姐一語中的,這就是《美國陷阱》。法國著名企業阿爾斯通高管皮耶魯齊,也有類似的經歷,遭遇羈押、指控。同時又有多名阿爾斯通高管被逮捕,最終同樣是以「認罪就能很快被釋放」等威逼利誘,最終禁不住美方的攻勢,阿爾斯通方面妥協了。很顯然,一個企業怎麼可以和一個國家抗衡呢?
  • 在法國人的配合下,美國竟肢解了法國的「華為」,發生了什麼?
    華為被美國人制裁的事情,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當年美國人也用這種類似手段曾經把法國的阿爾斯通公司給肢解和吞併了。當年的阿爾斯通公司實際上在法國的地位有點和我們華為在中國的地位相類似。阿爾斯通號稱是法國的工業的明珠,他在最輝煌的時候。
  • 法國呼籲不要和華為合作,卻還是被美國制裁
    ,對法國阿爾斯通做出制裁,就和現在的華為一樣,用各種手段進行打壓。抓捕阿爾斯通的高管,在公司內部安排人員,最後阿爾斯通落敗,被美國通用電氣以低價收購。所有人都知道,法國阿爾斯通事件是美國一手策劃的,目的就是為了把阿爾斯通搞垮。高管被抓,企業被收購,現在法國還想要順從美國,拒絕華為。
  • 美國陷阱:法國版華為事件
    如果你讀過《美國陷阱》這本書,你就會發現不管是孟晚舟事件,還是最近的Tik Tok事件,都不過是法國阿爾斯通事件的重演,這本被放在任正非桌子上的書,到底講了怎樣一個故事呢?作為法國工業的驕傲,它的地位就等於是美國的蘋果、韓國的三星、日本的索尼、中國的華為,正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就是這樣一家可以稱之為法國國寶的企業,卻在2014年被美國通用電氣以17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自己的核心部門;這項收購在當時轟動了整個世界的能源圈,這種分量的公司法國人怎麼會輕易賣給外國人呢?
  • 不能上當,美國對付阿爾斯通的套路,又用到了孟晚舟身上!
    這是美國將昔日對付阿爾斯通的老招數又用到了孟晚舟身上。 如今事情過去2年多了,美國卻又玩出這一手,原因大概如下: 一是川普想在任期快結束時了結此案,不想將它留給拜登。 構陷孟晚舟的目的,無非就是想吞掉華為,侵佔其5G技術,這貪天之功川普應該不想留給拜登。
  • 華為案出現重大進展,加拿大警長當庭承認,白宮這一次逃不了干係
    美國是目前全球唯一超級大國,向來奉行在全球實施霸權主義,不管在哪個領域都希望美國能佔據制高點,一旦他國超越美國,就會遭遇美國大力打壓。法國阿爾斯通公司就是前車之鑑,因在電力領域取得很不錯的成績,許多技術和專利就連美國都比不上,這令美國非常不算,結果利用卑鄙手段將該公司肢解。
  • 為什麼美國對華為那麼惱火?不僅制裁,而且扣人,金一南:逼急了
    美國不但聯合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封堵華為,而且要求德國、韓國、日本、法國都封堵華為。華為的技術已經強大到美國不能坐視不管了。> 逮捕華為CFO起不到遏制華為的效果,反而被視為粗魯施壓的野蠻舉動,並給美國企業帶來被中國報復的風險。
  • 孟晚舟如果被引渡到美國,結局會如何?皮耶魯齊的經歷讓人憤慨
    ,並且美國通用電氣和阿爾斯通是競爭對手。美國暗中籌劃,終於在2013年4月14日,將阿爾斯通的高管皮耶魯齊逮捕,皮耶魯齊去美國出差,結果還沒下飛機就落入了美國手中。皮耶魯齊這並不是專門皮耶魯齊的計劃,而是為了打壓阿爾斯通,後續還有三位高管也被美國逮捕。
  • 曾遭美國「非法肢解」,阿爾斯通東山再起?欲開啟509億收購計劃
    遺憾的是,2014年轟動世界能源圈的事情發生了——阿爾斯通的電力業務最終被同行業最大競爭對手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收購,這顆璀璨明珠也就此黯然隕落。不過,近期阿爾斯通似乎又有東山再起的跡象。屆時,阿爾斯通的軌道交通業務規模將超過西門子,成為僅次於中國中車的全球第二大軌道交通製造商;同時這也釋放了一個信號,表明歐洲可以再次創建與中美大企業競爭抗衡的世界級公司。美國圍獵:法國"掌上明珠"如何就此黯淡隕落?事實上,阿爾斯通公司在法國的地位,就好比蘋果之於美國,索尼之於日本,華為之於中國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