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30日19時訊(記者 邱小雅)「你是重慶人呀,那我會講重慶話得嘛,我在重慶生活了12年,生活習慣和語言都是重慶的。」近日,一段袁隆平和央視財經記者用重慶話「吹龍門陣」的小視頻在網絡上引起熱議,網友們紛紛調侃這位「90」後真是說得一口「專業八級的重慶話」。這位俏皮的老人到底和重慶有怎樣的不解之緣?讓我們一起來細數他在重慶的那片「稻夢空間」。
袁隆平2016年回到母校西南大學。西南大學官微圖片
——操一口專業八級水平的重慶話
「你是哪裡人?」
「重慶人。」
「重慶啊,那我會講重慶話得嘛,我在重慶生活了12年,生活習慣和語言都是重慶的。」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發現,原來這段在網絡上廣為流傳的袁隆平用重慶話和央視財經記者嘮嗑的視頻發生在2018年,操著一口專業八級普通話的袁隆平被網友調侃道「90後」的袁隆平是個「梗王」。
——在大足
今年9月,超級稻在大足豐收
袁隆平在大足的水稻基地。重慶市農業農村委供圖 華龍網發
「成功了,平均畝產達到了903.9公斤。」今年9月,大足103畝試驗田上傳來豐收的喜訊。
原來,去年在這裡種下的超級稻「超優1000」豐收了,而種在試驗田裡的種子,便是袁隆平親手贈與的。
時間回到2018年9月16日。袁隆平院士專家工作站授牌儀式在大足區拾萬鎮舉行,袁隆平在發來的賀詞中回憶了自己和大足的淵源。
「我曾在重慶求學11年,大足是我工作的第一站,這裡是我追求夢想與事業起航的地方,我對這片土地充滿了感情,所以一直以來特別關注這裡的發展。」
其實,大足不僅是袁隆平1952年參加工作的第一站,在大足農村參加了3個月時間的工作中,他還與當地村民同吃同住。
目前,大足工作站還設立了重慶唯一的水稻科普教育基地——袁隆平雜交水稻科普展覽館,工作站的牆上,還展示了袁隆平贈與大足農民的「拾萬香•香萬裡」題字。
——在南川
2015年,為南川「米」加個「好」字
袁隆平題的「南川米好」。重慶市農業農村委供圖 華龍網發
2015年8月10日,南川區迎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那一年,袁隆平已是85歲高齡。
到達南川,袁隆平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直奔東城街道三秀社區第五期超級雜交稻百畝高產攻關示範片。
原來,這個示範片是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在全國布局的30多個高產攻關片之一,也是重慶市唯一的示範片。示範品種為「超優千號」,是袁隆平在第四期超級稻的基礎上,通過「擴庫、增源、多抗」等技術手段,親自選育的具有超高產潛力的第五期兩系秈型超級雜交水稻,目標產量16噸/公頃(1067公斤/畝)。
參觀後,袁隆平欣然寫下「南川米」「袁隆平題」「二O一五、八、十」三行字。
當天的午飯準備的是金佛山優質大米,袁隆平吃完一碗米飯後連說「好吃」,並好奇地詢問南川米的生產環境、種植技術等情況。
隨後,袁隆平拿來他此前題字,再次提筆在「南川米」後面加了一個「好」字。
——鄉音難改
重慶是他的第二故鄉
在多次公開採訪中,袁隆平的重慶話可謂是張口就來。最近一次在公開節目中亮相時,這位「90」後的老人又跟節目主持人汪涵聊重慶時表示,重慶話就像他的母語,各種地道說法張口即來,說起重慶美食,袁老還像個孩子一樣面露饞色,令人忍俊不禁。
據了解,抗戰時期袁隆平曾在重慶完成小學、中學學業,1953年從西南農學院(西南農業大學前身),分配去了湖南。60多年過去,他始終對重慶懷有深情,點點滴滴都記憶猶新。
2016年,西南大學110周年校慶,86歲的袁隆平作為傑出校友回到了母校,他的第一句話便是「謝謝校友和母校,我回來了」。1953年,袁隆平畢業於西南農學院(西南農業大學前身)農學系。幾十年如一日的潛心鑽研,他滿載一身榮譽。
今年9月,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的師生們收到了一封「視頻回信」,這份特別的禮物來自西南大學傑出校友袁隆平院士。視頻裡,袁老分享了他的切身體會,鼓勵西南大學的農科後輩們。
而就在上個月10月15日,袁隆平又應邀擔任重慶市北碚區人民政府顧問。這位「90」後「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在重慶的「稻夢空間」還在蓬勃擴展。